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9889U - 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9889U
CN209809889U CN201821596179.1U CN201821596179U CN209809889U CN 209809889 U CN209809889 U CN 209809889U CN 201821596179 U CN201821596179 U CN 201821596179U CN 209809889 U CN209809889 U CN 209809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tower
regeneration
pipe
valves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61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丽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unmao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unmao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unmao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unmao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961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9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9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9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再生干燥机,包括第一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内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吸附剂;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二吸附塔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吸附塔内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吸附剂;下管道,所述下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下端连通,所述下管道上间隔设有两个进气阀;两个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下管道相连通,两个所述储水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与所述进气阀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可以实现吸附塔的再生功能,提高了可再生干燥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背景技术
空气中含有多种杂质,经过空气压缩机的逐级压缩,会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例如:液态的水或油、气态的经类蒸汽、二氧化碳、氯化氢或二氧化硫,以及固态的沙粒、尘土、烟尘等通常每1000m3的压缩空气中含有20-30升水,由於水蒸气\腐蚀性液体及固态杂质可导致设备的腐蚀,产品的缺陷,而过滤器本身能够过滤液态及固态杂质,却不能有效的去除气态水蒸气或其他气体等,所以一旦不能有效的将这些气态的水蒸气等气体有效的去除,凝结于使用端,将导致设备腐蚀微生物滋生品品质降低或变质等状况,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产线停工,对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是用气单位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节能、低损耗的干燥设备为企业降低成本,给使用者带来更高的价值,然而现有的可再生干燥机的干燥系统不能够循环使用,干燥的速度相对较慢,能耗消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再生干燥机,可以实现吸附塔的再生功能,可以连续的循环作业,且吸附塔的再生使用外界空气进行加热来干燥吸附塔内的吸附剂,不需要消耗干燥后的压缩空气,接近零损耗,且有效收集脱附时水蒸气中的水分,防止管道内的水积存后空气流通时发出异响,且影响空气的流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包括:
第一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内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吸附剂;
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二吸附塔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吸附塔内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吸附剂;
下管道,所述下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下端连通,所述下管道上间隔设有两个进气阀;
两个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下管道相连通,两个所述储水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与所述进气阀之间;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下管道连通且位于两个所述进气阀之间,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以提供饱和压缩空气;
下再生管,所述下再生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管道连通,并使两个所述进气阀位于所述下再生管的两端之间的所述下管道上,所述下再生管上间隔设有两个下再生阀;
再生出气管,所述再生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下再生管连通且位于两个所述下再生阀之间;
上管道,所述上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上端连通,所述上管道上间隔设有两个出气阀;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上管道连通且位于两个所述出气阀之间;
上再生管,所述上再生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管道连通,并使两个所述出气阀位于所述上再生管的两端之间的所述上管道上,所述上再生管上间隔设有两个上再生阀;
再生进气管,所述再生进气管为三通结构,其中,所述再生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再生管连通且位于两个所述上再生阀之间,所述再生进气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端上分别设有阀门,且所述再生出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再生出气管连通;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在所述再生进气管上,设在所述再生进气管的中部;以及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再生进气管上并位于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再生进气管的第一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连接,所述下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连接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地,可再生干燥机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上再生进气管上并位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鼓风机之间。
