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8911U - 救生包 - Google Patents
救生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88911U CN209788911U CN201821805902.2U CN201821805902U CN209788911U CN 209788911 U CN209788911 U CN 209788911U CN 201821805902 U CN201821805902 U CN 201821805902U CN 209788911 U CN209788911 U CN 2097889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latable cushion
- folding
- strap
- buckle
- inflat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包技术领域,涉及救生包。包体由充气垫折叠形成,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将充气垫折叠部相连接,形成包体。通过第二连接结构选择将带体背带部一处连接于充气垫,通过第三连接结构将背带部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垫,将带体长带部收纳于充气垫的收纳区,形成一个可背的包体,包体防水性提高,而且背带部的使用长度可调节,达到更好的负重效果。选择性地在不同收纳区内放置不同体积的部分长带部,可形成可调节的背部护脊垫。将长带部取出于收纳区,快速将带体分离于包体,将充气垫展开,只让其中一个背带部末端连接于充气垫,带体作为救生绳,并通过展开的充气垫实现水上救生,达到缩短救生时间、增加救生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救生包。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背包采用车缝工艺制作而成,通常由包体、背带组成,包体设有供包体打开与关闭的拉链,该拉链的防水性都很普通,包体内的气体会外漏,这些背包所采用的材质通常都不具备防水功能,当背包碰到雨水时容易被淋湿,雨水渗入包内。包体防水性不够,功能单一,应用范围有限,不具备水上救生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包,以解决现有背包防水性不够、功能单一、不具备水上救生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救生包,包括:
作为救生绳或背带使用的带体,所述带体包括长带部及两条分别连接于所述长带部的端部的背带部;
包体,其由一充气垫折叠形成,所述充气垫包括主体部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的若干折叠部,所述充气垫的背面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收纳所述长带部的收纳区,所述收纳区具有开口;
用于使所述折叠部相连接以形成所述包体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折叠部上;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背带部的任一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垫的第二连接结构;以及
用于将所述背带部的末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垫的第三连接结构;在所述长带部收纳于所述收纳区、所述背带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充气垫、且两条所述背带部的末端连接于所述充气垫时,所述带体作为背带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垫设有进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部分为依次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四周的上折叠部、右折叠部、下折叠部、左折叠部,所述上折叠部与所述下折叠部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右折叠部与所述左折叠部通过另外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折叠部、所述左折叠部与所述下折叠部折叠于所述主体部后所述充气垫的正面围合形成一个放置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折叠部的第一公插扣、及设于另外一个所述折叠部的第一母插扣,所述第一公插扣与所述第一母插扣插接配合以使两个所述折叠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背带部的第二公插扣、及设于所述充气垫的背面的第二母插扣,所述第二公插扣与所述第二母插扣插接配合以使所述背带部连接于所述充气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公插扣包括插扣部、于所述插扣部延伸形成的两条连接臂、连接于两条所述连接臂之间的第一调节臂、及连接于两条所述连接臂之间的第二调节臂,两条所述连接臂、所述插扣部与所述第一调节臂之间围合形成第一过孔,两条连接臂、所述第一调节臂与第二调节臂之间围合形成第二过孔,所述背带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并绕过所述第一调节臂后穿设于所述第二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区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母插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背带部的末端的弹簧挂扣、及安装于所述充气垫的背面的挂圈,所述弹簧挂扣挂接于所述挂圈时所述背带部的末端连接于所述充气垫。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区位于两个所述挂圈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包体由充气垫折叠形成,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将充气垫的折叠部相连接,形成包体。通过第二连接结构选择将带体的背带部一处连接于充气垫,通过第三连接结构将背带部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垫,将带体的长带部收纳于充气垫的收纳区,形成一个可背的包体,包体防水性提高,而且背带部的使用长度可调节,达到更好的负重效果。选择性地在不同收纳区内放置不同体积的部分长带部,可形成可调节的背部护脊垫,达到适合不同背部曲线的护脊功能,避免普通背包的背部护脊垫需要额外的软垫并且不能调节的情况。
