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1126U - 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1126U
CN209871126U CN201920659827.1U CN201920659827U CN209871126U CN 209871126 U CN209871126 U CN 209871126U CN 201920659827 U CN201920659827 U CN 201920659827U CN 209871126 U CN209871126 U CN 209871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handle
box
groove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98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万武
岳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Keli Automobile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Pi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Pi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Pi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98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1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1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1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属于油箱技术领域,在箱体顶部设置有拉手,在箱体底部设置有折叠拖轮单元,折叠拖轮单元与拉手配合形成为箱体的拖拽结构;在箱体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外侧板上设置有与拉手对称的长条孔,该长条孔与拉手配合形成为箱体的双手搬结构;折叠拖轮单元位于箱体的一面,在与折叠拖轮单元相对应的箱体的另一面设置有背带安装孔,背带与背带安装孔连接形成为箱体的双肩背结构;在箱体一侧设置有拎手。搬运方便、负荷低,具备双手搬、单手拎、拖拽、肩抗、肩背五种单兵搬运方式,还可实现直升机吊运的目的,搬运时省时省力,可以提高搬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箱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背景技术
军用装备和武器同样重要,与战争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将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及时应用到军用装备上,用来提升我军军用装备的技战术水平,进而保持我军军用装备的技术优势,工作意义重大。
基于现代战争的全天候和复杂化,在很多场合,油料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和补给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比如山地、森林、海上作战,大型油料运输车辆运输距离长、效率低,甚至无法到达。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可实现直线、灵活的精准补给,距离短、效率高,同时应用无人机、直升机进行补给,能够减少战斗减员,降低油料补给成本。
常用的油桶基本上为铁材质,受制于材质及成型工艺限制,箱体抗冲击性能差,受冲击后易受损变形,导致油液泄漏,不能满足空投的需要。而且现有的油桶一般是在油桶顶部设置有把手,搬运方式相对单一,不能适应复杂多样的战争环境,而且搬运时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搬运方便、负荷低,具备双手搬、单手拎、拖拽、肩抗、肩背五种单兵搬运方式,利用背带安装孔还可实现直升机吊运的目的,能够根据战争环境的变化,灵活的选择双手搬、单手拎、肩抗、拖拽、肩背等方式,降低单兵搬运强度,搬运时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包括箱体和箱盖,关键在于:在箱体顶部设置有拉手,在箱体底部设置有折叠拖轮单元,折叠拖轮单元包括可翻转的折叠架及其尾端的拖轮,折叠架与箱体之间借助限位结构形成折叠状态或打开状态,箱体底部设置有用来嵌装折叠拖轮单元的容纳槽,折叠拖轮单元与拉手配合形成为箱体的拖拽结构;在箱体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外侧板上设置有与拉手对称的长条孔,该长条孔与拉手配合形成为箱体的双手搬结构;折叠拖轮单元位于箱体的一面,在与折叠拖轮单元相对应的箱体的另一面设置有背带安装孔,背带与背带安装孔连接形成为箱体的双肩背结构;在箱体一侧设置有拎手。
所述的折叠架为H形架,拖轮与H形架的尾端形成转动配合,H形架的首端与箱体铰接,H形架的横板与箱体之间铰接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与箱体的铰接点位于H形架与箱体的铰接点下方。
所述的箱体位于折叠拖轮单元外侧的部位设置有用来打开折叠架的操作槽。
所述的拉手为可折叠拉手,箱体顶部设置有用来容纳可折叠拉手的放置槽,放置槽是由一级槽和二级槽形成的阶梯槽,拉手的抓握端位于二级槽上方。
所述的箱体一面设置有堆码定位凸筋、相对应的另一面设置有与堆码定位凸筋相匹配的堆码定位凹槽,堆码定位凸筋与堆码定位凹槽配合形成为相邻箱体的堆码限位结构。
所述的箱盖上设置有外螺纹,箱体上设置有内螺纹,箱盖与箱体螺纹连接。
