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3406U -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3406U
CN209873406U CN201822269130.1U CN201822269130U CN209873406U CN 209873406 U CN209873406 U CN 209873406U CN 201822269130 U CN201822269130 U CN 201822269130U CN 209873406 U CN209873406 U CN 209873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eam generator
heating
steam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691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ewang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ewang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ewang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ewang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691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3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3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3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包括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喷出口、加热控制器以及设于蒸汽发生器内的至少两根纳米加热管,蒸汽发生器包括用于注水的注水口,自注水口注入的水被纳米加热管加热后从蒸汽喷出口喷出,加热控制器用于控制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在仅一根纳米加热管加热和至少两根纳米加热管同时加热的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本实用新型产品不易沉积水垢、加热效率高、耐干烧、蒸气压力稳定,更加适用于长时间工作,同时可以减少实际生产中的电能损失,更加环保节能。另外,通过对产生的蒸汽二次加热形成过热蒸汽,降低了蒸汽的含水量,减少了蒸汽熨斗工作时产生的水珠,避免在衣物表面形成水渍。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熨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背景技术
蒸汽熨斗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电熨斗,它不仅能自动调温,还能自动喷出水雾和热的蒸汽来湿润衣物,取得良好的熨烫效果。使用这种电熨斗,既能提高熨烫质量,又有加快熨烫速度。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蒸汽熨斗绝大部分结构单一,采用传统的电热管对加热室(锅炉)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形成蒸汽,这种加热方法与大型电热锅炉类似,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因为水质原因,会在电热管表面积结水垢,水质对蒸气喷雾型电熨斗的使用寿命影响极大。一方面,水气化后产生的水垢会沉淀在熨斗内部而堵塞喷气孔,使喷气量变小,甚至完全堵塞,另一方面,水垢也会增大传热热阻,严重时容易引发爆管,并引发安全事故。另外,采用单一的电热管加热,虽然可以调节蒸汽压力,但是在需要较低的压力时,依靠电热管加热耗能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可以减少锅炉内水垢的产生,并且可以适用于多种使用环境,很好地实现节能降耗。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包括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喷出口、加热控制器以及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内的至少两根纳米加热管,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用于注水的注水口,自所述注水口注入的水被所述纳米加热管加热后从所述蒸汽喷出口喷出,所述加热控制器用于控制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在仅一根所述纳米加热管加热和至少两根所述纳米加热管同时加热的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每根所述纳米加热管的一部分浸没于水中,另一部分伸出水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水口包括上注水口和位于所述上注水口下方的下注水口,所述下注水口的流量大于所述上注水口的流量。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蒸汽发生器内设有连接所述上注水口的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纳米加热管伸出水面的部分正对。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同时连接所述上注水口和所述下注水口为所述蒸汽发生器供水,所述水箱内设有用于软化水的软化装置。