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5785U -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5785U
CN209795785U CN201920698045.9U CN201920698045U CN209795785U CN 209795785 U CN209795785 U CN 209795785U CN 201920698045 U CN201920698045 U CN 201920698045U CN 209795785 U CN209795785 U CN 209795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owning
release lever
plate
emergenc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80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晓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980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5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5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5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溺水急救衣,解决了人在紧急时刻不能及时穿戴救生设备,不能及时得到救助的问题。该急救衣包括外层防水衣、内层防水衣和用于给急救衣充气的防溺水器,外层防水衣与内层防水衣彼此无缝连接并在外层防水衣和内层防水衣之间形成可通入气体的密闭空腔;外层防水衣或内层防水衣上开设有与密闭空腔连通的开口;防溺水器具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防溺水器固定件与开口连通。本申请急救衣可自动充入气体,从而增大水对急救衣的浮力,从而使人体头部浮在水面上,及时救助落水者,无需人作出救急操作,安全性较高,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中急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救生设备在人落水前就已经具有浮力,如游泳圈、救生衣等,但这些急救设备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和使用,妨碍使用者的自由活动,另外,如果遇到紧急的情况,落水人员不能及时找到救生设备,或者落水者在紧急时刻不能及时穿戴救生设备,从而不能及时得到救助,则会造成溺水现象,后果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溺水急救衣,当人落水后,该急救衣可自动充入气体,从而增大水对急救衣的浮力,从而使人体头部浮在水面上,及时救助落水者,无需人作出救急操作,安全性较高,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溺水急救衣,包括外层防水衣、内层防水衣和用于给急救衣充气的防溺水器,所述外层防水衣与所述内层防水衣彼此无缝连接,并在所述外层防水衣和所述内层防水衣之间形成可通入气体的密闭空腔;所述外层防水衣或所述内层防水衣上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防溺水器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防溺水器固定件与所述开口连通。
如上的,其中,所述防溺水器包括防溺水器腔体,所述防溺水器腔体包括顶板、隔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密封连接并围绕成容置有液化气体的充气腔;所述防溺水器腔体还包括可向所述充气腔内通入气体的充气口和向所述密闭空腔内通入气体的出气口。
如上的,其中,所述充气腔内伸入有可移动的释放杆,所述释放杆底端伸出于所述充气腔并连接有驱动机构,顶端伸出于所述充气腔并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通气管;所述释放杆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通气管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管远离所述通气孔的一端为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充气腔外部,所述释放杆滑移后,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或所述充气腔外部连通。
如上的,其中,所述释放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释放杆顶板,所述释放杆顶板垂直于所述释放杆设置,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释放杆顶板连接。
