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4840U - 一种输液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液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4840U
CN209864840U CN201821892659.2U CN201821892659U CN209864840U CN 209864840 U CN209864840 U CN 209864840U CN 201821892659 U CN201821892659 U CN 201821892659U CN 209864840 U CN209864840 U CN 209864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volume
base
supply plu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926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洪岐
栗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xin Medical Device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xin Medical Device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xin Medical Device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xin Medical Device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926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4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4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4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接头,包括:接头端、基座、弹性部件、活动连接件以及开关组件:所述接头端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接头端设有液体入口;所述基座和接头端形成一阀腔,所述基座设有液体出口;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阀腔内,并将所述阀腔分隔为可贮存液体且容积可变的溶液腔以及始终与液体隔绝的隔离腔;所述活动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溶液腔内且可在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活动连接件配接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液体入口。当接入供液插头后,溶液腔的容积增大,当取出供液插头后,溶液腔的容积减小;其中,溶液腔的容积变化使得所述输液接头内的残余液体发生流动并在所述液体出口形成正压力或零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输液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接头,尤其涉及临床上配合输液导管和注射器使用、能够防止药液回流以及回血的输液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反复地进行输液或注射时,多选用静脉留置针或留置导管。这些静脉留置针或留置导管上通常连接三通导管,三通导管上通常配有标准鲁尔(Luer)接头或者肝素帽,以满足多种输液的临床要求。但上述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三通管上鲁尔接头的使用,需要每次进行局部消毒,而且要使用注射针进行穿刺,这样就给医护工作增加工作负担和操作风险;肝素帽的使用,则需要医护人员在加注药液之后,在肝素帽内注入肝素或生理盐水进行封管,防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这同样给临床操作带来负担。另外,肝素帽的应用还有可能导致少量空气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存在风险。同时,上述两类器械都无法解决输液完成后,由于抽回注射针或者无针接头时产生的负压,导致人体血液回流入留置软管,血液凝固堵住针管,阻止下一次的输液而产生的严重安全隐患。
为防止上述医疗事故,人们设计出单向正压阀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输液过程中。公知的单向正压阀大都采用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由于弹簧对阀体的作用力较大,有时会造成阀体的损坏。此外,金属材质的弹簧较易产生弹性疲劳,无法彻底灭菌,给输液过程带来了安全隐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需要设置异形结构,例如增加气道以通过气体调节元件的体积来形成正压力,或者通过设置两路液体管道来实现。这些异形结构加工复杂,增加制造和装配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接头,其在完成输液后,由输液接头在液体输出端形成防止药液回流甚至回血的正压力或零压力,此外,该输液接头结构简单,能够精确控制正压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液接头,包括:接头端、基座、弹性部件、活动连接件以及开关组件:
所述接头端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接头端设有液体入口;所述基座和接头端形成一阀腔,所述基座设有液体出口;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阀腔内,并将所述阀腔分隔为可贮存液体且容积可变的溶液腔以及始终与液体隔绝的隔离腔;所述活动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溶液腔内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活动连接件配接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液体入口;
当接入所述供液插头后,所述开关组件打开使所述液体入口打开,所述活动连接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溶液腔的容积增大,同时液体从所述供液插头经所述溶液腔流向所述液体出口;当取出所述供液插头后,所述活动连接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开关组件关闭并使述液体入口封闭,所述溶液腔的容积减小;其中,所述溶液腔的容积变化使得所述输液接头内的残余液体发生流动并在所述液体出口形成正压力或零压力。