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蒸汽喷出口和所述水箱之间的冷凝管以及设于所述冷凝管上的冷凝阀,所述冷凝阀开启时所述蒸汽喷出口的蒸汽经所述冷凝管回收至所述水箱。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蒸汽发生器底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蒸汽发生器内压力的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加热控制器用于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压力低于预设低压时切换至至少两根所述纳米加热管同时加热,并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切换至仅一根所述纳米加热管加热。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还包括排污管和设于所述排污管上的排污阀,所述排污管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底部,所述排污阀用于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压力高于预设高压时开启以降低所述蒸汽发生器内的压力。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还包括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上,以供操作者设定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工作压力,当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压力高于预设高压时,触发所述纳米加热管停止加热,同时打开所述排污阀。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还包括蜂鸣器和第一水位探针,所述第一水位探针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内,用于检测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所述蜂鸣器用于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时报警;和/或,还包括蜂鸣器和第二水位探针,所述第二水位探针设于所述水箱内,用于检测所述水箱的水位,所述蜂鸣器用于在所述水箱的水位低于水箱的最低水位时报警。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纳米加热管替代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热管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易沉积水垢、加热效率高、耐干烧、蒸气压力稳定,而且纳米加热管双管结构的应用,可以方便地控制其加热效率,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与市面上的蒸汽熨斗相比,本产品更加适用于长时间工作,同时可以减少实际生产中的电能损失,更加环保节能。另外,通过对产生的蒸汽二次加热形成过热蒸汽,降低了蒸汽的含水量,减少了蒸汽熨斗工作时产生的水珠,避免在衣物表面形成水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包括蒸汽发生器10、连通蒸汽发生器10的蒸汽喷出口20、加热控制器以及设于蒸汽发生器10内的至少两根纳米加热管30、设于蒸汽发生器10和蒸汽喷出口20之间的喷雾电磁阀T1,蒸汽发生器10包括用于注水的注水口,自注水口注入的水被纳米加热管30加热后从蒸汽喷出口20喷出,加热控制器用于控制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在仅一根纳米加热管30加热和至少两根纳米加热管30同时加热的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当蒸汽发生器10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按动按钮,喷雾电磁阀T1开启即可实现蒸汽从蒸汽喷出口20释放,即可开始熨烫工作。
本实施例采用纳米加热管替代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热管加热,与传统的电热管加热相比,纳米加热管加热具有不易沉积水垢、加热效率高、耐干烧等优势,采用纳米加热管后的钢制蒸汽发生器10的内部压力稳定,可以稳定保持压力在0.35MPa范围内,与市面上的蒸汽熨斗相比,本产品更加适用于长时间工作,同时可以减少实际生产中的电能损失,更加环保节能。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双管变频加热,即,蒸汽发生器10内所使用的纳米加热管30为双管结构,可以控制其加热效率,当刚开始工作时,两根纳米加热管30同时开始加热,当快达到设定的蒸汽压力值时,改为采用单管加热。同时当设定的压力值高,单加热管无法在工作状态时满足蒸汽熨斗所需蒸汽量,此时可改为采用双管加热,以加大功率。
优选地,每根纳米加热管30的一部分浸没于水中,可以对水进行加热,另一部分伸出水面,可以干烧实现蒸气的二次加热。即本实施例的纳米加热管30并非完全浸没在水中,纳米加热管30的上部仍然有一部分(如15cm)位于水位上方,对产生的蒸汽二次加热,形成过热蒸汽,从而降低了蒸汽的含水量,减少当蒸汽熨斗工作时的水珠,避免在衣物表面形成水渍。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蒸汽发生器10的注水口具有两个,包括位于上方的上注水口11和位于上注水口11下方的下注水口12,下注水口12的流量大于上注水口11的流量。
