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3451U - 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3451U
CN209823451U CN201920509470.9U CN201920509470U CN209823451U CN 209823451 U CN209823451 U CN 209823451U CN 201920509470 U CN201920509470 U CN 201920509470U CN 209823451 U CN209823451 U CN 209823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supply
mobile power
push plate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94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博
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mo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mo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mo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mo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94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3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3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3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用于对无线耳机充电时,可将装有无线耳机的充电座装入充电仓内,并使充电座上的充电接口与插接头对接,利用电芯的电能进行充电。其中,插接头与充电座的充电接口直接对接而不需要数据线。充电时,使支架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故推板固定于充电仓内。此时,推板保持稳定,而充电仓的内壁也可对充电座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避免充电过程中充电座发生晃动。充电完成后,将支架组件切换至打开状态。此时,滑动支架组件便可使推板将充电座推出充电仓外,以方便无线耳机取出。因此,上述移动电源对无线耳机的充电更方便。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用方便,越来越多的手机配件都采用无线形式。例如,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工作需要消耗电能,故需要时常充电。部分无线耳机配有专门的充电座,譬如与IPhone适配的Airpods。充电时,将无线耳机置于充电座内,再将充电座与电源连接即可。
用户在户外活动时,一般采用移动电源为无线耳机充电。但是,连接充电座与移动电源的数据线容易发生缠绕。而且,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还容易因晃动造成充电座与移动电源松脱,进而导致充电过程断断续续。因此,现有移动电源对无线耳机充电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移动电源对无线耳机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对线耳机充电的移动电源。
一种移动电源,包括:
壳体,包括电池仓及充电仓,所述充电仓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锁扣;
电芯,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电池仓内;及
支架组件,包括推板、锁杆及插接头,所述锁杆及所述插接头设置于所述推板上,且所述插接头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支架组件收容于所述充电仓内,且所述插接头位于所述推板朝向所述充电仓开口的一端;
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具有所述锁杆与所述锁扣相卡持的锁紧状态及所述锁杆与所述锁扣分离的打开状态,且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沿所述电池仓可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呈长条形,所述充电仓与所述电池仓同轴设置且首尾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头为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任意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为按压式自锁锁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板的边缘轮廓与所述充电仓的内壁轮廓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仓与所述充电仓之间设置有卡接座,所述锁扣卡持于所述卡接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内壳,所述内壳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以形成所述充电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锁杆包括杆部及位于所述杆部末端的锁头,所述锁扣位于所述内壳外部,所述锁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锁头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于所述锁杆并位于所述推板与所述内壳的底部之间,且当所述支架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弹簧被压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杆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锁杆对称分布于所述推板上。
上述移动电源用于对无线耳机充电时,可将装有无线耳机的充电座装入充电仓内,并使充电座上的充电接口与插接头对接,利用电芯的电能进行充电。其中,插接头与充电座的充电接口直接对接而不需要数据线。充电时,使支架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故推板固定于充电仓内。此时,推板保持稳定,而充电仓的内壁也可对充电座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避免充电过程中充电座发生晃动。充电完成后,将支架组件切换至打开状态。此时,滑动支架组件便可使推板将充电座推出充电仓外,以方便无线耳机取出。因此,上述移动电源对无线耳机的充电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电源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100包括壳体110、电芯120及支架组件130。
