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7677U -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7677U
CN209847677U CN201920397616.5U CN201920397616U CN209847677U CN 209847677 U CN209847677 U CN 209847677U CN 201920397616 U CN201920397616 U CN 201920397616U CN 209847677 U CN209847677 U CN 209847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arm
frame
arm
groove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76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骏
马渝
张颖
汪浩
考国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03976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7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7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7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由机架、前臂和牵引结构构成,推动所述机架将所述前臂推入患者的身下,将患者托起时,启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圆柱沿着所述滑槽滑动,直到所述圆柱靠近患者时,启动所述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向上拉紧所述圆柱,将所述圆柱卡合在所述卡槽内,起到分担所述前臂所承受的拉力的效果,进而获得避免前臂转运患者时断裂现象的发生,避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伤害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各级医院外科手术患者,介入手术患者,急症抢救室患者和各专科监护室重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转床的过程,都是由多名医护人员移动患者,存在多个医护人员协作转床困难,现都是采用机械手去替代人工转床,存在机械手转运患者的过程中前臂容易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医护人员协作转床困难,容易对患者造成医源性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所述转床机器人包括机架、前臂和牵引结构,所述前臂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前臂的另一端指向患者,所述牵引结构与所述前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前臂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前臂上具有滑槽和卡槽,所述牵引结构包括圆柱、拉绳、转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圆柱与所述前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圆柱的轴线与所述前臂的轴线垂直,所述卡槽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并位于所述滑槽远离地面的方向,所述卡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圆柱的直径,所述拉绳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两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前臂的两侧,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并与两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前臂滑动连接,并沿着所述滑槽滑动,且与所述圆柱铰接。
其中,所述前臂为半圆弧形,开口朝向远离地面的一侧。
其中,所述前臂与所述机架铰接。
其中,所述前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第二臂套入所述第一臂,并与所述第一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指向患者。
其中,所述前臂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二臂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臂与所述机架之间,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限位柱的轴线与所述滑槽的轴线垂直。
其中,所述机架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机架朝向患者的一侧,所述前臂与所述机架铰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转床机器人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指向病床,且位于所述前臂与地面之间。
其中,所述机架上具有通槽,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通槽内。
其中,所述转床机器人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且与地面滚动连接。
其中,所述前臂的转动角度大于等于零度,并小于九十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通过由机架、前臂和牵引结构构成,推动所述机架将所述前臂推入患者的身下,将患者托起时,启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圆柱沿着所述滑槽滑动,直到所述圆柱靠近患者时,启动所述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向上拉紧所述圆柱,将所述圆柱卡合在所述卡槽内,起到分担所述前臂所承受的拉力的效果,进而获得避免前臂转运患者时断裂现象的发生,避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伤害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床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床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床机器人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床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中:100-转床机器人、10-机架、11-凹槽、12-通槽、20-前臂、21-滑槽、22-卡槽、23-第一臂、24-第二臂、25-限位柱、30-牵引结构、31-圆柱、32-拉绳、33-转动机构、34-驱动机构、40-支撑架、50-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所述转床机器人100包括机架10、前臂20和牵引结构30,所述前臂20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0连接,所述前臂20的另一端指向患者,所述牵引结构30与所述前臂20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前臂20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前臂20上具有滑槽21和卡槽22,所述牵引结构30包括圆柱31、拉绳32、转动机构33和驱动机构34,所述圆柱31与所述前臂20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21内,所述圆柱31的轴线与所述前臂20的轴线垂直,所述卡槽22与所述滑槽21连通,所述卡槽22的数量为多个,并位于所述滑槽21远离地面的方向,所述卡槽2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圆柱31的直径,所述拉绳32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两所述拉绳32的一端与所述圆柱3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前臂20的两侧,所述转动机构33与所述机架10固定连接,并与两所述拉绳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4与所述前臂20滑动连接,并沿着所述滑槽21滑动,且与所述圆柱31铰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医院里出现患者需要转床的时候时,推动所述机架10,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万向轮,方便移动,将所述机架10推至患者病床前,并使所述前臂20正对着所述患者,所述机架10长大约九十厘米左右,宽八十厘米左右,高一米左右,所述前臂20的长度为一米八左右,能够与两张病床的宽度配适,所述前臂20的上方设置有可折叠托盘,可以根据需要增大与患者的接触面积,所述前臂20的高度为五十厘米左右,能够与病床的高度配适,在其余实施例中,可将所述机架10设置与所述机架10滑动连接,在所述前臂20的下方加装一个气缸动力源,使其能够自动调节所述前臂20的高度去和不用高度的病床配适,根据患者处在所述前臂20的位置不同,启动所述驱动机构34,所述驱动机构34为曲柄滑块机构,所述圆柱31在所述滑槽21内滑动,所述驱动机构34的转动方向的不同就会改变所述圆柱31在所述滑槽21内的方向,所述拉绳32与所述圆柱31固定连接,所述圆柱31滑到距离患者最近的一个所述卡槽22的下方,然后转动所述转动机构33,所述转动机构33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转动机构33与所述拉绳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时所述拉绳32会缠绕在所述转动机构33上,所述拉伸被拉紧会将所述圆柱31朝上拉动,直至所述圆柱31卡入所述卡槽22内,完成所述圆柱31的固定,不管所述圆柱31与哪一个所述卡槽22卡合,所述拉绳32都位于患者与所述机架10之间,并不会与患者之间产生干扰,所述拉绳32采用钢丝绳,在所述圆柱31卡紧状态能够分担患者施加给所述前臂20的压力,当将患者移动到新病床的上方,需要将患者放下时,只需要反向转动所述转动机构33,松开所述拉绳32,所述圆柱31从所述卡槽22内脱离至所述滑槽21内,在患者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圆柱31在所述前臂20上沿着所述滑槽21朝着靠近所述机架10的方向滑动,所述前臂20稍微前倾,完成将患者放下的动作,进而获得避免前臂20转运患者时断裂现象的发生,避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伤害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臂20为半圆弧形,开口朝向远离地面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臂20为半圆弧形能够起到托运患者时避免患者从所述前臂20上掉落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臂20与所述机架10铰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上还设有凹板,开口朝向所述前臂20,所述前臂20使用后朝着凹板转动,所述凹板对所述转动机构33起到支撑的效果,对所述前臂20起到隔离保护大的效果,获得减小所述前臂20所占的水平面积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臂20包括第一臂23和第二臂24,所述第一臂23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0铰接,所述第二臂24套入所述第一臂23,并与所述第一臂2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臂24的另一端指向患者。