水箱40内设有用于软化水的软化装置41,软化装置41内可填充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对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加热进行离子交换可以实现水的软化净化,从而将硬水净化成软水后储存在水箱40,避免熨斗内部产生水垢,有效避免因为水垢导致熨斗喷气口堵塞的情形,使气量保持稳定。具体地,水箱40同时连接上注水口11和下注水口12为蒸汽发生器10供水,水箱40外接供水管,供水管上连接有第一水泵M1,自第一水泵M1抽入水箱40的水事先经过软化装置41软化后进入水箱40,再经过第二水泵M2泵入上注水口11,或者经第三水泵M3泵入下注水口12。
除此之外,智能熨斗还包括第一蜂鸣器(图未示)和第一水位探针W1,以及第二蜂鸣器和第二水位探针W2,第一水位探针W1设于蒸汽发生器10内,用于检测蒸汽发生器10的水位,当蒸汽发生器10的水位低于蒸汽发生器10的最低水位时,第一蜂鸣器报警。第二水位探针W2设于水箱40内,用于检测水箱40的水位,第二蜂鸣器用于在水箱40的水位低于水箱40的最低水位时报警。第一蜂鸣器与第二蜂鸣器优选共用一个蜂鸣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蜂鸣器与第二蜂鸣器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蜂鸣器。
通过这样的设计,本实施例实现了双通道选择性地注水,当第一水位探针W1检测到水位低于预设最低水位时,通过电路控制第三水泵M3工作而自动从下注水口12开始注水,由于下注水口12流量较大,可以实现快速补水,然后,当水位达到标准水位时,第三水泵M3停止注水,第二水泵M2开始工作,上注水口11流量较小,可以实现小流量补水。整个过程按照所需要蒸汽压力智能调节加水间隔与加水时间。作为其中一种示例,具体加水设置可以如下表所示:
水箱40加水过程:第二水位探针W2包括三根水位探针,两长一短,当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时,即两根长水位探针均不与水接触时,电位断开,第二蜂鸣器报警,显示器显示故障编码E1:水箱水位异常,同时第一水泵M1自动往水箱40中抽入自来水,当水箱40的水位与短探针接触,即达到最高水位时,系统形成新的回路,自动将第一水泵M1电源断开而停止注水。
优选地,蒸汽发生器10内设有连接上注水口11的雾化喷头13,雾化喷头13与纳米加热管30伸出水面的部分正对。
当蒸汽发生器10内水位低于其预设最低水位时,第三水泵M3启动,往蒸汽发生器10内快速注水,当蒸汽发生器10内水位达到标准水位(例如到达探针水位)时,第三水泵M3停止工作,改为由第二水泵M2从蒸汽发生器10中部加水,通过雾化喷头13形成的水雾与纳米加热管30伸出水面的干烧部分接触,持续不断地在锅炉内形成蒸汽,此时第二水泵M2按照设定压力控制加水间隔与加水时间。
为方便实时监测蒸汽发生器10内的工作状态,蒸汽发生器10的底部设有用于检测蒸汽发生器10内压力的压力检测单元14,加热控制器用于在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低于预设低压时切换至至少两根纳米加热管30同时加热,并在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切换至仅一根纳米加热管30加热。其中,压力检测单元14可以是压力传感器。
传统的电热锅炉加热管完全浸没在水中,完全依靠加热产生的饱和水蒸气来传输到蒸汽烫斗,经过烫斗后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凝结水,形成凝结水珠,喷出的不是水雾而是较小的水柱,沾到衣物上会形成水渍,影响美观。
而本实施例中,其具体加热过程为:当蒸汽发生器10内的水位低于其预设最低水位时,两根纳米加热管30同时开始加热,此时水位位于纳米加热管橡胶圈上约3cm处,纳米加热管仍有15cm处于干烧状态,纳米加热管表面温度达到750℃,当第二水泵M2于蒸汽发生器10中部加水形成水雾注入时,水雾与纳米加热管30直接接触,瞬间形成水蒸气,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因为纳米加热管30上持续干烧,将水蒸气进行二次加热,提高了蒸汽发生器10内压力,同时也可以保证释放出的蒸汽为干蒸汽,避免熨斗工作时产生水珠,因此不会在衣物表面形成水渍。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智能熨斗还具有排污管50和设于排污管50上的两个排污阀60、设于蒸汽发生器10上的压力开关S,蒸汽发生器10、水箱40的底部分别与排污管50连通并通过一个排污阀60控制其与排污管50的导通状态,这里,排污阀60为电磁阀。
压力开关S用于操作者设定蒸汽发生器10的工作压力,当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高于预设高压时,控制纳米加热管30停止加热,并打开排污阀60,从而降低所述蒸汽发生器10内的压力,防止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本实施例中,压力开关的预设高压设定值为5.5bar。排污管50同时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0底部和水箱40底部,排污阀60用于在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高于预设高压时开启。
压力控制过程为:位于蒸汽发生器10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蒸汽发生器10内部压力,当压力低于预设低压(如设定压力的80%,如3.5bar)时,两根纳米加热管30开始加热,当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改为只有一根纳米加热管30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变频控制,可以依据不用使用要求自动调节压力。
当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高于预设高压时,压力开关S开启,显示器报警显示错误代码E4,纳米加热管30则停止加热和第二水泵M2的注水动作,各排污阀60开启进行排污和泄压;当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值低于预设高压时,排污阀60关闭,设备恢复正常工作。同时,排污动作也可以熨烫工作结束后,通过按排污按钮,使得纳米加热管30停止加热、蒸汽发生器10内停止加水,排污阀60打开,从而将蒸汽发生器10内部的压力释放出。
