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2919U -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2919U
CN209822919U CN201920694541.7U CN201920694541U CN209822919U CN 209822919 U CN209822919 U CN 209822919U CN 201920694541 U CN201920694541 U CN 201920694541U CN 209822919 U CN209822919 U CN 209822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axis
assembling
ho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45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迎春
韩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uz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u Posit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u Positr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u Posit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945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2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2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2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中设置有第一胶芯,所述第二壳体中设置有第二胶芯,所述第一胶芯插设有第一导体,所述第二胶芯插设有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具有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沿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一装配部上开设有第一盲孔,螺钉穿过第六通孔旋入第一盲孔中固定。这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被分开后,使用者能够直接观察到第一导体的头部和第二导体的头部,所以能够方便地将第一导体的头部和第二导体的头部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插头是用于固定和连接电缆的连接件,电缆包括线芯、线芯外层的屏蔽层以及屏蔽层外层的绝缘层。传统的弯式电连接器插头的弯角处为一体结构,在其内腔中设置有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第一导体的头部具有内螺纹孔,第二导体的头部具有外螺纹。在安装的时候要将第一导体的头部和第二导体的头部分别从弯式电连接器插头的两端伸入并将外螺纹旋入内螺纹孔中固定,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连接非常不便。因为在固定第一导体的头部与第二导体的头部的时候,由于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本体的遮挡,使用者难以观察到第一导体的头部和第二导体的头部的位置,导致安装困难,并且不易观察到第一导体的头部与第二导体的头部是否连接紧密,若未能紧密连接,则会影响电连接器插头的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内部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头部不易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中设置有第一胶芯,所述第二壳体中设置有第二胶芯,所述第一胶芯插设有第一导体,所述第二胶芯插设有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头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具有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沿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壳体的头部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轴线的角度为A;所述第二壳体的头部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轴线的角度为B,所述A与B互为余角;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并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
所述第二壳体的头部沿第一轴线的方向伸出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一装配部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头部插入所述第一通道中;
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设有一圈环形凸起,所述第一装配部延伸至所述环形凸起的头部端面;
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相离的一端的外壁上凹陷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凸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凸起部配合在所述第一凹陷部中;
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一装配部上开设有第一盲孔,螺钉穿过第六通孔旋入第一盲孔中固定;
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内壁和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共同形成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紧贴所述第一胶芯的外壁;
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紧贴所述第二胶芯的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装配部上还具有第一分割平面和第二分割平面,所述第一分割平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分割平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行;
所述第一装配部的位于所述第一分割平面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尾部的一侧空缺形成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头部沿着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分割平面截止;
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凸起有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设置;
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内壁、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内壁和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共同形成限位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外壁上凹陷有环形凹陷部,所述环形凹陷部中设置有O型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胶芯内设置有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体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所述第二胶芯的头部端面为第一装配面,所述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装配面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凸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胶芯的第二装配面,所述第二装配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装配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更远离所述第一胶芯的尾部;
所述第一胶芯包括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平面上凹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半圆形凹槽;
