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6383U -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6383U
CN209796383U CN201920061723.0U CN201920061723U CN209796383U CN 209796383 U CN209796383 U CN 209796383U CN 201920061723 U CN201920061723 U CN 201920061723U CN 209796383 U CN209796383 U CN 209796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ontainer
opening
plate
open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17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建明
杨仲
王贡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K-CRANE OCEAN LIF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K-CRANE OCEAN LIF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K-CRANE OCEAN LIF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K-CRANE OCEAN LIF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617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6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6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6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货物料运输领域,公开了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其中散货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本体;所述集装箱本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双开门,所述第一双开门为集装箱的进料口;所述第一双开门的两个门体上均设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集装箱本体的侧面的下部设有单开门,所述单开门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集装箱本体的底面,所述单开门为所述集装箱的卸料口;所述单开门处设有第二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货集装箱能够较方便的进行散货装载和卸载,提高物料输送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货物料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粮食等散货作为交通运输中主要的一类货物,其实际意义重大。目前在公路、铁路、海路上都有各类散货的身影,其中尤以海路运输的运输过程复杂、航程远、运输量大而备受研究者关注。传统的海路运输是使用散货船运输散货,使用散货船运输散货的过程中,在运输、装卸、堆放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污染、货损、受天气影响大、装卸堆取设备杂多、成本高等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改进散货运输方式,利用标准集装箱装载散货进行运输,来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标准集装箱都是一侧开门,散货装箱、卸箱都需要将集装箱倾转一定的角度,使集装箱开门上仰或下倾,方便散货流进或流出集装箱。目前散货的装箱与卸箱效率都非常低,不能满足正常工业生产需要,同时增加装卸成本。装载散货的集装箱在卸货时,需要借助特定的翻转机械,如特制的倾转机或带顶升功能的集装箱运输车等实现每次单节集装箱的卸货,该方式存在卸货效率低下、翻转机械数量太多会占用堆场空间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发新的卸货工艺及设备系统,使整个卸货过程可以连续进行,从而极大提高卸货效率,大幅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货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本体;所述集装箱本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双开门,所述第一双开门为集装箱的进料口;所述第一双开门的两个门体上均设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集装箱本体的侧面的下部设有单开门,所述单开门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集装箱本体的底面,所述单开门为所述集装箱的卸料口;所述单开门处设有第二锁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对上述的散货集装箱进行卸料的连续卸料系统,包括:输送机构、卸货平台和机械手;所述输送机构布置在输送轨道上,用于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输送至卸货平台处;所述机械手设在所述卸货平台处,用于将所述集装箱的单开门打开;所述卸货平台沿所述输送轨道布置,用于带动装有物料的所述集装箱倾斜摆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通过在集装箱本体的顶面设置第一双开门,在集装箱本体的侧面设置单开门,则可通过该双开门进行物料的装载,以及通过该单开门进行物料的卸载,且使得物料的装载和卸载均较方便;以及在第一双开门的门一和门二上均设置第一锁紧机构,在单开门上设置第二锁紧机构,使得整个集装箱的可靠性较好。