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9096U - 垃圾上料结构 - Google Patents

垃圾上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9096U
CN209829096U CN201920328825.4U CN201920328825U CN209829096U CN 209829096 U CN209829096 U CN 209829096U CN 201920328825 U CN201920328825 U CN 201920328825U CN 209829096 U CN209829096 U CN 209829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shing roller
crushing
collecting plate
shredding
rubb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88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iguan Instru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uanl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uanl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uanl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88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9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9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9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垃圾上料结构,包括抓料部、撕碎部和上料机,所述撕碎部包括撕碎箱,撕碎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粉碎辊、第二粉碎辊和第三粉碎辊,所述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上均设有粉碎齿,所述第三粉碎辊上设有粉碎刀;所述第三粉碎辊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垂直于第三粉碎辊;所述第一粉碎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粉碎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三粉碎辊的下方设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上设有落料口;所述上料机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落料口下方且与落料口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垃圾的上料处理,使垃圾上料更加简单、快速。

Description

垃圾上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上料结构。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氯和重金属离子及腐臭的渗透液,这些生活垃圾严重的污染环境,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十分集中,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实现最大化的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如何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时,为了方便垃圾的输送,首先应对垃圾进行粉碎,然后通过上料机运送到垃圾处理炉中进行焚烧处理或者进行热解气化,上料机种类多种多样,例如:螺旋上料机、皮带上料机、链式上料机等等。
为了解决对垃圾进行粉碎后上料的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1720979270.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系统,其中在对垃圾的上料中,采用抓斗从垃圾池内抓取垃圾,再将抓取的垃圾放入垃圾粉碎机内进行粉碎,经过粉碎后的垃圾掉入粉碎垃圾缓存坑后,又采用抓斗将粉碎后的垃圾抓到上料机中进行传送。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垃圾的上料步骤繁琐,粉碎后的垃圾需要再次用抓斗抓取,操作非常的繁琐,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上料结构,旨在使垃圾的上料操作简单、自动化,从而提高对垃圾上料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垃圾上料结构,包括抓料部、撕碎部和上料机,所述撕碎部包括撕碎箱,所述撕碎箱顶部敞口,撕碎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粉碎辊、第二粉碎辊和第三粉碎辊,所述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上均设有粉碎齿,所述第三粉碎辊上设有粉碎刀;所述第三粉碎辊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垂直于第三粉碎辊,所述撕碎箱的底部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粉碎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粉碎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远离第一粉碎辊的一端穿出撕碎箱侧壁,第二连接轴远离第二粉碎辊的一端穿出撕碎箱侧壁,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三粉碎辊的下方设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的四周与撕碎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板上设有落料口;所述上料机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落料口下方且与落料口相对设置。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对刚进入撕碎箱的垃圾进行初步的粉碎处理,然后第三粉碎辊上的粉碎刀对进行了初次粉碎的垃圾再次进行粉碎,经过两次粉碎的垃圾,其粉碎效果更好。
