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9775U - 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9775U
CN209789775U CN201822002289.7U CN201822002289U CN209789775U CN 209789775 U CN209789775 U CN 209789775U CN 201822002289 U CN201822002289 U CN 201822002289U CN 209789775 U CN209789775 U CN 209789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p
rod
sleeve
squeezing
conven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22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文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rgotech Home Furnishing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rgotech Home Furnish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rgotech Home Furnish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rgotech Home Furnishing Produc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9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9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及捋套,所述拖把头包括拖板和拖布;所述捋套可沿所述拖把杆上下往复滑动;还包括一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部体和第二部体,所述第一部体可于拖把拖地时限制所述捋套向下移动,所述第二部体可于清洗拖把时驱动所述第一部体解除对捋套的限位。本实用新型的拖把在拖地时,第一部体处于伸出状态,可始终与挤水架相抵,防止挤水架下移,不会影响拖把的正常使用;需要进行挤水时,只需要控制第二部体动作,即可解除第一部体对挤水架的限位,操作步骤简单便捷,无需进行多余的操作,也无需使用大力气对挤水架进行拉拽,解锁限位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背景技术
平板拖把是将拖把的拖把头设置为平板状,其清洁面积较大,从而受到广大家庭的喜爱,成为日常清洁所不可或缺的清洁工具。为了避免对拖布的手工清洗,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自挤水的平板拖把。中国专利CN105996928A公开了一种《自挤水平板拖把》,其包括拖把杆、拖把头、挤水架、离合扣及阻挡机构,通过挤水架沿拖把杆进行上下滑动,对拖把头进行挤水操作,在拖把正常使用时,通过离合扣和阻挡机构对挤水架进行限位,防止挤水架下移而影响拖把的正常使用。但是,该种结构下,离合扣与阻挡机构的结构设置的较为复杂,装配不变,零部件较多,容易损坏。且在需要挤水操作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来拉拽挤水架,使得离合扣越过阻挡机构,操作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锁挤水架限位操作便捷的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及捋套,所述拖把头包括拖板和拖布;所述捋套可沿所述拖把杆上下往复滑动;还包括一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部体和第二部体,所述第一部体可于拖把拖地时限制所述捋套向下移动,所述第二部体可于清洗拖把时驱动所述第一部体解除对捋套的限位。本实用新型的拖把在拖地时,第一部体处于伸出状态,可始终与挤水架相抵,防止挤水架下移,不会影响拖把的正常使用;需要进行挤水时,只需要控制第二部体动作,即可解除第一部体对挤水架的限位,操作步骤简单便捷,无需进行多余的操作,也无需使用大力气对挤水架进行拉拽,解锁限位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挤水过程中,拖把头始终保持按压在第二部体上,第一部体始终保持避开挤水架的状态,挤水架运动顺畅,挤水操作更为舒适,挤水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体与所述拖板配合时解除所述第一部体对所述捋套的限位;通过将拖把头旋转至与拖把杆平行的位置,拖把头即可按压第二部体,使得第一部体解除对捋套的限位,挤水架即可正常进行上下滑动;由于第二部体是在拖把头转动至与拖把杆平行时,在拖把头的作用下被按压的,无需进行其他多余的操作,操作方便、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体于所述拖板作用下动作,驱动所述第一部体与该第二部体同向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体于所述拖板作用下动作,驱动所述第一部体与该第二部体反向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可于所述第二部体发生动作后驱动该第二部体自动复位的复位部件;当拖把头离开第二部体后,第二部体可在复位部件的驱动下快速复位至原始状态,同时,复位部件可在拖把拖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驱动件处于原始状态,从而保持第一部体对捋套的有效限位,拖把的结构更为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体、第一部体及复位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工简单,相较分体结构而言,节省了至少3道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且一体成型制成,使得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更为稳定,在解除对捋套的限位时操作更为容易。