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8733U - 一种灯光伞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光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8733U
CN209788733U CN201920533905.3U CN201920533905U CN209788733U CN 209788733 U CN209788733 U CN 209788733U CN 201920533905 U CN201920533905 U CN 201920533905U CN 209788733 U CN209788733 U CN 209788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power supply
supply cable
connector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339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准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ANHUI LEISURE ART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ANHUI LEISURE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ANHUI LEISURE ART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ANHUI LEISURE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339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8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8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8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光伞,包括伞骨;用以从所述伞骨顶端向所述伞骨末端的方向延伸的供电线缆;用以设于所述伞骨末端并与所述供电线缆的末端通过对接组件实现电导通的灯带;设于所述伞骨、用以引导所述灯带安装端移动方向的导向部。上述灯光伞拆装方便,无需使用较长的供电导线,解决了灯带更换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灯光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灯光伞。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降水的工具,随着制伞业的不断发展,现在涌现出了各种类型的伞,比如灯光伞和音乐伞,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目前,一种灯光伞,通过在伞骨上设置灯带实现伞面之下的灯光效果,以起到照明和装饰的作用,但是为了解决更换灯带内灯珠困难的问题,需要将灯带的换插端设于伞骨的末端,以便于在伞外对灯带进行相应的操作,进而需要使从立柱引出的供电导线从伞骨的顶端经过伞骨内的孔道到达伞骨的末端,以实现对灯带的供电。具体来说,在伞骨的末端处,需要利用双手才能够将灯带换插端的端子与供电导线的端子连接在一起,并且为了实现供电导线与灯带的换插端连接,需要使用很长的供电导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光伞,该灯光伞拆装方便,无需使用较长的供电导线,解决了灯带更换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光伞,包括:伞骨;用以从所述伞骨顶端向所述伞骨末端的方向延伸的供电线缆;用以设于所述伞骨末端并与所述供电线缆的末端通过对接组件实现电导通的灯带;设于所述伞骨、用以引导所述灯带安装端移动方向的导向部。
优选地,所述对接组件包括:与所述供电线缆末端相连、用以抵撑于所述导向部的第一插接件;设于所述灯带安装端、用以沿所述导向部移动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紧密配合的第二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插接件和所述灯带安装端之间、用以抵撑于所述导向部以限制所述第二插接件安装方向的导向端头。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具体为沿所述伞骨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钩槽;其中,所述开口钩槽具有:用以放置所述供电线缆和所述灯带并用以与所述导向端头抵撑的通槽;与所述通槽连通、用以供人手拆装所述灯带并供所述灯带照明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供电线缆包括:用以向所述灯带供电的导线;设有用以供所述导线穿过的通线孔、用以卡接于所述开口钩槽的支撑条;其中,所述通线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支撑条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线的顶端设置用以接通电源的端子;所述导线的末端设置所述第一插接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件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插接件实现装卡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件内设有第一磁极;所述第二插接件内设有用于吸引所述第一磁极的第二磁极。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具体为沿所述伞骨长度方向延伸、用以支撑所述对接组件的密封通槽。