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平面上凹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槽共同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导体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所述第一平面上凸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平面上凹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
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分别向下伸出有两个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第一限位平面,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伸出部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面为第五平面,所述第五平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五平面与所述第一装配面共面;
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具有两个相背设置的第二限位平面,所述第二限位平面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平面之间的距离;
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平面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限位平面紧贴;
所述第一部分的头部端面为第三装配面,所述第三装配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部分的头部具有第四装配面,所述第四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胶芯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所述第三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装配面紧贴,所述第四装配面紧贴于所述第二胶芯的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部分的头部对应第一导向槽的位置还伸出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面为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共面;所述第一导向槽延伸至延伸段的与所述第二部分相离的一端;
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二部分相离的一端具有第六平面,所述第六平面与第一轴线垂直;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第二装配面紧贴,第一导向柱延伸至所述第三装配面所在的平面;
所述延伸段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面为第四平面,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五平面共面。
作为优选,所述延伸段的头部还固定有第一装配块,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块相匹配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块配合在所述第一装配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伸出部的第五平面还凸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具有第三限位平面,所述第三限位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平面共面,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平面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头部凹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凸起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块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胶芯内还开设有信号线孔,所述信号线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胶芯;
所述第一导体的尾部凹陷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导体的尾部凹陷有第二插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的第一隔断,所述第一隔断相对于第一胶芯更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头部,所述第一隔断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中设置有屏蔽环,所述屏蔽环的外壁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相接触;
这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防水圈和后盖,所述后盖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所述防水圈的一侧被所述第一隔断的尾部端面抵顶,另一侧被所述后盖抵顶;
所述防水圈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同轴线,所述防水圈的外壁和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多道防水凸起环;
所述后盖上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同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被分开后,使用者能够直接观察到第一导体的头部和第二导体的头部,所以能够方便地将第一导体的头部和第二导体的头部固定,同时,也便于观测到第一导体的头部和第二导体的头部固定是否紧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第二胶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第一胶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第一胶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101、第一端面,102、环形凸起,103、第一凸起部, 104、第六通孔,105、第二凸起部,106、第一隔断,2、第二壳体,201、第二端面,202、第一装配部,203、第一凹陷部,204、第一盲孔,2051、第一分割平面,2052、第二分割平面,206、环形凹陷部,207、第一限位块,3、第一胶芯,301、第一部分,3011、第一平面,3012、第一半圆形凹槽,3013、第一导向柱,3014、第一伸出部,3015、第一限位平面,3016、第五平面,3017、第三装配面,3018、第二伸出部,302、第二部分,3021、第二平面,3022、第二半圆形凹槽,3023、第一导向槽,3024、第二限位平面,3025、第四装配面, 3026、延伸段,3027、第四平面,3028、第一装配块,4、第二胶芯,401、第二通孔,402、第一装配面,403、第一连接部,404、第二装配面,405、第一装配孔,406、第一限位槽,407、信号线孔,5、第一导体,501、第一插孔,6、第二导体,601、第二插孔,7、防水圈,701、防水凸起环,8、后盖,9、屏蔽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的实施例一,包括: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采用金属材质,第一壳体1中设置有第一胶芯3,第二壳体2中设置有第二胶芯4,第一胶芯3插设有第一导体5,第二胶芯4插设有第二导体6,第一导体5的头部与第二导体6的头部固定连接。
第一壳体1内部具有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通道,第二壳体2内部具有沿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通道。
第一壳体1的头部具有第一端面101,第一端面101与第一轴线的角度为 45度;第二壳体2的头部具有第二端面201,第二端面201与第二轴线的角度为45度;第一端面101与第二端面201相贴合,并且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
第二壳体2的头部沿第一轴线的方向伸出有第一装配部202,第一装配部 202的外壁与第一通道的内壁相匹配,第一装配部202从第一壳体1的头部插入第一通道中。
第一通道的内壁设有一圈环形凸起102,第一装配部202延伸至环形凸起 102的头部端面。
第一装配部202与第二壳体2相离的一端的外壁上凹陷第一凹陷部203,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凸起有第一凸起部103,第一凸起部103的形状与第一凹陷部 203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凸起部103配合在第一凹陷部203中。
第一装配部202上还具有第一分割平面2051和第二分割平面2052,第一分割平面2051与第二轴线垂直,第二分割平面2052与第二端面201平行。