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座,所述第一部体和第二部体通过该限位座与所述拖把杆相配合;便于装配,且使得限位座可相对拖把杆进行更换,从而在维修时可单独更换,延长拖把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座设有与所述第二部体相配合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部体相配合的开口轨道;通过通道和开口轨道分别对第二部体和第一部体的运行轨道进行限制,防止两者在移动时发生位置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拖把杆内;所述复位部件为一弹片,所述弹片一端作用于所述拖把杆内壁;通过弹性件与拖把杆内壁相抵,保证弹片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从而在驱动件和限位件发生动作后,可快速驱动驱动件和限位件复位,复位速度快,效果好;且相较设置弹簧的结构而言,弹片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为作用于所述驱动部上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拖把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部体相配合的第一开口槽和与所述第一部体相配合的第二开口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拖把头旋转至与拖把杆平行的位置,即可实现第一部体避开挤水架,无需进行多余的操作,也无需使用大力气对挤水架进行拉拽,解锁限位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挤水过程中,拖把头始终保持按压在第二部体上,第一部体始终保持避开挤水架的状态,挤水架运动顺畅,挤水操作更为舒适,挤水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第一种实施例与拖把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装置第二种实施例与拖把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装置第二种实施例与拖把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拖把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拖把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四。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刮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刮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21为图20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三。
图23为图2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拖把头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5为图2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拖把头第三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7为图2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拖把头第四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9为图28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29所示,一种两用型自挤水平拖,包括拖把头、捋套7 以及拖把杆5,所述拖把头包括拖板1、与拖板相连的拖布2以及与所述拖板活动连接的角度调节头43;所述拖把杆5包括第二杆体51 和第一杆体53,所述第二杆体51活动套设在第一杆体53外,第二杆体51可沿第一杆体53上下往复滑动,所述捋套7与第二杆体51 相连,可在第二杆体51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第二杆体51上端套设有一软套14,使手握住该部分更舒适;所述捋套7上设有供拖把头穿过的穿口71,所述第一杆体53的下端与拖把头活动连接,进而所述拖把头可旋转至与拖把杆平行的位置,并在捋套7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穿入所述穿口71内;进一步的,所述穿口71上设有一挤水结构,可在拖把头穿入穿口后通过该挤水结构对拖布进行挤水操作。
如图5-7所示,所述拖把杆5上设有一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连接件61、分设于连接件两端的第二部体62和第一部体63;所述第一部体63可于拖把拖地时限制所述捋套7向下移动,所述第二部体62可于清洗拖把时驱动所述第一部体解除对捋套7的限位;具体的,所述第二部体62与所述拖板1配合时解除所述第一部体63 对所述捋套7的限位;具体为拖把头翻转至与拖把杆平行位置时,拖板按压第二部体62,使得第一部体63解除对所述捋套7的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体62于所述拖板1作用下向后动作,驱动所述第一部体与该第二部体反向动作;具体为,所述第二部体62可于外力作用下动作,并驱动所述第一部体63与其反向动作,以解除第一部体63对所述捋套7的限位;还包括一复位部件64,所述复位部件 64可于所述第二部体62发生伸缩后驱动第二部体62自动回复至原始状态。
