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7037U -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7037U
CN209837037U CN201822062032.0U CN201822062032U CN209837037U CN 209837037 U CN209837037 U CN 209837037U CN 201822062032 U CN201822062032 U CN 201822062032U CN 209837037 U CN209837037 U CN 209837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construc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secant
p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20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塬
李超
高世泉
雷斌
陶阳平
张工
张国林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620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7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7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7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咬合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包括多个依序布置的施工组合结构,相邻的两个施工组合结构之间咬合有连接钢筋混凝土桩;施工组合结构包括位于施工组合结构两侧的不配筋素混凝土桩以及位于施工组合结构中间的中间钢筋混凝土桩,中间钢筋混凝土桩的两侧分别与不配筋素混凝土桩咬合;一个施工组合结构同时成桩,大大减少了咬合桩之间的咬合次数,按一次完成三桩计算出咬合桩减少约1/3咬合次数,降低了咬合桩偏斜以及开叉的机率,提升了咬合桩支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及咬合质量。

Description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咬合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咬合桩是相邻混凝土排桩间部份圆周相嵌,并于后序次相间施工的桩内署入钢筋笼,使之形成具有良好防渗作用的整体连续防水、挡土围护结构。
咬合桩是在桩与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桩的排列方式为一条不配筋并采用超缓凝素混凝土桩(A桩)和一条钢筋混凝土桩(B桩)(采用全套管钻机施工)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在A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B桩的施工。A桩、B桩均采用全套管钻机施工,切割掉相邻A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从而实现咬合。
将现有咬合桩施工结构应用在深厚松散填石层的地层条件下时,松散地层严重漏浆且填石穿越困难,且B桩咬合A桩时咬合嵌入界面相对较小,咬合钻进时容易出现偏斜,尤其在填石层段咬合钻进块石层更易引起偏孔,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咬合质量和止水效果是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咬合质量和止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包括多个依序布置的施工组合结构,所述相邻的两个施工组合结构之间咬合有连接钢筋混凝土桩;所述施工组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施工组合结构两侧的不配筋素混凝土桩以及位于所述施工组合结构中间的中间钢筋混凝土桩,所述中间钢筋混凝土桩的两侧分别与不配筋素混凝土桩咬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径与所述中间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径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所述不配筋素混凝土桩的桩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径与所述不配筋素混凝土桩的桩径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以及中间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孔包括土层段以及填石段,所述土层段采用旋挖的方式成孔,所述填石段采用冲击的方式成孔。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还包括导墙。
进一步地,所述导墙的钢筋为C16螺纹钢,所述钢筋双层双向布置,所述钢筋间距按200*200mm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通过设置多个依序布置的施工组合结构,相邻的两个施工组合结构之间咬合有连接钢筋混凝土桩;施工组合结构包括位于施工组合结构两侧的不配筋素混凝土桩以及位于施工组合结构中间的中间钢筋混凝土桩,中间钢筋混凝土桩的两侧分别与不配筋素混凝土桩咬合;一个施工组合结构同时成桩,大大减少了咬合桩之间的咬合次数,按一次完成三桩计算出咬合桩减少约1/3咬合次数,降低了咬合桩偏斜以及开叉的机率,提升了咬合桩支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及咬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图;
图2是咬合桩平面布置图;
图3是4-4、5-5咬合桩平面、剖面图;
图4是咬合桩平面组合式施工顺序示意图;
图5是咬合桩一荤二素组合式工序、工艺流程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包括多个依序布置的施工组合结构1,相邻的两个施工组合结构1之间咬合有连接钢筋混凝土桩2;施工组合结构1包括位于施工组合结构1两侧的不配筋素混凝土桩3以及位于施工组合结构1中间的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的两侧分别与不配筋素混凝土桩3咬合。
