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8712U -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8712U
CN209808712U CN201821481051.0U CN201821481051U CN209808712U CN 209808712 U CN209808712 U CN 209808712U CN 201821481051 U CN201821481051 U CN 201821481051U CN 209808712 U CN209808712 U CN 209808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ntrol device
housing
suppor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10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Junlian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ingzhou Noze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ngzhou Noze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ngzhou Noze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10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8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8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8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循环组件以及至少一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循环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循环组件控制液体流出和流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支撑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底壁,以支撑所述壳体。

Description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除了通过空调、暖气等设备进行控温外,电热毯作为接触式的小型控温设备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电热毯通过对分布于毯子中的电热元件对毯子进行加热,供人们控温。
由于电热毯为接触式电暖器具,是需要贴身使用的,因此安全性十分重要。漏电、辐射、加热差等,是使用电热毯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电热毯的电热元件边部毯子,通过通电进行加热,一旦电热元件产生漏电,对人身安全将会造成危害。此外,电热毯需要对电热元件进行通电,产生热量。由于电热元件分布于整条毯子,分布面积大,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且电热毯长时间加热存在因为过热引发火灾的隐患。因此,电热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水暖毯作为一种新的接触式控温设备开始出现。水暖毯作为一种水循坏控温型电热毯,克服了电热毯的一些缺点。水暖毯包括主机和毯体,主机控制水的温度和水在主体和毯体之间的循环流动。主机一般被放置在使用水暖毯区域的旁边,比如睡觉时使用水暖毯时,主机可能会被放在床边的位置。由于主机内即有水又通电,因此使用时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当主机在使用状态中翻倒,水在主机中产生晃动,存在泄漏和电产生接触的隐患。因此,主机放置的稳定与否影响使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控温设备通过液体循环进行对毯体进行温度控制,安全恒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稳定地放置,保障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控制装置稳定地被放置于一放置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支撑组件被固定于所述控制装置的一壳体的底壁,以在放置所述控制装置时支撑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支撑组件防止所述控制装置翻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支撑组件的底端为吸盘,所述控制装置被放置于该放置面时,所述支撑组件的底端吸住该放置面,保障所述支撑组件支撑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进入所述控制设备的控温主体的液体是加热后的液体,对控温主体进行温度控制,供取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进入所述控制设备的控温主体的液体是制冷液体,对控制主体进行降温,供制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进入所述控温设备的一控温主体的为液体,和电隔离,保障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一种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供能元件和液体通过一储液箱被隔离,保障用电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一控温设备的控温,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纳腔;
一循环组件,其中所述循环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循环组件控制液体流出和流入所述控制装置;以及