优选地,可再生干燥机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分别设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可再生干燥机还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优选地,可再生干燥机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分别敷设在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外侧。
优选地,可再生干燥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轴相连,以驱动所述转轴旋转。
优选地,所述腔室的横切面为圆形,所述筛板为圆形,且所述筛板的直径小于所述腔室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与所述下管道通过储水管道连通,所述储水管道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两个吸附塔能够不间断的循环使用,降低了损耗,提高了可再生干燥机的工作效率。且在吸附塔下方的下管道上设有储水箱,有效收集脱附时水蒸气中的水分,防止管道内的水积存后空气流通时发出异响,且影响空气的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气体流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吸附塔10;
第二吸附塔20;
下管道30;进气阀31;
进气管40;
压缩机50;
下再生管60;下再生阀61;
再生出气管70;
上管道80;出气阀81;
出气管90;
上再生管100;上再生阀101;
再生进气管110;阀门111;
鼓风机120;
加热器130;
热交换器140;
储水箱1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包括第一吸附塔10、第二吸附塔20、下管道30、两个储水箱150、进气管40、压缩机50、下再生管60、再生出气管70、上管道80、出气管90、上再生管100、再生进气管110、鼓风机120和加热器130。
具体地,第二吸附塔20与第一吸附塔10相对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吸附塔10内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吸附剂,所述第二吸附塔20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吸附塔20内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吸附剂,下管道30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吸附塔10与第二吸附塔20的下端连通,下管道30上间隔设有两个进气阀31,进气管40的一端与下管道30连通且位于两个进气阀31之间,压缩机50与进气管40的另一端相连,以提供饱和压缩空气,储水箱150与下管道30相连通,两个储水箱15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与所述进气阀31之间,下再生管60的两端分别与下管道30连通,并使两个进气阀31位于下再生管60的两端之间的下管道30上,下再生管60上间隔设有两个下再生阀61,再生出气管90的一端与下再生管60连通且位于两个下再生阀61之间。
也就是说,下管道30将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的下端连通,下管道30上设有两个进气阀31,两个进气阀31分别控制压缩空气向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内流入,两个进气阀31之间的下管道30上连接有进气管40,进气管40的另一端设有压缩机50,压缩机50将空气净化压缩后,通过进气管40将压缩空气输送至两个吸附塔内,储水箱150与下管道30相连通,两个储水箱15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与所述进气阀31之间,该储水箱150可以收集吸附塔内的水蒸气带出的水分,避免管道内的水积存后空气流通时发出异响,且影响空气的流通,两个进气阀31的外侧的下管道30上连接有下再生管60,下再生管60上设有两个下再生阀61,两个下再生阀61分别控制两个吸附塔内脱附吸附剂后的气体的流出,两个下再生阀61之间的下再生管60上连通有再生出气管70,吸附塔内的对吸附剂进行脱附的空气通过再生出气管70排出。
上管道80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吸附塔10与第二吸附塔20的上端连通,上管道80上间隔设有两个出气阀81,出气管90的一端与上管道80连通且位于两个出气阀81之间,上再生管100的两端分别与上管道80连通,并使两个出气阀81位于上再生管100的两端之间的上管道80上,上再生管100上间隔设有两个上再生阀101,再生进气管110为三通结构,其中,再生进气管110的第一端与上再生管100连通且位于两个上再生阀101之间,再生进气管11040的第二端与第三端上分别设有阀门111,且再生出气管70的第二端与再生出气管70连通。
换句话说,上管道80与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的上端连通,上管道80上设有两个出气阀81,两个出气阀81分别控制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内的干燥压缩空气的排出,在两个出气阀81之间的上管道80上连接有出气管90,出气管90用于将干燥压缩空气排出,在两个出气阀81的外侧的上管道80上连接有上再生管100,上再生管100上设有两个上再生阀101,当吸附剂脱附时,两个上再生阀101分别控制空气自两个吸附塔的上端进入塔内以对吸附剂进行脱附,进一步地,在两个上再生阀101之间的上再生管100上连接有三通的再生进气管110,三通进气管40的第一端与上再生管100连通,第三端与外界连通,以将外界空气引进吸附塔内,第二端与再生出气管70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阀门111,通过该阀门111可以实现脱附时,塔内的气体直接排到空气中或形成循环的回路,通过该循环回路可以有效的利用热空气,可以不断的对吸附剂内的水分进行蒸发,节约能源。
如图1所示,鼓风机120设在再生进气管110上,设在再生进气管110的中部,以及加热器130设在再生进气管110上并位于鼓风机120与再生进气管110的第一端之间。通过鼓风机120能够将外界空气通过再生进气管110引进吸附塔内,且外界空气经过加热器130后温度升高,并至吸附塔的上端流进吸附塔内对吸附剂进行脱附,实现吸附剂的循环再生,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可以在第一吸附塔10进行脱附时,即吸附塔的再生,第二吸附塔20进行吸附,也就是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循环吸附和脱附的过程,且损耗几乎为零,大大提高了可再生干燥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吸附过程,如图2左侧的第一吸附塔10内空气流通情况,被压缩的洁净空气经进气管40流进第一吸附塔10,第一吸附塔10内的吸附剂对洁净空气进行吸附,从而更加高效的将洁净空气中的水分去除得到干燥的压缩空气,并通过出气管90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脱附过程,如图2所示,图2右侧的第二吸附塔20内空气流通情况,外界空气通过鼓风机120吸入再生进气管110内,并经过加热器130加热后至第二吸附塔20的上端流入下端,经过吸附剂板221后将吸附剂内的水分蒸发带走并经过再生出气管70排出,或进行循环,直至加热后的空气冷却,该循环过程加热器130关闭。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两个吸附塔能够不间断的循环使用,接近零损耗,提高了可再生干燥机的工作效率,在吸附塔的下方的下管道上设有储水箱,有效收集脱附时水蒸气中的水分,防止管道内的水积存后空气流通时发出异响,且影响空气的流通。
优选地,上管道80与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的连接,下管道30与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的连接通过法兰连接。采用法兰连接可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且能够减少密封圈或垫片的需求,减少零部件的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再生干燥机还包括热交换器140,热交换器140设置在上再生进气管110上并位于加热器130和鼓风机120之间。也就是说,在脱附过程时中,空气的循环脱附时,通过热交换器140对热空气进行降温,以使排出的空气恢复到室温且吸附剂获得再生。
