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7336U -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7336U
CN209847336U CN201920248092.3U CN201920248092U CN209847336U CN 209847336 U CN209847336 U CN 209847336U CN 201920248092 U CN201920248092 U CN 201920248092U CN 209847336 U CN209847336 U CN 209847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ir
inner tube
pressing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80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秋峰
王霞红
奚杰
杨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02480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7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7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7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包括,筒体,筒体内部为中空的内管,内管与活塞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活塞与连接环装配固定,连接环固定在推杆一端,推杆另一端穿过内管后与按压环连接固定;筒体远离按压环一端上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保护罩内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破膜针,且保护罩通过贯穿筒体的连接孔与内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本实用新型破膜针周围设有防护罩,可防止损伤操作者自身或患者,故安全有效;本实用新型的破膜针细小,可减缓羊水流出速度,避免脐带脱垂的发生,减少临床安全隐患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较低,减轻患者负担,实际使用时可以一次性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Description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妇产科用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背景技术
人工破膜是妇产科常用的一种简单、安全、成熟的临床操作技术,主要用于引产、催产、观察羊水性状及了解胎儿宫内状况时。目前,人工破膜是在非直视下使用止血钳钳夹撕裂或注射器针头刺破胎膜,此种操作仅仅凭借个人感觉,往往是否能一次成功与个人经验关系密切,且使用止血钳钳夹时容易出现母胎损伤,如误夹宫颈引起宫颈出血、误夹胎儿头皮引起胎儿损伤;若使用注射器针头,针头较长约3cm,且为锐器,极易损伤操作者自身及患者阴道壁和宫颈软组织。这些,均给操作者和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从而使这项原本简单、实用的操作变得风险丛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既能够起到较好的破膜效果,又能够保护患者和操作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为中空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活塞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活塞与连接环装配固定,连接环固定在推杆一端,推杆另一端穿过内管后与按压环连接固定;其特征是:
所述筒体远离按压环一端上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所述保护罩内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破膜针,且保护罩通过贯穿筒体的连接孔与内管连通。
优选地,破膜针不穿出保护罩。
优选地,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设置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保护罩开放端卡合装配,且保护套采用软质材料制作。
优选地,保护罩由开口端向连接孔的内径逐渐变小。
优选地,在内管内安装有气囊、第一弹簧、固定环,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活塞与内管设置有连接孔一端的端面之间;所述气囊套装在推杆外侧,且气囊内部通过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设置在活塞内,所述第二气道设置在推杆内;所述推杆穿出内管一端上设置有复位槽;
所述复位槽内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穿过复位槽进入开关孔内且与开关件的端面顶紧,所述推杆与按压环连接固定,且开关孔内设置有密封斜面;