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防爆填充体。
所述的箱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处都设置有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折叠架和拉手打开,手握拉手即可拖拽着油箱前进,拖轮可以避免箱体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箱体在拖拽过程中被磨损。将折叠架和拉手收起,手握拎手即可单手拎着油箱前进。将折叠架和拎手收起,将拉手打开,一只手抓着长条孔处,另一只手抓着拉手,即可实现双手搬着油箱前进的目的。直接将油箱放在肩膀上即可实现肩扛的目的。利用背带即可实现肩背的目的。能够根据战争环境的变化,灵活的选择双手搬、单手拎、肩抗、拖拽、肩背等方式,降低单兵搬运强度,搬运时省时省力。
搬运方便、负荷低,具备双手搬、单手拎、拖拽、肩抗、肩背五种单兵搬运方式,利用背带安装孔还可实现直升机吊运的目的。箱体的摩擦系数低,在冰雪环境下可拖拽运输。箱体一体成型,密封效果好,洁净度高。阻燃、抗静电效果好。油箱装满油后总质量约为50kg,总体积约为61000cm3,相对密度为820kg/m3,小于水的密度1000kg/m3(海水密度更大),所以油箱装满油后仍可在水上漂浮。油箱在空载的情况下,可作为水上救生的浮体。油箱可装载和空投油、水、化学药剂等。
油箱的综合机械强度高,30m无伞空投不破裂,可回收使用。适用于全天候、全地形,高寒、高热、高湿、水上、陆地、山地均可实现无伞空投。油料灌装效率高,可进行集中灌装和分散灌装。油料加注效率高,可进行集中加注和分散加注。各种恶劣条件,如森林、山地、沙漠等,传统油料车无法抵达的地方,采用直升机、无人机直线空投,距离短,速度快。可根据作战场景的需要,选择集中还是分散运输,配送不同数量的油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箱体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折叠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折叠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箱盖与箱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箱体,2代表拉手,3代表折叠架,4代表拖轮,5代表容纳槽,6代表限位弹簧,7代表操作槽,8代表长条孔,9代表放置槽,10代表堆码定位凸筋,11代表堆码定位凹槽,12代表背带安装孔,13代表箱盖,14代表拎手,15代表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13,在箱体1顶部设置有拉手2,在箱体1底部设置有折叠拖轮单元,折叠拖轮单元包括可翻转的折叠架3及其尾端的拖轮4,折叠架3与箱体1之间借助限位结构形成折叠状态或打开状态,箱体1底部设置有用来嵌装折叠拖轮单元的容纳槽5,折叠拖轮单元与拉手2配合形成为箱体的拖拽结构;在箱体1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外侧板上设置有与拉手2对称的长条孔8,该长条孔8与拉手2配合形成为箱体1的双手搬结构;折叠拖轮单元位于箱体1的一面,在与折叠拖轮单元相对应的箱体1的另一面设置有背带安装孔12,背带与背带安装孔12连接形成为箱体1的双肩背结构;在箱体1一侧设置有拎手14。拎手14为可折叠结构,箱体1上设置有用来容纳拎手14的定位槽,不用时将拎手14嵌装在定位槽内,可以避免拎手14被磕碰损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折叠架3为H形架,拖轮4与H形架的尾端形成转动配合,H形架的首端与箱体1铰接,H形架的横板与箱体1之间铰接有限位弹簧6,限位弹簧6与箱体1的铰接点位于H形架与箱体1的铰接点下方。折叠架3被打开或折叠时,限位弹簧6都可以使折叠架3保持在当前状态不变,使得拖轮4在转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在收起时可以牢固地嵌装在容纳槽5内,结构简单,稳固性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箱体1位于折叠拖轮单元外侧的部位设置有用来打开折叠架3的操作槽7。需要拖拽油箱时,通过操作槽7将拖轮4翻转出来即可,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拉手2为可折叠拉手,箱体1顶部设置有用来容纳可折叠拉手的放置槽9,放置槽9是由一级槽和二级槽形成的阶梯槽,拉手2的抓握端位于二级槽上方。不用时将拉手2隐藏于箱体1表面以下,有效避免了在复杂使用环境中产生正面冲击时对拉手2带来的伤害,有效保护了箱体的完整性和油品的安全性。二级槽的设置使得拉手2与箱体1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抬起拉手2时,将手放置在二级槽处,抓住拉手2的抓握端向上抬即可,操作更加方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箱体1一面设置有堆码定位凸筋10、相对应的另一面设置有与堆码定位凸筋10相匹配的堆码定位凹槽11,堆码定位凸筋10与堆码定位凹槽11配合形成为相邻箱体1的堆码限位结构,箱体1采用长方体扁平形,规整的外形结构,可方便进行灵活多样的码放存储和运输,能有效提高存储和运输的空间利用率,可提高存储和运输过程箱体1堆码的稳定性。堆码定位凸筋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定位凸筋10沿上下方向排列,堆码定位凹槽11的数量与堆码定位凸筋10的数量相等,堆码时可以防止相邻的油箱之间发生偏移,稳定性更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箱盖13上设置有外螺纹,箱体1上设置有内螺纹,箱盖13与箱体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密封效果好,连接牢固可靠,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箱体1内设置有防爆填充体,利用防爆填充体将油箱内腔分成若干个无数很小的“小隔室”,这些“小隔室”可以有效的抑制火焰的传播,同时这种特殊结构在单位体积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可以迅速地将燃烧释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吸收掉,使燃烧反应后的最终温度大大降低,被武器击中后不会爆炸,安全性更高。