多节装有物料的集装箱可同时在卸货平台处快速卸料,大幅提高卸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货集装箱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卸料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连续卸料系统中卸货平台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连续卸料系统中卸货平台处于平面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连续卸料系统中卸货平台处于倾斜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连续卸料系统中卸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述的连续卸料系统中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一;2-第一门杆;3-第一锁部的动作端;4-第一锁部的连接端;5-第二门杆;6-第二锁部的动作端;7-第二锁部的连接端;8- 单开门;9-门二;10-第一起重机;11-平板车;12-牵引车;13-卸货平台;14-皮带机;15-第一板;16-第二板;17-第一液压缸;18-第二液压缸;19-第一连杆;20-第二连杆;21-底座;22-立柱;23-液压机构; 24-连杆机构;25-旋转机构;26-手臂;27-抓手;28-连轴器;29-机械手;30-料斗;31-第一锁座;32-第二锁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散货集装箱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集装箱本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双开门,第一双开门为集装箱的进料口;第一双开门的两个门体上均设有第一锁紧机构;集装箱本体的侧面的下部设有单开门8,单开门8的开口方向朝向集装箱的底面,单开门8为集装箱的卸料口;单开门8处设有第二锁紧机构。
具体地,集装箱本体包括集装箱的框架体,以及设在框架体上的顶板、底板、前板、后板和一对侧板,即可构成集装箱本体,故该集装箱为长方体结构。在集装箱本体的顶面设置第一双开门,且该第一双开门包括两个门体,例如两个门体为门一1和门二9,即门一1的一侧与集装箱本体可旋转连接,例如,门一1的一侧通过活页与集装箱本体可旋转连接;门二9与集装箱本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与门一1与集装箱本体的连接方式相同。锁紧第一锁紧机构时,第一双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门一1的另一侧和门二9的另一侧相接触,即可实现将集装箱的进料口关闭;相应地,打开该第一锁紧机构即可实现将集装箱的进料口打开。
以及,在集装箱本体的侧面设有单开门8,例如,该单开门8的一侧与集装箱本体可旋转连接,例如,单开门8的一侧通过活页与集装箱本体可旋转连接。锁紧单开门8上的第二锁紧机构时,即可使单开门8处于关闭状态时,实现将集装箱的出料口关闭或者,打开单开门8上的第二锁紧机构时,即可使单开门8处于打开状态时,实现将集装箱的出料口打开。
在利用该集装箱对散货进行运输时,先将集装箱顶面的第一双开门打开,以使散货通过该第一双开门输送至集装箱中;此时集装箱侧面的单开门8处于锁紧状态。待散货完成上料后,可将装有散货的集装箱运输至散货卸料处。随后进行卸料,即将集装箱侧面的单开门8 打开,以使散货通过该单开门8从集装箱中卸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集装箱本体的顶面设置第一双开门,在集装箱本体的侧面设置单开门8,则可通过该第一双开门进行物料的装载,以及通过该单开门8进行物料的卸载,且使得物料的装载和卸载均较方便;以及在双开门的门一1和门二9上均设置第一锁紧机构,在单开门8上设置第二锁紧机构,使得整个集装箱的可靠性较好。
进一步地,第一锁紧机构结构类似现有标准集装箱的锁紧装置,可包括:第一门杆2、第一锁部和第一锁座31;第一门杆2沿第一双开门的门体的长度方向设在门一1的门体上,且第一门杆2可绕其轴线转动,第一门杆2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锁头;第一锁部的动作端3 与第一门杆2可旋转相连;第一锁部的连接端4设门一1在门体上;第一锁座31有两个,对称设在集装箱本体上。通过将第一锁部的动作端3从第一锁部的连接端4内拔出,并旋转第一锁部的动作端3使得第一门杆2带动其两端的锁头旋转,使第一锁头脱离第一锁座,使第一门杆2和集装箱本体分离,进而可使得门一1处于打开状态。通过相反的操作方式即可将门一1处于锁紧状态。以及,门二9的锁紧机构与门一1的锁紧机构对称布置,其两者结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因此门二9与门一1的打开与锁紧操作方式完全相同。