其中,所述活动连接件将所述溶液腔分隔为朝向所述液体入口的第一可变空间以及朝向所述液体出口的第二可变空间;当接入所述供液插头后,所述开关组件打开使所述液体入口打开,所述活动连接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可变空间容积变大,液体从所述供液插头进入所述第一可变空间并经所述第二可变空间流向所述液体出口;
当取出所述供液插头后,所述活动连接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开关组件封闭所述液体入口;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空间的容积变小,所述第二可变空间容积变大,所述溶液腔内的残余液体按照从所述液体入口向所述液体出口的方向流动,使得所述液体出口处形成正压力或零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用于可容纳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弹性内腔以及可以使所述弹性内腔容积变化的弹性壁,所述弹性内腔容积的变化可使所述第一可变空间和所述第二可变空间的容积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连接件包括一可推动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形变的底座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底座可与所述供液插头配接并在所述液体入口和所述液体出口间形成液体通路的柱管。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底座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可变空间和所述第二可变空间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流通通道为设置于所述底座或设置于所述弹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出口包括一延伸至所述阀腔的出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组件为套设在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可形变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可形变套管套设于所述柱管;当未接入所述供液插头时,所述可形变套管将所述柱管封闭在所述可形变套管内,此时所述可形变套管处于第三位置,所述活动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接入所述供液插头时,所述柱管从所述可形变套管内推出并与所述供液插头配接,此时所述可形变套管处于第四位置,所述活动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可形变套管设有一可封闭的顶端以及容纳所述柱管并与所述底座接合的管端。
进一步的,所述顶端设有一字或十字型弹性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顶端设有用于引导所述柱管的第一引导腔。
进一步的,所述管端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底座接合的座端。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端设有一用于容置变形后的所述可形变套管的容置腔;当插入所述供液插头时,所述供液插头将所述可形变套管推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可形变套管处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可形变套管发生形变,所述柱管从所述可形变套管内推出并与所述供液插头配接,所述活动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设有用于将所述可形变套管从所述第四位置引导向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二引导腔。
进一步的,所述可形变套管为弹性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内壁设置有可固定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固定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设有一所述固定部配接的第二固定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接头还包括至少一旁支管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接头通过活动连接件将容积可变的弹性部件分割成第一可变空间和第二可变空间,在供液插头取出后,第一可变空间容积减小以使输液接头内残余的液体流向第二可变空间从而在液体出口端形成正压力或者零压力,正压力和零压力取决于第一可变空间和第二可变空间的容积变化。较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单向正压的输液接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液接头结构简单,不存在金属材质,也无须采用专门的气路来实现输液接头内液体体积的变化,同时也容易生产和装配,并且可以精确控制正压力的大小,在实现精确性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的零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部件的安装结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连接件安装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在未接入供液插头时的轴向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的零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在接入供液插头后的轴向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输液接头的外观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输液接头的零件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输液接头的可形变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的输液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接头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式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8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的零件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输液接头临床上配合输液导管和注射器使用。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输液接头100,包括:接头端110、基座150、弹性部件140、活动连接件130以及开关组件120。
