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4225U - 一种折叠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4225U
CN209834225U CN201920387593.XU CN201920387593U CN209834225U CN 209834225 U CN209834225 U CN 209834225U CN 201920387593 U CN201920387593 U CN 201920387593U CN 209834225 U CN209834225 U CN 209834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crease line
bottom plate
fold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875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side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side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side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side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875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4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4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42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箱,包括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一侧板上连接有接舌,接舌与第四侧板相连接,第一侧板连接第一底板,第二侧板连接第二底板,第三侧板连接第三底板,第四侧板连接第四底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二压痕线与第一压痕线夹角为45度,第一连接板的靠近折叠箱内部方向的表面与第一底板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压痕线连接,第二压痕线与第一压痕线夹角为45度,第二连接板的靠近折叠箱内部方向的表面与第三底板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本申请的折叠箱解决了箱子的外形传统,收纳不方便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包装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使用的包装箱外形结构比较传统,而且在包装箱收纳时占用很大的存放空间,在使用上不方便,并且包装箱的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损坏,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箱,解决箱子的外形传统,收纳不方便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箱,包括依次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的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有接舌,所述接舌的表面与所述第四侧板上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的一侧边缘处表面相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第一底板,所述第二侧板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第二底板,所述第三侧板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第三底板,所述第四侧板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第四底板;
所述第二底板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二压痕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压痕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压痕线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靠近折叠箱内部方向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底板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压痕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与所述第四侧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压痕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之间的第一压痕线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靠近折叠箱内部方向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底板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插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板为等腰梯形,其下底边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为直角梯形,其斜边为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固定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固定板为等腰梯形,其下底边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为直角梯形,其斜边为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固定板的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板为梯形,所述第一底板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斜边与上底边之间为圆滑过渡,所述第三底板为直角梯形,其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为所述第三底板的斜边,所述第三底板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三底板的斜边与上底边之间为圆滑过渡。
进一步,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第三侧板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插板外形相适配的插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连接第一盖板,所述第四侧板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压痕线连接第二盖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第二顶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缺口。
进一步,所述折叠箱的顶面或侧壁外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有面单袋。
进一步,所述折叠箱为中空板。
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结构新颖,箱体连接稳固,折叠箱的密封性强,节省存放空间,箱子的组装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容纳物品时避免对物品造成剐蹭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整体结构展开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第四侧板,5、第一底板,6、第二底板,7、第三底板,8、第四底板,9、第一连接板,10、第一固定板,11、第二连接板,12、第二固定板,13、接舌,14、第一顶板,15、第一盖板,16、第二顶板,17、第二盖板,18、缺口,19、插孔,20、插板,21、第一压痕线,22、第二压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箱,包括依次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1上与所述第二侧板2相对的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有接舌13,所述接舌13的表面与所述第四侧板4上与所述第三侧板3相对的一侧边缘处表面相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1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一底板5,所述第二侧板2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二底板6,所述第三侧板3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三底板7,所述第四侧板4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四底板8;
