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2188U -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2188U
CN209822188U CN201920655649.5U CN201920655649U CN209822188U CN 209822188 U CN209822188 U CN 209822188U CN 201920655649 U CN201920655649 U CN 201920655649U CN 209822188 U CN209822188 U CN 209822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ircuit board
nixie tub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56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博
李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56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2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2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2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码管和电子设备,所述数码管包括:壳体模组,所述壳体模组具有显示面;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内且位于所述显示面的后方,所述主电路板安装有用于与所述显示面对应的发光器件,所述主电路板设有显示控制引脚和触控传感引脚,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显示控制引脚、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芯片电连接;触控电路板,所述触控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的侧面,所述触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数码管,即可实现数字显示的作用,又可通过触控对显示的数字进行更改,实现两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且实用。

Description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码管和具有该数码管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LED数码管应用极为广泛,在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中几乎普遍被用于显示阿拉伯数字,实现计数、计时和数字显示功能。但现有的LED数码管产品功能单一,均只是实现数码显示功能,且在实现产品触摸功能时,需要使用单独的电子传感器或电路,这导致了数码管的结构更加复杂,整体的成本更高,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码管,能够兼具数码显示和触摸控制两种功能,经济性和实用性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包括:壳体模组,所述壳体模组具有显示面;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内且位于所述显示面的后方,所述主电路板安装有用于与所述显示面对应的发光器件,所述主电路板设有显示控制引脚和触控传感引脚,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显示控制引脚、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芯片电连接;触控电路板,所述触控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的侧面,所述触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即可实现数字显示的作用,又可通过触控对显示的数字进行更改,实现两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且实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还包括: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安装于所述显示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触控电路板设有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能感应电容的极片,所述极片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多组,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多组,多组所述触控传感器与多组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覆盖在所述触控电路板上,所述触控面板具有多个触控按键,多个所述触控按键与多组所述触控传感器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触控面板通过塑封胶体与所述壳体模组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发光器件为N组,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为2N个,且每组所述发光器件与两个所述显示控制引脚对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设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壳体模组的上部具有沉槽,所述触控电路板设于所述沉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于所述沉槽内且覆盖于所述触控电路板的上表面,且所述触控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模组的上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数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数码管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与上述的数码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子设备1000,
数码管100,
壳体模组11,显示面12,发光器件21,显示控制引脚22,触控传感引脚23,触控电路板3,触控传感器31,触控面板4,触控按键41,塑封胶体5,
控制芯片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100,该数码管100可用于显示阿拉伯数字,也可通过触控操作更改数码管100显示的内容,兼具显示和触控的作用,结构简单,不需要单独设置传感器或电路,整体安装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其中,该数码管1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1000,用户可通过触摸数码管100,以向数码管100输入触摸信号,电子设备1000内的控制芯片101接收到触控信号后可控制电子设备1000实现其功能。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100包括:壳体模组11、遮光板、主电路板和触控电路板3。
壳体模组11具有安装腔,且安装腔的一端敞开,即壳体模组11具有敞开端,主电路板可从敞开端安装至壳体模组11内,如图1所示,壳体模组11的后端敞开,壳体模组11包括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和一个前端板,前端板为透明板,前端板形成为壳体模组11的显示面12。
