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3837U -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3837U
CN209853837U CN201920243938.4U CN201920243938U CN209853837U CN 209853837 U CN209853837 U CN 209853837U CN 201920243938 U CN201920243938 U CN 201920243938U CN 209853837 U CN209853837 U CN 209853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ody
plant absorption
district
constructed wetland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39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召军
袁孟云
王宾
张金菊
张瑜倩
张红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HENGDA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HENGDA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HENGDA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HENGDA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439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3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3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38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床体的一侧设有积水区,所床体的另一侧设有蜗壳形植物吸收区,植物吸收区的外环流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植物吸收区中心流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和积水区连通,出水口和床体底部的排水渠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现有改进后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床体的面积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水流与床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水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提高了出水的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将污染物有控制地投配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和微生物当中,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净化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根据系统布水方式或水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式将人工湿地划分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表流流人工湿地,是污水从湿地表面漫流而过的长方形构筑物,相对而言,表流型人工湿地的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廉,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管理水平不高的城镇污水和较分散的生活污水的处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水力路径以地表推流为主。进行处理时,主要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生物作用,土壤的吸附过滤和污染物的自然沉降来达到污染物去除的目的。
虽然,现有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虽然经过改良,在相同占地面积下,水流与床体接触得到了适当的增加,但处理效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使出水的排放标准不高,因此,为进一步的提高床体的面积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水流与床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水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我们急需设计一种人工湿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进一步的提高了现有改进后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床体的面积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水流与床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水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提高了出水的水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床体的一侧设有积水区,所床体的另一侧设有蜗壳形植物吸收区,植物吸收区的外环流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植物吸收区中心流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和积水区连通,出水口和床体底部的排水渠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积水区的污水从进水口进入植物吸收区的外环流道内,在污水顺次经过蜗壳形植物吸收区的环形流道时,植物吸收区对污水进行净化,经过净化的水流入中心流道内,经中心流道的出水口排出,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通过蜗壳形植物吸收区的设计,使得污水与床体、污水与植物的接触面积变的更多,接触时间变的更长,使得污水与床体之间能充分吸收沉淀,污水与植物之间能充分反应,达到污水充分净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现有改进后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床体的面积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水流与床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水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提高了出水的水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植物吸收区内从下至上依次为土壤层、淡水层,植物吸收区内设有吸收N、P的植物。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植物吸收区种植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进水口设置在土壤层以上的外环流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进水口和积水区相连的流道上设有控制阀。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出水口上设有滤板,滤板上设有过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现有改进后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床体的面积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水流与床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水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提高了出水的水质。
(2)本实用新型通过植物吸收区内从下至上依次为土壤层、淡水层,植物吸收区内设有吸收N、P的植物。土壤本身具有极大的吸附功能,能够截留和吸附进水中的悬浮颗粒,淡水能促进污水的流动,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解和转化有机物和其他物质的能力,土壤和植物的配合,能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通过植物吸收区种植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通过设置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能达到污水全方位的净化,不会存在遗漏,设置多种不同水位的植物,能实现污水的全面净化。
(4)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口设置在土壤层以上的外环流道上,进水口设置在土壤层上方,避免植物吸收区内的土壤回流到积水区,或者土壤堵塞进水口,避免本实用新型结构存在缺陷。
(5)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口和积水区相连的流道上设有控制阀。通过设置控制阀,能控制积水区流入植物吸收区内的污水流量,避免植物吸收区内污水过多,降低植物吸收区内处理效果。