上述提供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通过设置多个依序布置的施工组合结构1,相邻的两个施工组合结构1之间咬合有连接钢筋混凝土桩2;施工组合结构1包括位于施工组合结构1两侧的不配筋素混凝土桩3以及位于施工组合结构1中间的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的两侧分别与不配筋素混凝土桩3咬合;一个施工组合结构1同时成桩,大大减少了咬合桩之间的咬合次数,按一次完成三桩计算出咬合桩减少约1/3咬合次数,降低了咬合桩偏斜以及开叉的机率,提升了咬合桩支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及咬合质量。
具体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2的桩径与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的桩径大小一致;这样,便于成桩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混凝土桩2的桩径大于不配筋素混凝土桩 3的桩径;这样,提高了多个施工组合结构1的咬合度,咬合效果更佳;同时,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的桩径也大于不配素混凝土桩的桩径,有利于提高施工组合结构1的支护强度。
或者,作为其他实施例,连接钢筋混凝土桩2的桩径与不配筋素混凝土桩3的桩径大小一致;这样,便于桩孔成孔施工,提高成孔效率。
连接钢筋混凝土桩2以及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的桩孔包括土层段以及填石段,土层段采用旋挖的方式成孔,填石段采用冲击的方式成孔。
具体地,一个施工组合结构1的成桩施工顺序为先对该施工组合结构1中的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以及两个分别与该施工组合结构1两侧咬合的连接钢筋混凝土桩2进行成孔并填孔,然后对施工组合结构 1中的不配筋素混凝土桩3以及中间钢筋混凝土桩4进行成孔、下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还包括导墙。
具体地,导墙的钢筋为C16螺纹钢,钢筋双层双向布置,钢筋间距按200*200mm布置。
以下结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基坑项目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基坑项目支护设计采用咬合桩,基坑西侧4-4、 5-5剖面(如下图2示)设计采用φ1400的B桩(钢筋混凝土桩)与φ1000的A桩(不配筋素混凝土桩)咬合,A、B桩相互咬合350mm, A桩桩长22~26m,B桩桩长30~35m。所处位置主要地层为填土、填石、淤泥、粉质粘土、残积砾质粘性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其中:上部填土层为进场后堆填,厚约6.18~9.65m;下部填石层为填海时填筑的块石,块度30~80cm,无粘结,厚约9.1~11.6m。基坑支护平面、剖面见图2、图3示。
本项目的支护设计的具体施工流程为:
一、咬合桩导墙制作
为了提高钻孔咬合桩孔口的定位精度并提高钻孔咬合桩垂直度,在桩顶上部施工钢筋混凝土导墙,具体步骤为:
1、平整场地
清除地表杂物,填平碾压且放置钢板,用于旋挖机承重,防止施工过程中因机身重量或震动造成机身倾斜,确保成桩的垂直度。
2、测量放点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计算桩中心线坐标,采用全站仪根据地面导线控制点进行实地放样,并做好护桩,作为导墙施工的控制中线,并保证其位置的精准度。
3、导墙采用机械辅以人工开挖,开挖结束后立即将中线引入沟槽下,以控制底模及模板施工,确保导墙中心线的准确无误。
4、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导墙钢筋设计用C16螺纹钢,采用双层双向布置,钢筋间距按200*200mm布置。
5、使用专门制作的钢模板支模并固定,用C30混凝土浇筑。
二、B1、B2、B3分别成孔且回填
1、导墙有足够强度后,拆除模板,重新定位放养排桩中心位置,确保旋挖位置和设计孔位中心一致,桩位偏差不大于10mm。
2、旋挖机就位,对B1、B2、B3按先后顺序分别施工,旋挖机主要施工桩位填石层上部土层,以此缩短施工时间,现场采用SR365型旋挖机钻进。
3、旋挖至填石层面钻机移位,采用冲孔桩机就位接力对下部填石层冲击成孔。冲击时采用慢击,加大泥浆比重。
4、待冲孔钻冲破填石层后,采用素土拌水泥的方式进行孔段回填,回填至导墙底标高。
5、采用与B1相同旋挖、冲击、回填工艺,分别对B2、B3荤桩进行施工作业。
三、A1、A2、B2施工组合1按顺序旋挖成孔
1、由于施工组合桩中部B2荤桩桩径大,为了防止旋挖过程中出现塌孔现象,安排先旋挖A1、A2素桩,再施工B2桩。
2、由于荤桩深厚松散填石层已穿越,素桩中剩余填石层截面尺寸较小,截面尺寸为原来的1/3,因此所含的填石量较小,因此采用旋挖机直接开孔施工。
3、钻机就位时,保持平整、稳固、不发生倾斜,为准确控制孔深,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钻杆垂直,确保孔壁垂直。
4、钻进成孔的过程中,根据地层、孔深变化合理选择钻进参数,及时调制拟建,保证成孔质量,控制孔内泥浆的浆面高程,确保孔壁稳定。
3、施工组合桩1共三桩成孔完成后,采用旋挖钻斗进行捞渣清底,清孔完成后下放测绳测量孔深及垂直度,检验无误后再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四、施工组合1钢筋笼制安、下放灌注导管、灌注成桩
1、B2桩钢筋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加工制作,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吊入孔内。
2、设计荤桩钢筋笼长度最长35m左右,重约9.5t,主筋采用直螺旋机械连接,采用一次性整体吊装工艺,钢筋笼起吊扶直过程中使用两台75t履带吊用“六点式”吊装方法起吊。当钢筋笼起吊垂直摆放后,拆除多余钢丝绳,改用一台履带吊将其吊放入孔。
3、钢筋笼孔口就位后应吊直扶稳,对准孔位缓慢下沉,严禁高起猛落,不得摇晃碰撞孔壁和强行入孔,通过控制钢筋笼顶标高来确定它的下放深度,安装完毕以后,必须立刻采用钢筋条将钢筋笼固定于孔洞中。
五、施工组合1下放灌注导管、灌注成桩
1、笼顶标高核对无误后,安放导管,导管下放于荤桩钢筋笼中,导管全部下入孔内后放至孔底,以便核对导管长度及孔深,然后提起 30-50mm。
2、灌注砼前检查孔底沉渣厚度,如果超过设计要求则采用正循环工艺进行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0mm;清孔时,采用优质泥浆调整孔内泥浆性能,保持泥浆比重约1.05左右;清孔完毕后,及时安装灌注料斗。