如上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释放弹簧、聚乙烯醇海绵和海绵固定孔板,所述海绵固定孔板固定在所述侧板的底部,且所述海绵固定孔板位于所述释放杆顶板下方;所述释放弹簧套设在所述释放杆的外周侧,并抵接所述隔板与所述释放杆顶板之间;所述聚乙烯醇海绵抵接在所述释放杆顶板与所述海绵固定孔板之间。
如上的,其中,所述海绵固定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如上的,其中,所述释放杆的顶端连接有使所述通气孔移动至所述充气腔外部的复位机构。
如上的,其中,所以复位机构位于所述防溺水器腔体的外部,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螺母和顶圈,所述释放杆的外壁设有螺纹部,所述复位螺母与所述释放杆的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顶圈垂直于所述复位螺母并连接在所述复位螺母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
如上的,其中,所述顶板和所述隔板在同一直线方向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释放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如上的,其中,所述防溺水器固定件与所述防溺水器腔体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急救衣在使用者未落入水中时,密闭空腔内不通入气体,因此,急救衣体积较小,急救衣可作为普通衣服穿戴,不影响使用者的自由活动。
(2)当使用者不慎落水后,落水者也无需紧急寻找其他救生设备,防溺水器可自动向急救衣的密封腔内充入气体,从而增大急救衣的体积以增大水对急救衣的浮力,从而使人体头部浮在水面上,及时救助落水者,无需人在紧急情况下作出救急操作,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较高。
(3)本申请驱动机构采用弹簧的弹力带动通气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使充气腔内的气体可从通气孔排到通气管内,通气管内的气体从出气口充入密闭空腔内,从而实现向急救衣的密闭空腔内充入气体,本申请无需提供外部动力源,弹簧落入水中后,其工作效果不受影响,相比于电动或气动等动力源来说,弹簧更适于在水中使用。
(4)本申请可通过复位机构调节通气孔与充气腔外部连通,充气腔内的气体不会从通气孔排到通气管内,进而停止向急救衣的密闭空腔内充入气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防溺水急救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防溺水急救衣的防溺水器部分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防溺水急救衣的防溺水器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防溺水急救衣的防溺水器仰视图。
附图标记:1、防溺水急救衣;2、防溺水器固定件的放大图;3、防溺水器固定件;4、橡胶圈;5、复位螺母;6、出气口;7、通气孔;8、充气口;9、防溺水器腔体;10、密封圈;11、释放杆;12、充气腔;13、橡胶圈固定槽;14、释放弹簧;15、海绵固定螺丝;16、释放杆顶板;17、聚乙烯醇海绵;18、海绵固定孔板;19、固定螺钉;20、进水孔;21、顶板;22、侧板;2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1,包括外层防水衣和内层防水衣,外层防水衣和内层防水衣无缝连接,在外层防水衣和内层防水衣之间形成可通入气体的密闭空腔,外层防水衣或内层防水衣上开设有开口,从开口处可向密闭空腔内通入气体,该开口处设有防溺水器固定件3,图1中2处为防溺水器固定件3的放大图,防溺水器固定件3为空心柱状,防溺水器固定件3与防溺水器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防溺水器具有出气口6,出气口6通过防溺水器固定件3与防溺水急救衣1的开口连通,防溺水器固定件3与防溺水器腔体9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4以实现防溺水急救衣1的开口边缘与防溺水器密封连接。
如图2所示,为防溺水器的剖视图,防溺水器包括防溺水器腔体9,防溺水器腔体9包括顶板21、侧板22和隔板23,顶板21无缝连接在侧板22的顶端,隔板23平行于顶板21并与侧板22内壁无缝连接,且隔板23位于顶板21下方,顶板21、隔板23与侧板22围绕成容置有液化气体的充气腔12。
继续参阅图2,防溺水器腔体9的侧板22上开设有橡胶圈固定槽13,且橡胶圈固定槽13对应于侧板22与隔板23的连接处的旁侧设置,优选的,侧板22为筒状,橡胶圈固定槽13沿侧板22的圆周方向开设,橡胶圈4固定连接在防溺水器固定件3的底端边缘处,橡胶圈4配合连接在橡胶圈固定槽13内以实现防溺水器固定件3与防溺水器腔体9密封连接。防溺水器与急救衣可拆卸连接,这样做的好处是,平时不在近水处时可将防溺水器摘掉,防溺水衣可作为一件普通的衣服穿。橡胶圈固定槽13设在侧板22与隔板23连接处是因为此处隔板较厚,不影响防溺水器腔体9的强度,防溺水器腔体9的上半部伸入防溺水器固定件3的空腔内,也即防溺水器腔体9位于橡胶圈固定槽13的上方部分伸入防溺水器固定件3的空腔内,橡胶圈固定槽13不设在顶板21处是为了减小外露部分,从而减小急救衣外表暴露异物感,橡胶圈4与橡胶圈固定槽13卡接的强度是能保证的,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子母扣塑料袋,塑料袋中存满空气后也非常难压开。