接头端110安装于基座150,接头端110设有液体入口111;基座150和接头端110形成一阀腔160,基座150设有液体出口153;弹性部件140设置于阀腔160内,并将阀腔160分隔为可贮存液体的溶液腔161以及始终与液体隔绝的隔离腔162;活动连接件130设置于溶液腔161内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开关组件120与活动连接件130配接用于封闭或打开液体入口;
活动连接件120用于当供液插头210接入液体入口111后,活动连接件13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使弹性部件140发生弹性形变,同时活动连接件130与供液插头210之间形成流体通路;开关组件120用于在未接入供液插头210时封闭液体入口111以及在接入供液插头210时打开液体入口111;
具体的,当接入供液插头210后,开关组件打开使液体入口111打开,活动连接件130处于第二位置,溶液腔161的容积增大,液体从供液插头210经溶液腔161流向液体出口153;当取出供液插头210后,活动连接件130在弹性部件140的作用下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开关组件120封闭液体入口111,溶液腔161的容积减小;其中,溶液腔161的容积变化使得输液接头100内的残余液体发生流动并在液体出口153形成正压力或零压力。具体的,输液接头100内的残余液体或部分残余液体按朝向液体出口153的方向流动。
更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接头端110安装于基座150,接头端110可以接头端设有液体入口111;基座150和接头端110形成一阀腔160,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腔16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基座150和接头端110的壳体在输液接头100内形成一阀腔160。接头端110和基座150可以如图2和图3所示,基座150外形大于接头端110的外形,即接头端110的体积较小,基座150的体积较大,接头端110嵌设于基座150内并形成液密封连接。在其他的方式中,接头端110的外形大于或等于基座150的大小,二者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液密封连接,例如粘贴、压铸成型或者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基座150设有液体出口153。
参见图4-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部件的安装结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连接件安装结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接头的轴向剖面图。如图3-图4所示,弹性部件140设置于阀腔160内,弹性部件140将阀腔160分隔为可贮存液体的溶液腔161以及始终与液体隔绝的隔离腔162,弹性部件140发生弹性形变时,溶液腔161的容积随之发生变化.弹性部件140优选使用柔性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塑胶、橡胶等材料,当然,除了上述的举例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常有的柔性弹性材料。
如图5所示,活动连接件130安装于溶液腔161内,参见图6,活动连接件130将所述溶液腔分隔为朝向液体入口111第一可变空间163以及朝向液体出口153且可连通所述液体入口111和液体出口153的第二可变空间164,第一可变空间163和第二可变空间164的容积可以随着弹性部件140的弹性形变而变化。活动连接件13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20为套设于活动连接件130上的可形变套管,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接下来的部分用可形变套管120替代开关组件120,该可形变套管120套设于活动连接件130。优选的,可形变套管12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体的可以采用硅胶、塑胶、橡胶或其他常用材料,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可形变套管120的弹性系数大于弹性部件140的弹性系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开关组件除了可以为可形变套管120,还可以为其他在插入供液插头是打开液体入口并在拔出供液插头时关闭液体入口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赘述。
参见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液接头接入供液插头后的构剖面图。当接入供液插头210后,可形变套管120形成开口,活动连接件130处于第二位置。即供液插头210推动可形变套管120,当可形变套管120达到预定位置时发生形变并形成开口,此时活动连接件130与接入供液插头210对接,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变大,液体入口111和液体出口153之间形成液体通路且液体可进入第一可变空间163内;参见图5,当取出所述供液插头210后,活动连接件130在弹性部件140的作用下从第二位置移动至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可形变套管120封闭液体入口111;其中,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变化使得输液接头100内的残余液体向液体出口153方向流动并在液体出口形成正压力或零压力。具体的,活动连接件130回到第一位置时,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变小,第二可变空间164 的容积变大,使得溶液腔161内的残余液体朝着液体出口153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当第一可变空间163减少的容积大于第二可变空间164增加容积时,多余的液体则会通过图12所示的输液管400以及针头500进入人体,从而在液体出口153处形成正压力。当第一可变空间163减少的容积等于第二可变空间164增加容积时,则不会产生多余的液体流向人体,从而在液体出口153处形成零压力,同时也不会有液体回流。
进一步的,参见图6-图8,接头端110具体包括鲁尔螺纹112,液体入口111,一用于容置变形后的可形变套管120的容置腔113,进一步的,容置腔113设有用于将可形变套管120从第四位置引导向第三位置的第二引导腔114。进一步的,容置腔113还包括一第一接合部115。
