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5720U - 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5720U
CN209785720U CN201920131014.5U CN201920131014U CN209785720U CN 209785720 U CN209785720 U CN 209785720U CN 201920131014 U CN201920131014 U CN 201920131014U CN 209785720 U CN209785720 U CN 209785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base
side baffle
groove
p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310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腾云
曾昭友
韩远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i Chua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i Chu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i Chu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i Chu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310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5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5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5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包括绕线柱、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绕线柱上形成有第一绕线槽、第二绕线槽;第一绕线槽、第二绕线槽内分别绕设有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一绕线槽内还绕设有第三绕线组,该第三绕线组迭绕于第一绕线组上,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均包括有多层线圈,每层线圈的最外侧的绕线上套设有绝缘胶管;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的绕线均包括导线体和套设于导线体外的绝缘套;借此,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避免了绕线因漆包线的损坏而短路连接或因高压的问题造成击穿出现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对绕线组的绝缘,避免了变压器出现漏电的情况,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变压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其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其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变压器的结构通常由线圈架、多个初级绕线组、多个次级绕线组以及磁芯组合而成,感应线圈通常由圆柱形的金属导体缠绕呈螺旋状结构所形成,并于金属导体表面附有一层绝缘漆。但现有技术中的变压器的绕线结构容易出现因漆包线的损坏而短路连接或因高压的问题造成击穿而出现安全隐患,以及,变压器容易出现漏电的情况,安全性能较低。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避免了绕线因漆包线的损坏而短路连接或因高压的问题造成击穿出现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对绕线组的绝缘,避免了变压器出现漏电的情况,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变压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包括绕线柱、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该绕线柱具有贯穿绕线柱前后两端的用于安装磁芯的安装腔,该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分别自绕线柱的前后两端外周侧面径向扩大一体式延伸而成;该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的下端分别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基座、第二基座,该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针脚、若干第二针脚,该第一针脚、第二针脚分别延伸出相应的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下端;
该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有间隔板,该间隔板自绕线柱的中央外周侧面径向扩大一体式延伸而成,该第一侧挡板与间隔板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该第二侧挡板与间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绕线槽;
该第一绕线槽、第二绕线槽内分别绕设有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该第一绕线槽内还绕设有第三绕线组,该第三绕线组迭绕于第一绕线组上,该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均包括有多层线圈,每层线圈的最外侧的绕线上套设有绝缘胶管;
该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的绕线均包括导线体和套设于导线体外的绝缘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引线槽,每一引线槽位于相邻两针脚之间,每一引线槽均与相应的第一绕线槽、第二绕线槽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引线槽均为自内向外斜向下设置的倾斜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针脚、第二针脚分别设置有六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个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与相应的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相互垂直的凸柱,凸柱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基座的前侧面、第二基座的后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的前侧面、第二基座的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内凹设的让位槽,所述第一针脚、第二针脚露于相应的让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胶管为乙丙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套为交联聚乙烯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间隔板包括第一间隔部、第二间隔部,该第一间隔部、第二间隔部之间形成有一漏感调整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间隔部与第一侧挡板之间形成前述第一绕线槽,所述第二间隔部与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前述第二绕线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绝缘胶管的设计,可避免每一层线圈最外侧的绕线因漆包线的损坏而短路连接或因高压的问题造成击穿,而出现安全隐患,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变压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以及,通过绝缘套的设计,实现了对绕线组的绝缘,可避免变压器出现漏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性能;还有,通过漏感调整间隙的设计,可有效避免漏感差。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绕线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绕线组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绕线柱 11、安装腔
20、第一侧挡板 30、第二侧挡板
40、第一基座 50、第二基座
60、第一针脚 70、第二针脚
80、间隔板 81、第一间隔部
82、第二间隔部 83、漏感调整间隙
101、第一绕线槽 102、第二绕线槽
103、绕线 1031、导线体
1032、绝缘套 104、绝缘胶管
105、引线槽 106、凸柱
107、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包括绕线柱10、第一侧挡板20、第二侧挡板30,该绕线柱10具有贯穿绕线柱10前后两端的用于安装磁芯的安装腔11,该第一侧挡板20、第二侧挡板30分别自绕线柱10的前后两端外周侧面径向扩大一体式延伸而成;该第一侧挡板20、第二侧挡板30的下端分别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基座40、第二基座50,该第一基座40、第二基座50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针脚60、若干第二针脚70,该第一针脚60、第二针脚70分别延伸出相应的第一基座40、第二基座50的下端;该第一侧挡板20、第二侧挡板30之间形成有间隔板80,该间隔板80自绕线柱10的中央外周侧面径向扩大一体式延伸而成,该第一侧挡板20与间隔板80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101,该第二侧挡板30与间隔板80之间形成第二绕线槽102。