2.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而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穿出撕碎箱的侧壁,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能够进行横向转动,而第三粉碎辊连接在转轴上,而转轴垂直于第三粉碎辊,使得第三粉碎辊能够进行竖向转动,这样,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三粉碎辊的转动方向不同,能够使得垃圾进行不同方位的粉碎、撕扯,增强了垃圾的粉碎效果,使垃圾能够被粉碎得更细、更均匀。
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收集板,并且在收集板上设置落料口,落料口与上料机的进料口相对设置,这样,被粉碎后的垃圾能够从落料口进入上料机的进料口,然后进入上料机内,通过上料机输送到垃圾处理炉中,这个过程中粉碎处理后的垃圾不需要再次使用抓斗抓取粉碎后的垃圾到上料机内,实现了自动上料的效果且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粉碎辊的轴心和第二粉碎辊的轴心错位设置。
第一粉碎辊的轴心和第二粉碎辊的轴形错位设置,增大了与垃圾的接触面积,避免垃圾在还未经过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对其的粉碎作用就向下落,从而能够使垃圾被粉碎得更加充分。
进一步,所述粉碎齿呈锥形,粉碎齿设有多个,多个粉碎齿分别均匀分布在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的表面。
粉碎齿的设置使得垃圾能够得到更加均匀且充分的粉碎,提高了粉碎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三粉碎辊设有多个,多个第三粉碎辊沿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
多个粉碎辊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初次进行粉碎的垃圾进行粉碎,还能够搅拌垃圾,使垃圾更加的分散,这样再进行粉碎时能够更加快速的对垃圾的进行切割粉碎。
进一步,所述粉碎刀呈圆柱状,粉碎刀设有多个,所述粉碎刀垂直于第三粉碎辊。
本技术方案中的粉碎刀垂直于第三粉碎辊,这样的设置对垃圾的搅动效果更好,当粉碎刀接触到垃圾时,也能对垃圾产生较强的冲击力,使垃圾粉碎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第三粉碎辊和收集板之间设有搅拌刀,所述搅拌刀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搅拌刀设有多个,多个搅拌刀沿转轴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搅拌刀向撕碎箱底部倾斜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的在第三粉碎辊和收集板之间设置搅拌刀,并且使搅拌刀倾斜设置,这样可以避免垃圾堆积在收集板上,同时搅拌刀能够对垃圾起到再次粉碎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收集板包括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所述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未与撕碎箱连接的一端与落料口顶端连接,落料口的顶端低于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的最高处。
本技术方案中落料口顶端低于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的最高处,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均向落料口倾斜,能够使垃圾更加容易的落入落料口,进一步防止了垃圾的堆积。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外部套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底部与撕碎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保护罩的顶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的保护罩能够避免垃圾从落料口进入上料机的进料口时,垃圾飞散到电机上,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或者腐蚀电机。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皮带,第二连接轴与从动轮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二驱动部能够使得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顺利的转动,并且本技术方案中只需要一台电机就能够实现两个粉碎辊的转动,减少了成本的同时结构也简单,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对垃圾的粉碎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撕碎箱外部还设有臭气处理单元,所述臭气处理单元与撕碎箱之间连通有吸臭管,所述吸臭管上设有吸风机,所述吸臭管远离臭气处理单元的一端设有阻挡垃圾进入吸臭管的过滤网。
本技术方案中的臭气处理单元以及吸风机、吸臭管的设置,能够将垃圾产生的臭气进行收集处理后排放,有效减小了环境的污染,而过滤网的设置能够避免吸风机吸入垃圾到吸臭管内而堵塞吸臭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垃圾上料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管的左侧视图;
图3为第三粉碎辊和转轴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滑轨梁1、移动小车2、升降卷筒201、钢丝绳3、抓斗4、垃圾池5、撕碎箱6、安装箱7、保护罩8、转轴9、第一电机10、第一粉碎辊11、第二粉碎辊12、第三粉碎辊13、粉碎刀14、第一粉碎齿151、第二粉碎齿152、除臭过滤器16、吸风机17、吸臭管18、螺旋上料机19、进料口20、出料口21、第二电机22、主动轮23、从动轮24、皮带25、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7、第一连接轴28、第二连接轴29、搅拌刀30、第一收集板31、第二收集板32、落料口33、过滤网3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垃圾上料结构,包括抓料部、撕碎部和上料机。
抓料部包括抓斗4、移动小车2和滑轨梁1,移动小车2与滑轨梁1滑动连接,移动小车2能够在滑轨梁1上左右移动,移动小车2内安装有升降卷筒201,升降卷筒201与抓斗4之间连接有钢丝绳3。抓斗4采用现有技术中液压垃圾抓斗。