所述限位装置6还包括限位座65,所述第一部体63和第二部体 62通过该限位座65与所述拖把杆5相配合;具体的,所述限位座65 设于所述拖把杆5内,所述拖把杆5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部体62相配合的第一开口槽54和与所述第一部体相配合的第二开口槽55;所述连接件61上与所述限位座65活动连接的连接部611,优选的,所述限位座65具有对称设置的两定位臂651,两定位臂之间具有间隙,以供连接件61置入;优选的,所述限位座65的其中一侧向下延伸形成一延伸部654,该延伸部654上设有一条状的开槽655,所述第二部体62可从该开槽中穿出;所述开槽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一圈凸部 656,该凸部可卡入至所述第一开口槽54内。
所述限位座65上设有一定位件652,限位座65上设有一插接腔 653,所述定位件652可拆卸的设置在该插接腔653内;所述捋套7 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652止转配合的通槽;所述连接件61、第二部体62、第一部体63及复位部件64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复位部件64为弹片641,所述弹片641一端与所述连接件61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拖把杆5内壁相抵;所述限位座65卡设于所述拖把杆5内,所述拖把杆5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652相配合的定位口57。
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限位装置可采用其他结构,当所述第二部体62于所述拖板1作用下向后动作,驱动所述第一部体与该第二部体同向动作;具体的,所述限位座65设于拖把杆上;所述第二部体为一圆杆,所述第一部体为固设于第二部体侧部的L形凸块;所述限位座65上设有通道651和开口轨道652,所述第二部体62可前后动作的穿设在通道651内,所述第一部体由所述开口轨道652伸出限位座,且第一部体63可在开口轨道652内前后移动;所述复位部件64为设于通道内的弹簧,弹簧一端与第二部体相连,另一端与通道内壁相抵;所述通道还连接有一盖板66,所述盖板上部设有供第二部体穿出的圆孔,下部设有一连接柱661,所述限位座上设有供连接柱插入的插孔653,当连接柱与插孔653相连时,盖板可对通道和开口轨道进行封闭,防止第二部体掉出;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部体外端伸出盖体,并且第一部体位于所述捋套的下方位置,从而可对捋套进行有效限位,防止其向下移动;当需要挤水或清洗操作时,拖把头翻转至与拖把杆平行的位置,拖板按压第二部体,将第二部体向后推动,使得第一部体跟随第二部体一同后移,此时第一部体不再位于捋套的下方位置,从而捋套可自由进行上下移动。
如图8所示,所述拖把杆包括第一杆体53和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外的第二杆体51,所述捋套7与所述第二杆体相配合,所述第二杆体51可沿第一杆体53上下往复滑动,第二杆体51和第一杆体53 通过弹性复位部件相连;所述第二杆体51和第一杆体53通过弹性复位部件连接,当第二杆体受到压力作用而向下滑动时后,弹性复位部件可驱动第二杆体51自动回弹至初始状态;从而只需将拖把头翻转至与拖把杆平行后,将拖把头下端抵触至物体上,单手握持第二杆体并进行下压操作,即可实现捋套的上下往复移动,对拖把进行挤水,操作省力;同时,在对拖把进行清洗时,也只需要将拖把头抵触在桶体内,捋套的上移的过程中可将水从桶体中带至拖布上,捋套的下移的过程中再将拖布上的脏水挤出,往复操作即可对拖布进行有效清洗,不仅效率高,清洗效果也好。
具体的,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杆体51的内部设置有顶杆52,顶杆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杆体51固定连接,形成第一端;所述第二杆体51内设有一顶座16,该顶座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杆体顶部,顶座16中心处上设有供顶杆52抵靠的盲孔或凹槽或通孔,顶杆52插入所述盲孔或凹槽或通孔中即可实现与顶座16的固定连接;装配后的顶杆52位于第二杆体内部中心位置处,使弹性复位部件能稳定复位;顶杆52的下端伸入至第一杆体53内,形成第二端,所述弹性复位部件为拉簧602,该拉簧602的上端与顶杆的第二端相连,下端则与第一杆体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53内设有一卡套601,所述拉簧602与该卡套601相连;所述卡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顶杆52可由该通孔中穿过,所述顶杆52的第二端穿过通孔后连接有一托座603,该托座603上设置有供顶杆52抵靠的盲孔或凹槽或直径小于顶杆截面尺寸的通孔;所述拉簧602连接于所述托座603 上,当第二杆体下移时,顶杆连同第二杆体一起向下移动,从而对所述拉簧602进行拉伸,当外力撤去时,该拉簧602即可产生回复力,将第二杆体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