第一装配部202的位于第一分割平面2051的远离第二壳体2的尾部的一侧空缺形成缺口。缺口自第一装配部202的头部沿着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至第二分割平面2052截止。
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凸起有多个第二凸起部105。第二凸起部105对应缺口的位置设置,即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装配在一起的时候,第二凸起部105 位于缺口所在的区域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分割平面2052应尽量靠近第二端面201设置,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被分开后,使用者能够通过缺口直接观察到第一导体5的头部和第二导体6的头部。若第二分割平面2052越靠近第二端面201,则使用者能观测的范围就越大。
第一装配部202的内壁、第二凸起部105的内壁和环形凸起102的内壁共同形成限位面,限位面紧贴第一胶芯3的外壁。
第二通道的内壁紧贴第二胶芯4的外壁。
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第六通孔104,第一装配部202上开设有第一盲孔204,螺钉穿过第六通孔104旋入第一盲孔204中固定。
这种弯式电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如下:将固定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螺钉旋出后,一手握住第一壳体1,一手握住第二壳体2,将第一壳体1沿着第一轴线的方向向远离第二壳体2的方向拖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就被分离开来。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被分开后,使用者能够直接观察到第一导体5 的头部和第二导体6的头部,所以能够方便地将第一导体5的头部和第二导体6 的头部固定,同时,也便于观测到第一导体5的头部和第二导体6的头部固定是否紧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体5的头部和第二导体6的头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在固定完成后,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装配固定,并将螺钉穿过第六通孔104旋入第一盲孔204中固定。
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装配固定的时候,第一装配部202抵住环形凸起102的头部端面限制住了第一壳体1的轴向运动,第一凸起部103配合在第一凹陷部203中防止了第一壳体1绕第一轴线的转动。
根据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装配部202的外壁上凹陷有环形凹陷部206,环形凹陷部206中设置有O型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陷部206位于第二分割平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端面201所在的平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O型圈采用橡胶材质,O型圈嵌入在环形凹陷部206中,同时O型圈抵住第一通道的内壁起到防水的作用。
根据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二胶芯4内设置有沿与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401,第二导体6插设在第二通孔401中。
第二胶芯4的头部端面为第一装配面402,第一装配面402与第二轴线垂直。第一装配面402沿与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凸起有第一连接部403,第一连接部 403具有朝向第一胶芯3的第二装配面404,第二装配面404垂直于第一轴线,第二装配面404相对于第二通孔401更远离第一胶芯3的尾部。
第一胶芯3包括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 302。
第一部分301具有朝向第二部分302的第一平面3011,第一平面3011与第二轴线垂直。第一平面3011上凹陷有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半圆形凹槽3012。
第二部分302具有朝向第一部分301的第二平面3021,第二平面3021与第二轴线垂直。第二平面3021上凹陷有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半圆形凹槽3022,第一平面3011与第二平面3021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第一半圆形凹槽3012与第二半圆形凹槽3022共同形成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40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导体5插设在第一通孔中。
第一平面3011上凸起有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柱3013,第二平面3021上凹陷有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3023,第一导向柱3013的形状与第一导向槽3023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导向柱3013配合在第一导向槽3023中。
第一平面3011的两侧分别向下伸出有两个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3014,第一伸出部3014具有与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的第一限位平面3015,两个第一限位平面3015相对设置。第一伸出部3014的背离第一部分301的面为第五平面3016,第五平面3016与第二轴线垂直,第五平面3016 与第一装配面402共面。
第二部分302的两侧具有两个相背设置的第二限位平面3024,第二限位平面3024与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两个第二限位平面3024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第一限位平面3015之间的距离。
两个第二限位平面3024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限位平面3015紧贴。
第一部分301的头部端面为第三装配面3017,第三装配面3017垂直于第一轴线,第二部分302的头部具有第四装配面3025,第四装配面3025与第二胶芯 4的外壁形状相匹配。第三装配面3017与第二装配面404紧贴,第四装配面3025 紧贴于第二胶芯4的外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芯3与第二胶芯4是可拆卸分离的,当第一胶芯3 与第二胶芯4分离时,第三装配面3017与第二装配面404分离,第一装配面402 与第二胶芯4的外壁分离,第五平面3016和第一装配面402也不必共面。第一胶芯3的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也是可以拆卸分离的,当第一部分301 与第二部分302分离时,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3027分离,第一限位平面3015 与第二限位平面3024分离。
当第一胶芯3、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均分离的时候,第二导体6 的头部伸出第一装配平面,此时将第一导体5的头部与第二导体6的头部固定之后,再将第一部分301第二部分302组合成第一胶芯3同时将第一导体5放置于第一通孔内,然后将第一胶芯3与第二胶芯4按照如上所说的配合关系装配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芯3、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设置成可拆卸分离的结构,便于第一导体5的头部与第二导体6的头部的固定,并且在第一胶芯3、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装配固定后,第一导体5和第二导体 6的固定连接处都被胶芯所包围,保证了绝缘的效果。
根据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第二部分302的头部对应第一导向槽3023的位置还伸出有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段3026,延伸段 3026的朝向第一部分301的面为第三平面,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3021共面。第一导向槽3023延伸至延伸段3026的与第二部分302相离的一端,延伸段3026 与第二部分302相离的一端具有第六平面,第六平面与第一轴线垂直,第六平面与第二装配面404紧贴。第一导向柱3013延伸至第三装配面3017所在的平面。
延伸段3026的背离第一部分301的面为第四平面3027,所述第四平面3027 和所述第五平面3016共面。
延伸段3026的头部还固定有第一装配块3028,第一连接部403上开设有与第一装配块3028相匹配的第一装配孔405,第一装配块3028配合在第一装配孔 405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块3028和所述第一装配孔405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在装配的时候能够快速地确定第二部分302与第二胶芯4的位置关系。