至少一支撑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底壁,以支撑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元件和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元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固定元件内部中空,形成一固定腔,所述支撑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固定腔,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下端保持在所述固定元件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包括吸盘;或者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是吸盘;或者所述支撑元件是吸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被安装于所述底壁,所述固定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元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底壁,从所述底壁的外侧露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底壁,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并且这些所述支撑组件分布于所述底壁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循环组件包括:
一储液箱,其中所述储液箱具有一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储存液体;
至少一出液管;
至少一进液管;以及
至少一驱动元件,其中所述出液管从所述储液箱的一储液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延伸入所述驱动元件,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液体从所述储液腔进入所述出液管,并通过所述出液管离开所述控制装置,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经过所述驱动元件并进入所述储液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所述上壁具有一注液口,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一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注液口,所述注液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储液箱,所述注液管和所述储液箱连通,液体通过所述注液口沿着所述注液管进入所述储液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上壁的内侧,所述显示组件显示的内容透过所述上壁被获取,其中所述上壁为玻璃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能元件,所述循环组件和所述显示组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供能元件,当所述供能元件通电,所述循环组件控制液体流动,所述显示组件显示内容。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控温设备,包括:
一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纳腔;
一循环组件,其中所述循环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循环组件控制液体流出和流入所述控制装置;以及
至少一支撑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底壁,以支撑所述壳体;和
一控温主体,其中所述控温主体包括一毯体和至少一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被固定于所述毯体的内部,被所述毯体包裹,其中所述流通管道具有一进液端和一出液端,所述流通管道的所述进液端和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出液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液体通过所述出液管进入所述流通管道,液体沿着所述流通管道向所述出液端流动,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流出所述流通管道,流入所述控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元件和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元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固定元件内部中空,形成一固定腔,所述支撑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固定腔,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保持在所述固定元件的下方。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控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液体循环的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一液体循环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控制装置的一显示组件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控温设备,所述控温设备供控温使用。图1至图8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控温设备包括一控制装置10和一控温主体20,所述控制装置1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控温主体20。所述控制装置10控制所述控温主体20进行控温。所述控制装置10对液体进行温度控制,并将液体注入所述控温主体20的内部,液体在所述控温主体20的内部流动,对所述控温主体20进行温度控制,使得所述控温主体20可供控温。所述控制装置10对液体进行循环控制。液体在所述控温主体20内部流动后进入所述控制装置10,并由所述控制装置10再次加热后,进入所述控温主体20进行温度控制。液体在所述控制装置10和所述控温主体20之间循环流动。
所述控制装置10将液体输出给所述控温主体20,使得在所述控温主体20内流动的仅为液体,不带电,将电和液体隔离,保障安全。
所述控制装置10包括一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形成一容纳腔100。所述控制装置10进一步包括一循环组件12,所述循环组件12被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00,被所述壳体11包围。所述循环组件12控制液体在所述控制装置10和所述控温主体20之间的循环。