如图10-12所示,还包括一定位开关8,所述定位开关8可使得所述捋套7在与第二杆体一同沿第一杆体53上下往复滑动或自行沿所述第一杆体53上下往复滑动两种状态上进行转换;所述定位开关8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杆体与捋套7可沿所述第一杆体同步上下滑动;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定位配合,所述捋套7可沿第一杆体上下滑动;所述定位开关8包括开关本体81和定位部813;当定位开关8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本体81的上部811与所述第二杆体51相配合,开关本体81的下部812与所述捋套7相配合;当定位开关8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部813与所述第一杆体53相配合。
具体的,所述定位开关8包括开关本体81,所述第二杆体1上设有一定位件9,且该定位件9包括与上套91和下套92,所述上套 91与所述第二杆体固连,所述下套92与所述上套可拆卸连接,两者间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套92上设有一开口槽921,所述开关本体81置于该开口槽内,且开关本体81的中部对称的设于两支点816,下套92上对应于开口槽921侧壁处向外延伸形成了两连接板922,两连接板上分别设有一通孔923,支点可转动的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使得开关本体81的上部811和下部812分别可绕支点进行上下翻转;当外力作用于所述上部811时,所述定位开关8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当外力作用于所述下部812时,所述定位开关8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
具体的,所述定位部813设于开关本体81的上部811,该定位部813为穿设在开关本体81上端的插杆,所述第一杆体53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813相配合的开口531;所述开关本体81的下部812设有一连接部814,该连接部814为固设在开关本体81下端的钩部,所述捋套7上设有一连接件76,该连接件76为一U形件,倒置且固连在所述捋套7上,所述连接部可插入至U形件的开口内,实现捋套 7和开关本体的连接。
当按压所述开关本体81的上部811时,插杆可插入至所述开口 31内,使得第二杆体在下移至插杆所处的位置时,便无法再向下移动,实现所述内、第二杆体之间的定位配合;同时,开关本体81的下端向外翘起,使得连接部814远离所述连接件76,解除捋套7与第二杆体1之间的连接配合;该种状态下,捋套7可自行沿着第一杆体3上下移动,且捋套移动的同时,内第二杆体1之间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不会使得弹性复位部件发生形变;此时的挤水和清洗操作为:一手握持第二杆体,一手握持捋套,并驱动捋套上下滑动,该种状态即为手动操作模式。
当按压所述开关本体81的下部812时,开关本体81的下端向内运动,开关本体81的下部812与所述捋套7相配合,使得连接部814 卡至连接件76上,捋套与开关本体相连,从而实现捋套7与第二杆体1之间的连接配合;同时,开关本体81的上端向外翘起,实现开关本体81的上部811与所述第二杆体51的配合,使得定位件813由开口31中脱离出来,且保持定位件813的端部完全脱离开口31,即可解除内、外之间的定位配合,此时第二杆体1即可相对第一杆体3 进行上下移动;此时的挤水和清洗操作为:单手握持第二杆体并下压第二杆体,第二杆体1带动捋套7一同下移,同时对弹性复位部件进行拉伸,使得其发生形变,当作用在第二杆体上的力消失时,弹性复位部件即可作用给第二杆体一个向上的力,驱动第二杆体带动捋套一起自动向上回弹,该种状态即为自动回弹模式。
如图12所示,为了防止开关本体81在拖把使用的过程中随意发生翻动,我们在所述定位件9上设置了限位结构10,该限位结构10 包括第一第一部体101和第二第一部体102,所述第一第一部体101 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孔,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上;所述第二第一部体102也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孔,同样的,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上;所述第一第一部体101的位置更靠近于内侧;所述开关本体81上设有限位凸部815,该限位凸部815为对称的设于所述开关本体81上的两个凸柱,所述两个凸柱分别上设置在开关本体81上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当按压开关本体的上部811时,开关本体的上端向内移动,此时限位凸部815卡入至第二第一部体102内,从而有效将开关本体 81限制在定位件插入至开口内的状态上;当按压开关本体的下部812 时,开关本体81的下端向内移动,使得上端向外翘起,限位凸部815 由第一第一部体101中脱离,之后卡入至第一第一部体101内,从而有效将开关本体81限制在连接部与连接件相连的状态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捋套7的上部也具有一开口槽,该开口槽的侧壁同样延伸出两连接板,从而捋套上端可套至所述下套外;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捋套在与定位件配合时发生转动,我们将所述捋套7和定位件设置为止转配合;具体的,所述下套下部向下延伸形成了一延伸段 93,所述延伸段93的内径大于第一杆体的外径;所述延伸段93上设有一条状的凸起931,所述捋套上部则设有一条状的凹槽77,当捋套套设至下套上时,所述凸起可卡入至凹槽内,使得捋套无法相对下套发生翻动,实现两者的止转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下套对应于延伸段上端位置还设有一定位凸部932,该定位凸部932为下套上部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圈凸缘,通过该凸缘的设置,对捋套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杆体53的外侧壁上设有防脱凸部532,该防脱凸部532为由第一杆体53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圈凸起,当第二杆体上移至最大程度时,定位件可与防脱凸部相抵触,从而有效防止第二杆体由第一杆体上脱出。