将长带部取出于收纳区,操作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快速将带体分离于包体,将充气垫展开,只让其中一个背带部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垫,带体作为救生绳,并通过展开的充气垫实现水上救生,而不用额外设置和收纳救生绳增加额外负重,达到缩短救生时间、增加救生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救生包的分解图,充气垫未充气;
图2为图1的救生包在充气垫充气展开且带体作为救生绳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救生包中应用的充气垫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充气垫的折叠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充气垫的进一步折叠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充气垫的进一步折叠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充气垫形成包体的进一步折叠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包体与带体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7、图8,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进行说明。救生包包括包体10、第一连接结构20、带体30、第二连接结构40、第三连接结构50。带体30作为救生绳(图2所示)或背带(图8所示)使用,带体30包括长带部31及两条分别连接于长带部31的端部的背带部32;包体10由一充气垫10a折叠形成,充气垫10a包括主体部11及连接于主体部11的边缘的若干折叠部(12a、12b、12c、12d),充气垫10a的背面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收纳长带部31的收纳区13,收纳区13具有开口131;第一连接结构20用于使折叠部相连接以形成包体10,第一连接结构20设于折叠部上;第二连接结构40用于选择性地将背带部32的任一处可拆卸地连接于充气垫10a;第三连接结构50用于将背带部32的末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充气垫10a;在长带部31收纳于收纳区13、背带部3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0连接于充气垫10a、且两条背带部32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垫10a时,带体30作为背带使用。
包体10由充气垫10a折叠形成,通过第一连接结构20将充气垫10a的折叠部相连接,形成包体10。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0选择将带体30的背带部32一处连接于充气垫10a,通过第三连接结构50将背带部32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垫10a,将带体30的长带部31收纳于充气垫10a的收纳区13,形成一个可背的包体10,包体10防水性提高,而且背带部32的使用长度可调节,达到更好的负重效果。选择性地在不同收纳区13内放置不同体积的部分长带部31,可形成可调节的背部护脊垫,达到适合不同背部曲线的护脊功能,避免普通背包的背部护脊垫需要额外的软垫并且不能调节的情况。
将长带部31取出于收纳区13,操作第一连接结构20与第二连接结构40,快速将带体30分离于包体10,将充气垫10a展开,只让其中一个背带部32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垫10a,带体30作为救生绳,并通过展开的充气垫10a实现水上救生,而不用额外设置和收纳救生绳增加额外负重,达到缩短救生时间、增加救生效果的目的。
折叠部(12a、12b、12c、12d)与主体部11之间可折叠,让充气垫10a折叠形成包体10,图3至图6中的箭头是折叠方向。每一折叠部均可附着在一硬质底板上,便于将折叠部折叠于主体部11上,形成较稳固的包体结构。
收纳区13可以为连接于充气垫10a背面的布,收纳区13的上边缘留有开口131。收纳区13至少为两个,优选为三个,分为上中下三段,选择性地在不同收纳区13内放置不同体积的部分长带部31,可形成可调节的背部护脊垫。
长带部31的长度足够长,便于长带部31拉长实现水上救生,长带部31可以是3米,长带部31的长度不限定。带体30可采用不同功能材料,适应不同场景需要,如意外落水、火灾逃生等。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充气垫10a设有进气管(图未示)。该结构便于对充气垫10a内进行充气。进气管处设有单向阀,让气体只能充进充气垫10a,而不能通过进气管出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折叠部分为依次连接于主体部11的四周的上折叠部12a、右折叠部12b、下折叠部12c、左折叠部12d,上折叠部12a与下折叠部12c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结构20相连接,右折叠部12b与左折叠部12d通过另外一个第一连接结构20相连接。该结构便于充气垫10a折叠形成包体10,操作容易,包体10结构紧凑。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先将右折叠部12b、左折叠部12d折叠,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结构20连接右折叠部12b、左折叠部12d;如图5、图6所示,再将下折叠部12c,通过另外一个第一连接结构20连接下折叠部12c、左折叠部12d;如图图7所示,再上折叠部12a折叠,通过另外一个第一连接结构20连接下折叠部12c、上折叠部12a。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右折叠部12b、左折叠部12d与下折叠部12c折叠于主体部11后充气垫10a的正面围合形成一个放置区14。在充气垫10a折叠形成包体10后,放置区14便于放置物品。