所述第二底板6包括第一固定板10和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9通过第二压痕线2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2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压痕线2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0和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的第一压痕线21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连接板9的靠近折叠箱内部方向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底板5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底板8包括第二固定板12和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1通过第二压痕线2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一侧与所述第四侧板4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压痕线2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和所述第四侧板4之间的第一压痕线21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靠近折叠箱内部方向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底板7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1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一顶板14,所述第一顶板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插板20,组装折叠箱时,首先将首位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沿着第一压痕线21翻折最终使得接舌13的外表面与第四侧板4的内表面相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粘接,可以是超声波焊接,可以是热熔连接等,将接舌13的外表面与第四侧板4的内表面连接可以有效的防止通过接舌13位置轻易开箱,此外外表没有明显的凸起处更加美观,此时折叠箱的四个侧壁已经组装完成,然后第二连接板11的朝向箱内的表面与第三底板7固定连接,因此将第三底板7沿着第一压痕线21翻折时带动第二固定板12一同向箱内方向翻折,同理第一连接板9的朝向箱内的表面与第一底板5固定连接,因此将第一底板5沿着第一压痕线21翻折时带动第一固定板10一同向箱内方向翻折最终形成了折叠箱的底面,最后将第一顶板14沿着与第一侧板1之间的第一压痕线21翻折将折叠箱的开口端盖住,最后将插板20在第一顶板14一端与第三侧板3之间的开口处插接增加折叠箱的密封性,在折叠箱成型时,第三底板7位于箱子内部的最靠近第一顶板14然后是第一底板5,第一顶板14会与箱内的物品接触,当物品已经取出后需要将折叠箱存放时,首先将第一顶板14翻折开,将第一底板5或第二底板6或第三底板7或第四底板8向折叠箱内部施加一定的力后,第三底板7带动第二固定板12与第二连接板11沿着第二压痕线22一同向箱内翻折,第一底板5向箱内翻折带动第一固定板10和第一连接板9沿着第二压痕线22一同向箱内翻折,最终将四个底面均翻折到箱体的内部,由于折叠箱的底面发生形变,带动箱子侧壁之间的压痕线开始形变,最终箱体变为折叠后形态,结构新颖且节省存放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为等腰梯形,其下底边与所述第二侧板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9为直角梯形,其斜边为第一连接板9与第一固定板10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为等腰梯形,其下底边与所述第四侧板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1为直角梯形,其斜边为第二连接板11与第二固定板12的连接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固定板10为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为长度较短的边,下底边为长度较长的边,其斜边的斜度为四十五度,第一连接板9为直角梯形,较短的边为上底边,较长的边为下底边,其斜边的与下底边之间的角度为四十五度,当第一连接板9与第一底板5固定连接时,第一连接板9的下底边与第一底板5和第一侧板1之间的第一压痕线21平齐,并且第一连接板9的高大于或等于第一底板5的宽,这样可以防止人们在打开折叠箱时划伤手部,除此之外,第一连接板9的上底边与第一固定板10的上底边形成了直角形缺口18,使折叠箱在翻折时更加方便,上述的第二固定板12为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为长度较短的边,下底边为长度较长的边,其斜边的斜度为四十五度,第二连接板11为直角梯形,较短的边为上底边,较长的边为下底边,其斜边的与下底边之间的角度为四十五度,当第二连接板11与第三底板7固定连接时,第二连接板11的下底边与第三底板7和第三侧板3之间的第一压痕线21平齐,并且第二连接板11的高小于第三底板7的宽,这样既不影响第三底板7在箱内与物品接触,可以防止人们在打开折叠箱时划伤手部,除此之外,第二连接板11的上底边与第二固定板12的上底边形成了直角形缺口18,使折叠箱在翻折时更加方便,为了方便箱子的进一步折叠,第一底板5的宽度加上第二连接板11的高度等于或小于第三底板7的宽度,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底板7为矩形,并且第三底板7的长等于第三侧板3的长,第三底板7的宽等于第二侧板2的长,这样在箱体的内部底面是一整块底板,容纳物品时避免对物品造成剐蹭。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底板5为梯形,所述第一底板5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一侧板1连接,所述第一底板5的斜边与上底边之间为圆滑过渡,所述第三底板7为直角梯形,其靠近第二连接板11一侧为所述第三底板7的斜边,所述第三底板7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三侧板3连接,所述第三底板7的斜边与上底边之间为圆滑过渡,这样在折叠箱的底面向箱内折叠时不会犹豫棱角而受阻,圆滑过渡结构使得在箱内部也可以实现将第三底板7拉起实现箱体折叠,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三侧板3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二顶板16,所述第二顶板16与第三侧板3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插板20外形相适配的插孔19,当折叠箱的箱体组装完成后,将第二顶板16沿着与第三侧板3的连接处翻折盖在箱体的开口端,再将第一顶板14沿着与第一侧板1的连接处翻折最终将插板20插接于插孔19中,这样更好的将第一顶板14固定住,增强了折叠箱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侧板2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一盖板15,所述第四侧板4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二盖板17,当折叠箱的箱体组装完成后,将第一盖板15、第二盖板17沿与第二侧板2、第四侧板4连接处翻折至箱体开口处,再将第二顶板16沿着与第三侧板3的连接处翻折盖在箱体的开口端,再将第一顶板14沿着与第一侧板1的连接处翻折最终将插板20插接于插孔19中,这样的结构不仅更好的将第一顶板14固定住,增强了折叠箱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盖板15、第二盖板17及第二顶板16的边缘处设置有缺口18,缺口18为了方便人们开箱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折叠箱的顶面或侧壁外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有面单袋,方便人们使用,可拆卸的方式包括铆钉,螺钉等,为了面单袋损坏后便于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折叠箱为中空板,这样可以使折叠箱具有稳固性强,耐磨损,防水等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1)上与所述第二侧板(2)相对的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有接舌(13),所述接舌(13)的表面与所述第四侧板(4)上与所述第三侧板(3)相对的一侧边缘处表面相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1)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一底板(5),所述第二侧板(2)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二底板(6),所述第三侧板(3)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三底板(7),所述第四侧板(4)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四底板(8);
