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2826U - 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2826U
CN209832826U CN201920573650.3U CN201920573650U CN209832826U CN 209832826 U CN209832826 U CN 209832826U CN 201920573650 U CN201920573650 U CN 201920573650U CN 209832826 U CN209832826 U CN 209832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yarn
yarns
woo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36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唐军
唐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Guangfang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Guangf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Guangfa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Guangf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736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2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2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2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包括:面层布料,所述面层布料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纬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和第五纱线,所述第四纱线位于所述第三纱线和所述第五纱线之间;底层布料,所述底层布料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棉纱;连接线,所述面层布料和所述底层布料通过所述连接线固定在一起。这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兼有羊毛材质的保暖性,又有腈纶面料的抗菌抗蛀效果,还具有棉质材料的舒适性,而且较纯羊毛织物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和一种披风。
背景技术
羊毛的布料保暖舒适,光泽柔和自然,但是羊毛面料制成的服饰与人体皮肤接触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痒感,而且纯羊毛面料的原料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布料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羊毛面料制成的服饰与人体皮肤接触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痒感并且原料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包括:
面层布料,所述面层布料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
所述第一经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一根18N的腈纶丝;所述第二纱线包括两根21S的羊毛线,所述第二纱线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
所述第一纬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和第五纱线,所述第四纱线位于所述第三纱线和所述第五纱线之间;所述第三纱线为一根18N的腈纶丝;所述第四纱线包括两根19S的羊毛线,所述第四纱线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五纱线包括两根21S的羊毛线,所述第五纱线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
所述面层布料的经密为266根/英寸,纬密为266根/英寸;
底层布料,所述底层布料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棉纱;
连接线,所述面层布料和所述底层布料通过所述连接线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一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
所述第二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
所述第二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
作为优选,所述面层布料位于所述底层布料的上方,每根所述第二纬纱上方设有一根所述第一纬纱,所述连接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经纱的长度方向相同,多根所述连接线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线按过一根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再压一根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为一根75D的涤纶丝。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还包括一根40S的竹炭纤维,所述竹炭纤维与所述涤纶丝并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面层布料上喷涂有壳聚糖整理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兼有羊毛材质的保暖性,又有腈纶面料的抗菌抗蛀效果,还具有棉质材料的舒适性,而且较纯羊毛织物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披风,包括:
披风本体,所述披风本体为一块梯形布料,所述梯形布料采用如上所说的的毛棉色织双层布;所述毛棉色织双层布的面层布料所在的一面为所述披风本体的外层,所述毛棉色织双层布的底层布料所在的一面为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
所述梯形布料上剪裁有第一直缝,所述第一直缝的起点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中点,所述第一直缝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的中点和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上;
第一折线与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平行;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的边缘沿着第一折线向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翻折,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与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缝合固定形成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中穿设有一根细带;
第一子魔术贴和第一母魔术贴分别缝合固定在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和外层;所述第一子魔术贴和所述第一母魔术贴呈长条形,所述第一子魔术贴和所述第一母魔术贴可拆卸的贴合;所述第一子魔术贴沿着所述梯形布料的第一腰边设置,所述第一母魔术贴沿着所述梯形布料的第二腰边设置;所述第一子魔术贴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第一腰边与下底边的交点处,所述第一母魔术贴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第二腰边与下底边的交点处;
多个布袋沿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等距离设置,所述布袋中装有磁石。
作为优选,所述布袋为正方形布袋,所述正方形布袋包括两个正方形布片,两个所述正方形布片的四个边一一对应并且缝合固定,两个所述正方形布片之间形成囊腔,所述磁石位于所述囊腔中;所述正方形布袋的一条边与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缝合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披风还包括两个第一布片,所述第一布片的边缘与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缝合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布片分别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两条腰边与下底边的夹角内;所述第一布片与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之间形成隔层,所述隔层中填充有远红外陶瓷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梯形布料上还开设有两个通孔,当使用者披上所述披风时,所述两个通孔的位置适于使用者的手臂穿过。