所述循环组件12包括一储液箱121,所述储液箱121用于储存液体。优选地,所述储液箱121被安装于所述壳体11的底部。所述储液箱121具有一储液腔120,所述储液腔120供容纳液体。所述壳体11具有一上壁111,所述上壁111被设置至少一注液口110,液体通过所述注液口110进入所述控制装置10。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口110同所述储液箱121连通,液体通过所述注液口110进入所述储液箱121,被容纳于所述储液腔120。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121的所述储液腔120通过一注液管122和所述注液口110连通,液体从所述注液口110进入所述注液管122,沿着所述注液管122 进入所述储液腔120。所述注液管122的一端被固定于所述注液口110,所述注液管12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液箱121,和所述储液箱121连通。
所述储液箱121包括一箱体1211和一盖体1212,所述盖体1212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箱体1211,以闭合所述储液腔120。所述盖体1212的内侧朝向所述储液腔120.所述注液管122的一端被固定于所述盖体1212。所述注液管1212的另一端自所述盖体1212向上延伸形成。当所述盖体1212被固定于所述箱体1211,所述注液管122的内部和所述储液腔120连通。
所述注液口110被设置于所述上壁111,以朝向所述控制装置10的上方,便于注水。所述注液管122的一端被紧密地固定于所述注液口110周边的所述上壁 111,以防止在注液时,液体从所述注液管122处漏出。
所述控制装置10进一步包括一密封元件1111,所述密封元件1111可拆卸地被安装于所述注液口110,以闭合所述注液口110。所述密封元件1111密封所述注液口110,以防止液体从所述注液口110处漏出。
所述循环组件12还包括至少一温度控制元件123和一供能元件124,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被安装于所述储液腔120,与所述储液箱121固定。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对所述储液箱121内的液体进行温度控制。所述供能元件124被安装于所述储液箱121的外侧,和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电连接。当所述供能元件 124通电,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对液体进行温度控制。
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包括一获能端部1231和一温控主体1232,所述获能端部1231被固定于所述储液箱121的所述盖体1212。所述获能端部1231自所述盖体1212的内侧延伸至所述盖体1212的外侧,使得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被固定于所述盖体1212。所述温控主体1232自所述获能端部1231延伸形成。所述温控主体1232被固定于所述盖体1212的内侧。当所述盖体1212被安装于所述箱体1211,所述温控主体1232被容纳于所述储液腔120。所述获能端部1231 和所述供能元件124电连接,以通过所述供能元件124获取电能。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对液体进行温度控制,将液体的温度调整至一设定温度,使得进入所述控温主体20的液体调整所述控温主体20的温度。其中所述设定温度可以为取暖用的温度,也可以为制冷用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对液体进行加热或制冷。
所述循环组件12还包括一驱动元件125、至少一出液管126和至少一进液管 127。所述驱动元件125被安装于所述储液箱121的一侧。所述驱动元件125包括一驱动主体1251和一安装部1252,所述驱动主体1251和所述安装部1252相互固定形成所述驱动元件125。所述安装部1252被安装于所述储液箱121的一侧,和所述储液腔120连通。
所述出液管126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储液腔125,以接触所述储液腔120容纳的液体。所述进液管127的一端和所述驱动元件125连通,并通过所述驱动元件 125的所述固定部1252同所述储液腔120连通。所述出液管126的一端贯通所述壳体11的一侧壁112,从所述侧壁112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侧。所述进液管127的一端贯通所述壳体11的所述侧壁112,从所述侧壁112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侧。所述出液管126和所述进液管127延伸出壳体的一端同所述控温主体20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1的所述上壁111被设置一至少一注液口110,所述注液口110供液体被注入所述控制装置10内。所述上壁111的周边同所述侧壁112的周边固定。所述显示组件13被固定于所述壳体11。优选地,所述显示组件13的所述底座133被固定于所述侧壁112,使得所述显示组件13被安装于所述上壁111的下侧,位于所述控制装置10的内侧。所述显示组件13的所述显示屏131被安装于所述底座131,所述控制键132被安装于所述底座131,所述底座133控制所述控制键132和所述显示屏131。
所述底座131和所述供能元件124连通,所述供能元件124为所述显示组件 13供能。
所述显示屏131位于所述上壁111的下方,所述显示屏131显示的内容透过所述上壁111被获取。优选地,所述上壁111被实施为钢化玻璃。所述显示屏131 显示的内容能够透过所述上壁111被获取。
所述控制键132被设置于所述显示屏131旁,所述控制键132的一端通过所述上壁111朝向所述控制装置10的外侧。也就是说,所述控制键132位于所述上壁111的下方。
如图7A和图7B所示,所述控温主体20包括一毯体21和至少一流通管道 22,所述流通管道22被容纳于所述毯体21中,所述毯体21包围所述流通管道 22。所述流通管道22的两端分布于所述毯体21的边缘。所述流通管道22的一进液端221同所述控制装置10的所述出液管126连通,所述流通管道22的一出液端222端同所述控制装置10的所述进液管127连通。其中所述进液端221和所述出液管126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出液端222和所述进液管127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循环组件12进一步包括至少二紧固件128,各所述紧固件128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出液管126露出所述壳体的一端以及所述进液管126露出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紧固件128被套在所述出液管126露出所述壳体的一端以及所述进液管 126露出所述壳体的一端。当所述流通管道22的所述进液端221和所述出液管 126连接,所述流通管道22的所述进液端221伸入所述紧固件128,同所述出液管126连接。所述紧固件128紧固所述进液端221和所述出液管126的连接,并密封所述进液端221和所述出液管126的连接处,以防止液体泄漏。当所述流通管道22的所述出液端222和所述进液管127连接,所述流通管道22的所述出液端222深入所述紧固件128,同所述进液管127连接。所述紧固件128紧固所述出液端222和所述进液管127的连接,并密封所述出液端222和所述进液管127 的连接处,防止液体泄漏。