撕碎部包括撕碎箱6,撕碎箱6顶部敞口并且撕碎箱6的顶部呈向外扩口状,撕碎箱6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粉碎辊11、第二粉碎辊12和第三粉碎辊13,第一粉碎辊11和第二粉碎辊12上分别焊接有第一粉碎齿151和第二粉碎齿152,第一粉碎齿151和第二粉碎齿152呈圆锥形,且第一粉碎齿151和第二粉碎齿152设有多个,多个第一粉碎齿151均匀分布在第一粉碎辊11上,多个第二粉碎齿152均匀分布在第二粉碎辊12的外周。
第一粉碎辊11和第二粉碎辊12均以垂直于撕碎箱6的轴向方向安装,结合如图2所示,第一粉碎辊11的轴心和第二粉碎辊12的错位设置,即第一粉碎辊11和第二粉碎辊12的轴线非正对,而是呈相互偏离的状态。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刚进入撕碎箱6的垃圾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粉碎效果。
第一粉碎辊11的右侧焊接有第一连接轴28,第二粉碎辊12的右侧焊接有第二连接轴29,第一连接轴28和第二连接轴29均垂直穿过撕碎箱6的右侧。
所述第三粉碎辊13上焊接有转轴9,转轴9垂直于第三粉碎辊13,撕碎箱6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外周还套设有保护罩8,该保护罩8的底端与撕碎箱6的底部焊接,转轴9远离第三粉碎辊13的一端穿过保护罩8的顶端与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第三粉碎辊13上焊接有粉碎刀14,粉碎刀14呈圆柱状且垂直于第三粉碎辊13,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粉碎辊13设有六个,六个第三粉碎辊13沿转轴9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一个第三粉碎辊13上均安装四个粉碎刀14。
第三粉碎辊13与第一电机10之间安装有收集板,收集板的四周均与撕碎箱6的侧壁焊接。收集板上开设有落料口33,收集板包括第一收集板31和第二收集板32,第一收集板31和第二收集板32未与撕碎箱6连接的一端向落料口33顶端倾斜设置且与落料口33顶端焊接,落料口33的顶端低于第一收集板31和第二收集板32的最高处,这样,能够保证被粉碎的垃圾顺利的进入落料口33,避免大量的垃圾堆积在收集板上。
第三粉碎辊13和收集板之间设有搅拌刀30,该搅拌刀30的一端与转轴9焊接,搅拌刀3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搅拌刀30设有多个,多个搅拌刀30沿转轴9的周向均匀分布。
撕碎箱6的右侧焊接有安装箱7,该安装箱7内部中空,安装箱7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轮23,第二连接轴29上安装有从动轮24,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之间安装有皮带25,第二连接轴29上还同轴安装有第二齿轮27,第一连接轴28上安装有第一齿轮26,第一齿轮26和第二齿轮27啮合。
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机选用螺旋上料机19,该螺旋上料机19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20和出料口21。螺旋上料机19上设有进料口20的一侧穿过安装箱7并伸入撕碎箱6内,使螺旋上料机19的进料口20与收集板上的落料口33正对且位于落料口33的下方,螺旋上料机19设有出料口21的一侧位于安装箱7外部,整个螺旋上料机19呈从左至右向上倾斜的状态。
安装箱7上还安装有臭气处理单元,该臭气处理单元包括除臭过滤器16。该除臭过滤器16安装在安装箱7的顶部,本实施例中选用型号为AMF650-10的除臭过滤器16。除臭过滤器16与撕碎箱6之间连通有吸臭管18,吸臭管18上安装有吸风机17,结合图4所示,吸臭管18远离除臭过滤器16的一端还安装有过滤网34,过滤网34的安装可以防止吸入垃圾到吸臭管18内造成堵塞。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通常垃圾被收集后是先堆放在垃圾池5内,当需要将对垃圾进行上料操作时,首先使抓斗4从垃圾池5中抓取垃圾到撕碎箱6内,同时启动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22,从撕碎箱6敞口处掉入的垃圾首先会被第一粉碎辊11上的第一粉碎齿151和第二粉碎辊12上的第二粉碎齿152进行初步的撕扯粉碎,经过初步粉碎的垃圾下落的过程中又会受到第三粉碎辊13上的粉碎刀14对其的再次粉碎和搅动,然后落入第一收集板31上和第二收集板32上,同时,部分垃圾也会直接进入落料口33内。
经过再次粉碎后的垃圾落到收集板上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搅拌刀30的搅拌,由于搅拌刀30的搅拌推动作用,第一收集板31和第二收集板32上的垃圾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落料口33。
由于落料口33与螺旋上料机19的进料口20正对,进入落料口33的垃圾会从进料口20进入螺旋上料机19内,进入螺旋上料机19的垃圾会被输送至螺旋上料机19的出料口21处,并从出料口21处掉落到垃圾处理炉中进行下一步的垃圾处理操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垃圾上料结构,包括抓料部、撕碎部和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撕碎部包括撕碎箱,所述撕碎箱顶部敞口,撕碎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粉碎辊、第二粉碎辊和第三粉碎辊,所述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上均设有粉碎齿,所述第三粉碎辊上设有粉碎刀;所述第三粉碎辊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垂直于第三粉碎辊,所述撕碎箱的底部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粉碎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粉碎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远离第一粉碎辊的一端穿出撕碎箱侧壁,第二连接轴远离第二粉碎辊的一端穿出撕碎箱侧壁,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三粉碎辊的下方设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的四周与撕碎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板上设有落料口;所述上料机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