可形变套管120设有一可封闭的顶端122以及管端121,顶端122设有一字或十字型弹性开口123,该开口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顶端122还设有一第一引导腔125。另外,顶端122还设置一密封凸部127,该密封凸部127用于在可形变套管120位于第三位置时,使顶端122的外表和液体入口111的内表面间形成密封连接。
活动连接件130包括一可推动弹性部件140发生弹性形变的底座131以及一设置于底座131可与供液插头配接并在液体入口111和液体出口153间形成液体通路的柱管132,即活动连接件130轴向具有管路可使液体从液体入口111流向液体出口153。其中,底座131还设有开孔134,该开孔134为流体通道,可以实现第一可变空间163和第二可变空间164之间的液体流通,具体的,开孔134的数量为四个,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底座131的上部可形成一上凹区域136,底座131下部可形成一下凹区域135,开孔134至少部分通过上凹区域136和下凹区域135,此时开孔134的另外部分可通过底座131的底座侧壁137。第一可变空间163和第二可变空间164之间的流体通道除了为开孔134,还可以为设置在弹性壁上的至少一个液体流通槽,液体可通过该液槽流通槽在第一可变空间163和第二可变空间164之间流动。
弹性部件140包括用于可容纳活动连接件130的弹性内腔141以及可以使弹性内腔141容积变化的弹性壁142。弹性部件140还包括用于支撑底座131的支撑部144,以该支撑部144为界,可将弹性内腔141 分隔为可容纳活动连接件120的第一弹性腔体1411以及与液体出口111配接的第二弹性腔体1412,其中,第一弹性腔体1411由第一弹性侧壁1421和支撑部144的内表面界定,第二弹性腔体1412由第二弹性侧壁1422的内表面界定。优选的,第一弹性腔体1411和第二弹性腔体1412均为圆柱状。弹性部件140还包括一压缩密封管146、一第二固定部143以及第二结合部148。
基座150包括壳体151、第三结合部153、液体出口153以及第一固定部154。
输液接头100各零件的装配方式和功用参见图6和图8。参见图12,接头端110的鲁尔螺纹112可与相应的帽件300或相应的供液插头210连接。液体入口111接入供液插头210。
插入供液插头210后,可形变套管120被推入容置腔113,同时可形变套管120推动活动连接件130,活动连接件130的底座131推动弹性部件140,第一弹性侧壁1421拉长产生弹性形变,且第一弹性腔体1411的容积变大,由于第一可变空间163主要由接头端110的空间、第一弹性腔体1411和活动连接件130界定,因此第一弹性腔体1411的容积变大会使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增大。此时,第二弹性侧壁1422则收到压缩,从而使且第二弹性腔体1412的容积变小,由于第二可变空间164主要由液体出口153的空间、第二弹性腔体1411和活动连接件130界定,因此第二弹性腔体1412的容积变小会使第二可变空间164的容积减小。
可形变套管120可采用可弹性形变的柔性材料制成,当可形变套管120被推入容置腔113后,其顶端122收到供液插头210的推力以及弹性部件140的弹力,且该可形变套管120在容置腔113内时不再收到液体入口111的侧壁的固定而可以发生弹性形变,此时顶端122的弹性开口123被同样收到弹性部件140弹力的柱管132顶开,而且顶端122设置的第一引导腔125会使得柱管132更容易顶开弹性开口123。柱管132插入供液插头210内,柱管132和供液插头210的管道连通。在供液插头210的压力下,容置仓113可以限制可形变套管120向液体入口111的回弹,同时弹性部件140仍旧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另外,可形变套管120的管端121的底部为收缩的结构,以不影响开孔134的流通性。参见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输液接头的零件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套管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可形变套管120有一挡片125,该挡片125具有更大的面积可以更好使活动连接件130的底座131受力,从而使弹性部件140具有更均匀的受力。该挡片上设有液体流通窗126,可以使液体通过开孔134后能够顺利进入第一可变空间163内。
接头端110的第一接合部115分别与弹性部件140的第二结合部148以及基座150的第三接合部152接合以形成固定和液密封,具体可采用压合和/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接合。
弹性部件140的第一固定部143为一卡销,基座150的第二固定部154为可卡住该开销的卡槽,或者第一固定部143和第二固定部154为可互相卡住的卡销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件140和基座150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贴等。
基座150的液体出口153包括一延伸至阀腔160的出液管155,弹性部件140的压缩密封管146可套设与该出液管155上以形成弹性部件140对溶液腔161的液密封,即实现弹性部件140和液体出口153之间的液密封效果。该压缩密封管146优选为一段波纹管,以实现在形变时不影响密封效果。
另外参见图9所示,输液接头还可包括一旁支管路170,该旁支管路170的入口端设置在液体出口153上,且在输液时旁支管路170内的液体并不会进入溶液腔161内。
输液接头100在使用后实现在液体出口153处实现正压力的原理为:
当供液插头210插入后,推动可形变套管120进入容置腔113,即可形变套管120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可形变套管120推动底座131,以使底座131推动支撑部144从而使弹性壁142发生弹性形变,使溶液腔163的容积增大而隔离腔164的容积减小。此时,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增加,第二可变空间164的容积减小。同时可形变套管120在供液插头210的压力在容置腔113中发生形变且暂时处于第四位置,而此时柱管132受到弹性部件140的弹力从可形变套管120中并于供液插头210对接,此时供液插头210中的液体可在液体入口111和液体出口153之间的溶液腔163之间流动,即液体可以通过柱管132进入第二可变空间164,并经第二可变空间164流向液体出口153最终进入人体;同时,液体通过底座131的开孔134进入第一可变空间163中,并充满第一可变空间163。