优选地,所述述灯带的背侧和所述供电线缆均设置第一磁性条;所述伞骨设置用以吸引所述第一磁性条以实现固定所述供电线缆和所述灯带的第二磁性条。
优选地,还包括呈杆状、用以支撑所述伞骨的立柱;其中,所述立柱设有用以向所述供电线缆通电的电源装置。
优选地,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用以供人手抓握的伞柄;所述立柱具体为透光立柱;所述立柱内设有从所述立柱的底部向所述立柱的顶部延伸的导光通路;所述伞柄内设有用以照射所述导光通路以实现所述立柱明亮的LED灯。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光伞,通过导向部引导灯带安装端的移动方向以实现灯带的快捷安装。具体来说,灯带的安装端通过对接组件与供电线缆实现电导通,在安装灯带的过程中,将灯带的安装端沿导向部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灯带安装端的导电端子抵撑于导向部,以保证灯带安装端的始终朝向供电线缆的末端,直至灯带与供电线缆通过对接组件实现导电对接;拆卸灯带的过程为:将灯带的安装端与供电线缆的末端分离并将灯带的安装端沿导向部移出。
可以看出,整个拆装灯带的过程均在导向部处实现,由于导向部能够限制灯带安装端的移动方向,因此无需用眼观察并可以通过单手操作以实现灯带的快捷拆装,进而灯带的安装端可以朝向伞骨的顶端方向设置,使供电线缆无需跨过整个伞骨与灯带对接,达到缩短供电线缆长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灯光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伞骨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供电线缆与灯带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供电线缆与灯带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A向剖视图;
其中,
1-伞骨、11-开口钩槽、12-支撑杆、2-供电线缆、21-导线、211-端子、212-第一插接件、22-支撑条、3-灯带、31-第二插接件、311-卡扣、32-导向端头、4-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灯光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伞骨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供电线缆与灯带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供电线缆与灯带对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图5中的A-A向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灯光伞,如图1至图6所示,该灯光伞包括:伞骨1,可拆卸地安装于伞骨1顶端部分的供电线缆2,可拆卸地安装于伞骨1末端部分、并通过对接组件与供电线缆2实现电导通的灯带3,设于伞骨1的导向部。在本灯光伞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将供电线缆2的末端预先设于导向部,使其通过对接组件的导电端子抵撑于导向部,以避免供电线缆2末端的导电端子晃动,进而使该导电端子的朝向固定,再沿导向部移动灯带安装端的导电端子,使其与电线缆2末端的导电端子对接以实现电导通,并且在灯带3装配的过程中,灯带3安装端的导电端子抵撑于导向部,以避免灯带3安装端的导电端子晃动,使该导电端子的朝向固定,进而便于灯带3安装端与供电线缆2末端的快捷对接。当灯带3损坏并需要拆卸时,将灯带3的安装端与供电线缆2的末端分离,也即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对接组件,再将灯带3沿导向部移出即可。
其中,如图5所示,上述对接组件优选包括:与供电线缆2末端相连的第一插接件212,设于灯带3安装端的第二插接件31,设于第二插接件31和灯带3安装端之间的导向端头32,作为优选,第一插接件212为具有导电插头的导电端子,第二插接件31为具有导电插孔的导电端子。当然,对接组件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供电线缆2与灯带3对接并能够抵撑于导向部的导电端子组件。
根据以上灯带3的拆装过程可以看出,导向部用于限制灯带3安装端的移动方向,使整个拆装灯带3的过程均在导向部处实现,进而无需用眼对准供电线缆2末端的导电端子和灯带3安装端的导电端子便可通过单手操作来实现灯带3与供电线缆2的对接和分离,而且灯带3的安装端朝向伞骨1的顶端方向设置,使供电线缆2在伞骨1的中间位置与灯带3进行对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灯光伞的供电线缆2的长度更短。
针对上述导向部,只要能够对灯带3的安装端的装配移动起引导作用的设置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本文给出以下两种具体实施方式,当然根据上述导向部功能的介绍还可以想到其他的实施方式,本文不再一一展开。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上述导向部具体为沿伞骨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钩槽11,其中,开口钩槽11具有用于放置供电线缆2和灯带3并用于和导向端头32抵撑的通槽,以及与上述通槽连通、用于供人手拆装灯带3并供灯带照明的开口。换句话说,伞骨1包括开口钩槽11和支撑杆12,支撑杆12用于支撑伞面,上述通槽具体由两个端部均具有钩状结构的板条相对设置并与支撑杆12的轮廓共同形成,两个钩状结构之间形成用以供人手或其他工具移动供电线缆2和灯带3的开口,而开口的宽度应根据灯带3的照明宽度以及灯带3和供电线缆2的宽度等实际因素而定,本文不作出具体限定。