如图2和图3所示,防溺水器腔体9上开设有与充气腔12连通的充气口8,优选的,顶板21上开设有与充气腔12连通的充气口8,充气口8处设有充气塞。通过充气口8向充气腔12内充入液化丁烷气体。
如图2和图3所示,充气腔12内伸入有可移动的释放杆11,顶板21和隔板23在同一直线方向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释放杆11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如图2所示,释放杆11与顶板21和隔板2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0,也就是,释放杆11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通过密封圈10密封连接,密封圈10保证释放杆11与顶板21和隔板23密封连接,进而防止充气腔12内的气体从释放杆11与顶板21或隔板23之间的缝隙中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释放杆11顶端伸出于充气腔12并沿其中心线方向开设有通气管,释放杆11底端伸出于充气腔12并连接有驱动机构。
如图2所示,释放杆11的顶端伸出在防溺水器腔体9外部,释放杆11的顶端沿其中心线方向开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从释放杆11的顶表面沿释放杆11的中心线方向向释放杆11的内部开设,并且不贯通释放杆11的底部,释放杆11侧壁开设有与通气管底端连通的通气孔7,释放杆11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滑移后,通气孔7与充气腔12连通或与充气腔12外部连通,通气管顶端为出气口6,出气口6设置在充气腔12的外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防溺水器充气腔12内存气为10ml左右,丁烷气体汽化膨胀约300倍,每个产生的浮力为3kg左右,根据人体平均密度约1.06可知,儿童使用一个防溺水器就可将头部浮出水面,65kg左右的成人使用两个防溺水器就可将头部浮出水面,90kg左右的超重成人使用三个防溺水器就可将头部浮出水面,所以为统一规格,儿童衣服设计一个防溺水器的接口,普通成人衣服设计两个防溺水器的接口,超重成人衣服设计三个防溺水器的接口。
如图2所示,释放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释放杆顶板16,释放杆顶板16垂直于释放杆11设置,也即释放杆顶板16平行于隔板23设置,驱动机构与释放杆顶板16连接。
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释放弹簧14、聚乙烯醇海绵17和海绵固定孔板18,聚乙烯醇海绵17采用聚乙烯醇材料制成,海绵固定孔板18固定在侧板22的底部,且海绵固定孔板18位于释放杆顶板16下方,顶板21和海绵固定孔板18分别连接在侧板22的两端,隔板23、侧板22和海绵固定孔板18围成的空腔为进水腔,聚乙烯醇海绵17设置在进水腔内,如图4所示,海绵固定孔板18上设有进水孔20,水可从进水孔20进入聚乙烯醇海绵17所在的空间内,也即进水腔内,聚乙烯醇海绵17吸水后变软。释放弹簧14套设在释放杆11的外周侧,并抵接隔板23与释放杆顶板16之间;聚乙烯醇海绵17抵接在释放杆顶板16与海绵固定孔板18之间。
具体的,聚乙烯醇海绵17固定连接在海绵固定孔板18的上表面上。
具体的,聚乙烯醇海绵17在干燥状态下,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和抗撕裂性能,可限位在释放杆顶板16与海绵固定孔板18之间,从而限制释放杆顶板16的下移,此时,通气孔7位于充气腔12的外部,不会给急救衣充气;当人穿着急救衣不慎落水后,聚乙烯醇海绵17与水接触,聚乙烯醇海绵17迅速吸水变软,释放杆顶板16在释放弹簧14的挤压作用下压缩聚乙烯醇海绵17,释放杆11下移,通气孔7从充气腔12外部移动到充气腔12的内部,充气腔12内的气体从通气孔7通入通气管,然后从出气口6充入急救衣内,从而实现急救衣的自动充气。
如图2所示,释放弹簧14设置在释放杆顶板16与隔板23之间,聚乙烯醇海绵17在干燥状态下不易被压缩,释放弹簧14将释放杆顶板16压紧在聚乙烯醇海绵17的顶面上,当聚乙烯醇海绵17吸水后变软时,释放弹簧14挤压释放杆顶板16并推动释放杆顶板16压缩聚乙烯醇海绵17变形,进而带动释放杆11向下运动。
如图2所示,释放杆11的顶端设有可使通气孔7从充气腔12内部移到充气腔12外部的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位于防溺水器腔体9的外部,复位机构包括复位螺母5和顶圈,释放杆11的顶部侧壁加工有螺纹部,复位螺母5套设在释放杆11的外周并与释放杆11的螺纹部螺纹连接,顶圈固定连接在复位螺母5靠近顶板21的一侧,顶圈垂直于复位螺母5的底表面,顶圈为环状,顶圈位于释放杆11的周侧。