优选地,可再生干燥机还包括底座(未图示)和行走轮(未图示),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分别设在底座上。通过底座更有利于吸附塔的稳定放置,行走轮设在底座的底部,便于对整个可再生干燥机的移动。
优选地,在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20外侧还可以设有保温层,以防止吸附塔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而造成能源的消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水箱150与下管道30通过储水管道连通,储水管道上设有阀门,可以通过阀门来控制储水箱与下管道的连通或断开,便于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再生干燥机,两个吸附塔能够不间断的循环使用,接近零损耗,提高了可再生干燥机的工作效率,在吸附塔的下方的下管道上设有储水箱,有效收集脱附时水蒸气中的水分,防止管道内的水积存后空气流通时发出异响,且影响空气的流通。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再生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内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吸附剂;
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二吸附塔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吸附塔内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吸附剂;
下管道,所述下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下端连通,所述下管道上间隔设有两个进气阀;
两个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下管道相连通,两个所述储水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与所述进气阀之间;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下管道连通且位于两个所述进气阀之间,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以提供饱和压缩空气;
下再生管,所述下再生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管道连通,并使两个所述进气阀位于所述下再生管的两端之间的所述下管道上,所述下再生管上间隔设有两个下再生阀;
再生出气管,所述再生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下再生管连通且位于两个所述下再生阀之间;
上管道,所述上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上端连通,所述上管道上间隔设有两个出气阀;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上管道连通且位于两个所述出气阀之间;
上再生管,所述上再生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管道连通,并使两个所述出气阀位于所述上再生管的两端之间的所述上管道上,所述上再生管上间隔设有两个上再生阀;
再生进气管,所述再生进气管为三通结构,其中,所述再生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再生管连通且位于两个所述上再生阀之间,所述再生进气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端上分别设有阀门,且所述再生出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再生出气管连通;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在所述再生进气管上,并位于所述再生进气管的中部;以及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再生进气管上并位于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再生进气管的第一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连接,所述下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通过法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再生进气管上并位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鼓风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分别设在所述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生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分别敷设在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与所述下管道通过储水管道连通,所述储水管道上设有阀门。
CN201821596179.1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Active CN209809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6179.1U CN209809889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6179.1U CN209809889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9889U true CN209809889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6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6179.1U Active CN209809889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9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60441U (zh) 一种分散吸附、集中脱附再生的有机废气净化系统
CN102553402A (zh) 吸附干燥机
CN116059784A (zh) 一种变压吸附捕集烟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80246A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低露点气体干燥装置
CN110975514A (zh) 一种采用真空电热再生的活性炭吸附净化系统和方法
CN202427328U (zh) 吸附干燥机
CN203315983U (zh) 空气热能负压再生压缩空气吸附式干燥机
CN209809889U (zh) 一种可再生干燥机
CN202460431U (zh) 吸附干燥机
CN205007829U (zh) 一种利用低压蒸气鼓风再生气吸附式零耗气干燥机
CN105276710A (zh) 一种热回收式转轮除湿机组
CN203507786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低露点气体干燥装置
CN209406004U (zh) 一种节能吸附式干燥机
CN209406008U (zh) 一种可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108534262A (zh) 用于喷涂环境新风处理过程中的除湿系统
CN206027388U (zh) 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100595286C (zh) 溶液脱湿高炉鼓风装置及方法
CN109579038B (zh) 天然气烟气除湿余热再利用系统
CN209406005U (zh) 一种可循环干燥机
CN202769842U (zh) 一种低温低湿转轮除湿专用设备
CN209926484U (zh) 一种利用余热回收的地下综合管廊除湿系统
CN209809890U (zh) 一种节能干燥机
CN210186754U (zh)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KR101466059B1 (ko) 압축기 폐열원을 이용한 대용량 에어 드라이어의 진공재생장치
CN208482227U (zh) 一种鼓风零耗气体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