所述储液腔120中的液体从所述出液管126的一端进入所述出液管126,液体沿着所述出液管126流动,并流出所述储液箱121。液体流出所述出液管126,通过所述流通管道的所述进液端221流入所述流通管道22。液体沿着所述流通管道22流动,直至通过所述流通管道22的所述出液端222进入所述进液管127,流入所述控制装置10。液体沿着所述进液管127流动入所述驱动元件125,并通过所述驱动元件125进入所述储液腔120。也就是说,液体从所述储液箱121中流出,通过所述出液管126进入所述控温主体20的所述流通管道22,再沿着所述流通管道22从所述进液端221流动至所述出液端222后,通过所述进液管127 再次进入所述储液箱121,形成液体循环。液体在进入所述储液箱121后可以继续进行液体循环。
所述储液箱121内的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对液体进行温度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出液管126进入所述流通管道22的液体为调整温度后的液体,携带热量。液体在沿着所述流通管道22流动的过程中,对所述流通管道22周边的所述毯体 21进行温度控制,所述毯体21被调整温度后,可供控温使用。沿着所述流动管道22流动的液体释放热量后再次进入所述储液箱121,并被所述温度控制元件 123再次调整温度,被调整温度后的液体再次进行循环流动,为所述毯体21提供热量。
图7A和图7B示出了所述控温主体20的所述流通管道22的铺设方式。如图7A所示,所述流通管道22沿着所述毯体21的一边循环往复地延伸至所述毯体的另一边。铺设的所述流通管道22互不交错。如图7B所示,所述流通管道 22沿着所述毯体21的一边循环往复地延伸至所述毯体21的中部,其中所述出液端222从所述毯体21的中部继续延伸向所述毯体的一边,以便和所述控制装置20相连。
所述进液端221和所述出液端222位于所述毯体的一边,相互靠近,以便和所述控制装置20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10在所述储液腔120对液体进行温度控制,使得从所述控制装置10进入所述控温主体20的仅为调整温度后的液体,电被保持在所述控制装置10中,和所述控温主体20中的液体隔离。
所述驱动元件125为液体循环提供动力。所述驱动元件125和所述供能元件 124电连接,当所述供能元件124通电,为所述驱动元件125供电。所述驱动元件125驱动液体从所述储液腔120流入所述出液管126,并沿着所述出液管126 流入所述流通管道22。液体沿着所述流通管道22流动,所述驱动元件125驱动液体从所述流通管道22流入所述进液管127,并通过所述进液管127进入所述驱动元件125,所述驱动元件125将液体推入所述储液腔120。在所述驱动元件125的驱动下,液体在所述储液腔120和所述流通管道22之间进行循环。液体的循环使用避免浪费,减少注水次数。
由于所述温度控制元件22被设置于所述储液腔120中,液体在经过所述储液腔120和所述流通管道22之间的循环后再次进入所述储液腔120,可以被所述温度控制元件22再次调整温度,使得通过所述出液管126流出所述储液腔120、进入所述流通管道22的液体为调整温度后的液体,携带热量对所述毯体21进行温度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10进一步包括一显示组件13,所述显示组件13被安装于所述壳体11的所述上壁111。所述显示组件13和所述供能元件124电连接,当所述供能元件124通电,所述显示组件13通过所述供能元件124获取电能,进行工作。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控制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一支撑组件14,所述支撑组件14被安装于所述壳体11的底部,以支撑所述控制装置10。
所述支撑组件14包括一支撑元件141和一固定元件142,所述固定元件142 的一上端通过所述壳体11延伸入所述容纳腔100。所述固定元件142的下端露出所述壳体11,朝向所述壳体11的下方。所述固定元件142内部中空,形成一固定腔140。所述支撑元件141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固定腔140,向所述固定元件 142的上端移动,直至所述支撑元件141的上端被固定,所述支撑元件141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元件142。所述支撑元件141的下端位于所述固定元件142的下端的下方。当所述控制装置10被放置,所述支撑组件14的所述支撑元件141支撑所述控制装置10。
所述支撑元件141具有一上端1411和一下端1412,所述上端1411通过所述固定前140延伸入所述壳体11的内腔,所述上端1411被卡合于所述固定腔140,使得所述支撑元件141被所述固定元件142固定。所述支撑元件141的所述下端 1412被实施为吸盘,以加强所述支撑元件141和放置面的固定,保持所述控制装置10被稳定支撑。或者所述支撑元件141的所述下端1412包括吸盘,或者所述支撑元件141是吸盘。当所述控制装置10被放置于一放置面,所述支撑元件141的吸盘吸住放置面,使得所述控制装置10被所述支撑元件141稳定地支撑,所述控制元件10通过吸盘和放置面的固定,不容易被移动或打翻,保障使用安全。
当所述控制装置10被放置于一放置面,所述支撑元件141的所述下端1412 的吸盘接触该放置面,所述壳体11被所述支撑元件141支撑,使得所述壳体11 不与该放置面接触,所述支撑元件141通过吸盘与该放置面固定,减轻所述控制装置10使用时产生的振动对所述控制装置10放置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所述支撑组件14分布于所述壳体11的一底壁113,所述固定元件142的一端穿过所述底壁113延伸入所述壳体11的所述容纳腔100,所述固定元件142 的另一端保持在所述底壁113的外侧。所述支撑元件141的所述上端1411延伸入所述固定元件142的所述固定腔140,所述固定元件142形成的所述固定腔140 的形状适于固定所述支撑元件141于所述固定元件142。
所述支撑组件14被固定于所述壳体11的所述底壁113的周边,各所述支撑组件14均匀分布,以平衡地支撑所述壳体11。比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141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五个,这些所述支撑组件 141分布于所述壳体11的所述底壁113的周边,以用于支撑所述壳体11和保证所述壳体11的稳定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列举的所述支撑组件141的数量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仅为示例,其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和范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支撑组件141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超过五个。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撑元件141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元件142的所述固定腔140。所述固定元件142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容纳腔100,所述固定元件 14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底壁113的外侧,所述固定腔140从所述固定元件142位于所述底壁113的下端露出,供所述支撑元件141的所述上端1411伸入,以固定所述支撑元件141至所述固定元件142。当所述支撑元件141未被安装于所述固定元件142,所述控制装置10被放置于一放置面时,所述固定元件142的下端接触该放置面,以支撑所述控制装置10。