其中,该第一绕线槽101、第二绕线槽102内分别绕设有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该第一绕线槽101内还绕设有第三绕线组,该第三绕线组迭绕于第一绕线组上,该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均包括有多层线圈,每层线圈的最外侧的绕线103上套设有绝缘胶管104;该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的绕线103均包括导线体1031和套设于导线体1031外的绝缘套1032。借此,通过绝缘胶管104的设计,可避免每一层线圈最外侧的绕线103因漆包线的损坏而短路连接或因高压的问题造成击穿,而出现安全隐患,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变压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通过绝缘套1032的设计,可实现对绕线组的绝缘,可避免变压器出现漏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座40、第二基座50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引线槽105,每一引线槽105位于相邻两针脚之间,每一引线槽105均与相应的第一绕线槽101、第二绕线槽102相连通;所述每一引线槽105均为自内向外斜向下设置的倾斜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脚60、第二针脚70分别设置有六个;每一个第一针脚60、第二针脚70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与相应的第一针脚60、第二针脚70相互垂直的凸柱106,凸柱106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基座40的前侧面、第二基座50的后侧面上;所述凸柱106为圆柱形结构;借此,通过圆柱形的凸柱106可便于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一绕线组的两端进行固定。
以及,所述第一基座40的前侧面、第二基座50的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内凹设的让位槽107,所述第一针脚60、第二针脚70露于相应的让位槽107内。
还有,优选地,所述绝缘胶管104可采用乙丙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等耐高温的材料,于本实施例中,结合材料的特性和制作成本,优先采用硅橡胶制作绝缘胶管104,硅橡胶可耐高温耐低温,能保证绝缘胶管104在高温或低温状态下的使用寿命,进而确保变压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所述绝缘套1032优选为交联聚乙烯材料,交联聚乙烯具有耐热性好、耐压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能够任意弯曲且不会脆裂等优点,可加强绕线的性能,保证绕线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间隔板80包括第一间隔部81、第二间隔部82,该第一间隔部81、第二间隔部82之间形成有一漏感调整间隙83;所述第一间隔部81与第一侧挡板20之间形成前述第一绕线槽101,所述第二间隔部82与第二侧挡板30之间形成前述第二绕线槽10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绝缘胶管的设计,可避免每一层线圈最外侧的绕线因漆包线的损坏而短路连接或因高压的问题造成击穿,而出现安全隐患,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变压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以及,通过绝缘套的设计,实现了对绕线组的绝缘,可避免变压器出现漏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性能;还有,通过漏感调整间隙的设计,可有效避免漏感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柱、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该绕线柱具有贯穿绕线柱前后两端的用于安装磁芯的安装腔,该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分别自绕线柱的前后两端外周侧面径向扩大一体式延伸而成;该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的下端分别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基座、第二基座,该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针脚、若干第二针脚,该第一针脚、第二针脚分别延伸出相应的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下端;
该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有间隔板,该间隔板自绕线柱的中央外周侧面径向扩大一体式延伸而成,该第一侧挡板与间隔板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该第二侧挡板与间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绕线槽;
该第一绕线槽、第二绕线槽内分别绕设有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该第一绕线槽内还绕设有第三绕线组,该第三绕线组迭绕于第一绕线组上,该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均包括有多层线圈,每层线圈的最外侧的绕线上套设有绝缘胶管;
该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的绕线均包括导线体和套设于导线体外的绝缘套;
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引线槽,每一引线槽位于相邻两针脚之间,每一引线槽均与相应的第一绕线槽、第二绕线槽相连通;
所述第一针脚、第二针脚分别设置有六个;每一个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与相应的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相互垂直的凸柱,凸柱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基座的前侧面、第二基座的后侧面上;
所述第一基座的前侧面、第二基座的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内凹设的让位槽,所述第一针脚、第二针脚露于相应的让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引线槽均为自内向外斜向下设置的倾斜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管为乙丙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为交联聚乙烯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包括第一间隔部、第二间隔部,该第一间隔部、第二间隔部之间形成有一漏感调整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部与第一侧挡板之间形成前述第一绕线槽,所述第二间隔部与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前述第二绕线槽。
CN201920131014.5U 2019-01-25 2019-01-25 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Active CN209785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1014.5U CN209785720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1014.5U CN209785720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5720U true CN209785720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3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31014.5U Active CN209785720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5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9515A (zh) 在绕组中具有屏蔽环的变压器
CN105655098B (zh) 变压器及该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CN207409363U (zh) 一种高频高压变压器
CN102360860A (zh) 带外壳磁环变压器
US11610716B2 (en) Transformer
CN209785720U (zh) 一体化小型变压器绕线结构
CN208093344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供能变压器
CN201556523U (zh) 一种带有保护间隙的高压干式电流互感器
CN207977198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
CN203300418U (zh) 一种多变压比的变压器结构
CN210325463U (zh) 一种站用变压器
CN203799852U (zh) 一种户内电压互感器
US11610717B2 (en) Potting box and transformer
CN208208515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与变压器
CN106205959A (zh) 一种半封闭干式互感器
CN202285190U (zh) 一种小型节能干式变压器
CN205452013U (zh) 隔爆型多电压变流移动变电站用干式变压器和移动变电站
JP5317930B2 (ja) 静止誘導電器
CN109346291B (zh) 一种绕组结构及变压器
CN212750593U (zh) 一种超高压隔离式变压器
CN114937549B (zh) 一种共模电感
CN109346271A (zh) 一种升压变压器
CN216250332U (zh) 一种氙气灯用触发线圈
CN219321158U (zh) 一种大功率高绝缘铁氧体磁芯变压器
EP4181160A1 (en) Transformer and power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