壳体模组11具有显示面12,遮光板安装于壳体模组11的显示面12,即遮光板可安装于前端板,如遮光板安装于壳体模组11的安装腔内,且遮光板位于前端板的后侧,其中,遮光板本身为非透明材质制成,遮光板具有透光区域,透光区域贯穿遮光板,使得遮光板的后侧的光可穿过透光区域照射至遮光板的前侧。透光区域的形状可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性地设计,如图2、图3所示,透光区域的形状与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相同。
主电路板安装于壳体模组11内,且主电路板位于遮光板的后方,主电路板安装有发光器件21,发光器件21用于与遮光板的透光区域对应,其中,发光器件21为多个,多个发光器件21的布置位置与遮光板的透光区域的形状相同,且发光器件21可设为多组,每组发光器件21至少包括7个,且7个发光器件21呈“8”形布置,这样,可通过控制多个发光器件21的开启或关闭的状态,以使多个发光器件21可呈现出不同的数字,多组发光器件21可显示多个数字。
如图1所示,主电路板设有显示控制引脚22和触控传感引脚23,显示控制引脚22与发光器件21电连接,显示控制引脚22、触控传感引脚23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显示控制引脚22、触控传感引脚23与控制芯片101之间可进行信号传递。这样,发光器件21通过显示控制引脚22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用户可对控制芯片101进行控制操作,以实现对发光器件21的显示状态的调节,以使数码管100显示不同的数字,实现计数、计时和数字显示功能。其中,发光器件是指能够向外发射出可见光的器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荧光灯、激光器等器件。
用户可对触控电路板3进行触控操作,其中,触控电路板3上设有触控传感器31,触控传感器31可在用户触及时,识别用户的触发信号。触控电路板3安装于壳体模组11的侧面,如图1所示,触控电路板3安装于壳体模组11的上侧面,这样,在用户使用数码管100时,将壳体模组11的显示面12朝向用户,用户可很舒适、自然地通过食指或中指对触控电路板3进行操作,便于用户使用。当然,触控电路板3也可安装于壳体模组11的其他侧面,同样可实现触控的作用。触控电路板3可为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电路板。其中,触控传感器31包括能感应电容的极片,极片与触控传感器引脚23电连接,极片可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箔片,例如为铜箔。
触控电路板3与触控传感引脚23电连接,其中,触控传感器31与触控传感引脚23电连接,且触控传感引脚23可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这样,在用户触及触控传感器31时,触发的信号通过触控传感引脚23发送给控制芯片101。
在用户需要对数码管100显示的内容进行触控更改时,可将显示控制引脚22、触控传感引脚23均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这样,用户的触控信号通过触控传感引脚23发送到控制芯片101,控制芯片101对触控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处理,进而输出指令,再由显示控制引脚22将指令发送给主电路板,主电路板根据指令切换发光器件21的显示状态,进而实现数码管100显示内容的更改。
由此,数码管100兼具显示和触控的功能,结构简单,且不需单独额外的设置触控传感器31和相应的电路走线,只需该数码管100和控制芯片101信号交互即可实现应用功能,极大地缩小了系统电路设计的面积和减少了电子器件的数量,大幅降低安装成本,具有很好的使用性和经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100,即可实现数字显示的作用,又可通过触控对显示的数字进行更改,实现两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且实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31包括多组,发光器件21包括多组,多组触控传感器31与多组发光器件21一一对应,这样,可通过对多组触控传感器31进行触控操作,以实现对多组发光器件21的控制。
如图2和图3所示,触控传感器31和发光器件21均包括四组,且四组触控传感器31一一对应地设于四组发光器件21的上方,且每组触控传感器31用于控制其下方对应的发光器件21的显示状态,这样,用户需要对发光器件21的显示数字进行调节或更改时,只需对该组发光器件21上方的触控传感器31进行触控操作即可,结构简单,且用户可直观、迅速地确定需要操作的触控传感器31,便于用户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数码管100还包括:触控面板4,触控面板4覆盖在触控电路板3上,如图3所示,触控面板4安装于触控电路板3的上表面,且将触控电路板3的上表面完全覆盖,这样,触控面板4可对触控电路板3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由此,可避免对用户的手指与触控传感器31直接接触,防止触控传感器31长期使用后出现松动,提高触控传感器31的使用稳定性,便于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触控面板4具有多个触控按键41,多个触控按键41与多个触控传感器31一一对应,如图3所示,触控按键41和触控传感器31均包括四个,且四个触控按键41位于四个触控传感器31的正上方,且在触控面板4安装固定后,触控按键41的下表面与触控传感器31的上表面稳定地接触,这样,可保证触控的灵敏度,提高数码管100触控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这样,用户可很舒适、自然地通过食指或中指对触控按键41进行操作,外观整体协调,非常符合使用习惯。
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4通过塑封胶体5与壳体模组11相连,这样,可使得触控面板4与壳体模组11稳定地连接为一体,防止触控面板4从壳体模组11中脱出,且使得触控面板4与壳体模组11之间缝隙得到有效地密封,保证壳体模组11的内部空间封闭,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影响触控传感器31的准确性,提高数码管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触控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发光器件21为N组,显示控制引脚22为2N个,且每组发光器件21与两个显示控制引脚22对应连接,如图2所示,发光器件21包括4组,显示控制引脚22包括8组,这样,每组发光器件21通过两个显示控制引脚22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
如图1所示,触控传感引脚23和触控传感器31均为多个,且触控传感引脚23的数量大于触控传感器31的数量,如图1所示,触控传感引脚23为5个,触控传感器31为4个,这样,5个触控传感引脚23中的4个可用于与4个触控传感器31一一对应地电连接,以便于实现触控信号的传递,剩余1个触控传感引脚23可作为参考引脚,用于基准参考来准确采集触摸感应。
如图1所示,显示控制引脚22与触控传感引脚23均设于主电路板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显示控制引脚22和触控传感引脚23均设于主电路板背离显示面12的一侧,这样,使得与引脚连接的引线不可见,提升数码管100的观感,且便于引线从壳体模组11的敞开端引出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方便安装、外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模组11的上部具有沉槽,触控电路板3设于沉槽内,由此,便于触控电路板3的安装,且沉槽的深度大于触控电路板3的厚度,防止触控电路板3安装于沉槽后凸出于壳体模组11,使得壳体模组11的外部整体结构更加规整。