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箱体1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处都设置有滤芯15,确保油品清洁。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箱体1的外形尺寸为630×450×250(mm),产品净重为9kg,满油总重50kg,有效质量比为82%,有效容积为50L,有效容积比为72%。箱体1采用新型的高抗冲击材料---可控交联聚乙烯,可控交联聚乙烯的性能参数如下面的表1所示,交联聚乙烯的空间网络结构可在冲击过程中将作用力快速分散,大大提高了箱体的抗冲击性能。
通过CAE模拟油箱装满油后自30m高度自由落下,分析中忽略空气阻力,g取9.8m/s2,地面设置为水泥属性,密度2600kg/m3,厚度100mm,箱体与内部油液进行作用力耦合设置。设置油箱倾斜下落,如图所示角点着地(模拟极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箱体局部最大应力为15.7MPa,可见箱体满足30m空投强度需求,该材料耐侯、耐油性好,防静电、阻燃性能优异。箱体1采用滚塑工艺加工成型,滚塑工艺能够确保箱体1一体无缝成型,产品密度均匀,成型过程应力小,箱体抗冲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一体成型能够保证箱体内部的高清洁度。
表1可控交联聚乙烯的性能参数
箱体棱角均使用大圆角过渡,且在棱角内侧设计有抗冲击加强筋,在箱体表面设计有凹凸增强结构。油箱把所有凸出箱体1的结构通过巧妙的结构布置,全部隐藏于箱体1表面以下,有效避免了在复杂使用环境中产生正面冲击时带来的伤害,有效保护了油箱的完整性和油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油箱的各项性能参数如下面的表2所示:
表2油箱的性能参数
如图1和图2所示,长条孔8、容纳槽5和堆码定位凹槽11都位于箱体1的前面,堆码定位凸筋10和背带安装孔12都位于箱体1的后面,放置槽9的开口朝向前方,拎手14位于箱体1左侧面的中部。拉手2位于箱体1顶部的中部,箱盖13位于箱体1顶部的右侧。箱体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端都开设有与容纳槽5连通的操作槽7,折叠架3处于折叠状态时,拖轮4正好处于与操作槽7相对应的位置。拉手2嵌装在放置槽9内时,拉手2的抓握端正好位于放置槽9的最前端。
依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 10000-88》进行结构尺寸的设计,如下面的表3所示:
表3《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 10000-88》
从上表中摘取数据:百分位数取90%。将折叠架3和拉手2打开,手握拉手2即可拖拽着油箱前进,手功能高为787mm,油箱设计拖拽时,拉手2高度为800mm,油箱倾斜角度为60°,符合人机工程学,保证拖拽舒适性,拖拽时,油箱底部离地高度63mm,可满足复杂路况的使用。拖轮4可以避免箱体1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箱体1在拖拽过程中被磨损。将折叠架3和拉手2收起,手握拎手14即可单手拎着油箱前进。油箱侧拎时,拎手14加箱体1最大高度为500mm,侧拎时,油箱离地高度约为290mm,越障能力好。将折叠架3和拎手14收起,将拉手2打开,一只手抓着长条孔8处,另一只手抓着拉手2,即可实现双手搬着油箱前进的目的,拉手2与长条孔8之间的间距为590mm,符合人机工程学,适宜双手搬运。直接将油箱放在肩膀上即可实现肩扛的目的,肩宽为397mm,油箱设计宽度为450mm,油箱厚度为250mm,符合人机工程学,保证肩扛的舒适性。在背带安装孔12内装上背带,利用背带即可实现肩背的目的,背带安装孔12中心距为340mm,方便双肩背,不易滑落。搬运方便、负荷低,具备双手搬、单手拎、拖拽、肩抗、肩背五种单兵搬运方式,利用背带安装孔12还可实现直升机吊运的目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搬运时省时省力,可以提高搬运效率。
箱体1顶部设计有二维码或RFID芯片,使每个箱体成为独立的信息记录、传递载体。二维码或RFID芯片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等特性,这些特性适用于保密、追踪、存货盘点等方面。

Claims (8)

1.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13),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顶部设置有拉手(2),在箱体(1)底部设置有折叠拖轮单元,折叠拖轮单元包括可翻转的折叠架(3)及其尾端的拖轮(4),折叠架(3)与箱体(1)之间借助限位结构形成折叠状态或打开状态,箱体(1)底部设置有用来嵌装折叠拖轮单元的容纳槽(5),折叠拖轮单元与拉手(2)配合形成为箱体的拖拽结构;在箱体(1)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外侧板上设置有与拉手(2)对称的长条孔(8),该长条孔(8)与拉手(2)配合形成为箱体(1)的双手搬结构;折叠拖轮单元位于箱体(1)的一面,在与折叠拖轮单元相对应的箱体(1)的另一面设置有背带安装孔(12),背带与背带安装孔(12)连接形成为箱体(1)的双肩背结构;在箱体(1)一侧设置有拎手(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