所述开关件上还设置有配合斜面、单向阀槽、放气槽、密封柱、充气孔,所述配合斜面与密封斜面贴合密封,所述单向阀槽内安装有单向阀片,所述单向阀槽与充气孔连通,所述放气槽、充气孔设置在密封柱上;所述按压环上还设置有放气孔、滑杆槽、按压槽、滑孔,所述放气孔一端与滑孔连通,另一端贯穿按压环侧面;
所述密封柱与滑孔装配,且放气槽与放气孔连通,所述密封柱装入按压槽的一端与按压部分连接固定;所述滑杆槽与滑杆可滑动装配,所述滑杆一端穿出按压环后与驱动凸柱装配固定、另一端装入按压槽内,且滑杆装入按压槽内的一端为限位端,所述限位端可装入按压部分与按压槽内侧端面之间。
优选地,第一弹簧在初始状态时受到压缩而存储弹力。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套装在推杆外,且与内管内壁固定,气囊夹持在活塞与固定环之间。
优选地,单向阀片在不充气时将充气孔密封。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片具有弹性,单向阀片一端与单向阀槽侧面连接固定,其它部分为开放端。
优选地,筒体远离连接孔一端为开放端,且此端外部装入筒体端管的旋合内筒内且与之相对固定;
所述固定环固定在筒体端管内,且所述旋合内筒的上设置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与筒体端部贴合或贴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本实用新型破膜针周围设有防护罩,可防止损伤操作者自身或患者,故安全有效;本实用新型的破膜针细小,可减缓羊水流出速度,避免脐带脱垂的发生,减少临床安全隐患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较低,减轻患者负担,实际使用时可以一次性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F1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按压环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筒体端管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包括,筒体110,所述筒体110内部为中空的内管111,所述内管111与活塞130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活塞130与连接环140装配固定,连接环140固定在推杆120一端,推杆120另一端穿过内管111后与按压环150连接固定;
所述筒体110远离按压环150一端上设置有保护罩160,保护罩160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所述保护罩160内安装有支撑板170,所述支撑板170上设置有破膜针171,且保护罩160通过贯穿筒体110的连接孔112与内管111连通。
使用时,操作者将破膜器导入患者阴道内,将保护罩端面紧贴于胎膜200上,一手手持筒体外壁,一手轻拉推杆,从而通过活塞130对保护罩160内侧产生负压,以将胎膜吸附、拉向操作者方向,同时针尖随即触碰、刺破胎膜200,从而达到简单、轻巧、无损伤破膜的目的。而且由于有保护罩160的保护,破膜针171又不穿出保护罩160,因此,保护罩160可以保护操作者不被针刺。
优选地,还包括保护套180,所述保护套180上设置有配合槽181,所述配合槽181与保护罩160开放端卡合装配,且保护套180采用软质材料制作,如硅胶。
使用时,保护套180一方面可以增加与胎膜200的密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防止硬质的保护罩160损坏胎膜200。
优选地,保护罩160由开口端向连接孔112的内径逐渐变小,也就是其内部轮廓为圆台形。这种设计一方面能够降低产生负压时对胎膜200的局部应力,从而防止负压直接损坏胎膜,另一方面便于胎膜进入保护罩160内,从而只要较小的负压即可将胎膜吸入,从而刺破胎膜,而且此时由于胎膜应力不大(没有十分绷紧),因此,可以保证只是刺穿破膜针大小的孔,防止孔过大造成其他问题。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半自动抽吸功能。由于人工操作,对通过推杆120产生的负压只能通过经验和感觉判断,有时会导致负压不够而无法刺穿胎膜,而负压过大时,会造成较大的穿刺孔,从而造成其它问题。
而且实施例一的结构在操作时,需要两只手工农共同配合才行,在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最大直径在3-4cm左右,体积是偏小的,这样反倒造成操作者使用起来不舒适。因此申请人进行如下改进:
在内管111内安装气囊320、第一弹簧310、固定环330,所述第一弹簧310安装在活塞130与内管111设置有连接孔112一端的端面之间,用于在初始状态时受到压缩而存储弹力,从而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弹力驱动活塞向远离保护罩方向移动以在保护罩处产生负压;
所述气囊320套装在推杆120外侧,且气囊320内部通过第一气道131与第二气道121连通,所述第一气道131设置在活塞130内,所述第二气道121设置在推杆120内;
所述推杆穿出内管111一端上设置有复位槽122,所述固定环330套装在推杆120外,且与内管111内壁固定,从而将气囊320夹持在活塞130与固定环330之间;
所述复位槽122内安装有第二弹簧340,第二弹簧340一端穿过复位槽122进入开关孔151内且与开关件510的端面顶紧,所述推杆120与按压环150连接固定,且开关孔151内设置有密封斜面1511;