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4设于沉槽内,且触控面板4覆盖于触控电路板3的上表面,触控面板4的上表面与壳体模组11的上表面平齐,这样,触控面板4与触控电路板3均安装于沉槽内,且触控面板4位于触控电路板3的外侧,对触控电路板3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壳体模组11的外部结构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如图4所示,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数码管100,还包括控制芯片101,数码管100与控制芯片101电连接,用户可通过触摸数码管100,以向数码管100输入触摸信号,控制芯片101接收到触控信号后可更改数码管100显示的内容,也可控制电子设备1000实现其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数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模组,所述壳体模组具有显示面;
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内且位于所述显示面的后方,所述主电路板安装有用于与所述显示面对应的发光器件,所述主电路板设有显示控制引脚和触控传感引脚,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显示控制引脚、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芯片电连接;
触控电路板,所述触控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的侧面,所述触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安装于所述显示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路板设有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能感应电容的极片,所述极片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多组,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多组,多组所述触控传感器与多组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覆盖在所述触控电路板上,所述触控面板具有多个触控按键,多个所述触控按键与多组所述触控传感器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通过塑封胶体与所述壳体模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为N组,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为2N个,且每组所述发光器件与两个所述显示控制引脚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设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模组的上部具有沉槽,所述触控电路板设于所述沉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于所述沉槽内且覆盖于所述触控电路板的上表面,且所述触控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模组的上表面平齐。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数码管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CN201920655649.5U 2019-05-08 2019-05-08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822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5649.5U CN209822188U (zh) 2019-05-08 2019-05-08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5649.5U CN209822188U (zh) 2019-05-08 2019-05-08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2188U true CN209822188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2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5649.5U Active CN209822188U (zh) 2019-05-08 2019-05-08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2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0747U (zh) 触摸输入装置
CN104995840B (zh) 物理力电容式触摸传感器
CN206097068U (zh) 智能手机
US9543948B2 (en) Physical force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CN105320346B (zh) 触摸输入设备
CN104995839B (zh) 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片
CN108121953A (zh) 指纹按键及终端设备
JP2006260971A (ja) 入力装置
EP4102310A1 (en) Smart wearable product
CN111082795B (zh) 触控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4461128B (zh) 触控面板
EP3460713A1 (en) Fingerprint button, light-emitting prompt structure, and terminal device
TWM625711U (zh) 電子裝置及其輸入裝置
CN209822188U (zh)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CN201314679Y (zh) 具有触摸按键发光提示功能的空调器
KR101168987B1 (ko) 터치 키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CN205862311U (zh) 具有发光装置的触摸板及电子装置
CN209765476U (zh)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CN210200190U (zh) 电路板、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CN205721700U (zh) 显示触摸组件及具有该显示触摸组件的冰箱
CN210780719U (zh) 触摸键盘及快递柜
TW201504906A (zh) 觸控式保護裝置
CN207853872U (zh) 电容感应式控制面板
CN213754735U (zh) 一种楼宇对讲门口机用虚拟按键装置
CN215816589U (zh) 插头及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8

Address after: 518119 1 Yanan Road, Kwai Chu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BYD 518118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No. 3009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after: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