进一步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门杆5、第二锁部和第二锁座32;第二门杆5沿单开门8的长度方向设在单开门8的门体上,且第二门杆5可绕其轴线转动,第二门杆5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二锁头;第二锁部的动作端6与第二门杆5可旋转相连;第二锁部的连接端7设在单开门8上;第二锁座32有两个,对称设在集装箱本体上。通过将第二锁部的动作端6从第二锁部的连接端7内拔出,并旋转第二锁部的动作端6使得第二门杆5带动其两端的第二锁头旋转,使第二锁头脱离第二锁座32,使第二门杆5和集装箱本体分离,进而可使得单开门8处于打开状态。通过相反的操作方式即可将单开门8处于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集装箱本体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第二双开门,第二双开门为集装箱的进出口;第二双开门的两个门体上均设有第三锁紧机构;第二双开门及第三锁紧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现有标准集装箱类似。通过在集装箱本体的端面开设第二双开门,并在该第二双开门的两个门体上设置第三锁紧机构,即可通过锁紧或打开该第三锁紧机构使得集装箱的端面处于封闭状态或打开状态。即使得集装箱在能够装散货的基础上,保留了其原来的功能;即可以将件杂货从该第二双开门装入集装箱内,并通过锁紧第三锁紧机构关闭第二双开门。使得该集装箱能够装散货的同时,还能装件杂货,提高了集装箱的适用性。
实施例2: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卸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连续卸料系统包括:输送机构、卸货平台13和机械手29;输送机构布置在输送轨道上,用于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输送至卸货平台 13处;机械手29设在卸货平台13处,用于将集装箱的单开门8打开;卸货平台13沿输送轨道布置,用于带动装有物料的集装箱倾斜摆动。
具体地,该连续卸料系统包括输送机构、卸货平台13和机械手 29;例如,输送机构为运输车等,且将输送机构设置在输送轨道上,则可通过该输送机构将集装箱沿着输送轨道输送至待卸货区域,即待卸货区域为卸货平台13处。由于集装箱的卸料口设有单开门8,且集装箱运输物料的过程中该单开门8处于锁紧状态,则在进行物料卸载之前,需要通过机械手29将该单开门8打开,例如,该机械手29 为可旋转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机构。由于集装箱的卸料口位于集装箱本体的侧面,则可将卸货平台13设为可向集装箱的卸料口倾斜的机构,例如,将卸货平台13设为可倾斜摆动的机构,即可实现将集装箱内的物料卸出。物料卸载完毕后,卸货平台13摆动回原位,再利用机械手29将该单开门8关闭,等待输送机构将下一集装箱运输至此进行卸料。通过重复上述的操作,即可实现集装箱的连续卸货。
利用该连续卸料系统进行卸料时,利用上述的集装箱装载物料,装有物料的集装箱均放在输送机构上;且集装箱侧面的单开门8和第一双开门均处于锁紧状态。则可通过输送机构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沿着输送轨道输送至卸货平台13处;之后,卸货平台13向集装箱的卸料口侧倾斜,且机械手29将集装箱侧面的单开门8打开,进而使得集装箱内的物料卸出,该卸料过程省时省力,该过程容易实现全自动化;且该卸料系统结构简单,可连续进行,提高了卸货效率,同时还能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该连续卸料系统,还包括:第一起重机10和/或第二起重机;第一起重机10设在输送轨道的侧边,且位于卸货平台13之后,用于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运输至平板车11上;第二起重机设在输送轨道的侧边,且位于卸货平台13之前,用于将空的集装箱从平板车11上卸下。
例如,第一起重机10和第二起重机均为龙门式起重机,则可通过第一起重机10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吊起;之后,第一起重机10将集装箱吊至平板车11的上方,以将集装箱依次输送至平板车11上。以及,可通过第二起重机将卸载物料后的集装箱吊起;之后,第二起重机将集装箱吊至空的集装箱放置区域,以将卸载物料后的集装箱依次吊离平板车11。
利用该连续卸料系统进行集装箱卸料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第一起重机10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依次放置在输送机构上。第二阶段,输送机构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沿着输送轨道运输至卸货平台13的上方并进行卸料。该阶段,输送机构携带装有物料的集装箱连续行进通过卸货平台13的上方,并利用卸货平台13依次斜空所有的集装箱。第三阶段,输送机构携带卸料完的集装箱连续行进至第二起重机15下方,第二起重机15将所有集装箱从平板车上卸下。该连续卸料系统,结构简单,可自动进行连续卸料,提高了卸料的效率。
进一步地,输送机构包括:牵引车12和至少一个平板车11;至少一个平板车11在输送轨道上依次转动连接;牵引车12设在输送轨道上,且与最前端的平板车11相连;用于带动平板车11沿输送轨道前行。例如,相邻两平板车11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则平板车11之间可以绕该联轴器轴线转动。可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依次放置在平板车11上,即一个平板车11上放置一个集装箱;将集装箱放置在平板车11上之后,则可通过牵引车12带动其后的平板车11依次沿着输送轨道前行,进而带动集装箱依次前行。且当牵引车12带动最前端的平板车11前行至卸货平台13时,此时牵引车12停止运行。卸货平台13倾斜一定角度,使得最前端的平板车11发生倾斜,则最前端的平板车11与相邻的平板车11之间发生转动,此时的倾斜方向与平板车11上集装箱卸料口所处的一侧相同。打开集装箱卸料口处的单开门8,进而使得集装箱内的物料从单开门8处卸出。待最前端的平板车11上的集装箱卸货完成后,牵引车12带动平板车11继续前行,直到下一平板车11运行至卸货平台13处,再次进行卸货,如此重复,直到所有平板车11上的集装箱均完成卸货。该卸货过程连续进行,提高了集装箱的卸货效率。该实施例仅说明了卸货平台13一次只停放一个平板车11,完成一个集装箱卸料,为进一步提高卸料效率,卸货平台13一次也可停放多个平板车11,同时完成多个集装箱卸料。