另外,由于熨斗内不可避免地会因为高温蒸汽与温度低的熨斗接触时有冷凝水产生,形成回水,业内一般将此回水当做污水排除,本设备可以将回水由管道流入水箱中,实现回水再利用,对水箱内水预加热,提高能量利用率。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蒸汽喷出口20和水箱40之间还连接有冷凝管70,冷凝管70的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冷凝阀T2,当冷凝阀T2开启时,蒸汽喷出口20产生的冷凝水可经冷凝管70回收至水箱40,并可利用冷凝水余热对水箱40内的水进行预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熨烫方法,包括:
(1)检测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
(2)当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低于预设低压(如设定压力的80%,如3.5bar)时,蒸汽发生器10内的两根纳米加热管30同时加热;
(3)当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切换至仅一根纳米加热管30加热。
(4)当蒸汽发生器10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按动按钮,喷雾电磁阀T1开启即可实现蒸汽从蒸汽喷出口20释放,即可开始熨烫工作。
加热过程中,每根纳米加热管30的一部分浸没于水中,另一部分伸出水面,纳米加热管30浸没于水中的部分可以对水进行加热,伸出水面的部分可以干烧实现蒸气的二次加热。
自第一水泵M1抽入水箱40的水事先经过软化装置41软化后进入水箱40,再经过第二水泵M2泵入上注水口11,或者经第三水泵M3泵入下注水口12。
自注水口对蒸汽发生器10注水的过程具体包括:
检测蒸汽发生器10的水位;
当蒸汽发生器10的水位低于其最低水位时,从下注水口12为蒸汽发生器10注水;
当蒸汽发生器10的水位达到标准水位时,改为从上注水口11朝纳米加热管30喷水雾。
当蒸汽发生器10的水位低于蒸汽发生器10的最低水位或水箱40的水位低于水箱40的最低水位时,蜂鸣器报警。
当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高于预设高压时,压力开关S开启,显示器报警显示错误代码E4,自动纳米加热管30停止加热,第二水泵M2停止注水,各排污阀60开启进行排污和泄压。
同时,排污动作也可以熨烫工作结束后,通过手动操作排污按钮,使得纳米加热管30停止加热、蒸汽发生器10内停止加水,排污阀60打开,从而将蒸汽发生器10内部的压力释放出。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的熨烫方法还包括:将蒸汽喷出口20喷出的多余蒸气回收至水箱40为水箱40内的水预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纳米加热管替代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热管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易沉积水垢、加热效率高、耐干烧、蒸气压力稳定,而且纳米加热管双管结构的应用,可以方便地控制其加热效率,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与市面上的蒸汽熨斗相比,本产品更加适用于长时间工作,同时可以减少实际生产中的电能损失,更加环保节能。另外,通过对产生的蒸汽二次加热形成过热蒸汽,降低了蒸汽的含水量,减少了蒸汽熨斗工作时产生的水珠,避免在衣物表面形成水渍。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发生器(10)、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10)的蒸汽喷出口(20)、加热控制器以及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0)内的至少两根纳米加热管(30),所述蒸汽发生器(10)包括用于注水的注水口,自所述注水口注入的水被所述纳米加热管(30)加热后从所述蒸汽喷出口(20)喷出,所述加热控制器用于控制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在仅一根所述纳米加热管(30)加热和至少两根所述纳米加热管(30)同时加热的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纳米加热管(30)的一部分浸没于水中,另一部分伸出水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口包括上注水口(11)和位于所述上注水口(11)下方的下注水口(12),所述下注水口(12)的流量大于所述上注水口(11)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0)内设有连接所述上注水口(11)的雾化喷头(13),所述雾化喷头(13)与所述纳米加热管(30)伸出水面的部分正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40),所述水箱(40)同时连接所述上注水口(11)和所述下注水口(12)为所述蒸汽发生器(10)供水,所述水箱(40)内设有用于软化水的软化装置(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蒸汽喷出口(20)和所述水箱(40)之间的冷凝管(70)以及设于所述冷凝管(70)上的冷凝阀(T2),所述冷凝阀(T2)开启时所述蒸汽喷出口(20)产生的冷凝水经所述冷凝管(70)回收至所述水箱(4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0)底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蒸汽发生器(10)内压力的压力检测单元(14),所述加热控制器用于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低于预设低压时切换至至少两根所述纳米加热管(30)同时加热,并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切换至仅一根所述纳米加热管(30)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管(50)和设于所述排污管(50)上的排污阀(60),所述排污管(50) 