参照图4A,所述支撑组件14的数量为4,所述支撑组件14被固定于所述底壁113的周边,各所述支撑组件14均匀分布于所述底壁,以平衡地支撑所述控制装置10。参照图4B,所述支撑组件14的数量为4,所述支撑组件14被固定于所述底壁113的周边,各所述支撑组件14均匀分布于所述底壁,以平衡地支撑所述控制装置10。
所述显示组件13包括一显示屏131和至少一控制键132,所述显示屏131显示至少一内容。所述控制键132控制至少一功能。所述控制键132对应至少一功能,所述控制键132被操控以实现该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显示屏131和所述控制键132连接。所述控制键132被操控后,所述控制键132实现的功能通过所述显示屏131显示。
所述显示组件13被安装于所述上壁111的下方,也就是说,所述显示组件 13被安装于所述壳体11的容纳腔100内。所述显示组件13和所述上壁111固定。
所述显示组件13进一步包括一底座133,所述显示屏131和所述控制键132 分别被固定于所述底座133。所述显示组件13被安装于所述储液箱121的上方,所述底座133位于所述储液箱121的上方。所述控制键132的上端和所述上壁 111固定,并从所述上壁111露出,所述控制键132的下端和所述底座133固定。所述控制键132自所述底座133延伸至所述上壁111,所述显示组件13被安装于所述储液箱121和所述上壁111之间。
所述上壁111具有至少一安装孔1110,所述安装孔1110供所述控制键132 的上端通过,从所述上壁111的外侧露出。所述控制键132的上端被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110。
所述注液口110被设置于所述上壁111,位于所述显示组件13旁。所述注液管道123的一端被安装于所述注液口110,所述注液管122的另一端被固定于所述储液箱121,所述注液管122的内部和所述储液腔120连通,液体从所述注液口110处的所述注液管122的一端进入所诉注液管122,并通过所述注液管122 进入所述储液腔120。
优选地,所述上壁111被实施为钢化玻璃。所述显示屏131所显示的所述内容透过所述上壁111被用户获取。
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同所述显示组件13连接。当用户通过所述显示组件 13选择设定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元件123根据设定温度将所述储液腔120的液体调整至设定温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2)

1.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一控温设备的取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纳腔;
一循环组件,其中所述循环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循环组件控制液体流出和流入所述控制装置;以及
至少一支撑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底壁,以支撑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元件和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元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固定元件内部中空,形成一固定腔,所述支撑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固定腔,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保持在所述固定元件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包括吸盘;或者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是吸盘;或者所述支撑元件是吸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固定元件被安装于所述底壁,所述固定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元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底壁,从所述底壁的外侧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底壁,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并且这些所述支撑组件分布于所述底壁的周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循环组件包括:
一储液箱,其中所述储液箱具有一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储存液体;
至少一出液管;
至少一进液管;以及
至少一驱动元件,其中所述出液管从所述储液箱的一储液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延伸入所述驱动元件,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液体从所述储液腔进入所述出液管,并通过所述出液管离开所述控制装置,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经过所述驱动元件并进入所述储液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一上壁具有一注液口,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一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注液口,所述注液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储液箱,所述注液管和所述储液箱连通,液体通过所述注液口沿着所述注液管进入所述储液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上壁的内侧,所述显示组件显示的内容透过所述上壁被获取,其中所述上壁为玻璃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能元件,所述循环组件和所述显示组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供能元件,当所述供能元件通电,所述循环组件控制液体流动,所述显示组件显示内容。
