CN209874466U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74466U CN209874466U CN201821583323.8U CN201821583323U CN209874466U CN 209874466 U CN209874466 U CN 209874466U CN 201821583323 U CN201821583323 U CN 201821583323U CN 209874466 U CN209874466 U CN 2098744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movable plate
- seat
- adjusting screw
-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20—Movable forms; Movable forms for moulding cylindrical, conical or hyperbolical structures; Templates serving as forms for positioning blocks or the like
- E04G11/22—Sliding forms raised continuously or step-by-step and being in contact with the poured concrete during raising and which are not anchored in the hardened concrete; Arrangements of lift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20—Movable forms; Movable forms for moulding cylindrical, conical or hyperbolical structures; Templates serving as forms for positioning blocks or the like
- E04G11/22—Sliding forms raised continuously or step-by-step and being in contact with the poured concrete during raising and which are not anchored in the hardened concrete; Arrangements of lifting means therefor
- E04G11/24—Construction of lifting jacks or climbing rods for sliding forms
Abstract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包括外模、带缩进机构的模块化内模和用以提升外模和内模的提升机构,所述内模包括用于成型楼板的第二顶板。所述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包括取模机构,所述取模机构包括用于抓取内模单元的抓手和用于驱动抓手的驱动机构。采用该成型装置,能利用内模的第二顶板成型楼板,提升墙体和楼板成型的连贯性,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施工一般采用人工搭建各类脚手架,人工拆装建筑模板,人工现场焊接墙体及立柱内的钢筋,人工搬运模板,往往质量无法保证,特别对于具有多层结构的建筑,劳动强度大、工期慢、成本高、而且存在的安全隐患多。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提出了多种应用于多层结构房屋的成型装置,但是成型完每层楼的混凝土墙体后,要先进行墙体模板模具开模,才能进行上一楼层的成型工作,才能进行上一楼层的成型工作,而且,在建造每一个楼层时,该主体模具都必需先升高至少一定的高度,用喷淋装置喷淋墙体,接着在墙体顶面上布置预制板并布料混凝土成型楼板,之后再喷淋楼板成型面,接着再将该主体模具下降至制作楼层。换言之,在建造完该楼层墙体后,仍必需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建造位于其上的楼板使其完整成型一个楼层,建造的楼层愈多,其浪费在等待施工的时间相对增加,因此已知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效率方面仍有待改良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房屋成型过程中,通过节省墙体成型后的开模步骤的时间并提升楼层墙体与楼板成型的连贯性,提高具有多层结构的房屋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具体实用新型内容如下: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包括外模、内模和用以提升外模和内模的提升机构,所述内模包括用于成型楼板的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模四周的升降立柱组件以及与所述升降立柱组件连接的提升座,在所述提升座底部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内模的顶面和外模的顶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座设置在所述升降立柱组件的顶部,所述提升座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横梁以及位于两第一横梁之间若干纵向平行设置的基板,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基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立柱组件包括底座、顶升笼、液压缸和若干塔节;所述塔节之间上下连接,最下方的塔节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顶升笼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顶升笼内设有容纳一节塔节的容纳空间,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塔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塔节上设有抵撑槽孔,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枢接部,所述液压缸基座枢接在所述枢接部,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端部连接在所述抵撑槽孔上。