如图13-14所示,所述拖板1包括由金属制成的盖板11、底板 12及与底板相连的扣板13;底板12可通过螺钉等与所述盖板1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2上设有多个魔术贴416,所述拖布2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的与底板12连接;具体的,扣板13与所述底板12之间设有一防脱结构,通过该防脱结构实现两者的连接和防脱;该防脱结构包括钩部132和凸部124,所述钩部132设于所述扣板13端部,为呈钩状的钩部;所述凸部124设于所述底板12上,当扣板13与底板 12相连时,钩件钩在连接部上,使得扣板13与底板12相互连接在一起。
所述拖布2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扣板13相连,扣板13外端具有3 个第二勾部131,所述拖布2对应于第一勾部的一端上分别设有3个插袋,该第一勾部可插入至插袋内,实现拖布2与扣板13的连接;拖布2的另一端上也设有3个插袋,所述底板12上设有3个第一勾部121,3个第一勾部与顶板下表面之间分别具有间隙,使得插袋可以套至第一勾部上,实现拖布与顶板的连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扣板,拖布的两端分别与扣板相连。
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拆装拖布,我们将所述扣板13设置为可相对底板12向下翻转或弯折;具体的,所述扣板13靠近扣板13与底板12的连接处位置上设有一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可产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实现扣板13的外端可相对底板12进行向下翻转或弯折;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结构为设于所述扣板13上的多个拱起134或凹槽,这些拱起直接沿扣板13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分布,从而构成了弯曲状的弹性结构;形变能力好,使得扣板可相对底板进行向下翻转,从而可在安装拖布时将扣板向拖板内侧翻转,以增大扣板外端与的顶板之间的间隙,从而便于插袋套至第一勾部上,对于拖布的更换也更为方便;所述第一板体121上设有一卡槽1211,当扣板13与底板11相连时,所述钩部、拱起或凹槽穿过所述卡槽后与凸部相配合,限位效果更好,所述卡槽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所述钩件、拱起或凹槽的整体宽度,保证拱起或凹槽具有足够的空间发生形变。
为了使得底板与盖板之间牢固连接,我们在所述盖板11与所述底板12之间通过一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盖板 11上的卡件111,所述底板12上设有与该卡件111相配合的通孔122;所述卡件111为设于所述盖板11两端的金属片,该金属片与盖板11 为一体成型制成;所述通孔122设于所述底板12的左右两端上,位置对应于所述卡件111设置;当底板与盖板相连时,卡件111可穿入至通孔内;优选的,所述卡件111下部设有一防脱部112,该防脱部 112为卡件111下部穿过通孔后向内弯曲形成;进一步的,所述盖板 11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挡边113,该挡边上设有多个弧形凸起114,这些弧形凸起114与挡边113一体成型,相邻弧形凸起114 之间间距相等;当盖板与底板相连时,弧形凸起可以卡在底板的侧壁上,实现盖板与底板的定位。
为了防止扣板13在挤水过程中发生翻动,我们在所述扣板13与底板12之间设置了一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可于所述扣板13展开时实现扣板13与底板12的定位配合,定位结构可于扣板13向外移动时解除扣板13与底板12的定位配合;具体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扣板13上的扣部133和设于所述底板12上的定位部123,该定位部123由所述底板12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当扣板13翻转至展开位置时,扣部钩至延伸部上,实现扣板13与底板12的定位配合,此时扣板13无法向下翻动;由于扣部与延伸部的配合,定位牢固,即使在扣板13上加压,扣板13也无法向下翻动;当将扣板13向外拉动时,由于弹性件的存在,使得扣板13可向外移动一小段距离,从而扣部与延伸部相互脱离,实现解除扣板13与底板12的定位配合,此时扣板13可向下翻动。
进一步的,所述扣板13上设有一开口槽135,所述延伸部123 下表面上设有一连接部1241,当底板12与扣板13相连时,连接部 1241可入至开口槽内,进一步对扣板13进行定位。
为了方便拉动扣板13向外移动,我们在所述扣板13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了一凸部138,该凸部为设于扣板13侧壁上的多个凸齿,这些凸齿的外表面突出于盖板的外表面设置,从而在操作时,手可直接抓在所述凸部138上来拉动扣板13,从而更为方便,且凸齿可增大与手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外拉的操作更为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12包括底板本体1212和多个条形板1213,所述底板本体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多个条形板1213沿所述底板12 的宽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安装槽内,相邻条形板之间形成空腔,从而使得底板12实现局部镂空,节省材料的同时,减轻拖把的重量。