所述开关件510上还设置有配合斜面515、单向阀槽514、放气槽512、密封柱513、充气孔511,所述配合斜面515与密封斜面1511贴合密封,所述单向阀槽514内安装有单向阀片520,所述单向阀槽514与充气孔511连通,且单向阀片520在不充气时将充气孔511密封,也就是阻断充气孔511与开关孔151的连通;所述放气槽512、充气孔511设置在密封柱513上;
所述单向阀片具有弹性,其在被打开后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复位。单向阀片一端与单向阀槽514侧面连接固定,其它部分为开放端,从而使得单向阀片520可以打开。
所述按压环150上还设置有放气孔152、滑杆槽153、按压槽154、滑孔155,所述放气孔152一端与滑孔155连通,另一端贯穿按压环150侧面。这种设计主要是防止使用时,操作者手指或手掌由于遮挡了按压环端面造成放气困难或无法放气的情况。
所述密封柱513与滑孔155装配,且放气槽512与放气孔152连通,所述密封柱513装入按压槽154的一端与按压部分516连接固定;
所述滑杆槽153与滑杆420可滑动装配,所述滑杆420一端穿出按压环150后与驱动凸柱410装配固定、另一端装入按压槽154内,且滑杆420装入按压槽154内的一端为限位端421,所述限位端421可装入按压部分516与按压槽154内侧端面之间,从而限制按压部分516向第二弹簧移动。
使用时,首先需要对气囊320进行充气,使得气囊320膨胀以驱动活塞130克服第一弹簧310弹力向保护罩160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弹簧存储弹力;
充气时,首先通过驱动凸柱410将滑杆420向按压槽154推动,使得限位端421装入按压部分516与按压槽154内侧端面之间(图4状态),然后将气嘴与充气孔511接通,外部压力气源引入充气孔511,气体的气压将单向阀片520打开,气体通过第二气道121、第一气道131进入气囊,气囊320充气膨胀;
最后通过驱动凸柱410将滑杆420向远离按压槽154方向拉动,直到限位端421不在按压部分516与按压槽154内侧端面之间,从而外完成准备工作。
然后按照实施例一的使用方式,将保护罩一端装入阴道,直到保护套180与胎膜200贴合或贴紧,然后操作者单手扶着筒体或推杆,同时用这只手的拇指将按压部分516克服第二弹簧弹力向气囊按压,使得配合斜面与密封斜面脱落,此时,气囊内的气体会通过第二气道进入滑孔155、再通过滑孔155进入放气孔512排出。而气囊排出气体后内部气压降低,弹簧会驱动活塞向气囊挤压,从而使得保护罩处产生负压。蒸锅过程需要对气囊进行放气,因此,产生的负压不会很剧烈,是十分缓和的,这就使得胎膜处不会瞬间受到较大吸力,从而造成胎膜破损,同时,对胎膜的吸力也足够将胎膜向破膜针吸引,直到破膜针刺破胎膜。然后释放按压部分516,第二弹簧驱动开关件510复位,最后取出本实用新型即可完成破膜。
由于气囊的气体依次释放不完,因此,可以直接读本实用新型更换筒体110、第一弹簧310、保护罩160、保护套180、支撑板170、破膜针171后再次使用,这种方式由于更换掉直接接触人体的部分,故不会造成交叉感染。而且还能解决成本,其与实施例一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相比,耗材还少了活塞和推杆,因此实际使用成本偏低,这可以弥补本实施例相对复杂结构带来的制造成本上升。而且本实施例的效果远远优于实施例一。
参见图5,为了方便更换筒体,本实施例还进行了如下改进:
将筒体110远离连接孔112一端设置为开放端,且此端外部装入筒体端管610的旋合内筒612内且与之相对固定,优选地,筒体110装入旋合内筒612内且与旋合内筒612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固定;
所述固定环330固定在筒体端管610内,且所述旋合内筒612的上设置有定位台611,所述定位台611与筒体110端部贴合或贴紧,从而控制旋合内筒612与筒体110的旋合长度。
需要拆下筒体时,只需要将筒体端管610与筒体110旋合分离,然后将筒体110取出即可快速更换。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为中空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活塞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活塞与连接环装配固定,连接环固定在推杆一端,推杆另一端穿过内管后与按压环连接固定;其特征是:
所述筒体远离按压环一端上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所述保护罩内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破膜针,且保护罩通过贯穿筒体的连接孔与内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破膜针不穿出保护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设置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保护罩开放端卡合装配,且保护套采用软质材料制作。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保护罩由开口端向连接孔的内径逐渐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在内管内安装有气囊、第一弹簧、固定环,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活塞与内管设置有连接孔一端的端面之间;所述气囊套装在推杆外侧,且气囊内部通过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设置在活塞内,所述第二气道设置在推杆内;所述推杆穿出内管一端上设置有复位槽;