作为优选,如图2和图6所示,上述支撑杆12采用方形管材制成,上述两个板条之间的距离即支撑杆12两条相邻棱边之间的距离。当然,上述支撑杆12还可以采用三角管材或截面呈其他形状的管材制成。进一步优选地,支撑杆12和两个板条由钢材制成并通过焊接固定,以实现伞骨1的一体成型。其中,上述管材以及两个板条采用钢材制成仅作为示例,其具体采用何种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也即伞骨1可以根据管材以及两个板条的具体材料通过注塑或其他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
需要补充的是,如图6所示,开口钩槽11内部空间(即上述通槽)的大小应与灯带3的外轮廓相匹配,也即灯带3与开口钩槽11的内壁抵撑,以避免灯带3在开口钩槽11内晃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开口钩槽11的贯通长度减去供电线缆2的长度即开口钩槽11能够固定灯带3的设灯长度,其中,灯带3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设灯长度;当然,灯带3的长度也可以大于设灯长度,以改变灯光伞的装饰效果。每一伞骨1上开口钩槽11设置的数量以及开口钩槽11开口的朝向设置本文不作出具体限定,应根据美观性等实际情况而定。
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供电线缆2包括:用于向灯带3供电的导线21;用于支撑导线21以将导线21固定于开口钩槽11内的支撑条22。具体来说,支撑条22内设有通线孔,且通线孔的贯穿方向与支撑条22的延伸方向一致,支撑条22将导线21包覆于通线孔内以实现将导线21布设于开口钩槽11内。其中,支撑条22外轮廓的几何结构应与开口钩槽11内轮廓(即上述通槽)的几何结构一致,以避免供电线缆2在开口钩槽11内晃动。其中,上述导线21既可以是纯金属导电线,也可以是带有绝缘皮的导电线。
需要补充的是,如图3至图5,本灯光伞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将供电线缆2预先设于伞骨1顶端部分的开口钩槽11内,也即将供电线缆2沿开口钩槽11的端口进入开口钩槽11的内部,并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将供电线缆2的位置固定于伞骨1的顶端,再将灯带3的安装端沿开口钩槽11末端的端口进入开口钩槽11内,使整个灯带3沿开口钩槽11移动并进入开口钩槽11的内部,直至灯带3安装端的第二插接件31与供电线缆2末端的第一插接件212对接实现通电,进而使灯带3发光;当灯带3损坏并需要拆卸时,将第二插接件31与第一插接件212分离并将灯带3沿开口钩槽11移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导线21的顶端设置用于接通电源的端子211,导线21的末端设置用于与第二插接件31实现对接的第一插接件212。其中,上述端子211与电源直接连接或通过供电线实现与电源连接,且上述两种接电连接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通常第一插接件212和第二插接件31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标准件,优选采用能够抵撑于开口钩槽11的内轮廓的公端子作为第一插接件212,而用于与第一插接件212配合的母端子体积较小,为了避免体积较小的第二插接件31从开口钩槽11的开口露出,作为优选,导向端头32的一端呈U形,第二插接件31固定于导向端头32开口的底部,并使第二插接件31的朝向与上述开口的朝向一致,导向端头32的另一端与灯带3的安装端连接,导向端头32形成U形结构的部分卡接于开口钩槽11内,使第二插接件31的朝向始终与开口钩槽11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进而便于第一插接件212与第二插接件31的对接。当然,上述导向端头31还可以呈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与开口钩槽11的钩状结构卡接以固定第二插接件31朝向、且不影响灯带3在开口钩槽11内滑动的条件便均在本文的说明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向端头32与第二插接件31固定连接的方式本文不作出具体限定,无论采用卡槽与槽钩的卡接配合方式还是利用胶水粘着或其他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即可。
为了实现第一插接件212与第二插接件31的紧密配合,如图5所示,第二插接件31设有突出于开口钩槽11的卡扣311。具体来说,卡扣311通过立撑与第二插接件31相连,并且在立撑的作用下,卡扣311突出于开口钩槽11开口的最内侧,当第一插接件212与第二插接件31对接时,卡扣311前端的卡钩勾住第一插接件212末端的端面,进而避免灯带3脱离于供电线缆2;当需要拆卸灯带3时,按压卡扣311后端的按压面,使卡扣311翘起并使卡钩脱离第一插接件212末端的端面,进而沿伞骨1的末端方向移动灯带3以拆卸灯带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开口的最内侧”即开口与开口钩槽11的通槽相接的部分,因此并不意味着卡扣311一定会高出开口钩槽11并暴露于开口钩槽11之外。卡扣311相对于开口钩槽11的位置如何应根据立撑的高度、卡扣311的厚度以及开口钩槽11的开口深度而定。其中,上述立撑的高度以及卡扣311的厚度应按照便于人手进行按压的标准而定。