进一步的,底板上设有两连接部127,所述螺钉200穿设在该连接部127内,并与盖板相连接;从而当底板与盖板相连时,底板可将扣板向上压紧,将钩部的上表面顶紧在盖板的下表面上,从而使得扣板发生向下翻转或弯折时,钩部不会从连接部上脱出,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一勾部121和第二勾部131均为倾斜设置,优选为其外端由所述底板12向所述盖板11倾斜设置,从而第一勾部121与盖板11之间的间隙较小,第二勾部123外端与所述底板12外端之间的间隙较小,使得拖把头两外端的厚度得到的一定程度的减小,从而使得拖把头端部在更易对准穿口插入;且由于拖把头外端的厚度得到减小,拖把头在插入穿口时,拖布外边缘处不易与捋头本体发生抵触或翻起,拖布不会在挤水过程中被向下拉拽而从拖板上脱落下来。
如图18-26所示,所述拖板41上表面上对称的设有两连接部419,两连接部中分别设有一柱形的连接腔,所述调节座43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了一连接柱431,该连接柱可转动的穿设在所述连接腔内,使得调节座43可实现相对拖把的前后翻转;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腔内壁设有防脱凸部432,所述连接部451上设有与该防脱凸部432相配合的防脱凹部433;具体的,该防脱凸部432为由连接腔内壁延伸出的环形凸缘,所述防脱凹部433为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杆体3下端设有一连接件44,该连接件44下端与所述调节座43通过销钉100 铰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座43上设有一腔室,该腔室通过在所述调节座43上设置弧形的开口槽形成;所述腔室内设有一调节件45,该调节件45上设有一轴件451,所述腔室侧壁上设有对称的设有两通孔,当调节件45置于所述腔室内时,轴件穿入通孔内,并可相对通孔转动,从而实现调节件与调节座43的活动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轴件451与所述调节件45为一体成型制成。
所述连接件44下端形成两连接臂441,两连接臂之间形成一个供所述调节座穿入其内的开口442,两连接臂441上均设有供销钉穿过的通孔443;所述连接件44对应于开口位置上设有一通腔445,该通腔445一端与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连接件44上设有一弹性件47和推件48,且所述弹性件47置于所述通腔内,所述推件48的一端穿入至所述通腔445内;该弹性件47为弹簧,其一端与所述通腔445 底壁相连或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推件48相连或相抵,通过弹性件47 的设置,始终给予所述推件48一个向外的作用力;所述推件48上端与所述调节件45配合抵触,且推件48上端形成为平面,以形成一与调节件45相配合的滑动面481,通过该滑动面481的设置,使得推件48与调节件45之间可发生相对往复滑动;所述调节件45与所述推件48相抵的一端也为平面结构设置,从而使得调节件的这一端基本不会相对推件发生翻转,与推件的配合更为稳定;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45也可设置为圆形,可沿所述滑动面481往复滚动。
如图25-26所示,为了使得拖把杆的位置定位更为稳定,我们在所述推件48上设置了第一定位部482和第二定位部483,当所述拖把杆5与所述拖把头4相垂直时,所述调节件45与所述第一定位部 482相配合;当所述拖把杆5与所述拖把头4相平行时,所述调节件 45与所述第二定位部483相配合,从而对拖把杆的定位更为牢固;具体的,所述第二定位部483为设于所述推件45下部的弧形卡槽,所述第一定位部482为设于所述推件45下部的斜面;当所述拖把杆 5与所述拖把头4相垂直时,调节件45卡入至第一定位部482内,从而有效保持拖把杆在竖直状态上,即使在拖地时,拖把杆也不易发生翻转;所述第一定位部482为设于所述推件45下部的斜面,当所述拖把杆5与所述拖把头4相平行时,斜面可顶住调节件45,防止调节件45与滑动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有效防止拖把杆向上翻转,在挤水时始终保持拖把杆与拖把头平行。
或者,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面481也可不设置为光滑平面,可在其上设置条纹;所述调节件45与所述推件48相接触的面上也可设置条纹,条纹沿着两者相对滑动的方向设置,从而在滑动过程中还可有效防止两者发生位置偏移。
作为优选,如图23-24所示,所述连接件44上设有一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移动部件491和定位凸部492,所述定位凸部492设于其中一连接部上;所述移动部件491为置于所述通腔内的移动块 492和穿设于该移动块内的连杆493,该连杆两端伸出至移动块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件44上设有供连杆穿入的孔,实现连杆493与连接件44的固定连接,从而将移动块492有效限位在连接件的通腔内;所述移动件492的下端连接有一弹簧494,所述移动件的上端伸出至所述通腔,并且在移动件上端设置了一凹台495,所述定位凸部492 卡入至所述凹台495内,进而对拖把头2的位置进行定位;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492上设有一滑槽496,该连杆可在滑槽内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可相对连接件发生上下移动,当移动块受到外力作用时,即可发生来回活动,进而对拖把头的位置进行定位或者解除对拖把头的定位。