所述复位槽内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穿过复位槽进入开关孔内且与开关件的端面顶紧,所述推杆与按压环连接固定,且开关孔内设置有密封斜面;
所述开关件上还设置有配合斜面、单向阀槽、放气槽、密封柱、充气孔,所述配合斜面与密封斜面贴合密封,所述单向阀槽内安装有单向阀片,所述单向阀槽与充气孔连通,所述放气槽、充气孔设置在密封柱上;所述按压环上还设置有放气孔、滑杆槽、按压槽、滑孔,所述放气孔一端与滑孔连通,另一端贯穿按压环侧面;
所述密封柱与滑孔装配,且放气槽与放气孔连通,所述密封柱装入按压槽的一端与按压部分连接固定;所述滑杆槽与滑杆可滑动装配,所述滑杆一端穿出按压环后与驱动凸柱装配固定、另一端装入按压槽内,且滑杆装入按压槽内的一端为限位端,所述限位端可装入按压部分与按压槽内侧端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第一弹簧在初始状态时受到压缩而存储弹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环套装在推杆外,且与内管内壁固定,气囊夹持在活塞与固定环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单向阀片在不充气时将充气孔密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所述单向阀片具有弹性,单向阀片一端与单向阀槽侧面连接固定,其它部分为开放端。
10.如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自助式人工破膜器,其特征是:筒体远离连接孔一端为开放端,且此端外部装入筒体端管的旋合内筒内且与之相对固定;
所述固定环固定在筒体端管内,且所述旋合内筒的上设置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与筒体端部贴合或贴紧。
CN201920248092.3U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Active CN209847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8092.3U CN209847336U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8092.3U CN209847336U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7336U true CN209847336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2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8092.3U Active CN209847336U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73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9362A (zh) * 2020-04-21 2020-07-17 赵之明 一种产科防外流式破膜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9362A (zh) * 2020-04-21 2020-07-17 赵之明 一种产科防外流式破膜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30076A (en) Combined uterine injector and manipulative device
CA2296568A1 (en) Intravaginal catamenial device for blood leakage prevention
US2856920A (en) Vaginal appliance
CN209847336U (zh)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US20040127931A1 (en) Cervical dilator
CN111568492A (zh) 一种产科产室用止血囊
CN107049446A (zh) 胎头吸引器
CN211355799U (zh) 一种破胎膜工具
CN111529019A (zh) 产科人工破膜器
CN203852395U (zh) 采血用止血装置
CN111248965A (zh) 一种产科用宫腔压迫式止血装置
CN111772750B (zh) 一种产科用破膜器
CN213129810U (zh) 便于操作的妇产科破膜器
CN213489194U (zh) 产科人工破膜器
CN111166442A (zh) 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993695U (zh) 一种产科用人工破膜器
CN109662765A (zh) 一种自助式人工破膜器
CN211214619U (zh) 一种羊水吸引器
CN107072694A (zh) 从腔体中取出至少一个物件的装置以及限压装置
CN206499519U (zh) 一种生殖医学用人工授精移植装置
CN212037697U (zh) 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
CN212140579U (zh) 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
CN210384003U (zh) 一种人工破膜器
CN212661893U (zh) 一种妇产科羊膜破膜器
CN217090857U (zh) 一种妇产科用破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