这种披风采用毛棉色织双层布制成,这种披风的外层为羊毛和腈纶材质,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腈纶抗菌抗蛀并且成本低于羊毛。这种披风的里层采用棉的材质,使用者需要披上披风的场合往往是在居家的时候,身上不会穿着太厚的衣服,人的皮肤难免会与披风的里层接触,棉的材质避免了使用者的皮肤与羊毛材质直接接触产生刺痒感。同时,这种披风还能对使用者的膝盖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最优实施例的连接线的编织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披风最优实施例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披风最优实施例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层布料,1021、第三纱线,1022、第四纱线,1023、第五纱线,2、底层布料,202、第二纬纱,3、连接线,4、披风本体,401、第一直缝,402、细带,403、第一子魔术贴,404、第一母魔术贴,405、正方形布袋,406、第一布片,407、通孔,408、第一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包括:
面层布料1,面层布料1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第一经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第一纱线为一根18N的腈纶丝。第二纱线包括两根21S的羊毛线,第二纱线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第一纬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纱线1021、第四纱线1022和第五纱线1023,第四纱线1022位于第三纱线1021和第五纱线1023之间。第三纱线1021为一根18N的腈纶丝。第四纱线1022包括两根19S的羊毛线,第四纱线1022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第五纱线1023包括两根21S的羊毛线,第五纱线1023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
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按每一根第一经纱过一根第一纬纱,再压一根第一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面层布料1的经密为266根/英寸,纬密为266根/英寸。
底层布料2,底层布料2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202交织而成。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202均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棉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202按每一根第二经纱过一根第二纬纱202,再压一根第二纬纱202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形成平纹组织。
面层布料1位于底层布料2的上方,每根第二纬纱202上方设有一根第一纬纱。
连接线3为一根75D的涤纶丝。连接线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经纱的长度方向相同,多根连接线3等距离间隔设置。连接线3按过一根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202,再压一根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202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连接线3通过这样的编织方式将面层布料1和底层布料2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这种毛棉色织双层布的面层布料1所用的材质既有羊毛线,又有腈纶丝。腈纶纤维有人造羊毛之称,具有柔软、膨松的特点,它虽比羊毛轻10%以上,但强度却大2倍多。腈纶不但不会发霉和被虫蛀,并对日光的抵抗性也比羊毛大1倍。相对于全部使用羊毛线来说,腈纶的加入使得布料更具有蓬松柔软的手感和抗菌抗蛀效果,而且也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
这种毛棉色织双层布的底层布料2为棉质布料,具有吸湿排汗的特性,适合贴身穿着。
这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兼有羊毛材质的保暖性,又有腈纶面料的抗菌抗蛀效果,还具有棉质材料的舒适性。
根据另外的实施例,连接线3还包括一根40S的竹炭纤维,竹炭纤维与涤纶丝并排设置。面层布料1上喷涂有壳聚糖整理剂。
竹炭纤维织具有抗菌抑菌的特点,壳聚糖整理剂能够增强布料抗菌的能力。在本实施中,这种毛棉色织双层布的抗菌抑菌的能力显著,能够避免布料的发霉。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披风,包括:
披风本体4为一块采用如上所说的毛棉色织双层布裁剪而成的梯形布料,此时,毛棉色织双层布的面层布料所在的一面为披风本体4的外层,毛棉色织双层布的底层布料2所在的一面为披风本体4的里层。
梯形布料上剪裁有第一直缝401,第一直缝401的起点位于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中点,第一直缝401位于梯形布料的上底边的中点和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上。第一直缝401的终点的位置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使用者披上披风时,第一直缝401的起点的高度低于使用者的臀部的高度,而第一直缝401的终点的高度与使用者臀部的高度一致。
梯形布料的上底边的边缘沿着第一折线408向披风本体4的里层翻折,第一折线408与梯形布料的上底边平行。梯形布料的上底边与披风本体4的里层缝合固定形成穿线通道,穿线通道中穿设有一根细带402。
第一子魔术贴403和第一母魔术贴404分别缝合固定在披风本体4的里层和外层。第一子魔术贴403和第一母魔术贴404呈长条形,第一子魔术贴403和第一母魔术贴404可拆卸的贴合。第一子魔术贴403沿着梯形布料的第一腰边设置,第一母魔术贴404沿着梯形布料的第二腰边设置。第一子魔术贴403的第一端部位于梯形布料的第一腰边与下底边的交点处,第一母魔术贴404的第一端部位于梯形布料的第二腰边与下底边的交点处。
这种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正方形布袋405,正方形布袋405包括两个正方形布片,两个正方形布片的四个边一一对应并且缝合固定,两个正方形布片之间形成囊腔,磁石位于囊腔中,正方形布袋405的一条边与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缝合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磁石是在两个正方形布片缝制的过程中放入囊腔中的。
这种披风还包括两个第一布片406,第一布片406的边缘与披风本体4的里层缝合固定,两个第一布片406分别位于梯形布料的两条腰边与下底边的夹角内。第一布片406与披风本体4的里层之间形成隔层,隔层中填充有远红外陶瓷颗粒。需要说明的是,远红外陶瓷颗粒是在第一布片406的边缘与披风本体4的里层缝合的过程中塞入它们之间的隔层中的。
梯形布料上还开设有两个通孔407,当使用者披上披风时,两个通孔407的位置适于使用者的手臂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将披风披在背部,梯形布料的上底边从颈后包围颈部,此时将细带402的两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披风就能够固定不会向下滑落。
当使用者盘腿而坐或者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使用者的双臂分别穿过两个通孔407,使得披风与使用者的后背紧贴,保暖效果好,然后将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两个角提起后覆盖到膝盖上,起到为膝盖保暖的效果,同时,第一布片406位于梯形布料的腰边与下底边的夹角内,第一布片406与披风本体4的里层之间的隔层内设有的远红外陶瓷颗粒能够散发出红外线,进一步的给予使用者的膝盖温热的效果。正方形布袋405中的磁石还具有抗疲劳的功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缝401的开设能够使得披风的底部沿着第一直缝401分开,相应的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两个角活动的范围就更大,能够更好的覆盖住膝盖。
当使用者需要长时间的保持坐姿时,将两个第一子魔术贴403和第一母魔术贴404贴合固定,此时披风能够很好的包裹使用者的大腿部分,起到保暖的效果。
这种披风采用毛棉色织双层布制成,这种披风的外层为羊毛和腈纶材质,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腈纶抗菌抗蛀并且成本低于羊毛。这种披风的里层采用棉的材质,使用者需要披上披风的场合往往是在居家的时候,身上不会穿着太厚的衣服,人的皮肤难免会与披风的里层接触,棉的材质避免了使用者的皮肤与羊毛材质直接接触产生刺痒感。同时,这种披风还能对使用者的膝盖进行保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层布料,所述面层布料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