具体的,如图19所示,此时拖把杆与拖把头之间处于垂直状态,将拖把头置于地面上即可进行拖地;当需要进行清洗或挤水操作时,在拖把头置于地面的条件下,绕拖把杆与拖把头的配合连接处向下翻动拖把杆,连接件内的推件与拖把杆一起移动,从而驱动所述调节件发生向下翻转,使得调节件与推件滑动面相接触的表面相对水平线产生倾斜,此时推件即可向调节件的单侧实现滑动,从而推件作用于调节件上的压力作用点也向单侧偏移,在单侧受力的情况下,使得调节件快速发生翻转,转换至如图21所示的状态,此时拖把头与拖把杆之间即处于平行状态;同时,连接部上的定位凸部卡入至移动块的凹台内,移动块上连接的弹簧发生收缩,使得移动块顶紧在连接部上,实现对拖把头位置的有效定位。
具体的,如图15-17所示,所述挤水结构包括一刮件72,所述刮件7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捋套本体上,使得刮件72的下端可相对刮件与捋套本体的连接处进行翻转,呈弧线轨迹运动;当捋套本体7由下至上动作时,刮件72将向外翻转,与拖布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实现操作省力;而当捋套本体7由上至下动作对拖把头进行挤水时,刮件72将向内翻转以压紧拖布,达到良好的挤水效果;所述捋套7穿口内壁对应于刮件72的另一侧上设有两滚轮18,在挤水时滚轮与刮件共同对拖把头进行挤压,实现良好的挤水效果。
作为优选,如图12-14所示,所述刮件72上设有一蓄水结构73,该蓄水结构为设于所述刮件72上端的多个兜水槽731和与所述兜水槽731相连通的出水口732,每个兜水槽731对应连接一个出水口,出水口上端连通至兜水槽731底部,下端连通至刮件下部;这些兜水槽731沿着刮件7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清洗拖把时,这些兜水槽731可装入一定量的水,并且在捋套本体7上移的过程中,通过出水口流出,被拖布所吸收,保证在清洗时整个拖布均能被水浇淋到,拖布清洗干净。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刮件72通过连接结构74与所述捋套本体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结构74包括设于所述刮件上的两套筒741 和对称设于所述穿口内壁上的两柱形腔,两套筒分别固设在刮件72 的左右两端上;两套筒内分别设有一转轴,转轴上设有一凸部,所述套筒上设有与凸部相配合的开口,当转轴插入至套筒内时,凸部卡入至开口内,实现转轴与套筒之间的止转配合;套筒可转动的置于所述柱形腔内,从而使得刮件可以绕套筒和柱形腔的连接处翻转;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也直接在刮件上固设两转轴,或由刮件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转轴,转轴可转动地置于所述柱形腔内;为了保证刮件 72在捋套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实现对应方向上的翻转,我们还设置了一弹性部件75,当所述刮件发生转动后,弹性部件75可对刮件进行复位;所述弹性部件75为弹簧,弹簧一端作用于所述刮件72,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捋套本体7;具体的,弹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转轴741 上,且与转轴固连,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柱形腔的内壁固连;从而在刮件72发生翻转时,弹簧将发生形变,在捋套本体离开拖把头后,弹簧可驱动刮件复位至原始状态。
为了使得刮件72对于拖布的挤水更为干净,我们在所述刮件72 上设置了多个刮齿721,多个刮齿721沿所述刮件7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刮齿721设于所述刮件的外侧表面上,这里的外侧表面是指刮件远离拖把杆的一侧;且优选为位于所述刮件72 外侧的下部位置上,当刮件向内翻转时,刮齿即可与拖布接触,当刮件向外翻转时,刮齿不会与拖布接触,从而不会在捋套上移时产生摩擦阻力,实现捋套的省力上移;作为优选,所述刮件72下端部上设有多个凹槽722,且凹槽722呈阶梯状分布,从而刮件72下端更易刮除拖布上的水,实现良好的挤水效果。
具体的操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时,所述端头处于伸出状态,对所述捋头本体进行阻挡;在需要清洗拖布时,将拖把头翻转至与拖把杆平行的位置上,拖把头上端抵触至端头上并将端头向后推动,此时捋头本体即可发生移动;之后将拖把头下端抵触至盛装有水的容器底面上,一手握持手柄上并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捋套向下移动;之后解除对第二杆体的加压,使得第二杆体带动捋套向上回弹,回弹的过程中,刮件的兜水槽内盛装的水,在刮件向外翻动的过程中被拖布所吸收;之后再次下压第二杆体,捋套向下移动,刮件向内发生翻转,其下端的刮齿与拖布相接触,将拖布上的水向下挤出;如此往复操作后,即可实现对拖布的清洗;在清洗完成需要对拖布进行挤水时,将拖把由容器中拎起,将拖把头的下端抵触至设置在桶体上的支撑板上,之后下压第二杆体,捋套向下移动,刮件向内发生翻转,其下端的刮齿与拖布相接触,将拖布上的水向下挤出;而后解除对第二杆体的加压,使得第二杆体带动捋套向上回弹,如此往复操作,将拖布上的水全部挤出即可。