壳体110为中空结构,一般由树脂、塑料成型,其外形以长方体型居多。为了便于加工及组装,壳体110包括上壳112及下壳114两部分,并由该两部分拼装成中空结构。壳体110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充电孔(图未示),以便于为移动设备充电。
进一步的,壳体110包括电池仓(图未示)及充电仓101。电池仓及充电仓101均为壳体110内具有收容功能的腔体。其中,电芯120收容并固定于电池仓内。电芯120的作用是存储电能,一般为锂离子电芯或磷酸铁锂电芯,具有较大的电池容量。另外,为实现充放电功能,电芯120还具有基本的电路板组件121。
上述移动电源100不仅仅可用于对移动设备充电,还用于对无线耳机充电。相应的,移动耳机设配有充电座200,充电座200上具有充电接口,移动耳机装入充电座200进行充电。充电仓101具有开口,且开口位于壳体110的外壁。通过充电仓101的开口,可将装有无线耳机的充电座200置入充电仓101中,进而实现对无线耳机充电。
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在充电仓101的开口上设置滑盖、翻盖结构,从而起到防水、防尘及防至充电座200退回的作用。
充电仓101的内部轮廓一般与对应的充电座200相匹配,以使充电座200在充电仓101内可保持稳定,避免位移及晃动。如图1所示,Airpods的充电座为椭球形盒体,其侧壁设置有充电接口。那么,与其适配的移动电源100的充电仓101的内部结构也大致为椭球形。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呈长条形,充电仓101与电池仓同轴设置且首尾相连。此时,充电仓101及电池仓分别位于壳体110的两端。因此,壳体110的结构更紧凑,可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使得移动电源100的体积更小。
请再次参阅图2,支架组件130包括推板131、锁杆133及插接头135。锁杆133及插接头135设置于推板131上。具体的,锁杆133及插接头135可与推板131一体成型。其中,插接头135与电芯120电连接。可以理解,支架组件130也包含必需的电路组件(图未示),以使插接头135与电芯120实现电连接。
支架组件130收容于充电仓101内,且插接头135位于推板131朝向充电仓101开口的一端。而且,壳体110内设置有锁扣111,且锁扣111能够与锁杆133相锁持。其中,支架组件130具有锁紧状态及打开状态。锁紧状态时,锁杆133与锁扣11相卡持。打开状态时,锁杆133与锁扣111分离,且支架组件130沿电池仓可滑动。
为了使得锁紧状态时支架组件130更稳定,具体在本实施中,锁杆133为两个,且两个锁杆133对称分布于推板131上。相应的,锁扣111也为两个,且分别用于与两个锁杆133为锁持。两个对称设置的锁杆133可对推板131提供稳定的支撑。
具体的,锁扣111即可位于电池仓内,也可位于充电仓101内,还可位于电池仓与充电仓101之间。锁扣111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只要能实现与锁杆133锁持及打开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仓与充电仓101之间设置有卡接座113,锁扣111卡持于卡接座113上。卡接座113可以与壳体110一体成型,锁扣111与卡接座113卡持实现与壳体110的连接,故可使组装更方便。
插接头135与充电座200的充电接口相适配。而且,插接头135的位置经过设计,以使将装有无线耳机的充电座200装入充电仓101内时,充电座200上的充电接口刚好与插接头135对接,从而便可利用电芯120的电能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头135为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任意一种。
插接头135与充电座200的充电接口直接对接,故不需要数据线。充电时,使支架组件130处于锁紧状态,故推板131固定于充电仓101内。此时,推板131保持稳定,而充电仓101的内壁也可对充电座200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避免充电过程中因充电座200晃动而导致充电过程断断续续。充电完成后,将支架组件130切换至打开状态。此时,向充电仓101的开口滑动支架组件130,便可使推板131将充电座200推出充电仓101外,以方便无线耳机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推板131的边缘轮廓与充电仓101的内壁轮廓相匹配。也就是说,推板131在充电仓101的内壁配合较紧密。譬如,充电仓101的截面呈椭圆形时,则推板131的边缘也呈椭圆形。因此,推板131在充电仓101内更稳定,受震动时摆动幅度小,故可使充电过程更稳定。而且,在取出无线耳机时,推板131沿充电仓101滑动也更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锁扣111为按压式自锁锁扣。按压式自锁锁扣具有以下特点:锁杆133第一次压入按压式自锁锁扣时,锁杆133与其锁持;再一次按压锁杆133时,则可与按压式自锁锁扣分离,上述锁持与分离的过程可循环往复。按压式自锁锁扣与锁杆133配合的方式,类似于弹簧按钮开关。
在装入充电座200时,按压充电座200便可使的锁杆133与锁扣111锁持;而充电完成需取出充电座200时,再次按压充电座200便可使锁杆133与锁扣111解锁。因此,可使支架组件130在锁紧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快速切换,从而进一步提升对无线耳机充电的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内壳115,内壳115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以形成充电仓101。
具体的,内壳115夹持在上壳112与下壳114之间,内壳115的内部空间形成充电仓101,而内壳115的开口即为充电仓101的开口。内壳115可增加充电仓101的侧壁厚度,从而避免多次充电后充电仓101变形。可以理解,内壳115也可省略,而直接由上壳112与下壳114配合形成充电仓101。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5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图未示),锁杆133包括杆部1332及位于杆部1332末端的锁头1334。锁扣111位于内壳115外部,锁杆133穿设于通孔,且锁头1334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孔径。
具体的,锁头1334伸出内壳115外部,以与锁扣111配合。由于通孔的孔径小于锁头111的外径,故锁头1334无法缩回内壳115。支架组件130处于打开状态时,通孔的边缘可对锁头1334形成限位,从而避免支架组件130整体滑出充电仓101。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30还包括弹簧137,弹簧137套设于于锁杆133并位于推板131与内壳115的底部之间,且当支架组件130处于锁紧状态时,弹簧137被压缩。