在把包体10作为充气垫10a时,排空内部物品减轻重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结构20包括设于其中一个折叠部的第一公插扣21、及设于另外一个折叠部的第一母插扣22,第一公插扣21与第一母插扣22插接配合以使两个折叠部相连接。该结构便于两个折叠部的装配与拆卸。第一公插扣21具有两个弹性卡臂211、及位于两个弹性卡臂211之间的限位臂212。第一母插扣22具有插口。两个弹性卡臂211伸入插口并卡接于插口的内壁,实现第一公插扣21卡接于第一母插扣2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连接结构40的数量为二,第二连接结构40包括安装于背带部32的第二公插扣41、及设于充气垫10a的背面的第二母插扣42,第二公插扣41与第二母插扣42插接配合以使背带部32连接于充气垫10a。该结构便于背带部32、充气垫10a的装配与拆卸。第二连接结构40类似于第一连接结构20,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公插扣41包括插扣部411、于插扣部411延伸形成的两条连接臂412、连接于两条连接臂412之间的第一调节臂413、及连接于两条连接臂412之间的第二调节臂414,两条连接臂412、插扣部411与第一调节臂413之间围合形成第一过孔415,两条连接臂412、第一调节臂413与第二调节臂414之间围合形成第二过孔416,背带部32穿设于第一过孔415并绕过第一调节臂413后穿设于第二过孔416。插扣部411就是两个弹性卡臂与限位臂。第二公插扣41可滑动设置于背带部32,而在选择背带部32的一处准备连接于充气垫10a时,让第二公插扣41的第一调节臂413移动至该处。背带部32穿设于第一过孔415并绕过第一调节臂413后穿设于第二过孔416,在拉直背带部32时,会让第二调节臂414抵接于背带部32,第一调节臂413与背带部32之间、第二调节臂414与背带部32之间会形成摩擦力,从而选择性地让第二公插扣41定位于背带部32的任一处,实现背带部32使用长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收纳区13位于两个第二母插扣42之间。在两个第二公插扣41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母插扣42后,形成两条背带以便于背包体10。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三连接结构50的数量为二,第三连接结构50包括连接于背带部32的末端的弹簧挂扣51、及安装于充气垫10a的背面的挂圈52,弹簧挂扣51挂接于挂圈52时背带部32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垫10a。弹簧挂扣51为现有技术,弹簧挂扣51具有开口环511及弹性挡臂512,弹性挡臂512转动安装于开口环511的开口处。向内拨动弹性挡臂512,让开口环511开口打开,让弹簧挂扣51扣接于挂圈52,让弹性挡臂512复位以关闭开口环511开口,即可实现背带部32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垫10a,装配与拆卸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收纳区13位于两个挂圈52之间。在两个弹簧挂扣51分别连接于两个挂圈52后,形成两条背带以便于背包体10。
在不同情况下,救生包的使用方式:
1)意外落水,落水者清醒时:这时可解开第一连接结构20,快速排空包内物品;解开两个第二连接结构40和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结构50;抽出收纳区13内的长带部31;快速向落水抛出充气垫10a和带体30,利用充气垫10a目标大并且密度低于水可漂浮于水上,施救者待落水者抓取,快速拖落水者上岸。
2)意外落水,落水者失去意识时:解开第一连接结构20,排空包内物品;解开两个第二连接结构40和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结构50;抽出收纳区13内的长带部31;有条件将带体30一端绑到岸边固定桩上;下水游至落水者处;将充气垫10a与落水者绑定;有体力者游至岸边并同时拖拽落水者上岸;无体力者先游至岸边,再拖拽落水者上岸。
3)火灾-自救时:利用由耐火材料制作的带体30,一端固定于本层固定处,可缓降到低层可逃生处。
4)火灾-施救时:将带体30的一端固定本层,将低层人员拖拽至高层或者低层人员自己爬至高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救生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为救生绳或背带使用的带体,所述带体包括长带部及两条分别连接于所述长带部的端部的背带部;
包体,其由一充气垫折叠形成,所述充气垫包括主体部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的若干折叠部,所述充气垫的背面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收纳所述长带部的收纳区,所述收纳区具有开口;
用于使所述折叠部相连接以形成所述包体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折叠部上;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背带部的任一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垫的第二连接结构;以及
用于将所述背带部的末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垫的第三连接结构;在所述长带部收纳于所述收纳区、所述背带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充气垫、且两条所述背带部的末端连接于所述充气垫时,所述带体作为背带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垫设有进气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分为依次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四周的上折叠部、右折叠部、下折叠部、左折叠部,所述上折叠部与所述下折叠部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右折叠部与所述左折叠部通过另外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折叠部、所述左折叠部与所述下折叠部折叠于所述主体部后所述充气垫的正面围合形成一个放置