11.一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纳腔;
一循环组件,其中所述循环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循环组件控制液体流出和流入所述控制装置;以及
至少一支撑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底壁,以支撑所述壳体;和
一取暖主体,其中所述取暖主体包括一毯体和至少一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被固定于所述毯体的内部,被所述毯体包裹,其中所述流通管道具有一进液端和一出液端,所述流通管道的所述进液端和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出液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液体通过所述出液管进入所述流通管道,液体沿着所述流通管道向所述出液端流动,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流出所述流通管道,流入所述控制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温设备,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元件和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元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固定元件内部中空,形成一固定腔,所述支撑元件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固定腔,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保持在所述固定元件的下方。
CN201821481051.0U 2018-09-11 2018-09-11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Active CN209808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1051.0U CN209808712U (zh) 2018-09-11 2018-09-11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1051.0U CN209808712U (zh) 2018-09-11 2018-09-11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8712U true CN209808712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6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1051.0U Active CN209808712U (zh) 2018-09-11 2018-09-11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8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10419A (en) High-volume disposable and semi-disposable cartridge humidifier with self-contained cartridge sterilizing means, and related method
EP0687457A1 (en) Heated humidifier for incubator
US20190162441A1 (en) Portable hot water supply tank
CN209808712U (zh)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US6090036A (en) Humidifying Mechanism for Incubator
US6119477A (en) Portable air-cooling system
US20200261309A1 (en) Peristaltic pump and care instrument
CN205729097U (zh) 自动补水带空气加湿功能的饮水机
CN210904317U (zh) 一种可吸黑头的冷热导入美容仪
JP2006280758A (ja) 液温調節装置
CN211561554U (zh) 一种补水仪
KR20140100318A (ko) 냉온수 공급장치
CN208735938U (zh) 控温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CN113230489A (zh) 一种用于肿瘤科的输液辅助装置
KR200314230Y1 (ko) 초음파 가열 찜질기
CN115282366A (zh)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吸乳器
CN208355873U (zh) 一种以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为保温材料的输液加热装置
CN212048750U (zh) 多功能恒温箱
CN214859297U (zh) 中医儿科喂药装置
CN213310823U (zh) 一种放疗患者用恒温袋
CN211503242U (zh) 一种麻醉药剂存放装置
CN217975950U (zh) 烹饪设备及其门体组件
CN218604511U (zh) 一种即热式宠物饮水机
CN215410788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医用塑料软管
JP2001104125A (ja) 暖房寝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30

Address after: 528400 Area A, 5th Floor, Building 2, No. 59 Dongfu Fourth Road, Jichang Village, Dongfeng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Junlian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073000 North side of Xinghua East Road, Dingzhou City,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Room 103, Unit 1, Building 7, Jindiyuan Community)

Patentee before: DINGZHOU NUOZE COMMERCE AND TRAD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