除此之外,第一插接件212和第二插接件31还可以利用磁力吸引实现两者的紧密配合,具体来说,在第一插接件212内设置第一磁极,并在第二插接件31内设置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能够相互吸引,当第一插接件212与第二插接件31对接时,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磁力而使其较难分开。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导向部具体为沿伞骨1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通槽,其中,密封通槽仅在其两端设置用以供第一插接件212和第二插接件31通过的端口,密封通槽用于支撑对接组件。具体来说,在本灯光伞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将供电线缆2末端的第一插接件212预先设于密封通槽内,也即将第一插接件212通过密封通槽的顶端端口进入密封通槽的内部,再将灯带3安装端的第二插接件31通过密封通槽的末端端口并进入密封钩槽的内部,直至灯带3的安装端与供电线缆2的末端对接实现通电,进而使灯带3发光;当灯带3损坏并需要拆卸时,将灯带3的安装端与供电线缆2的末端分离并将灯带3沿密封通槽移出即可。其中,伞骨1的构造可以参照上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杆12或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上一实施例所述,若对接组件采用标准件,第二插接件31的体积较小,而灯带3质软易弯折,使第二插接件31朝向容易出现下垂,为了限制第二插接件31的朝向以便于进行单手操作,导向端头32的大小应与密封通槽的内轮廓相匹配,以避免灯带3的安装端在密封通槽内晃动,也即导向端头32的结构只要能够限制第二插接件31的朝向与密封通槽的贯穿方向一致且能够避免灯带3安装端晃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向端头32与第二插接件31固定以及与灯带3连接的方式可参照上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密封通槽仅将对接组件支撑于伞骨1,为了将供电线缆2和灯带3可拆卸地固定于伞骨1,在灯带3的背侧和供电线缆2的表面设置第一磁性条,在伞骨1设置用以吸引第一磁性条以实现固定供电线缆2和灯带3的第二磁性条。具体来说,伞骨1上分设两段第二磁性条,其中一段设于伞骨1的顶端部分来固定供电线缆2,另一段设于伞骨1的末端部分来固定灯带。在上述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在第一插接件212设于密封通槽内之后,将供电线缆2上的第一磁性条与伞骨1顶端的第二磁性条贴合在一起;而在第二插接件31设于密封通槽之后,将灯带3背侧的第一磁性条与伞骨1末端的第二磁性条贴合在一起;当灯带3损坏并需要拆卸时,先将灯带3背侧的第一磁性条与伞骨1上的第二磁性条分离,然后在将灯带3与供电线缆2的末端分离。
如图1所示,本灯光伞还包括呈杆状、用于支撑伞骨1的立柱4,为了实现向供电线缆2供电,立柱4设有用以向供电线缆2通电的电源装置。作为优选,电源装置可以设于立柱4的顶部(即伞骨1与立柱4相连的位置附近),并直接与供电线缆2连接以向灯带3供电。当然,上述电源装置还可以设于立柱4的其他位置,比如设于伞柄的位置,并通过在立柱4内设置供电线实现与供电线缆2相连。
上述立柱4的底部设有用以供人手抓握的伞柄,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灯光伞的灯光效果,上述立柱4优选为透光立柱,也即立柱4由透明塑料等透光材质制成,立柱4内设有从立柱4的底部向立柱4的顶部延伸的导光通路,立柱4的伞柄内设有用于照射道光通路的LED灯。具体来说,打开LED灯,灯光照入导光通路内,且由于立柱4能够透光,进而达到使整个立柱4明亮的效果。其中,LED灯可通过在其内部设置干电池等供电电源实现照明,当然还可以直接或通过供电线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实现照明,也即使LED灯与灯带3共用同一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伞骨1的顶端即靠向立柱4的一端,伞骨1的末端即远离立柱4的一端;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采用的“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限定所指的元件或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灯光伞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灯光伞,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骨(1);
用以从所述伞骨(1)顶端向所述伞骨(1)末端的方向延伸的供电线缆(2);
用以设于所述伞骨(1)末端并与所述供电线缆(2)的末端通过对接组件实现电导通的灯带(3);
设于所述伞骨(1)、用以引导所述灯带(3)安装端移动方向的导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组件包括:
与所述供电线缆(2)末端相连、用以抵撑于所述导向部的第一插接件(212);
设于所述灯带(3)安装端、用以沿所述导向部移动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212)紧密配合的第二插接件(31);
设于所述第二插接件(31)和所述灯带(3)安装端之间、用以抵撑于所述导向部以限制所述第二插接件(31)安装方向的导向端头(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具体为沿所述伞骨(1)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钩槽(11);其中,
所述开口钩槽(11)具有:
用以放置所述供电线缆(2)和所述灯带(3)并用以与所述导向端头(32)抵撑的通槽;
与所述通槽连通、用以供人手拆装所述灯带(3)并供所述灯带(3)照明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线缆(2)包括:
用以向所述灯带(3)供电的导线(21);
设有用以供所述导线(21)穿过的通线孔、用以卡接于所述开口钩槽(11)的支撑条(22);其中,
所述通线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支撑条(22)的延伸方向一致;
所述导线(21)的顶端设置用以接通电源的端子(211);
所述导线(21)的末端设置所述第一插接件(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31)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插接件(212)实现装卡的卡扣(3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接件(212)内设有第一磁极;
所述第二插接件(31)内设有用于吸引所述第一磁极的第二磁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具体为沿所述伞骨(1)长度方向延伸、用以支撑所述对接组件的密封通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述灯带(3)的背侧和所述供电线缆(2)均设置第一磁性条;
所述伞骨(1)设置用以吸引所述第一磁性条以实现固定所述供电线缆(2)和所述灯带(3)的第二磁性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杆状、用以支撑所述伞骨(1)的立柱(4);其中,所述立柱(4)设有用以向所述供电线缆(2)通电的电源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光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4)的底部设有用以供人手抓握的伞柄;
所述立柱(4)具体为透光立柱(4);
所述立柱(4)内设有从所述立柱(4)的底部向所述立柱(4)的顶部延伸的导光通路;
所述伞柄内设有用以照射所述导光通路以实现所述立柱(4)明亮的LED灯。
CN201920533905.3U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灯光伞 Active CN209788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3905.3U CN209788733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灯光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3905.3U CN209788733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灯光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8733U true CN209788733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3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33905.3U Active CN209788733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灯光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87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7784A1 (zh) * 2022-01-24 2023-07-27 台州科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灯光效果的户外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7784A1 (zh) * 2022-01-24 2023-07-27 台州科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灯光效果的户外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577854S1 (en) Ceiling lampholder to accept a fluorescent lamp
CN209788733U (zh) 一种灯光伞
CN203703849U (zh) 一种条形灯
CN210088543U (zh) 一种条形灯的插接结构
CN206817337U (zh) 用于后视镜的转向灯
CN201041307Y (zh) 一种日光灯具
CN201129676Y (zh) 装饰灯具
CN214249292U (zh) 一种柜内照明灯
US7926972B2 (en) Shop light fixture
CN207584445U (zh) 一种灯条嵌板结构
CN109672040B (zh) 吸顶灯
CN20850400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灯板的线条灯
CN202835260U (zh) 灯头和包括该灯头的照明装置
CN208687470U (zh) 弧面灯
CN212361665U (zh) 一种灯具
CN215001243U (zh) 一种嵌入式灯条
CN210179369U (zh) 一种超市用的线条灯
CN210291755U (zh) 整体式磁吸灯具
CN218599509U (zh) 磁性连接件及灯具
CN216047199U (zh) 一种高反光率的隐藏式景观灯
CN213705574U (zh) 一种车辆挡墙的装配结构及消防车
CN216243708U (zh) 一种伸缩式led灯具
CN215061453U (zh) 一种led灯条接头
CN217784996U (zh) 一种耐腐蚀地插式太阳能步道灯
CN204201663U (zh) 一种方便快速接线的三防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