进一步的,包括取模机构,所述取模机构设在房屋滑模成型装置的顶部,所述取模机构包括用于抓取内模的抓手和用于驱动抓手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悬臂梁、小车和伸缩臂;所述悬臂梁设置在所述房屋滑模成型装置的顶部,所述悬臂梁顶面设有第一轨道,所述小车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小车的顶部设有吊机,所述伸缩臂上端设置在所述小车上,所述抓手设置在所述伸缩臂的下端,所述伸缩臂下端设有使所述抓手绕所述伸缩臂旋转的电机;所述抓手包括抓手臂和吸附体,所述抓手臂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吸附体设在所述抓手臂的另一端底面,所述吸附体为永磁吸盘或电磁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包括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内模模块和设于所述第一内模模块两侧的第二内模模块,所述第一内模模块与所述第二内模模块之间通过锁定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内模模块包括设在顶部用于成型楼板的第一顶板和设在两侧用于成型墙体的第一成型板,所述第二内模模块包括设在顶部用于成型楼板的第二顶板和设在侧面用于成型墙体的第二成型板和第三成型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组成内模顶板,所述第二成型板与所述第一成型板共面,所述第一内模模块中至少一块第一成型板为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向所述第一内模模块内侧移动的第一缩进机构,所述第二内模模块中至少一块第二成型板为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第二活动板向所述第二内模模块内侧移动的第二缩进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三成型板位于内模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型板和第二成型板位于内模宽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缩进机构包括与第一顶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联动板、与第一活动板连接的第一位移斜块以及用于调节第一活动板缩进量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对应第一位移斜块设有第一避空槽,所述第一联动板上设有第一斜导孔,所述第一位移斜块穿过所述第一避空槽并插入所述第一联动板的第一斜导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斜块朝向下且与第一活动板之间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斜导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位移斜块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一活动板连接的边设有45度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端内侧设有与第一顶板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边与第一顶板的倒角边相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内侧的第一调整座、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内侧的第一固定座以及第一调整螺钉,所述第一调整座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对应第一调整座处设有供第一调整座穿过的第二避空槽,所述第一调整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对应处设有位移槽,所述第一调整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位移槽,所述第一调整螺钉对应第一固定座处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调整螺钉相对第一固定座上下移动的第一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两颗位于第一固定座上方且与第一调整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以及两颗位于第一固定座下方且与第一调整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两颗第一螺母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一调整螺钉相对第一固定座向下运动的第一上限位体,两颗第二螺母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一调整螺钉相对第一固定座向上运动的第一下限位体,在所述第一上限位体和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下限位体和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分别设有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缩进机构包括与第二顶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联动板、与第二活动板连接的第二位移斜块以及用于调节第二活动板缩进量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应第二位移斜块设有第三避空槽,所述第二联动板上设有第二斜导孔,所述第二位移斜块穿过所述第三避空槽并插入所述第二联动板的第二斜导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位移斜块朝向下,第二位移斜块在第二活动板上的投影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且与垂直方向呈45度角,第二位移斜块与第二活动板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斜导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二位移斜块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板上与第二活动板连接的边以及所述第三成型板上与第二活动板连接的边设有避让第二活动板移动的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板的顶端内侧设有与第二顶板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边与第二顶板的倒角边