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折叠部的第一公插扣、及设于另外一个所述折叠部的第一母插扣,所述第一公插扣与所述第一母插扣插接配合以使两个所述折叠部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背带部的第二公插扣、及设于所述充气垫的背面的第二母插扣,所述第二公插扣与所述第二母插扣插接配合以使所述背带部连接于所述充气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插扣包括插扣部、于所述插扣部延伸形成的两条连接臂、连接于两条所述连接臂之间的第一调节臂、及连接于两条所述连接臂之间的第二调节臂,两条所述连接臂、所述插扣部与所述第一调节臂之间围合形成第一过孔,两条连接臂、所述第一调节臂与第二调节臂之间围合形成第二过孔,所述背带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并绕过所述第一调节臂后穿设于所述第二过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区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母插扣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背带部的末端的弹簧挂扣、及安装于所述充气垫的背面的挂圈,所述弹簧挂扣挂接于所述挂圈时所述背带部的末端连接于所述充气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救生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区位于两个所述挂圈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05902.2U CN209788911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救生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05902.2U CN209788911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救生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88911U true CN209788911U (zh) | 2019-12-17 |
Family
ID=68816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05902.2U Active CN209788911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救生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889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1838A (zh) * | 2022-06-27 | 2022-08-30 | 赵飞 | 透水事故自救装置 |
-
2018
- 2018-11-02 CN CN201821805902.2U patent/CN20978891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1838A (zh) * | 2022-06-27 | 2022-08-30 | 赵飞 | 透水事故自救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39223B2 (en) | Veteran support backpack | |
US20210093063A1 (en) | Collapsible travel neck support tube | |
US9820514B2 (en) | Garment with carrying system | |
US5803667A (en) | Combination spider and buoyancy compensator, with insertable weights | |
US20060270290A1 (en) | Lightweight personal rescue tube flotation device | |
JPS6116193A (ja) | 一体形カスタム水中ダイビング組立体 | |
US20110240692A1 (en) | Survival backpack that converts to a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 |
US6030147A (en) | Torso-conforming releasable diver's weight pouch | |
US20100096419A1 (en) | Child carrier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a young child | |
CA2699531C (en) | Quick detach inflatable lifejacket | |
US20070295774A1 (en) | Flip pack | |
US9770626B2 (en) | Enclosure release for a backpack with an inflatable airbag | |
US8998667B2 (en) | Personal floatation device having selectively inflatable bladders | |
WO2014135094A1 (zh) | 一种悬挂折叠椅的多功能拉杆箱包 | |
US6394866B1 (en) | 1-step safety belt inflatable into a life vest | |
CN209788911U (zh) | 救生包 | |
CN207328786U (zh) | 紧急充气救生腰包 | |
US5951348A (en) | Life preserver for an infant or young child | |
US20050118906A1 (en) | Tactical flotation support system | |
CN210353665U (zh) | 一种双肩背包 | |
CN201150333Y (zh) | 一种防灾减灾应急背包 | |
CN213308068U (zh) | 一种多功能通用勤务背包 | |
JP6026693B1 (ja) | 救命具 | |
KR101459634B1 (ko) | 인명구조용 배낭 | |
KR102310145B1 (ko) | 매트 가변 가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