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3,该连续卸料系统,还包括:外壳、料斗30和皮带机14;外壳设在卸货平台13外;料斗30位于卸货平台13的一侧,且位于卸货平台13的出料口的下方,用于承接从集装箱内卸出的物料;皮带机14与料斗30的出料口相连,用于运输料斗 30内的物料。在卸货平台13的外部设置外壳,可以防止集装箱在卸载物料时,物料粉尘散布至空气中,避免了物料的损失,同时还能防止物料散布至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等。以及,在卸货平台13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料斗30,使得该料斗30可以承接从集装箱内卸出的物料;且将该料斗30的出料口与皮带机14相连,使得皮带机14 可以将料斗30内的物料运输至散货堆场或使用场所。进一步地,结合图7,该机械手包括:立柱22、液压机构23、连杆机构24、旋转机构25和抓手27;立柱22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21上,连杆机构24 水平设置,且立柱22的上端与连杆机构24的连接端相连;液压机构 23的连接端与立柱22的下端相连,动作端与连杆机构24靠近立柱 22的一端相连;连杆机构24的另一端与旋转机构25的连接端相连;抓手27设置在旋转机构25的动作端。
具体地,立柱22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21上,例如,立柱22竖直设置;例如,该立柱22通过转轴与底座21相连。以及,将连杆机构24水平设置,即使得连杆机构24与立柱22相互垂直,且将连杆机构24的连接端与立柱22的上端相连,例如,连杆机构24的连接端位于连杆机构24靠近其右端的位置;例如,二者的连接关系为活动连接或可旋转连接等。且将液压机构23的连接端与立柱22的下端相连,以及将液压机构23的动作端与连杆机构24靠近立柱22的一端相连,即液压机构23的动作端与连杆机构24的右端相连,例如,二者的连接关系为转动连接等;则可通过液压机构23带动连杆机构 24上下摆动。
以及,将旋转机构25的连接端与连杆机构24的另一端相连,即将旋转机构25的连接端与连杆机构24的左端相连,例如,二者的连接关系为可旋转连接等。且将抓手27与旋转机构25的动作端连接,例如,抓手27通过手臂26与旋转机构25的动作端相连,例如,上述的连接关系为活动链接或固定连接等,则可通过旋转机构25带动抓手27旋转。则可利用该机械手的旋转动作和上下动作,将运输散货的集装箱的第一双开门打开和锁紧,还可将集装箱的单开门打开和锁紧等等。
在利用该机械手29打开集装箱的单开门8时,首先,通过尾部的液压机构23和上部的连杆机构24带动抓手27垂直移动,同时抓手27处于张开状态。当抓手27移动至贴近单开门8上的第二门插把手6处时,例如,抓手27位于第二门插把手6中部的偏平筋板处时;抓手27闭合将第二门插把手6中部的偏平筋板抓起。之后,旋转机构25和液压机构23带动抓手27先向右移动,然后再旋转一定角度,进而将第二门插把手6从第二插座7中拔出;且将单开门8向上旋开一定角度。且配合卸货平台13的倾斜摆动,即卸货平台13带动集装箱向单开门8所在侧倾斜,使得集装箱内的物料被迅速的卸载。
另外,还可将旋转机构25设为伸出臂和旋转座,旋转座的连接端与连杆机构24的左端相连,旋转端与伸出臂的一端相连;且抓手 27通过手臂与伸出臂的另一端相连。则可通过旋转座带动伸出臂做旋转运动,进而带动抓手27做旋转运动,从而改变抓手27的水平位移。
另外,该机械手,还包括:设在连杆机构24靠近抓手27的端部的传感器;传感器分别与液压机构23及旋转机构25相连。例如,该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且该传感器设在连杆机构24的左端,即传感器靠近抓手27设置;则可通过该传感器实时检测抓手27的位置是否准确,若传感器检测到抓手27还没有移动至需要抓取的位置时,可通过旋转机构25和液压机构23的相互配合作用来调节抓手27的位置;直到传感器检测到抓手27处于抓取位置时,液压机构23和旋转机构25即可停止工作,提高了机械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结合图4-图6,卸货平台13包括:动力机构和顶板;顶板由两个第一板15和第二板16构成,两个第一板15对称设在第二板16的两侧边,且第一板15的顶部高于平板车11的顶部、低于单开门8的底部;第二板16上设有轮轨,以使输送机构能运行至第二板16上;动力机构设在第二板16的下方,用于带动第二板16向单开门8所在的一侧倾斜。
即,将顶板的形状设为U型,两块第一板15竖直设置,第二板 16水平设置,且两块第一板15的底端与第二板16的左右端分别相连。且第一板15的顶部高于输送机构的顶部、低于单开门8的底部,即,第一板15处于输送机构与单开门8之间的区域;则当集装箱处于倾斜卸料状态时,可以通过两块第一板15对平板车11及其上的集装箱进行保护,以免平板车11及其上的集装箱在倾斜过程中发生翻倒及滑移。以及,在第二板16上设置轮轨,例如,轮轨的布置形式与输送轨道的布置形式相同;使得输送机构的牵引车12可以带动平板车11运行至顶板上,进而使得集装箱位于第二板16上。然后,通过第二板16下方的动力机构,驱动第二板16向单开门8所在的一侧发生倾斜,进而使得集装箱向单开门8所在的一侧发生倾斜,此时机械手29将单开门8打开,即可将集装箱内的物料进行卸载。
另外,可以将第二板16的长度设为两个平板车11的长度;相应地,第一板15的长度也为两个平板车11的长度,即可同时实现两个平板车11上集装箱的卸货。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第二板16 和第一板15的长度,进而使得该卸料系统的卸料效率能够满足要求。
进一步地,结合图6,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板16下方的两个第一液压缸17和两个第二液压缸18;两个第一液压缸17布置在第二板16靠近单开门8的一侧;两个第二液压缸18布置在第二板 16远离单开门8的一侧;第一液压缸17的连接端与第二液压缸18 的连接端相对设置;第一液压缸17的动作端通过第一连杆19与第二板16的底面相连;第二液压缸18的动作端通过第二连杆20与第二板16的底面相连。