(6)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水口上设有滤板,滤板上设有过滤层。通过设置滤板,便于在滤板上设置过滤层,避免过滤层落入排水渠内,造成排水渠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的标记为:1-植物、2-床体、201-积水区、202-植物吸收区、3-过滤层、4-控制阀、5-淡水层、6-排水渠、7-滤板、8-土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2,床体2的一侧设有积水区201,所床体2的另一侧设有蜗壳形植物吸收区202,植物吸收区202的外环流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植物吸收区202中心流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和积水区201连通,出水口和床体2底部的排水渠6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积水区201的污水从进水口进入植物吸收区202的外环流道内,在污水顺次经过蜗壳形植物吸收区202的环形流道时,植物吸收区202对污水进行净化,经过净化的水流入中心流道内,经中心流道的出水口排出,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通过蜗壳形植物吸收区202的设计,使得污水与床体2、污水与植物1的接触面积变的更多,接触时间变的更长,使得污水与床体2之间能充分吸收沉淀,污水与植物1之间能充分反应,达到污水充分净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现有改进后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床体2的面积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水流与床体2的接触面积,增加水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提高了出水的水质。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2,床体2的一侧设有积水区201,所床体2的另一侧设有蜗壳形植物吸收区202,植物吸收区202的外环流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植物吸收区202中心流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和积水区201连通,出水口和床体2底部的排水渠6连通。
植物吸收区202内从下至上依次为土壤层8、淡水层5,植物吸收区202内设有吸收N、P的植物1。土壤本身具有极大的吸附功能,能够截留和吸附进水中的悬浮颗粒,淡水能促进污水的流动,植物1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解和转化有机物和其他物质的能力,土壤和植物1的配合,能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植物吸收区202种植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通过设置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能达到污水全方位的净化,不会存在遗漏,设置多种不同水位的植物1,能实现污水的全面净化。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2,床体2的一侧设有积水区201,所床体2的另一侧设有蜗壳形植物吸收区202,植物吸收区202的外环流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植物吸收区202中心流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和积水区201连通,出水口和床体2底部的排水渠6连通。
进水口设置在土壤层8以上的外环流道上,进水口设置在土壤层8上方,避免植物吸收区202内的土壤回流到积水区201,或者土壤堵塞进水口,避免本实用新型结构存在缺陷。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进水口和积水区201相连的流道上设有控制阀4。通过设置控制阀4,能控制积水区201流入植物吸收区202内的污水流量,避免植物吸收区202内污水过多,降低植物吸收区202内处理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出水口上设有滤板7,滤板7上设有过滤层3。通过设置滤板7,便于在滤板7上设置过滤层3,避免过滤层3落入排水渠6内,造成排水渠6堵塞。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2)的一侧设有积水区(201),所床体(2)的另一侧设有蜗壳形植物吸收区(202),所述植物吸收区(202)的外环流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植物吸收区(202)中心流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积水区(201)连通,所述出水口和床体(2)底部的排水渠(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吸收区(202)内从下至上依次为土壤层(8)、淡水层(5),植物吸收区(202)内设有吸收N、P的植物(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吸收区(202)种植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土壤层(8)以上的外环流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积水区(201)相连的流道上设有控制阀(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上设有滤板(7),所述滤板(7)上设有过滤层(3)。
CN201920243938.4U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53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3938.4U CN20985383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3938.4U CN20985383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3837U true CN209853837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393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5383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38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1995A (zh) * 2020-12-15 2021-04-02 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1995A (zh) * 2020-12-15 2021-04-02 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7348A (zh) 一种土壤修复及污水净化的集成生态处理装置
CN103172226B (zh) 同步强化去除氮、磷及雌激素的表面滞水型折流湿地系统
CN207142907U (zh) 曝气生物滤池
CN104098179B (zh) 组装式好氧厌氧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CN209853837U (zh) 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
CN205241449U (zh) 一种水生态修复系统
CN208964633U (zh) 生态渗滤池
CN205892991U (zh) 一种生物生态水处理装置
CN210438573U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CN209872526U (zh) 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6630374A (zh) 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205820982U (zh) 一种一体化复合式生物滤池
CN106698590B (zh) 一种生物培养与生物还原一体化的树脂再生厌氧微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CN210620520U (zh) 一种城市河道污水生态修复系统
CN104118941A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人工湿地装置
CN103395936A (zh) 一种物理-物化-生物组合水质净化装置
CN104086055B (zh) 一种组装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9974528U (zh) 一种处理富营养化河道水的生物滤池反应器
CN207811369U (zh) 一种变流速污染水体生态净化系统
CN208345973U (zh) 带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净水装置
CN205892882U (zh)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水系统
CN109809569A (zh) 一种生态岸带净化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河道净化系统
CN108408918A (zh) 生态渗滤池
CN220149305U (zh) 一种生态水质净化栅装置
CN204824478U (zh) 一种农业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