当供液插头210拔出后,其间接施加在弹性部件140的压力消失,弹性部件140在回复至原状过程的弹力使与其接触的活动连接件130向液体入口111方向移动,活动连接件130的底座131推动于其接触的可形变套管120,柱管132也带动可形变套管120向液体入口111方向移动,可形变套管120同时在第二引导腔114的引导下进入液体入口111内,直至到达第三位置,可形变套管120在向液体入口111方向运动的时候,液体入口的内壁对其挤压使柱管132向液体出口153的方向移动,当柱管132退入顶端122内后第一引导腔125使柱管120进一步向液体出口153的方向移动直至弹性开口123闭合形成密封。在此过程中,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减小,第二可变空间164的容积增大。假设供液插头210拔出时的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相对于供液插头210插入时的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减小了X,而供液插头210拔出时的第二可变空间164的容积相对于供液插头210插入时的第二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增加了Y,则体积为X的液体通过底座131的开孔134向实现向液体出口153方向的移动。在此过程中,当X大于Y时,即第一可变空间163减少的容积大于第二可变空间164增加容积时,多余的液体则会通过图12所示的输液管400以及针头500进入人体,从而在液体出口153处形成正压力。当X等于Y时,第一可变空间163减少的容积等于第二可变空间164增加容积时,则不会产生多余的液体流向人体,从而在液体出口153处形成零压力,同时也不会有液体回流。
参见图5-图8,图5-图8示出了活动连接件130的底座131的一种形状和大小,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在液体出口153间需要的形成压力大小来设置活动连接件130的底座131的大小和形状,底座131与支撑部144的配合形式可以影响弹性部件140的形变形式从而影响第一可变空间163和第二可变空间164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容积变化量,从而可以生产出不同的终输液接头,这些不同的输液接头在拔出供液插头210后再液体出口153处的压力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具体参见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接头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活动连接件130的底座131的于第一弹性腔体1411的接触面积较小,此时,当活动连接件13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底座131可控制第一弹性腔体1411的容积增量在较小的幅度内,而第二弹性腔体1411则为以柱管132为轴的轴向剖面为多边形的腔体,当活动连接件13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底座131可控制第二弹性腔体1411的容积减量在较大的幅度内,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可变空间163的容积增量等于第二可变空间164的容积减量,以实现在液体出口15处形成零压力。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接头通过活动连接件将容积可变的弹性部件分割成第一可变空间和第二可变空间,在供液插头取出后,第一可变空间容积减小以使输液接头内残余的液体流向第二可变空间从而在液体出口端形成正压力或者零压力,正压力和零压力取决于第一可变空间和第二可变空间的容积变化。较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单向正压的输液接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液接头结构简单,不存在金属材质,也无须采用专门的气路来实现输液接头内液体体积的变化,同时也容易生产和装配,并且可以精确控制正压力的大小,在实现精确性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端、基座、弹性部件、活动连接件以及开关组件:
所述接头端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接头端设有液体入口;所述基座和接头端形成一阀腔,所述基座设有液体出口;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阀腔内,并将所述阀腔分隔为可贮存液体且容积可变的溶液腔以及与液体隔绝的隔离腔;所述活动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溶液腔内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活动连接件配接,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液体入口;
当接入所述供液插头后,所述开关组件打开使所述液体入口打开,所述活动连接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溶液腔的容积增大,同时液体从所述供液插头经所述溶液腔流向所述液体出口;当取出所述供液插头后,所述活动连接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开关组件关闭并使述液体入口封闭,所述溶液腔的容积减小;其中,所述溶液腔的容积变化使得所述输液接头内的残余液体发生流动并在所述液体出口形成正压力或零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件将所述溶液腔分隔为朝向所述液体入口的第一可变空间以及朝向所述液体出口的第二可变空间;当接入所述供液插头后,所述开关组件打开使所述液体入口打开,所述活动连接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可变空间容积变大,液体从所述供液插头进入所述第一可变空间并经所述第二可变空间流向所述液体出口;
当取出所述供液插头后,所述活动连接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开关组件封闭所述液体入口;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空间的容积变小,所述第二可变空间容积变大,所述溶液腔内的残余液体按照从所述液体入口向所述液体出口的方向流动,使得所述液体出口处形成正压力或零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可容纳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弹性内腔以及可以使所述弹性内腔容积变化的弹性壁,所述弹性内腔容积的变化可使所述第一可变空间和所述第二可变空间的容积变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件包括一可推动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形变的底座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底座可与所述供液插头配接并在所述液体入口和所述液体出口间形成液体通路的柱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底座的支撑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空间和所述第二可变空间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流通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通道为设置于所述底座或设置于所述弹性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出口包括一延伸至所述阀腔的出液管。