即,动力机构为四个液压缸,两两一对分别布置在第二板16的下方。其中,第一液压缸17布置在第二板16的左侧,且两个第一液压缸17一前一后布置;第二液压缸18布置在第二板16的右侧,且两个第二液压缸18一前一后布置。以及,将第一液压缸17与第二液压缸18的连接端相对设置,即第一液压缸17的动作端与第二液压缸 18的动作端相互背离;例如,第一液压缸17的连接端和第二液压缸 18的连接端分别固定在底板上。
且将第一液压缸17的动作端通过第一连杆19与第二板16的底面相连,例如,将前面的第一液压缸17的动作端通过第一连杆19与第二板16底面的左前角相连;将后面的第一液压缸17的动作端通过第一连杆19与第二板16底面的左后角相连。以及,将第二液压缸18的动作端通过第二连杆20与第二板16的底面相连,例如,将前面的第二液压缸18的动作端通过第二连杆20与第二板16底面的右前角相连;将后面的第二液压缸18的动作端通过第二连杆20与第二板16 底面的右后角相连;例如,上述的连接关系为活动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等。
利用该动力机构对集装箱进行卸货时,开始时卸货平台13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动力机构中与集装箱的单开门8同侧的一对第一液压缸17的液压杆处于缩回状态,两个第二液压缸18的液压杆处于伸出状态。当平板车11运行至第二板16上的轮轨后,机械手29开始动作,机械手29的抓手27夹住第二锁部的动作端6,旋转一定角度后,将第二锁部的动作端6从第二锁部的连接端7中旋转拖出,而后将集装箱的单开门8打开;然后,与集装箱的单开门8同侧的一对第一液压缸17的液压杆伸出,两个第二液压缸18的液压杆缩回,此时第二板16向单开门8所在侧发生倾斜,且平板车11会绕着连轴器28轴线转动同时也发生倾斜,开始卸货;卸货完成后,两个第一液压缸17 的液压杆缩回,两个第二液压缸18的液压杆伸出,第二板16回到水平位置;之后,机械手29将集装箱的单开门8关闭;而后,牵引车 12带动平板车11前进,将下一平板车11牵引至卸货平台13处继续卸货;卸下的散货可通过皮带机14运输至散货堆场或使用场所。该卸货系统具有连续卸货的功能,降低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卸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本体;
所述集装箱本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双开门,所述第一双开门为集装箱的进料口;所述第一双开门的两个门体上均设有第一锁紧机构;
所述集装箱本体的侧面的下部设有单开门,所述单开门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集装箱本体的底面,所述单开门为所述集装箱的卸料口;所述单开门处设有第二锁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门杆和第一锁部;
所述第一门杆沿所述第一双开门的门体的长度方向设在所述门体上;且第一门杆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锁头,所述门体上与所述第一锁头的相对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头相配合的第一锁座;
所述第一锁部的动作端与所述第一门杆可旋转相连;所述第一锁部的连接端设在所述门体上;
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门杆和第二锁部;
所述第二门杆沿所述单开门的长度方向设在所述单开门上;且第二门杆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二锁头,所述单开门上与所述第二锁头的相对处设有与所述第二锁头相配合的第二锁座;
所述第二锁部的动作端与所述第二门杆可旋转相连;所述第二锁部的连接端设在所述单开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本体的端面设有第二双开门,所述第二双开门为集装箱的进料口;所述第二双开门的两个门体上均设有第三锁紧机构。
4.一种用于对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货集装箱进行卸料的连续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卸货平台和机械手;
所述输送机构布置在输送轨道上,用于将装有物料的集装箱输送至卸货平台处;
所述机械手设在所述卸货平台处,用于将所述集装箱的单开门打开;
所述卸货平台沿所述输送轨道布置,用于带动装有物料的所述集装箱倾斜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牵引车和至少一个平板车;
至少一个所述平板车在所述输送轨道上依次转动连接;
所述牵引车设在所述输送轨道上,且与前端的所述平板车相连;用于带动所述平板车沿所述输送轨道前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料斗和皮带机;
所述外壳设在所述卸货平台外;所述料斗位于所述卸货平台的出料口的下方,用于承接从所述集装箱内卸出的物料;
所述皮带机与所述料斗的出料口相连,用于运输所述料斗内的物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起重机和/或第二起重机;
所述第一起重机设在所述输送轨道的侧边,且位于所述卸货平台之后,用于将装有物料的所述集装箱运输至所述平板车上;
所述第二起重机设在所述输送轨道的侧边,且位于所述卸货平台之前,用于将空的所述集装箱从所述平板车上卸下。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立柱、液压机构、连杆机构、旋转机构和抓手;
所述立柱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连杆机构水平设置,且所述立柱的上端与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接端相连;
所述液压机构的连接端与立柱的下端相连,动作端与所述连杆机构靠近所述立柱的一端相连;
