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3058U - 交流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交流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3058U
CN209823058U CN201920924110.5U CN201920924110U CN209823058U CN 209823058 U CN209823058 U CN 209823058U CN 201920924110 U CN201920924110 U CN 201920924110U CN 209823058 U CN209823058 U CN 209823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soft
hard
contact terminal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41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钊
梁恒毅
沈宝山
胡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i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41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3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3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3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连接装置,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内安装有相互固定连接的硬铜排和软铜排,所述硬铜排和软铜排分别与接触端子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软铜排是由数层铜箔合并在一起形成的。本实用新型将整个铜排分为互相连接的硬铜排和软铜排,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在这整个配电系统中,通过伸缩实现配电连接,可在现场更简单方便的完成交流线路的组装,是一种新颖的、可简单操作且有较大容错的交流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连接装置将硬铜排和软铜排结合一体化,这样既可以消除线缆在当前应用场景中遇到的繁杂,混乱易差错问题,又消除了硬铜排连接精度要求高,刚性的缺点。

Description

交流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软硬连接方式的交流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体化数据中心中,交流线路上的连接,通常的实现方式有:
(1)通过硬铜排方式连接,形成通路。硬铜排由于自身材质原因,在相互连接时,存在太过刚性的天然属性,导致现场施工时,要求定位精度极高,造成了现场装配难度大,如果定位不好,固定不牢靠,很有可能会导致在未来使用中铜排发热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2)通过线缆方式连接,线缆可以将交流电的A点和B点连接起来,保证了线路的通路。通过线缆连接,需要在数据中心现场进行安装和插接,由于现场设备多,线缆种类和数量庞大,很容易出现将线缆接错的风险。同时,如果出现故障之后,也很难快速定位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合硬铜排和线缆的不同特点,可简单操作且有较大容错的交流连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交流连接装置,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内安装有相互固定连接的硬铜排和软铜排,所述硬铜排和软铜排分别与接触端子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软铜排是由数层铜箔合并在一起形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子包括公接触端子和母接触端子,所述硬铜排和软铜排两者其一与所述公接触端子固定连接,两者另一与所述母接触端子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铜排包括软固定部、软主体部和软连接部,所述软主体部呈拱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软固定部、软连接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软固定部与所述公接触端子或母接触端子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软连接部与所述硬铜排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硬铜排包括硬固定部、硬主体部和硬连接部,所述硬主体部的两端分别与硬固定部、硬连接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硬固定部与所述公接触端子或母接触端子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硬连接部与所述软铜排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端子窗口,与所述硬铜排固定连接的所述接触端子固定在所述端子窗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端子窗口,所述软铜排穿设在所述端子窗口内,且与所述软铜排固定连接的所述接触端子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端子窗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整个铜排分为互相连接的硬铜排和软铜排,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在这整个配电系统中,通过伸缩实现配电连接,可在现场更简单方便的完成交流线路的组装,是一种新颖的、可简单操作且有较大容错的交流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连接装置将硬铜排和软铜排结合一体化,这样既可以消除线缆在当前应用场景中遇到的繁杂,混乱易差错问题,又消除了硬铜排连接精度要求高,刚性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连接装置处于未连接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硬铜排和软铜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连接装置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绝缘本体 110—端子窗口 200—接触端子
210—公接触端子 220—母接触端子 300—硬铜排
310—硬固定部 320—硬主体部 330—硬连接部
400—软铜排 410—软固定部 420—软主体部
430—软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交流连接装置包括绝缘本体100,所述绝缘本体100内安装有相互固定连接的硬铜排300和软铜排400,所述硬铜排300和软铜排400分别与接触端子20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软铜排400是由数层铜箔合并在一起形成的。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所述接触端子200包括公接触端子210和母接触端子220。所述硬铜排300和软铜排400两者其一与所述公接触端子210固定连接,两者另一与所述母接触端子220固定连接。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硬铜排300与母接触端子220固定连接,而软铜排400与公接触端子210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软铜排400包括软固定部410、软主体部420和软连接部430,所述软主体部420呈拱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软固定部410、软连接部430固定连接在一起。优选地,软固定部410、软主体部420和软连接部430一体成型形成所述软铜排400。
其中,所述软固定部410与所述公接触端子210或母接触端子220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软固定部410由软主体部420的一端向上翻折,与所述公接触端子210固定连接。
所述软连接部430与所述硬铜排300固定连接在一起,软连接部430设置在软主体部420的另一端。述软连接部430与所述硬铜排30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软铜排400是由数层铜箔合并在一起形成的,数层铜箔的软固定部410和软连接部430焊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结构。由于述软主体部420呈拱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形变能力,使软铜排400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样接触端子200在进行连接时就有一定的余量,从而方便其与外部其它交流连接装置的接触端子200进行连接。