复位机构的复位原理为:用手转动复位螺母5,使复位螺母5从螺纹部远离顶板21的一端向靠近顶板21的一端移动,当顶圈抵接在顶板21的表面后,继续转动复位螺母5,释放杆11逐渐移出充气腔12,通气孔7逐渐从充气腔12内部移动到充气腔12的外部,当通气孔7位于充气腔12内部时,可给急救衣充气,当通气孔7移动到充气腔12的外部时,则停止给急救衣充气。本申请急救衣复位完之后,使聚乙烯醇海绵17自然干燥,将复位螺母5再旋回到释放杆11的螺纹部远离顶板21的一端,保证顶圈远离顶板21,从而保证下次使用时,释放杆11在释放弹簧14的作用下可下移。
如图2和图4所示,优选的,海绵固定孔板18通过固定螺钉19与隔板23固定连接,提高海绵固定孔板18的抗压能力,隔板23底部固定连接有开设有螺纹孔的柱体,海绵固定孔板18上开设有通孔,固定螺钉19穿入通孔并与隔板23底部的柱体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侧板22上开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孔20,若人落水后,水可从进水孔20进入聚乙烯醇海绵17所在的空间,聚乙烯醇海绵17与水接触后变软,则释放杆顶板16在释放弹簧14的作用下挤压聚乙烯醇海绵17,从而使通气孔7从充气腔12的外部移入充气腔12的内部,充气腔12内的气体可从通气孔7充入急救衣内。
具体的,外层防水衣和内层防水衣均由防水材料制成。具体的,防水材料为织物敷薄层橡胶或塑料防水材料,以便平时作为普通衣服穿戴。
具体的,由于聚乙烯醇海绵具有干态下压缩弹性模量大、抗冲击和抗撕裂性能强、吸水快、吸水率高,湿态时弹性大的特点,当人不慎落入水中时,聚乙烯醇海绵17与水接触,迅速吸水变软,释放弹簧14推动释放杆顶板16压缩聚乙烯醇海绵17变形,带动释放杆11向下运动,使通气孔7经密封圈10运动到充气腔12内,从而使丁烷气体经通气孔7和出气口6释放到防溺水急救衣的密闭空腔内,防溺水急救衣膨胀、体积增大使人体头部漂浮在水面上;当人获救上岸后,转动复位螺母5,使通气孔7移动到充气腔12外,使聚乙烯醇海绵17自然干燥后,将复位螺母5再旋回到释放杆11的螺纹部远离顶板21的一端,待下次使用时,保证释放杆11在释放弹簧14的作用下可下移,然后经充气口8向防溺水器9内补充丁烷气体。
根据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防溺水器也可放在在衣服兜内,加上点火机构也可当打火机使用。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急救衣在使用者未落入水中时,密闭空腔内不通入气体,因此,急救衣体积较小,急救衣可作为普通衣服穿戴,不影响使用者的自由活动。
(2)当使用者不慎落水后,落水者也无需紧急寻找其他救生设备,防溺水器可自动向急救衣的密封腔内充入气体,从而增大急救衣的体积以增大水对急救衣的浮力,从而使人体头部浮在水面上,及时救助落水者,无需人在紧急情况下作出救急操作,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较高。
(3)本申请驱动机构采用弹簧的弹力带动通气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使充气腔内的气体可从通气孔排到通气管内,通气管内的气体从出气口充入密闭空腔内,从而实现向急救衣的密闭空腔内充入气体,本申请无需提供外部动力源,弹簧落入水中后,其工作效果不受影响,相比于电动或气动等动力源来说,弹簧更适于在水中使用。
(4)本申请可通过复位机构调节通气孔与充气腔外部连通,充气腔内的气体不会从通气孔排到通气管内,进而停止向急救衣的密闭空腔内充入气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防水衣、内层防水衣和用于给急救衣充气的防溺水器,
所述外层防水衣与所述内层防水衣彼此无缝连接,并在所述外层防水衣和所述内层防水衣之间形成可通入气体的密闭空腔;
所述外层防水衣或所述内层防水衣上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腔连通的开口;
所述防溺水器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防溺水器固定件与所述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溺水器包括防溺水器腔体,所述防溺水器腔体包括顶板、隔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密封连接并围绕成容置有液化气体的充气腔;
所述防溺水器腔体还包括可向所述充气腔内通入气体的充气口和向所述密闭空腔内通入气体的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腔内伸入有可移动的释放杆,所述释放杆底端伸出于所述充气腔并连接有驱动机构,顶端伸出于所述充气腔并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通气管;