所述第一经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一根18N的腈纶丝;所述第二纱线包括两根21S的羊毛线,所述第二纱线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
所述第一纬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和第五纱线,所述第四纱线位于所述第三纱线和所述第五纱线之间;所述第三纱线为一根18N的腈纶丝;所述第四纱线包括两根19S的羊毛线,所述第四纱线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五纱线包括两根21S的羊毛线,所述第五纱线中的两根羊毛线互相螺旋缠绕;
所述面层布料的经密为266根/英寸,纬密为266根/英寸;
底层布料,所述底层布料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棉纱;
连接线,所述面层布料和所述底层布料通过所述连接线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一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
所述第二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
所述第二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布料位于所述底层布料的上方,每根所述第二纬纱上方设有一根所述第一纬纱,所述连接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经纱的长度方向相同,多根所述连接线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线按过一根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再压一根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为一根75D的涤纶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还包括一根40S的竹炭纤维,所述竹炭纤维与所述涤纶丝并排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毛棉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布料上喷涂有壳聚糖整理剂。
7.一种披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披风本体,所述披风本体为一块梯形布料,所述梯形布料采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毛棉色织双层布;所述毛棉色织双层布的面层布料所在的一面为所述披风本体的外层,所述毛棉色织双层布的底层布料所在的一面为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
所述梯形布料上剪裁有第一直缝,所述第一直缝的起点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中点,所述第一直缝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的中点和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上;
第一折线与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平行;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的边缘沿着第一折线向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翻折,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与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缝合固定形成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中穿设有一根细带;
第一子魔术贴和第一母魔术贴分别缝合固定在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和外层;所述第一子魔术贴和所述第一母魔术贴呈长条形,所述第一子魔术贴和所述第一母魔术贴可拆卸的贴合;所述第一子魔术贴沿着所述梯形布料的第一腰边设置,所述第一母魔术贴沿着所述梯形布料的第二腰边设置;所述第一子魔术贴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第一腰边与下底边的交点处,所述第一母魔术贴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第二腰边与下底边的交点处;
多个布袋沿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等距离设置,所述布袋中装有磁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披风,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袋为正方形布袋,所述正方形布袋包括两个正方形布片,两个所述正方形布片的四个边一一对应并且缝合固定,两个所述正方形布片之间形成囊腔,所述磁石位于所述囊腔中;所述正方形布袋的一条边与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缝合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披风,其特征在于:
所述披风还包括两个第一布片,所述第一布片的边缘与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缝合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布片分别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两条腰边与下底边的夹角内;所述第一布片与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之间形成隔层,所述隔层中填充有远红外陶瓷颗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披风,其特征在于:
所述梯形布料上还开设有两个通孔,当使用者披上所述披风时,所述两个通孔的位置适于使用者的手臂穿过。
CN201920573650.3U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 Active CN209832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3650.3U CN209832826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3650.3U CN209832826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2826U true CN209832826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3650.3U Active CN209832826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2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948B (zh) Plush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0420366U (zh) 一种凉感针织面料及服装
JP2022531516A (ja) 経編を模倣して織られた生地
CN213167210U (zh)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CN212152579U (zh) 一种针织面料及服装
CN209832826U (zh) 一种披风以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色织双层布
CN214774561U (zh) 一种结构稳定、保暖、不易起球的针织服装
CN213947658U (zh) 一种保暖针织布
CN210960441U (zh) 一种吸湿发热内衣
CN210248447U (zh) 一种披风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双层布
CN212065708U (zh) 一种保暖性好的衣服
CN213214852U (zh) 宠物反光胸背带
CN220079550U (zh) 一种梭织弹性包边织带及具备该包边织带的衣服
CN216088946U (zh) 一种外穿塑形裤
CN213604458U (zh) 一种易清洗防风毛衣
CN219410087U (zh) 一种双重空气层聚乳酸保暖织物
CN212400509U (zh) 一种保暖面料
CN217906388U (zh) 一种针织仿梭织外套
CN211771841U (zh) 一种穿着舒爽的跑步t恤
CN216674725U (zh) 一种袜子
CN212194570U (zh) 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
CN213369970U (zh) 一种具有假毛圈外观且舒适有型保暖的针织上衣
CN216293661U (zh) 一种保暖用休闲毯
CN220694933U (zh) 一种被面无格羽绒被
CN220597746U (zh) 一种吸湿发热面料及暖宫发热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