所述第二底板(6)包括第一固定板(10)和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9)通过第二压痕线(2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2)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压痕线(2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0)和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的第一压痕线(21)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连接板(9)的靠近折叠箱内部方向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底板(5)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底板(8)包括第二固定板(12)和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1)通过第二压痕线(2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一侧与所述第四侧板(4)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压痕线(2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和所述第四侧板(4)之间的第一压痕线(21)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靠近折叠箱内部方向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底板(7)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1)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一顶板(14),所述第一顶板(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插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为等腰梯形,其下底边与所述第二侧板(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9)为直角梯形,其斜边为第一连接板(9)与第一固定板10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为等腰梯形,其下底边与所述第四侧板(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1)为直角梯形,其斜边为第二连接板(11)与第二固定板(12)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5)为梯形,所述第一底板(5)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一侧板(1)连接,所述第一底板(5)的斜边与上底边之间为圆滑过渡,所述第三底板(7)为直角梯形,其靠近第二连接板(11)一侧为所述第三底板(7)的斜边,所述第三底板(7)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三侧板(3)连接,所述第三底板(7)的斜边与上底边之间为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3)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二顶板(16),所述第二顶板(16)与第三侧板(3)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插板(20)外形相适配的插孔(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一盖板(15),所述第四侧板(4)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压痕线(21)连接第二盖板(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15)、第二盖板(17)及第二顶板(16)的边缘处设置有缺口(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箱的顶面或侧壁外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有面单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箱为中空板。
CN201920387593.XU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折叠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34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7593.XU CN209834225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折叠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7593.XU CN209834225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折叠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4225U true CN209834225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8759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34225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折叠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4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61396A1 (en) Foldable storage container
CN209834225U (zh) 一种折叠箱
KR20230031484A (ko) 일회용 식품 포장상자
US7014057B2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211568553U (zh) 一种翻盖推拉展示盒结构
JP2011116455A (ja) 紙製容器
CN111056119A (zh) 一种翻盖推拉展示盒结构
CN209834224U (zh) 一种包装箱
JP4832258B2 (ja) 包装箱
CN210417320U (zh) 一种带缓冲固定件的包装盒
JP5567712B1 (ja) 遊技機関連部材収容ボックス
US8127927B2 (en) Erectable packaging, particularly for a bottle
JP3133668U (ja) 組立式収納箱
CN215285724U (zh) 一种升降包装盒
CN211520127U (zh) 一种多用鞋盒
CN109987305A (zh) 自封纸箱
CN214824869U (zh) 一种缓冲包装盒
CN211795739U (zh) 一种折叠调羹
CN211919281U (zh) 一种包装盒
CN109896112A (zh) 一种折叠箱
CN214357274U (zh) 一种易成型包装盒
CN214357275U (zh) 一种二次使用的包装盒
JP4681368B2 (ja) 合成樹脂製の折り畳み箱
JP3222842U (ja) 箱用シート
CN213473800U (zh) 一种便于打开与折叠的折叠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