架(3)为H形架,拖轮(4)与H形架的尾端形成转动配合,H形架的首端与箱体(1)铰接,H形架的横板与箱体(1)之间铰接有限位弹簧(6),限位弹簧(6)与箱体(1)的铰接点位于H形架与箱体(1)的铰接点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位于折叠拖轮单元外侧的部位设置有用来打开折叠架(3)的操作槽(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手(2)为可折叠拉手,箱体(1)顶部设置有用来容纳可折叠拉手的放置槽(9),放置槽(9)是由一级槽和二级槽形成的阶梯槽,拉手(2)的抓握端位于二级槽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一面设置有堆码定位凸筋(10)、相对应的另一面设置有与堆码定位凸筋(10)相匹配的堆码定位凹槽(11),堆码定位凸筋(10)与堆码定位凹槽(11)配合形成为相邻箱体(1)的堆码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盖(13)上设置有外螺纹,箱体(1)上设置有内螺纹,箱盖(13)与箱体(1)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内设置有防爆填充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处都设置有滤芯(15)。
CN201920659827.1U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Active CN209871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9827.1U CN209871126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9827.1U CN209871126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1126U true CN209871126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4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9827.1U Active CN209871126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1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63440A (en) Methods for ameliorating oil spills in marine and inland waters
CN104118539B (zh) 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
TW201210912A (en) Shipping containers for flowable materials
CN109071016A (zh) 用于空中递送的容器
CN104508209A (zh) 快速铺设的溢油围栅和铺设方法
CN201343205Y (zh) 一种可折叠箱体
CN209871126U (zh) 一种可适应多种搬运方式的油箱
RU2604560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доставочной упаковки
US6182553B1 (en) Boat deployed explosive net assembly
US20140076912A1 (en) Tip resistant refuse tote
CN209871125U (zh) 一种油箱用可单手拖拽结构
CN206644961U (zh) 水面垃圾清理设备
CN201842223U (zh) 一种污油收集船
CN209870988U (zh) 一种可精确空投用的油箱
CN104220331A (zh) 模块化的集装箱式水陆两用运载工具运输舰
CN204763949U (zh)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
CN208394044U (zh) 一种阻燃抗静电的危化品储运容器
CN217349179U (zh)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集包装运输维护一体的装备
Macdonald Supplying the British Arm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CN205820230U (zh) 小型物品搬运专车
Sisworo et al. The Strength Evaluation of 5600 DWT Double Hull Oil Tanker Subjected to Fender Load
CN211520168U (zh) 一种便携式塑料油桶
CN110498013A (zh) 一种多用途船二甲板舱口盖及其安装结构
AU2009101088A4 (en) Fire-fighting water storage tank
CN210793561U (zh) 一种复合式活鱼运输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3

Address after: 066000 No.12, tianmahu Road, Qinhua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Keli Automobile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66012 No.12, tianmahu Road, Qinhua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huangdao Pingche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