根据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为了使得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 302更好的配合,第一伸出部3014的第五平面3016还凸起有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伸出部3018,第二伸出部3018具有第三限位平面,第三限位平面与第一限位平面3015共面,两个第三限位平面相对设置。
根据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第一连接部403的头部凹陷有第一限位槽406,第一装配部202的内壁上对应第一限位槽406的位置凸起有第一限位块207,第一限位块207与第一限位槽406的形状相匹配,第一限位块207 配合在第一限位槽406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07与第一限位槽406的配合阻止了第二胶芯4 在第二通孔401中沿着第二轴线转动。
根据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第二胶芯4内还开设有信号线孔407,信号线孔407沿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并贯穿第二胶芯4。信号线孔407是为了穿设信号线。
第一导体5的尾部凹陷有第一插孔501,第二导体6的尾部凹陷有第二插孔 601。第一插孔501是用来插设电缆的线芯的,第二插孔601是用来插设与这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相匹配的插座上的插针的。
根据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第一通道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壳体1 一体的第一隔断106,第一隔断106相对于第一胶芯3更远离第一壳体1的头部,第一隔断106也为金属材质,第一隔断106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中设置有屏蔽环9,屏蔽环9采用金属材质,屏蔽环9与第三通孔的内壁相接触。
这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防水圈7和后盖8,防水圈7采用橡胶材质,盖套设于第一壳体1的尾端,防水圈7的一侧被第一隔断106的尾部端面抵顶,另一侧被后盖8抵顶,通过这样的方式防水圈7被固定在第一壳体1的内腔中。
防水圈7上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同轴线,防水圈7的外壁和第四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多道防水凸起环701,防水圈7的外壁上的防水凸起环701顶在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阻止了水从防水圈7的外壁与第一壳体1的内壁之间渗入。
后盖8上开设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与第四通孔同轴线。
电缆从第五通孔中穿入后穿入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内壁上的防水凸起环701顶在电缆的外壁上,阻止了水从第四通孔的内壁与电缆的外壁之间的缝隙渗入。屏蔽环9套设在屏蔽层上,将屏蔽层上的干扰信号传导到第一壳体1上实现屏蔽的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中设置有第一胶芯,所述第二壳体中设置有第二胶芯,所述第一胶芯插设有第一导体,所述第二胶芯插设有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头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具有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沿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壳体的头部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轴线的角度为A;所述第二壳体的头部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轴线的角度为B,所述A与B互为余角;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并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
所述第二壳体的头部沿第一轴线的方向伸出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一装配部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头部插入所述第一通道中;
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设有一圈环形凸起,所述第一装配部延伸至所述环形凸起的头部端面;
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相离的一端的外壁上凹陷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凸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凸起部配合在所述第一凹陷部中;
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一装配部上开设有第一盲孔,螺钉穿过第六通孔旋入第一盲孔中固定;
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内壁和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共同形成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紧贴所述第一胶芯的外壁;
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紧贴所述第二胶芯的外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部上还具有第一分割平面和第二分割平面,所述第一分割平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分割平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行;
所述第一装配部的位于所述第一分割平面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尾部的一侧空缺形成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头部沿着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分割平面截止;
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凸起有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设置;
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内壁、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内壁和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共同形成限位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外壁上凹陷有环形凹陷部,所述环形凹陷部中设置有O型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胶芯内设置有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体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所述第二胶芯的头部端面为第一装配面,所述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装配面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凸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胶芯的第二装配面,所述第二装配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装配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更远离所述第一胶芯的尾部;
所述第一胶芯包括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平面上凹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半圆形凹槽;
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平面上凹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槽共同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导体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所述第一平面上凸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平面上凹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