落料口下方且与落料口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碎辊的轴心和第二粉碎辊的轴心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齿呈锥形,粉碎齿设有多个,多个粉碎齿分别均匀分布在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粉碎辊设有多个,多个第三粉碎辊沿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呈圆柱状,粉碎刀设有多个,所述粉碎刀垂直于第三粉碎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粉碎辊和收集板之间设有搅拌刀,所述搅拌刀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搅拌刀设有多个,多个搅拌刀沿转轴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搅拌刀向撕碎箱底部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包括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所述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未与撕碎箱连接的一端与落料口顶端连接,落料口的顶端低于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的最高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外部套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底部与撕碎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保护罩的顶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皮带,第二连接轴与从动轮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垃圾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撕碎箱外部还设有臭气处理单元,所述臭气处理单元与撕碎箱之间连通有吸臭管,所述吸臭管上设有吸风机,所述吸臭管远离臭气处理单元的一端设有阻挡垃圾进入吸臭管的过滤网。
CN201920328825.4U 2019-03-12 2019-03-12 垃圾上料结构 Active CN209829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8825.4U CN209829096U (zh) 2019-03-12 2019-03-12 垃圾上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8825.4U CN209829096U (zh) 2019-03-12 2019-03-12 垃圾上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9096U true CN209829096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8825.4U Active CN209829096U (zh) 2019-03-12 2019-03-12 垃圾上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9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46203U (zh) 一种固体垃圾用的四轴撕碎机
CN107470319A (zh) 一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装置
CN213887563U (zh) 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
KR101501223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210545488U (zh) 一种废旧电池粉碎分选装置
CN209829096U (zh) 垃圾上料结构
CN210410891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垃圾破碎装置
CN105689362B (zh) 有机垃圾固渣有机质回收装置
CN108036325A (zh) 一种减少垃圾焚烧处理成本的装置
CN207931143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破碎装置
CN201101974Y (zh) 破袋机
CN216632022U (zh) 一种建筑废弃物处理装置
CN207138491U (zh) 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CN212549960U (zh) 一种生活垃圾撕碎装置
CN213161041U (zh)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破碎装置
CN214133290U (zh) 集成式垃圾处理装置
CN212468873U (zh) 一种旋转式纸塑垃圾分离设备
CN212120368U (zh) 一种垃圾破袋分选装置
CN202621441U (zh) 水平推出式垃圾一体化筛分机
CN204892549U (zh) 一种固体垃圾粉碎一体机
CN210752912U (zh) 一种垃圾处理用垃圾物粉碎装置
CN206492788U (zh) 一种湿垃圾减量机
CN2193203Y (zh) 自动解脱卡料的垃圾破碎分选机
CN220780651U (zh) 一种用于餐厨垃圾的碎浆装置
CN205526331U (zh) 一种生活垃圾无轴螺旋给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Ping

Inventor after: Fang Tingyi

Inventor after: Yao Nengming

Inventor after: Hu Yujie

Inventor after: Yang Jun

Inventor before: Chen Pin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0000 room 17-2, building 5, No. 30, wenxingmen street,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Liguan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00 room 17-2, building 5, No. 30, wenxingmen street,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GUANLI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