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包括拖把杆(5)、拖把头及捋套(7),所述拖把头包括拖板(1)和拖布(2);所述捋套(7)可沿所述拖把杆(5)上下往复滑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第一部体(63)和第二部体(62),所述第一部体(63)可于拖把拖地时限制所述捋套(7)向下移动,所述第二部体(62)可于清洗拖把时驱动所述第一部体解除对捋套(7)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板与所述第二部体(62)相接触时,第二部体(62)驱动所述第一部体(63)解除对所述捋套(7)的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体(62)于所述拖板(1)作用下动作,所述第一部体与该第二部体呈同向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体(62)于所述拖板(1)作用下动作,所述第一部体与该第二部体呈反向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于所述第二部体(62)发生动作后驱动该第二部体(62)自动复位的复位部件(6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体(62)、第一部体(63)及复位部件(64)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6)还包括限位座(65),所述第一部体(63)和第二部体(62)通过该限位座(65)与所述拖把杆(5)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65)设有与所述第二部体(62)相配合的通道(651),所述通道(65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部体(63)相配合的开口轨道(65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65)设于所述拖把杆内;所述复位部件(64)为一弹片(641),所述弹片(641)一端作用于所述拖把杆(5)内壁。
CN201822002289.7U 2017-12-01 2018-11-30 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Active CN2097897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2758 2017-12-01
CN2017216527589 2017-1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9775U true CN209789775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19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2289.7U Active CN209789775U (zh) 2017-12-01 2018-11-30 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CN201822003108.2U Active CN209499636U (zh) 2017-12-01 2018-11-30 一种两用型自挤水平拖
CN201822003093.XU Active CN209789776U (zh) 2017-12-01 2018-11-30 一种拖把头、拖把及清洁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3108.2U Active CN209499636U (zh) 2017-12-01 2018-11-30 一种两用型自挤水平拖
CN201822003093.XU Active CN209789776U (zh) 2017-12-01 2018-11-30 一种拖把头、拖把及清洁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0978977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9636U (zh) 2019-10-18
CN209789776U (zh) 201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0417B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CN107752936B (zh) 一种发泡棉头拖把挤水装置
EP3620096B1 (en) Squeeze flat mop cleaning tool having adjustable squeeze opening
CN107865620B (zh) 发泡棉拖把的挤干结构
CN107595218B (zh) 挤水操作省力的自挤水发泡棉头拖把
CN209808251U (zh) 挤压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CN209789775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CN211066466U (zh) 一种清洁工具
CN111789550A (zh) 一种拖把
CN209966300U (zh) 挤压口可调的挤压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CN209863696U (zh) 具有刮板的挤压平拖清洁工具
CN218419742U (zh) 拖把
CN214128465U (zh) 一种拖擦装置
CN212307746U (zh) 一种对折挤水式发泡棉拖把
CN211559979U (zh) 浮动挤压的挤水装置、自挤水发泡棉拖把及拖把清洁工具
CN209107254U (zh) 脚踏拖把桶
CN113243864A (zh) 稳定型的无拉柄挤水拖把
CN210749061U (zh) 一种自挤水胶棉拖把
CN211674065U (zh) 一种挤水方便的胶棉拖
CN211834264U (zh) 自挤水发泡棉拖把
CN218419741U (zh) 拖把
CN210931230U (zh) 发泡棉拖把及清洁工具
CN217488575U (zh) 拖把
CN218419743U (zh) 拖把
CN211066460U (zh) 一种清洁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