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分别向下伸出有两个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第一限位平面,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伸出部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面为第五平面,所述第五平面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五平面与所述第一装配面共面;
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具有两个相背设置的第二限位平面,所述第二限位平面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平面之间的距离;
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平面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限位平面紧贴;
所述第一部分的头部端面为第三装配面,所述第三装配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部分的头部具有第四装配面,所述第四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胶芯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所述第三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装配面紧贴,所述第四装配面紧贴于所述第二胶芯的外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的头部对应第一导向槽的位置还伸出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面为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共面;所述第一导向槽延伸至延伸段的与所述第二部分相离的一端;
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二部分相离的一端具有第六平面,所述第六平面与第一轴线垂直;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第二装配面紧贴,第一导向柱延伸至所述第三装配面所在的平面;
所述延伸段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面为第四平面,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五平面共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段的头部还固定有第一装配块,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块相匹配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块配合在所述第一装配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出部的第五平面还凸起有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具有第三限位平面,所述第三限位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平面共面,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平面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头部凹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凸起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块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胶芯内还开设有信号线孔,所述信号线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胶芯;
所述第一导体的尾部凹陷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导体的尾部凹陷有第二插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的第一隔断,所述第一隔断相对于第一胶芯更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头部,所述第一隔断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中设置有屏蔽环,所述屏蔽环的外壁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相接触;
这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防水圈和后盖,所述后盖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所述防水圈的一侧被所述第一隔断的尾部端面抵顶,另一侧被所述后盖抵顶;
所述防水圈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同轴线,所述防水圈的外壁和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多道防水凸起环;
所述后盖上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同轴线。
CN201920694541.7U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Active CN209822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4541.7U CN209822919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4541.7U CN209822919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2919U true CN209822919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3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4541.7U Active CN209822919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2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35179Y1 (ko) 카본 브러쉬 홀더
EP0475415A1 (en) Multiple po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S6349780U (zh)
CN209822919U (zh)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CN219086360U (zh) 铜排表面安装插座
CN206908038U (zh) 一种车载自动诊断仪
JP6262895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10048257A (zh) 一种弯式电连接器插头
JP3177894U (ja) コネクタ
CN218887714U (zh) 一种用于网络信号传输的圆形连接器
CN107482301B (zh)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CN217562905U (zh) 一种分体式叉型连接器
CN220042362U (zh) 一种音响用usb插头
JP2014235873A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211508041U (zh) 一种防水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CN217691861U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连接器
CN208904278U (zh) 一种接插件
CN220672916U (zh) 一种航空插头安装结构
CN221129024U (zh) 具有吊钟的挂绳
CN221037460U (zh) 超声波传感器
CN218448728U (zh) 旋扣式直插连接器
CN108991926B (zh) 耦合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及饮水设备
CN220628348U (zh) 一种螺钉式连接器
CN212626349U (zh) 一种新型type-c母座
CN215418691U (zh) 防水连接器及其讯号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3000 Building 2, No. 13, Sanjing Industrial Park, No. 18 Huashan Middle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huz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Building 2, No. 13, Sanjing Industrial Park, No. 18 Huashan Middle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HUZ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