与软铜排400相似地,所述硬铜排300包括硬固定部310、硬主体部320和硬连接部330,所述硬主体部320的两端分别与硬固定部310、硬连接部330固定连接在一起。硬铜排300是由铜板件制成,优选地,硬固定部310、硬主体部320和硬连接部330一体成型形成所述硬铜排300。
其中,所述硬固定部310与所述公接触端子210或母接触端子220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硬固定部310由硬主体部320的一端向上翻折,与所述母接触端子220固定连接。
所述硬连接部330与所述软铜排400固定连接在一起,硬连接部330设置在硬主体部320的另一端。述硬连接部330与所述软铜排40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端子窗口110,与所述硬铜排300固定连接的所述接触端子200,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母接触端子220固定安装在所述端子窗口110处。而所述软铜排400穿设在所述端子窗口110内,且与所述软铜排400固定连接的所述接触端子200,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公接触端子210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端子窗口110处。
从图1可以看到,当交流连接装置处于未连接状态时,软铜排400呈拱状,可以让接触端子200固定在绝缘本体100的端子窗口110处;当交流连接装置需要和另一个交流连接装置连接时,将软铜排400拉直,接触端子200从端子窗口110处脱离,和另外一个交流连接装置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连接装置可完美地与机柜融合,放在机柜顶部,形成一体化配电,在机柜顶部形成配电回路。
本实用新型将整个铜排分为互相连接的硬铜排300和软铜排400,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在这整个配电系统中,通过伸缩实现配电连接,可在现场更简单方便的完成交流线路的组装,是一种新颖的、可简单操作且有较大容错的交流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连接装置将硬铜排300和软铜排400结合一体化,这样既可以消除线缆在当前应用场景中遇到的繁杂,混乱易差错问题,又消除了硬铜排连接精度要求高,刚性的缺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100),所述绝缘本体(100)内安装有相互固定连接的硬铜排(300)和软铜排(400),所述硬铜排(300)和软铜排(400)分别与接触端子(20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软铜排(400)是由数层铜箔合并在一起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200)包括公接触端子(210)和母接触端子(220),所述硬铜排(300)和软铜排(400)两者其一与所述公接触端子(210)固定连接,两者另一与所述母接触端子(22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铜排(400)包括软固定部(410)、软主体部(420)和软连接部(430),所述软主体部(420)呈拱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软固定部(410)、软连接部(430)固定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固定部(410)与所述公接触端子(210)或母接触端子(220)固定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部(430)与所述硬铜排(300)固定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铜排(300)包括硬固定部(310)、硬主体部(320)和硬连接部(330),所述硬主体部(320)的两端分别与硬固定部(310)、硬连接部(330)固定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固定部(310)与所述公接触端子(210)或母接触端子(220)固定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连接部(330)与所述软铜排(400)固定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端子窗口(110),与所述硬铜排(300)固定连接的所述接触端子(200)固定在所述端子窗口(110)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端子窗口(110),所述软铜排(400)穿设在所述端子窗口(110)内,且与所述软铜排(400)固定连接的所述接触端子(200)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端子窗口(110)处。
CN201920924110.5U 2019-06-19 2019-06-19 交流连接装置 Active CN209823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4110.5U CN209823058U (zh) 2019-06-19 2019-06-19 交流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4110.5U CN209823058U (zh) 2019-06-19 2019-06-19 交流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3058U true CN209823058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4110.5U Active CN209823058U (zh) 2019-06-19 2019-06-19 交流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30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6131A (zh) * 2021-11-30 2022-04-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供电机柜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6131A (zh) * 2021-11-30 2022-04-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供电机柜
WO2023098263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供电机柜
CN114336131B (zh) * 2021-11-30 2023-08-2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供电机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31370A (en) Connection system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202013971U (zh) 线缆连接器
MX169752B (es) Modulo de clavija para suprimir el voltaje momentaneo
CN103996918B (zh) 具有端子臂延伸保护部的阴型电连接器
JP2012209255A (ja) Usbコネクタ
CN209823058U (zh) 交流连接装置
BRPI0602767B1 (pt) meio de conexão modular
CN102738615B (zh) 线缆连接器
KR20150143461A (ko) 다극형 퓨저블 링크
CN111561670A (zh) 一种带可剪切连接导体的柔性led灯带
CN201060956Y (zh) 用于电器设备的接线端子
CN20607662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7346844B (zh) 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
US20180366894A1 (en) Loop bridge for looping through a number of electrical signals
CN207938528U (zh) 插接片和主板组件
CN111682338A (zh) 导电金属条及双排式插座
CN206758687U (zh) 电连接器
JPS6145575A (ja) 分岐接続器
CN202487893U (zh) 一种电子线对电路板端连接器
CN220086459U (zh) 电连接器延长插座
CN216133960U (zh) 一种滤波器弯板
CN21072342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8275428U (zh) 一种一分二信号传输线
CN216981013U (zh) 电连接端子及具有该电连接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12277459U (zh) 导电金属条及双排式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