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每个患者的身体宽度,每个医院的病床宽度不同,根据需要可将所述第二臂24从所述第一臂23中拉出,从而获得自由调节所述前臂20的长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臂20还包括限位柱25,所述限位柱25与所述第二臂2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臂24与所述机架10之间,所述限位柱25与所述第一臂23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21内,且所述限位柱25的轴线与所述滑槽21的轴线垂直。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25起到限制所述第二臂24的最大拉出长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0上开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位于所述机架10朝向患者的一侧,所述前臂20与所述机架10铰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11内。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在未有所述凹槽11时,所述机架10的重心位于所述机架10的几何重心,当开了所述凹槽11后,就会获得使所述机架10的重心就会朝着远离所述前臂20的方向移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转床机器人100还包括支撑架40,所述支撑架40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0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40的另一端指向病床,且位于所述前臂20与地面之间。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前臂20在所述病床的上方托运患者时,所述支撑架40插入病床的下方,患者的重力压在所述前臂20上,致使整台设备有前倾的风险,所述支撑架40起到防止在转运患者时倾倒,减少医源性伤害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0上具有通槽12,所述支撑架40与所述机架10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通槽12内。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使用时,所述支撑架40从所述通槽12内拉出,使用后将所述支撑架40收入所述通槽12内,起到减小水平占用面积的效果,所述支撑架40采用两节滑动套合设置,可根据需要自行调节所述支撑架40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床机器人100还包括滑轮50,所述滑轮50与所述支撑架4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40远离所述机架10的一端,且与地面滚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滑轮50,使得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需要推动整台设备时,所述滑轮50带动所述支撑架40随之移动,所述支撑架40在移动的过程中依旧起到防止前倾的作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臂20的转动角度大于等于零度,并小于九十度。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前臂20转动角度在零度与九十度之间,防止所述前臂20与所述机架10发生碰撞的现象。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床机器人包括机架、前臂和牵引结构,所述前臂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前臂的另一端指向患者,所述牵引结构与所述前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前臂远离地面的一侧;
所述前臂上具有滑槽和卡槽,所述牵引结构包括圆柱、拉绳、转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圆柱与所述前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圆柱的轴线与所述前臂的轴线垂直,所述卡槽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并位于所述滑槽远离地面的方向,所述卡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圆柱的直径,所述拉绳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两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前臂的两侧,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并与两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前臂滑动连接,并沿着所述滑槽滑动,且与所述圆柱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为半圆弧形,开口朝向远离地面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与所述机架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第二臂套入所述第一臂,并与所述第一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指向患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二臂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臂与所述机架之间,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限位柱的轴线与所述滑槽的轴线垂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机架朝向患者的一侧,所述前臂与所述机架铰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床机器人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指向病床,且位于所述前臂与地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具有通槽,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通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床机器人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且与地面滚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的转动角度大于等于零度,并小于九十度。
CN201920397616.5U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Active CN209847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7616.5U CN209847677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7616.5U CN209847677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7677U true CN209847677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5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7616.5U Active CN209847677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7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84975C (fi) Patientvaendanordning foer saeng.
CN107693265B (zh) 一种患者转移装置
US5579547A (en) Patient lift-transfer mechanism for gurney
CZ2016274A3 (cs) Madlo pro tlačení transportního lůžka a pro připojení nádoby s infuzní tekutinou a transportní lůžko s tímto madlem
EP0739194B1 (en) A hoist for handling a patient and a feet-supporting plate assembly to be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a hoist for handling a patient
WO2022141609A1 (zh) 一种俯卧用人体生态手术架
CN209847677U (zh)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CN114344008A (zh) 一种肝胆内科用方便运送病人的护理床
US5784730A (en) Patient lift/transfer mechanisms for gurney
CN109893374B (zh) 一种医用转床机器人
CN211409866U (zh)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病床
CN209864378U (zh) 护理病床
CN213724213U (zh) 一种麻醉用麻醉辅助支架
CN110090126B (zh) 一种icu科用多功能检查器
CN209916454U (zh) 一种医用护理设备
CN218607096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的转运床
CN217091263U (zh) 一种肝胆胰外科用护理支架
CN220801239U (zh) 一种双卷轴平移转运床
CN110664577A (zh) 一种胸外科用可调式手术辅助装置
CN111388245B (zh) 一种对宽度不同的托盘固定的护理用托盘固定装置
CN214679256U (zh) 普外护理用防压伤装置
CN213822182U (zh) 一种神经外科侧卧装置
CN220676203U (zh) 一种监护约束装置
CN215652297U (zh) 一种护理工作中专用的器械转运车
CN211187846U (zh) 一种升降医用担架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