具体的,弹簧137压缩时具有弹性力,该弹性力使得支架组件130具有朝开口滑动的趋势。因此,当充电完成,且支架组件130切换至打开状态时,推板131便可在弹簧137的弹力作用下朝开口滑动,从而使得充电座200自动退出充电仓101,以取出无线耳机。
需要指出的是,弹簧137可以省略,可通过在充电仓101开口附近设置一个拉环,以方便将支架组件130拉出。
上述移动电源100用于对无线耳机充电时,可将装有无线耳机的充电座200装入充电仓101内,并使充电座200上的充电接口与插接头135对接,利用电芯120的电能进行充电。其中,插接头135与充电座200的充电接口直接对接而不需要数据线。充电时,使支架组件130处于锁紧状态,故推板131固定于充电仓101内。此时,推板131保持稳定,而充电仓101的内壁也可对充电座200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避免充电过程中充电座200发生晃动。充电完成后,将支架组件130切换至打开状态。此时,滑动支架组件130便可使推板131将充电座200推出充电仓101外,以方便无线耳机取出。因此,上述移动电源100对无线耳机的充电更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电池仓及充电仓,所述充电仓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锁扣;
电芯,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电池仓内;及
支架组件,包括推板、锁杆及插接头,所述锁杆及所述插接头设置于所述推板上,且所述插接头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支架组件收容于所述充电仓内,且所述插接头位于所述推板朝向所述充电仓开口的一端;
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具有所述锁杆与所述锁扣相卡持的锁紧状态及所述锁杆与所述锁扣分离的打开状态,且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沿所述电池仓可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长条形,所述充电仓与所述电池仓同轴设置且首尾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为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为按压式自锁锁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边缘轮廓与所述充电仓的内壁轮廓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与所述充电仓之间设置有卡接座,所述锁扣卡持于所述卡接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所述内壳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以形成所述充电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锁杆包括杆部及位于所述杆部末端的锁头,所述锁扣位于所述内壳外部,所述锁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锁头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于所述锁杆并位于所述推板与所述内壳的底部之间,且当所述支架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弹簧被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锁杆对称分布于所述推板上。
CN201920509470.9U 2019-04-15 2019-04-15 移动电源 Active CN209823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9470.9U CN209823451U (zh) 2019-04-15 2019-04-15 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9470.9U CN209823451U (zh) 2019-04-15 2019-04-15 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3451U true CN209823451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9470.9U Active CN209823451U (zh) 2019-04-15 2019-04-15 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3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0956U (ja) クランプ装置及びモバイル電源
CN208257480U (zh) 耳机充电盒
US9124681B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stylus pen
US20130242476A1 (en) Battery cover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496571B2 (ja) 非常用の充電器
CN216316138U (zh) 手柄机构、用于可移除收纳第一移动电源的设备及手提箱
CN209823451U (zh) 移动电源
US20100209754A1 (en) Battery latching mechanism
CN112952966A (zh) 多功能智能便携式储能电源
US20180042350A1 (en) Casing for a handheld device
CN210488675U (zh) 充电宝租借柜
CN215455962U (zh) 一种可充电的烫发器收纳盒
CN210431817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6795251U (zh) 充电盒及耳机组件
CN212572928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1089888U (zh) 一种会议麦克风底座及其麦克风
KR20120075976A (ko) 전기 기기 케이스
CN207529992U (zh) 背夹电池和保护套组件
CN215419635U (zh) 多功能智能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4542423U (zh) 电池包的壳体结构及可拆卸式电池包
CN219106625U (zh) 一种充电头可伸缩的充电宝
CN212752246U (zh) 一种对讲机及其兼容充电模式可拆卸电池装置
CN219056008U (zh) 无人机收纳充电装置
CN215419686U (zh) 一种手持移动式无线充电设备
CN220156273U (zh) 一种便携式微型应急充电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