3、水下灌注砼采用商品砼为了方便后期B3施工,需在混凝土中超缓凝剂;灌注混凝土时,初灌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少于0.8m,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保持2~6m。
六、重复2~4的工序施工施工组合2
待施工组合1三桩施工完毕后,采用相同于施工组合1的工法,对施工组合2进行一荤二素咬合桩进行施工组合式施工作业。
七、B3旋挖成桩作业
由于区域1和区域2均施工完毕后剩余中部B3荤桩,其回填石层截面尺寸较小为700mm,采用旋挖机进行硬旋挖成孔。
该工艺采用一荤二素共三桩的组合式施工,先采用钻、冲工艺对 B1、B2、B3先后进行施工至填石层以下后,再回填至导墙底标高;之后旋挖机就位,按照A1、A2、B2的施工顺序对组合1进行施工成桩。采用上述相同的施工顺序对组合2进行作业,最后采用旋挖机对 B3进行切割成孔、清孔、下放钢筋笼、灌注砼等作业。咬合桩平面组合式布置见图1示,其平面施工顺序见图4示,组合式咬合桩工序、工艺操作流程见图5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序布置的施工组合结构,所述相邻的两个施工组合结构之间咬合有连接钢筋混凝土桩;所述施工组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施工组合结构两侧的不配筋素混凝土桩以及位于所述施工组合结构中间的中间钢筋混凝土桩,所述中间钢筋混凝土桩的两侧分别与不配筋素混凝土桩咬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径与所述中间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径大小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所述不配筋素混凝土桩的桩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径与所述不配筋素混凝土桩的桩径大小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混凝土桩以及中间钢筋混凝土桩的桩孔包括土层段以及填石段,所述土层段采用旋挖的方式成孔,所述填石段采用冲击的方式成孔。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还包括导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墙的钢筋为C16螺纹钢,所述钢筋双层双向布置,所述钢筋间距按200*200mm布置。
CN201822062032.0U 2018-12-07 2018-12-07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Active CN209837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2032.0U CN209837037U (zh) 2018-12-07 2018-12-07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2032.0U CN209837037U (zh) 2018-12-07 2018-12-07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7037U true CN209837037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89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2032.0U Active CN209837037U (zh) 2018-12-07 2018-12-07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7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8676B (zh) 一种穿越全填充型溶洞的桩基施工方法
CN107542108B (zh) 一种建筑物地下室结构的逆向施工方法
CN108894214B (zh) 一种溶洞地质环境灌注桩及其成桩施工方法
CN204000901U (zh) 一种山体垂直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支护装置
CN105951711A (zh) 海边电站地下连续墙围护施工方法
CN103422510B (zh) 钢管框架式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316339A (zh) 一种透水性地质大型拱桥基础的施工方法
CN104895093B (zh) 一种半预制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60962A (zh) 一种回填区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35436A (zh) 一种路堑岩质边坡加固结构
CN107326898B (zh) 一种水泥土墙内插刚度可调节工型预制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08210A (zh) 一种饱水粉砂地层承压型抗浮锚杆施工方法
CN113026816B (zh) 一种注浆加固土体的托换逆作沉井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236208A (zh) 地下连续墙基础基坑施工方法
CN112456353B (zh) 动臂塔吊固定式基础施工方法及动臂式塔吊结构
CN110080779A (zh) 隧道隧底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CN109577322A (zh) 一种用于土体内部既有桩基接桩的施工装置
CN111236949B (zh) 一种小角度交叉隧道施工方法
CN110924401A (zh) 一种搅拌桩与灌注桩联合成拱承载的施工基坑支护方式
CN209837037U (zh) 用于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的施工结构
CN110080238A (zh) 深厚松散填石层咬合桩一荤二素组合式成桩方法
CN106498951B (zh) 一种竖井开挖施工方法
CN115717397A (zh) 拉森钢板桩与预应力锚索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CN107675700A (zh)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CN211171922U (zh) 一种提高槽壁稳定性的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