相贴;所述第二活动板靠近所述第三成型板的一端内侧设有与第三成型板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边与第三成型板的倒角边相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活动板内侧的第二调整座、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内侧的第二固定座以及第二调整螺钉,所述第二调整座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第二调整座处设有供第二调整座穿过的第四避空槽,所述第二调整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对应处设有第二位移槽,所述第二调整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位移槽,所述第二调整螺钉对应第二固定座处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二调整螺钉相对第二固定座上下移动的第二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颗位于第二固定座上方且与第二调整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母以及两颗位于第二固定座下方且与第二调整螺钉螺纹连接的第四螺母,两颗第三螺母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二调整螺钉相对第二固定座向下运动的第二上限位体,两颗第四螺母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二调整螺钉相对第二固定座向上运动的第二下限位体,在所述第二上限位体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下限位体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分别设有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模模块呈等腰梯形体,所述等腰梯形体的底面面积大于顶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模与外模的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中内模为具有缩进机构的模块化内模,待成型完一段墙体后,拉动内模和外模单元向上滑动预设距离,继续成型下一段墙体,使墙体分段成型,通过该方法,可节省墙体成型后的开模步骤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另外,通过采用带缩进机构的模块化内模,在房屋套间的宽度方向上,通过第一缩进机构和第二缩进机构,减少内模在向下脱模过程中宽度方向上的摩擦力,在房屋套间的长度方向上,通过先将居中的梯形第一内模模块向下移动脱模,并在原位置形成避让空间,然后将两侧的第二内模模块向中间移动并向下脱模,采用这种方式,第二内模模块在套间的长度方向上不与混凝土墙体接触而消除摩擦力。因此,采用该种结构的内模以及上述所提供的脱模方法,能够将被包在房屋套间上部的内模有效向下脱模,且不破坏混凝土结构,最后再通过取模机构将脱模的内模模块从房屋混凝土结构中取出,在通过内模和外模滑模成型墙面后,可以利用内模的顶板作为楼板模的模面,在其上直接浇灌混凝土形成楼板,提升楼层墙面与楼板成型的连贯性,进而提高具有多层结构的房屋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顶面示意图。
图4是内模脱模前的示意图。
图5是内模脱模后的示意图。
图6是抓手抓取内模的示意图。
图7是取模机构在混凝土结构中提升内模的示意图。
图8是取模机构移出内模的示意图。
图9是取模机构在混凝土结构外提升内模的示意图。
图10是取模机构放置内模到上一楼层楼板的第一示意图。
图11是取模机构放置内模到上一楼层楼板的第二示意图。
图12是抓手移出房屋滑模成型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抓手在轨道上移动的第一示状态图。
图14是抓手在轨道上移动的第二示状态图。
图15是抓手在轨道上移动的第三示状态图。
图16是抓手在轨道上移动的第四示状态图。
图17是房屋滑模成型装置浇筑混凝土前的示意图。
图18是房屋滑模成型装置浇筑首段混凝土层的示意图。
图19是内模和外模通过提升机构向上滑模的示意图。
图20是房屋滑模成型装置成型楼板前的示意图。
图21是房屋滑模成型装置成型楼板的示意图。
图22是工作台的顶面示意图。
图23是外模通过固定板与塔节连接的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俯视图。
图25为内模的示意图。
图26是内模模块化脱模的示意图。
图27是内模置于房屋套间中脱模前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29是第一活动板缩进前的示意图。
图30是第一活动板缩进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31是第一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图32是第二活动板缩进前的示意图。
图33是第二活动板缩进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34是第二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图35是图2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1,包括外模3、内模4以及用于提升内模4和外模3的提升机构5,取模机构2设在房屋滑模成型装置1的顶部。
提升机构5包括设置在外模3四周的升降立柱组件6、设置在升降立柱组件6的顶部的提升座7以及设置在提升座7底部的连接件8,提升座7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横梁71以及位于两第一横梁71之间若干纵向平行设置的基板72,连接件8设置在基板72的底部,连接件8的底端分别与内模4的顶面和外模3的顶面连接。第一横梁71顶部还设有第二轨道9。
升降立柱组件6包括顶升笼61、液压缸、底座62和若干塔节63。塔节63之间上下连接,最下方的塔节63设置在底座62上。顶升笼61固定在底座62上,顶升笼61内设有容纳一节塔节63的容纳空间,位于最下方的塔节63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塔节63上设有抵撑槽孔64,底座62上设有若干枢接部65,液压缸基座枢接在枢接部65,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在抵撑槽孔64上。
如图23、24所示,外模3上还设置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一端和外模3的顶板连接,固定板10的另一端和塔节63固定。