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0)底部,所述排污阀(60)用于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高于预设高压时开启以降低所述蒸汽发生器(10)内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开关(S),所述压力开关(S)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0)上,以供操作者设定所述蒸汽发生器(10)的工作压力,当所述蒸汽发生器(10)的压力高于预设高压时,触发所述纳米加热管(30)停止加热,同时打开所述排污阀(6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蜂鸣器和第一水位探针(W1),所述第一水位探针(W1)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0)内,用于检测所述蒸汽发生器(10)的水位,所述第一蜂鸣器用于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0)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时报警。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蜂鸣器和第二水位探针(W2),所述第二水位探针(W2)设于所述水箱(40)内,用于检测所述水箱(40)的水位,所述蜂鸣器用于在所述水箱(40)的水位低于水箱(40)的最低水位时报警。
CN201822269130.1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Active CN209873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9130.1U CN209873406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9130.1U CN209873406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3406U true CN209873406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69130.1U Active CN209873406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34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0430A (zh) * 2018-12-29 2019-03-08 深圳市洁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及熨烫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0430A (zh) * 2018-12-29 2019-03-08 深圳市洁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及熨烫方法
CN109440430B (zh) * 2018-12-29 2024-01-19 深圳市洁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及熨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7222U (zh) 喷头内置蒸汽发生器的蒸汽挂烫机
CN104180517A (zh) 一种双重预热式开水器
CN209873406U (zh)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
CN106439765A (zh) 蒸汽发生器、挂烫机以及蒸汽发生器的控制方法
CN106338057A (zh) 蒸汽锅炉排污热回收装置
CN109440430B (zh) 一种纳米双管变频组合智能熨斗及熨烫方法
CN102200268B (zh) 电蒸汽发生装置
CN201564286U (zh) 安全节能粗糙型加热管
CN105294389B (zh) 含水氯乙烯单体的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CN114061331B (zh) 用于硝化棉煮洗过程余热回收的装置及方法
CN202730496U (zh) 一种自动清洗式挂烫机
CN105712296A (zh) 一种防烫、安全、低压、环保氢气机及气体制备方法
CN207006205U (zh) 大型烟囱喷淋余热回收系统
CN205474444U (zh) 一种洗衣机蒸汽发生器
CN201848184U (zh) 三氯氢硅合成废液汽化装置
CN201875687U (zh) 一种工厂锅炉供热系统
CN101625114A (zh) 清洁机器的蒸汽产生方法及其装置
CN204919150U (zh) 一种电烫斗
CN204648183U (zh) 一种速热倒t型蒸汽锅炉
CN201657365U (zh) 安全节能凹凸型加热管
CN109506226B (zh) 一种纯蒸汽锅炉
CN204630345U (zh) 一种轧染烘筒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9909872U (zh) 锅炉系统
CN203904034U (zh) 一种软化水处理系统
CN106276787B (zh) 高温热导水等离子产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