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为套设在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可形变套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套管套设于所述柱管;当未接入所述供液插头时,所述可形变套管将所述柱管封闭在所述可形变套管内,此时所述可形变套管处于第三位置,所述活动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接入所述供液插头时,所述柱管从所述可形变套管内推出并与所述供液插头配接,此时所述可形变套管处于第四位置,所述活动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套管设有一可封闭的顶端以及容纳所述柱管并与所述底座接合的管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设有一字或十字型弹性开口。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设有用于引导所述柱管的第一引导腔。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端设有一用于容置变形后的所述可形变套管的容置腔;当插入所述供液插头时,所述供液插头将所述可形变套管推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可形变套管处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可形变套管发生形变,所述柱管从所述可形变套管内推出并与所述供液插头配接,所述活动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设有用于将所述可形变套管从所述第四位置引导向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二引导腔。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套管为弹性柔性材料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内壁设置有可固定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固定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设有一所述固定部配接的第二固定部。
1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支撑部。
20.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旁支管路。
CN201821892659.2U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输液接头 Active CN209864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2659.2U CN209864840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输液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2659.2U CN209864840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输液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4840U true CN209864840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92659.2U Active CN209864840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输液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48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2541A (zh) * 2018-11-16 2019-03-08 美昕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接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2541A (zh) * 2018-11-16 2019-03-08 美昕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接头
CN109432541B (zh) * 2018-11-16 2024-04-19 美昕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59640B1 (ko) 개선된 역압 밀봉을 갖는 의료용 밸브
US6068011A (en) Control of fluid flow
EP2331191B1 (en) Closed male luer device for minimizing leakage during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US5699821A (en) Control of fluid flow
US20070219483A1 (en) Connector
CN106620925B (zh) 具有y形端口无针连接器的封闭式iv通路装置
CN201088780Y (zh) 单向正压阀
CN201263811Y (zh) 一种用于无针输液的正压接头
CN209864840U (zh) 一种输液接头
CN201356857Y (zh) 连管式正压静脉留置针
JP2023158007A (ja) 圧力スパイク吸収システム
US20220257919A1 (en) Valv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flushability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09432541B (zh) 一种输液接头
US20080215014A1 (en) Manually activated flow/no flow medical slit valv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1248965Y (zh) 医用连接装置
CN201179271Y (zh) 单向正压阀
CN215023981U (zh) 一种无夹防针刺留置针
CN103418048B (zh) 无针接头
KR102156610B1 (ko) 약물 주입용 안전 캡
KR20210049621A (ko) 혈액 역류방지기능을 갖는 정맥주사용 카테터
CN108785848B (zh) 一种麻醉导管连接器
CN215938592U (zh) 一种留置针输液开关
CN201996980U (zh) 单向正压阀
CN202620358U (zh) 无针接头
CN219501834U (zh) 三通输液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