取模机构2包括用于抓取内模4的抓手21和用于驱动抓手21的驱动机构22。混凝土墙体16上设有供抓手21伸进混凝土结构内部抓取内模4的取模开口11,取模开口11为墙体16上的窗口,房屋滑模成型装置1设有窗口成型模。
驱动机构22包括悬臂梁221、小车222和伸缩臂223。悬臂梁221设置在第二轨道9上且与第二轨道9垂直,悬臂梁221底部设有与第二轨道9相匹配的滚轮机构。悬臂梁221顶面设有第一轨道224,小车222设置在第一轨道224上,小车222的顶部设有吊机13,伸缩臂223上端设置在小车222上,抓手21设置在伸缩臂223的下端,伸缩臂223下端设有使抓手21绕伸缩臂223旋转的电机。抓手21包括抓手臂211和吸附体212,抓手臂211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吸附体212设在抓手臂211的另一端底面。吸附体212为永磁吸盘或电磁吸盘。
另外,如图22所示,房屋滑模成型装置1还包括工作台14,工作台14通过设在中间的避空位套在房屋混凝土结构上,工作台14的四周固定在塔节63上,工作台14上靠近避空位处设有固定脚轮15,固定脚轮15的轮子与混凝土墙体16接触,当房屋成型过程中达到一定高度后,位于四周的升降立柱组件6通过工作台14整体和房屋连接,提高了提升机构5的稳定性。
如图25、27、28所示,内模4为矩形结构,内模4在长度方向上分为三个模块,包括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内模模块41和设于第一内模模块41两侧的第二内模模块42,第一内模模块41呈等腰梯形体,等腰梯形体的底面面积大于顶面面积,第一内模模块41与第二内模模块42之间通过锁定机构连接,比如螺栓连接。第一内模模块41包括设在顶部用于成型楼板的第一顶板401和设在两侧用于成型墙体的第一成型板402,第二内模模块42包括设在顶部用于成型楼板的第二顶板421和设在侧面用于成型墙体的第二成型板422和第三成型板423,第一顶板401和第二顶板421共同组成内模顶板,第二成型板422与第一成型板402共面并位于内模宽度方向的两侧,即从顶部看组成矩形内模的长边,第三成型板423位于内模长度方向的两侧,即从顶部看组成矩形内模的短边,第一内模模块41中至少一块第一成型板402为第一活动板403,第一活动板403和第一顶板401之间设有能使第一活动板403向第一内模模块41内侧移动的第一缩进机构,第二内模模块42中至少一块第二成型板422为第二活动板424,第二活动板424和第二顶板421之间设有能使第二活动板424向第二内模模块42内侧移动的第二缩进机构。第一活动板403和第二活动板424皆位于矩形内模的同一侧。
如图29所示,第一缩进机构包括与第一顶板40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04、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04上的第一联动板405、与第一活动板403连接的第一位移斜块406以及用于调节第一活动板403缩进量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连接板404平行设置在第一活动板403的内侧,第一连接板404上对应第一位移斜块406设有第一避空槽407,第一联动板405上设有第一斜导孔,第一位移斜块406穿过第一避空槽407并插入第一联动板405的第一斜导孔中。第一位移斜块406朝向下且与第一活动板403之间的角度为45度,第一斜导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位移斜块406相同。第一顶板401与第一活动板403连接的边设有45度倒角,第一活动板403的顶端内侧设有与第一顶板401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408,密封胶条408的一侧边与第一顶板401的倒角边相贴。
如图31所示,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活动板403内侧的第一调整座409、固定在第一连接板404内侧的第一固定座410以及第一调整螺钉411,第一调整座409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404,第一连接板404对应第一调整座409处设有供第一调整座409穿过的第二避空槽412,第一调整座409上设有螺纹孔,第一固定座410上对应处设有第一位移槽413,第一调整螺钉411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过第一位移槽413,第一调整螺钉411对应第一固定座410处设置有限制第一调整螺钉411相对第一固定座410上下移动的第一限位组件。第一调整螺钉411上方第一顶板401处设置有缺口,该缺口可以方便扳手从上方伸入第一内模模块41内部来调节第一调整螺钉411,在该缺口处设置有第一封块417。
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两颗位于第一固定座410上方且与第一调整螺钉411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414以及两颗位于第一固定座410下方且与第一调整螺钉411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415,两颗第一螺母414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一调整螺钉411相对第一固定座410向下运动的第一上限位体,两颗第二螺母415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一调整螺钉411相对第一固定座410向上运动的第一下限位体,在第一上限位体和第一固定座410之间以及第一下限位体和第一固定座410之间分别设有垫片416。
如图32所示,第二缩进机构包括与第二顶板42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425、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25上的第二联动板426、与第二活动板424连接的第二位移斜块427以及用于调节第二活动板424缩进量的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连接板425平行设置在第二活动板424的内侧,第二连接板425上对应第二位移斜块427设有第三避空槽428,第二联动板426上设有第二斜导孔,第二位移斜块427穿过第三避空槽428并插入第二联动板426的第二斜导孔中。第二位移斜块427朝向下,第二位移斜块427在第二活动板424上的投影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且与垂直方向呈45度角,第二位移斜块427与第二活动板424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二斜导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二位移斜块427相同。第二顶板421上与第二活动板424连接的边以及第三成型板423上与第二活动板424连接的边设有避让第二活动板移动的倒角。第二活动板424的顶端内侧设有与第二顶板421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408,密封胶条408的一侧边与第二顶板421的倒角边相贴。第二活动板424靠近第三成型板423的一端内侧设有与第三成型板423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408,密封胶条408的一侧边与第三成型板423的倒角边相贴。