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机构的连接端相连;所述抓手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的动作端。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平台包括:动力机构和顶板;
所述顶板由第二板和两个第一板构成,两个所述第一板对称设在所述第二板的侧边;
且所述第一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输送机构的顶部、低于所述单开门的底部;
所述第二板上设有轮轨,以使所述输送机构运行至所述第二板上;
所述动力机构设在所述第二板的下方,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板向所述单开门所在的一侧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下方的两个第一液压缸和两个第二液压缸;
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布置在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单开门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布置在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单开门的一侧;
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连接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动作端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板的底面相连;
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动作端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板的底面相连。
CN201920061723.0U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Active CN209796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1723.0U CN209796383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1723.0U CN209796383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6383U true CN209796383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1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1723.0U Active CN209796383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63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2239A (zh) * 2019-01-15 2019-04-09 武汉开锐海洋起重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2239A (zh) * 2019-01-15 2019-04-09 武汉开锐海洋起重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5065C (zh) 集装箱码头布置方案及装卸流程
WO2022047781A1 (zh)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08657967B (zh) 一种骑跨式铁路集装箱专用装卸设备与作业方法
CN109592239A (zh)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EP3260403B1 (en) Cargo handling method
CN109592437B (zh) 一种散货物料集装箱高效自动装箱系统
CN108557494A (zh) 全自动智能码垛装车卸车系统
CN111908176A (zh) 可移动式机械手码垛装车机及其货物装载的方法
CN212981789U (zh) 可移动式机械手码垛装车机
CN107512598A (zh) 集装箱散货装箱机
CN209796383U (zh) 一种散货集装箱及连续卸料系统
WO2019214376A1 (zh) 棚车回转平台、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及方法
CN208377967U (zh) 移动式堆垛装车卸车系统
EP3260394B1 (en) Freight container
CN209796891U (zh) 一种散货物料集装箱高效自动装箱系统
CN208377929U (zh) 全自动智能码垛装车卸车系统
WO2023082694A1 (zh) 一种货物装卸系统、方法以及装卸运输车
US11401118B2 (en) Cargo handling method
CN213231333U (zh) 一种翻转运输车和刚性填埋场
JP2004175568A (ja) 静脈物流における保管搬送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移載装置
WO2011161639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ing, transportation and unloading of bulk materials
CN208790758U (zh) 移动式卸车系统
CN2197249Y (zh) 集装箱式散装货车
CN208377969U (zh) 堆垛装车卸车执行装置
CN114348688B (zh) 一种货物装卸系统、方法以及装卸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