所述释放杆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通气管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管远离所述通气孔的一端为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充气腔外部,所述释放杆滑移后,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或所述充气腔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释放杆顶板,所述释放杆顶板垂直于所述释放杆设置,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释放杆顶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释放弹簧、聚乙烯醇海绵和海绵固定孔板,所述海绵固定孔板固定在所述侧板的底部,且所述海绵固定孔板位于所述释放杆顶板下方;
所述释放弹簧套设在所述释放杆的外周侧,并抵接所述隔板与所述释放杆顶板之间;
所述聚乙烯醇海绵抵接在所述释放杆顶板与所述海绵固定孔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固定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杆的顶端连接有使所述通气孔移动至所述充气腔外部的复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以复位机构位于所述防溺水器腔体的外部,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螺母和顶圈,所述释放杆的外壁设有螺纹部,所述复位螺母与所述释放杆的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顶圈垂直于所述复位螺母并连接在所述复位螺母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隔板在同一直线方向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释放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溺水急救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溺水器固定件与所述防溺水器腔体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
CN201920698045.9U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Active CN209795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8045.9U CN209795785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8045.9U CN209795785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5785U true CN209795785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32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8045.9U Active CN209795785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5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55750U (zh) 游泳救生手环
CN203428010U (zh) 落水救生气囊
CN209795785U (zh) 一种防溺水急救衣
CN207482156U (zh) 水上救生项圈
CN113200130B (zh) 一种气胀式水下打捞用救生装置
WO2015010522A1 (zh) 救生船
CN109501978A (zh) 一种遇水自充式充气救生器
CN106235458A (zh) 一种自救泳装
CN209535415U (zh) 快速充气救生装置
CN202379067U (zh) 双气囊多功能水上救生设备
CN205440815U (zh) 游泳自动充气救生两用项圈
CN208813479U (zh) 一种投掷式水上救生装置
CN212828998U (zh) 一种可防溺水的救生颈圈
CN206031730U (zh) 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应急救援装置
CN201769997U (zh) 一种快捷充气式救生装置
CN110920835B (zh) 一种穿戴式水下救生装置
CN210258783U (zh) 一种自主膨胀充气托起式溺水救援设备
CN209535413U (zh) 一种智能充气救生马夹
CN113273791A (zh) 一种研学旅行用便携书包
CN105644741A (zh) 游泳自动充气救生两用项圈
CN2628416Y (zh) 自动充气式便携救生圈
CN106263117B (zh) 一种新型充气救生服
CN215323223U (zh) 一种可救生泳衣
CN20603172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北斗应急救援装置
CN112009645B (zh) 一种基于快速充气原理的洪水救援用气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