如图34所示,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活动板424内侧的第二调整座429、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25内侧的第二固定座430以及第二调整螺钉431,第二调整座429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板425,第二连接板425对应第二调整座429处设有供第二调整座429穿过的第四避空槽435,第二调整座429上设有螺纹孔,第二固定座430上对应处设有第二位移槽432,第二调整螺钉431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过第二位移槽432,第二调整螺钉431对应第二固定座430处设置有限制第二调整螺钉431相对第二固定座430上下移动的第二限位组件。第二调整螺钉431上方第二顶板421处设置有缺口,该缺口可以方便扳手从上方伸入第二内模模块42内部来调节第二调整螺钉431,在该缺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块437。
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颗位于第二固定座430上方且与第二调整螺钉431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母433以及两颗位于第二固定座430下方且与第二调整螺钉431螺纹连接的第四螺母434,两颗第三螺母433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二调整螺钉431相对第二固定座430向下运动的第二上限位体,两颗第四螺母434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二调整螺钉431相对第二固定座430向上运动的第二下限位体,在第二上限位体和第二固定座430之间以及第二下限位体和第二固定座430之间分别设有垫片416。
如图4-12所示,采用上述结构的取模机构2的取模方法如下:
待所建楼层的混凝土结构成型后,(1)将内模4脱离混凝土成型表面并拆分为若干内模单元,(2)控制伸缩臂223使抓手21竖直向下移动直到抓手21与窗口处于同一水平面,(3)控制小车222驱动抓手21水平移动直到吸附体212穿过窗口并位于内模单元的上方,(4)控制伸缩臂223驱动吸附体212向下移动并抓取内模单元,(5)控制伸缩臂223驱动抓手21将内模单元竖直向上移动到与窗口处于同一水平面,(6)控制小车222带动抓手21将内模单元通过窗口水平移动到混凝土结构的外部,(7)控制伸缩臂223驱动抓手21将内模单元竖直向上移动到高于上一楼层楼板17高度的位置,(8)控制小车222带动抓手21将内模单元水平移动到上一楼层楼板17的上方,(9)控制伸缩臂223驱动抓手21将内模单元放到上一楼层的楼板17上并控制吸附体212卸下内模单元,(10)重复上述步骤(2)至步骤(9),直到所有的内模单元都被移动到上一楼层的楼板17上,将内模单元组装成内模4,(11)控制伸缩臂223和小车222驱动抓手21移动到上一楼层混凝土结构的成型空间外。
如图13-16所示,抓手21随着小车222沿第一轨道224移动,抓手21随着悬臂梁221沿第二轨道9移动,第一轨道224和第二轨道9相互垂直,且抓手21本身可以绕伸缩臂223旋转,因此,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只需设置一个抓手21即可伸进房屋墙体16上多个角度的窗口进行取模作业,且在小车222顶部设置吊机13,该吊机13可以跟随小车222一起移动,吊机13的作业范围能够覆盖整个施工空间。
其中,抓手21沿第一轨道224从第一横梁71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时,需要通过伸缩臂223以及位于伸缩臂223底端的电机驱动抓手21旋转并向上提升,如图2所示,使抓手21缩进悬臂梁221内部的空腔中,从而避免抓手21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一横梁71产生干涉现象。
提升机构5的提升原理如下,通过升降立柱组件6上的液压缸将塔节63向上顶升,设置在顶部的提升座7和取模机构2也整体向上提升,位于提升座7底部且与提升座7通过连接件8连接的内模4和外模3也跟着向上提升,此时位于顶升笼61内的塔节63向上移动,当移动一节塔节63高度后,向顶升笼61内添加新的塔节63作为支撑,并将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从抵撑槽孔64上取下并连接在位于下方的塔节63的抵撑槽孔64上。
如图29-31所示,第一缩进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扳手旋转第一调整螺钉411,由于第一调整螺钉411与固定在第一活动板403上的第一调整座409螺纹连接,且第一限位组件限制了第一调整螺钉411竖直方向上的移动,第一活动板403会沿第一斜导孔向下且向内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第一连接板404的法向夹角为45度,第一顶板401与第一活动板403连接的边设有45度倒角,用于避让第一活动板403的移动,另外通过在倒角处设置密封胶条408,防止混凝土通过缝隙流进第一连接板404和第一活动板403之间。
如图32-34所示,第二缩进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扳手旋转第二调整螺钉431,由于第二调整螺钉431与固定在第二活动板424上的第人调整座螺纹连接,且第二限位组件限制了第二调整螺钉431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如图35所示,第二活动板424会沿第二斜导孔同时向下、向中间且向内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第二连接板425的夹角为45度,且移动方向在第二连接板425上的投影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且与垂直方向呈45度角,第二顶板421上与第二活动板424连接的边以及第三成型板423上与第二活动板424连接的边设有避让第二活动板移动的倒角,另外通过在倒角处设置密封胶条408,防止混凝土通过缝隙流进第二活动板424和第二连接板425之间。
如图17-21所示,房屋滑模成型装置1的成型过程如下:
(1)安装好内模4和外模3。
(2)采用滑动内模4和外模3的方式分段成型墙体16,具体为浇筑一段混凝土层,再用提升机构5将内模4和外模3向上提升一定距离,继续浇筑,然后再次提升,直到墙体16浇筑高度稍微低于图纸要求高度,具体为再次浇筑可同时成型墙体16剩下的部分和楼板17。
(3)利用内模顶板和外模3的侧板来成型墙体16剩下部分以及楼板17。
其中在成型楼板17前需要取消连接件8与内模4和外模3顶板之间的连接,填充内模4和连接件8连接处的螺纹孔,并在内模4底部放置顶升机构顶住内模4。另外,在进行第一层楼层房屋套间的楼板17成型过程中,外模3不能通过固定板10固定在塔节63上,需通过设置吊机13或者顶升装置20来防止外模3向下掉落。
(4)将内模4与墙体16脱离并拆分为若干内模单元,然后通过取模机构2将内模单元从窗口取出并放置在楼板17上并组装成内模4,然后通过提升机构5将外模3以及取模机构2向上提升到成型上一楼层的预定位置。
通过上述步骤(2)至步骤(3),完成单层楼层墙体16和楼板17的成型工作,重复步骤(2)至步骤(4),直到完成所有楼层的房屋混凝土结构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的内模的脱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解除锁定机构,利用第一缩进机构使第一内模模块41的第一活动板403向下且向内移动完成缩模。
(2)利用移动顶升小车先将为等腰梯形的第一内模模块41取下,同时利用支撑机构将第二内模模块42进行支撑,此时两第二内模模块42的中间形成避让空间。
(3)将第一内模模块41拆分为体积更小的若干内模单元,并通过取模机械手从套件中取出。
(4)利用第二缩进机构使第二模模块的第二活动板424向下、向中间且向内移动完成缩模,利用移动顶升小车将第二内模模块42向中间平移,然后再向下移动脱模。
(5)将第二内模模块42拆分为体积更小的若干内模单元,并通过取模机械手从套件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模与外模的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其中内模为具有缩进机构的模块化内模,待成型完一段墙体后,拉动内模和外模单元向上滑动预设距离,继续成型下一段墙体,使墙体分段成型,通过该方法,可节省墙体成型后的开模步骤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另外,通过采用带缩进机构的模块化内模,在房屋套间的宽度方向上,通过第一缩进机构和第二缩进机构,减少内模在向下脱模过程中宽度方向上的摩擦力,在房屋套间的长度方向上,通过先将居中的梯形第一内模模块向下移动脱模,并在原位置形成避让空间,然后将两侧的第二内模模块向中间移动并向下脱模,采用这种方式,第二内模模块在套间的长度方向上不与混凝土墙体接触而消除摩擦力。因此,采用该种结构的内模以及上述所提供的脱模方法,能够将被包在房屋套间上部的内模有效向下脱模,且不破坏混凝土结构,最后再通过取模机构将脱模的内模模块从房屋混凝土结构中取出,在通过内模和外模滑模成型墙面后,可以利用内模的顶板作为楼板模的模面,在其上直接浇灌混凝土形成楼板,提升楼层墙面与楼板成型的连贯性,进而提高具有多层结构的房屋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内模和用以提升外模和内模的提升机构,所述内模包括用于成型楼板的内模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模四周的升降立柱组件以及与所述升降立柱组件连接的提升座,在所述提升座底部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内模的顶面和外模的顶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座设置在所述升降立柱组件的顶部,所述提升座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横梁以及位于两第一横梁之间若干纵向平行设置的基板,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基板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组件包括底座、顶升笼、液压缸和若干塔节;所述塔节之间上下连接,最下方的塔节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顶升笼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顶升笼内设有容纳一节塔节的容纳空间,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塔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塔节上设有抵撑槽孔,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枢接部,所述液压缸基座枢接在所述枢接部,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端部连接在所述抵撑槽孔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模机构,所述取模机构设在房屋滑模成型装置的顶部,所述取模机构包括用于抓取内模的抓手和用于驱动抓手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悬臂梁、小车和伸缩臂;所述悬臂梁设置在所述房屋滑模成型装置的顶部,所述悬臂梁顶面设有第一轨道,所述小车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小车的顶部设有吊机,所述伸缩臂上端设置在所述小车上,所述抓手设置在所述伸缩臂的下端,所述伸缩臂下端设有使所述抓手绕所述伸缩臂旋转的电机;所述抓手包括抓手臂和吸附体,所述抓手臂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吸附体设在所述抓手臂的另一端底面,所述吸附体为永磁吸盘或电磁吸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包括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内模模块和设于所述第一内模模块两侧的第二内模模块,所述第一内模模块与所述第二内模模块之间通过锁定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内模模块包括设在顶部用于成型楼板的第一顶板和设在两侧用于成型墙体的第一成型板,所述第二内模模块包括设在顶部用于成型楼板的第二顶板和设在侧面用于成型墙体的第二成型板和第三成型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组成内模顶板,所述第二成型板与所述第一成型板共面,所述第一内模模块中至少一块第一成型板为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向所述第一内模模块内侧移动的第一缩进机构,所述第二内模模块中至少一块第二成型板为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第二活动板向所述第二内模模块内侧移动的第二缩进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三成型板位于内模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型板和第二成型板位于内模宽度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缩进机构包括与第一顶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联动板、与第一活动板连接的第一位移斜块以及用于调节第一活动板缩进量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对应第一位移斜块设有第一避空槽,所述第一联动板上设有第一斜导孔,所述第一位移斜块穿过所述第一避空槽并插入所述第一联动板的第一斜导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斜块朝向下且与第一活动板之间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斜导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位移斜块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一活动板连接的边设有45度倒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端内侧设有与第一顶板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边与第一顶板的倒角边相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内侧的第一调整座、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内侧的第一固定座以及第一调整螺钉,所述第一调整座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对应第一调整座处设有供第一调整座穿过的第二避空槽,所述第一调整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对应处设有位移槽,所述第一调整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位移槽,所述第一调整螺钉对应第一固定座处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调整螺钉相对第一固定座上下移动的第一限位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两颗位于第一固定座上方且与第一调整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以及两颗位于第一固定座下方且与第一调整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两颗第一螺母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一调整螺钉相对第一固定座向下运动的第一上限位体,两颗第二螺母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一调整螺钉相对第一固定座向上运动的第一下限位体,在所述第一上限位体和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下限位体和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分别设有垫片。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缩进机构包括与第二顶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联动板、与第二活动板连接的第二位移斜块以及用于调节第二活动板缩进量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应第二位移斜块设有第三避空槽,所述第二联动板上设有第二斜导孔,所述第二位移斜块穿过所述第三避空槽并插入所述第二联动板的第二斜导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移斜块朝向下,第二位移斜块在第二活动板上的投影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且与垂直方向呈45度角,第二位移斜块与第二活动板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斜导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二位移斜块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板上与第二活动板连接的边以及所述第三成型板上与第二活动板连接的边设有避让第二活动板移动的倒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顶端内侧设有与第二顶板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边与第二顶板的倒角边相贴;所述第二活动板靠近所述第三成型板的一端内侧设有与第三成型板倒角边对应的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边与第三成型板的倒角边相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活动板内侧的第二调整座、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内侧的第二固定座以及第二调整螺钉,所述第二调整座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第二调整座处设有供第二调整座穿过的第四避空槽,所述第二调整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对应处设有第二位移槽,所述第二调整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位移槽,所述第二调整螺钉对应第二固定座处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二调整螺钉相对第二固定座上下移动的第二限位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颗位于第二固定座上方且与第二调整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母以及两颗位于第二固定座下方且与第二调整螺钉螺纹连接的第四螺母,两颗第三螺母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二调整螺钉相对第二固定座向下运动的第二上限位体,两颗第四螺母互相自锁形成限制第二调整螺钉相对第二固定座向上运动的第二下限位体,在所述第二上限位体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下限位体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分别设有垫片。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模模块呈等腰梯形体,所述等腰梯形体的底面面积大于顶面面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95981 | 2018-08-08 | ||
CN2018108959819 | 2018-08-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74466U true CN209874466U (zh) | 2019-12-31 |
Family
ID=689461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833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74466U (zh) | 2018-08-08 | 2018-09-27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 |
CN201811134235.4A Active CN110821150B (zh) | 2018-08-08 | 2018-09-27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34235.4A Active CN110821150B (zh) | 2018-08-08 | 2018-09-27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98744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21150A (zh) * | 2018-08-08 | 2020-02-21 | 李宜君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5389B (zh) * | 2013-04-12 | 2015-04-01 | 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 混凝土筒壁施工顶升平台吊模机装置 |
CN106555475B (zh) * | 2015-09-30 | 2019-03-01 | 李宜君 | 凹字型建筑物施工方法 |
CN105965672B (zh) * | 2016-06-20 | 2018-04-1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模型结构整体模具 |
CN106088582B (zh) * | 2016-07-08 | 2019-02-01 |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滑模平台及其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筒体滑模施工方法 |
CN209874466U (zh) * | 2018-08-08 | 2019-12-31 | 李宜君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 |
-
2018
- 2018-09-27 CN CN201821583323.8U patent/CN2098744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09-27 CN CN201811134235.4A patent/CN110821150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21150A (zh) * | 2018-08-08 | 2020-02-21 | 李宜君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21150B (zh) | 2022-12-06 |
CN110821150A (zh) | 2020-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06776B (zh) |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电梯井施工的升降平台 | |
CN110821149B (zh) | 一种应用于房屋滑模成型装置的取模装置及取模方法 | |
CN209874466U (zh)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 | |
CN111438811A (zh) | 砼预制块翻转脱模装置 | |
CN108660928B (zh) | 桥梁高墩翻爬模提升装置 | |
CN111531689A (zh) | 一种箱梁外侧模板的装拆模小车及其装拆模板的方法 | |
TWI692570B (zh) | 建物成型裝置、建物成型方法及脫模方法 | |
CN2729213Y (zh) | 多功能灰浆抹壁机 | |
CN112607607B (zh) | 自动布置系统、缓存车以及起吊脱模系统 | |
CN112454643A (zh) | 模块化免拆墙体模板自动化生产系统 | |
TWI700419B (zh) | 取模裝置及取模方法 | |
CN109382905B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流水线 | |
TWM587670U (zh) | 建物成型裝置 | |
CN111015920A (zh) | 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及方法 | |
TWM587669U (zh) | 取模裝置 | |
CN217967537U (zh) | 翻转平吊式预制楼梯模具装置 | |
CN110259123B (zh) | 建筑工地的装夹旋转装置 | |
CN217897274U (zh) | 筒仓内侧加固的施工装置 | |
CN215252333U (zh) | 一种整体预制盖梁模板系统 | |
CN112936558B (zh) | 叠合剪力墙自动化生产方法 | |
CN214194642U (zh) | 一种明洞衬砌外模台车 | |
CN212399906U (zh) | 一种箱梁外侧模板的装拆模小车 | |
CN218716844U (zh) | 一种tbm矮边墙台车 | |
CN217437515U (zh) |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用吊装夹具 | |
CN214462415U (zh) | 电梯井施工防护及模板自动提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