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5024U - 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5024U
CN209785024U CN201920729198.5U CN201920729198U CN209785024U CN 209785024 U CN209785024 U CN 209785024U CN 201920729198 U CN201920729198 U CN 201920729198U CN 209785024 U CN209785024 U CN 209785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layer
fingerprint module
ultrasonic fingerprint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91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291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5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5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50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超声波指纹模组包括第一电极层、压电层、第二电极层、异方性导电胶层及电路板,第一电极层包括本体部及连接于本体部的连接部,本体部的顶面与连接部的顶面共面,压电层及第二电极层依次层叠于本体部的顶面,第二电极层的顶面开设有凹槽,异方性导电胶层自连接部的顶面,经压电层的侧面延伸至第二电极层的顶面,且填满凹槽,电路板的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层电连接第一电极层,另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层电连接第二电极层。当将超声波指纹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具有更佳的电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对指纹进行深入的分析采样,甚至能够采集到皮肤表面之下的指纹特征,使得超声波指纹模组在手指具有污垢或者油渍的条件下也能够准确地采集用户的指纹,因此,具有超声波指纹模组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在传统的超声波指纹模组的制备中,先在第一电极层点上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再将电路板的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绑定在第一电极层上。在绑定的过程中,异方性导电胶会溢流至第二电极层,并发生固化。此时,可通过固化的异方性导电胶将电路板的另一部分绑定于第二电极层。然而,发明人发现,当前异方性导电胶在第二次绑定后存在连接不可靠的问题,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出,在将电路板绑定在第二电极层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容易堆积在电路板与第二电极层之间。此时,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未被压头压实,使得电路板与第二电极层之间会存在间隙,从而外界的空气或者水汽容易进入该间隙而影响电路板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连接,进而影响超声波指纹模组的电连接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具有较佳的电连接可靠性。当将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可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包括第一电极层、压电层、第二电极层、异方性导电胶层及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本体部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部,所述本体部的顶面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共面,所述压电层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层叠于所述本体部的顶面,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自所述连接部的顶面,经所述压电层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顶面,且填满所述凹槽,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顶面开设凹槽,以在所述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能够流入所述凹槽内,从而避免较多的异方性导电胶溢出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进而避免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空气不会进入该间隙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稳定连接,也即所述超声指纹模组具有较佳的电连接可靠性。
此外,通过在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顶面开设凹槽,以使电路板的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绑定在第一电极层上时,溢流至第二电极层上的部分异方性导电胶也能够流入凹槽内,从而使得固化在第二电极层上的异方性导电胶层的厚度较薄,进而在将电路板的另一部分绑定在第二电极层上时,固化在第二电极层上的异方性导电胶内的导电粒子容易被压破,进而保证电路板能够与第二电极层稳定地电连接,也即超声指纹模组具有较佳的电连接可靠性。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部分朝靠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方向,所述凹槽设于第二部分,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以避免溢流至第二部分的异方性导电胶的导电粒子因陷入第二部分内而使得导电粒子不容易被压破,从而保证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电连接稳定性。
此外,相较于将电路板的另一部分电连接于第一部分背离所述压电层的表面,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面,一方面能够使得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超声波指纹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从而减小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的厚度,有利于所述超声波模组实现薄形化设置;另一方面能够减小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压电层的重叠面积,进而减小所述电路板干扰所述压电层发出或者接收超声波的概率。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侧面,所述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面,所述凹槽贯穿所述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凹槽贯穿所述侧面,可以较大化增大所述凹槽的体积,以在所述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能够大部分流入所述凹槽内或者经所述凹槽流出所述第二电极层,从而进一步地避免因较多的异方性导电胶溢出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而导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空气不会进入该间隙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稳定连接。
其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凹槽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凹槽设置为多个,可以较大化增大所述凹槽的体积,以在所述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能够大部分流入所述凹槽内或者经所述凹槽流出所述第二电极层,从而进一步地避免因较多的异方性导电胶溢出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而导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空气不会进入该间隙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稳定连接;另一方面,因为所述凹槽间隔设置,既可以保证所述第二部分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又可以保证在利用压头将电路板绑定在第二电极层上时,第二电极层具有足够的硬度支撑所述压头的压力。
其中,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面的所在平面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第一方向递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面的所在平面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第一方向递减,以在所述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能够较容易且较快地沿着倾斜设置的凹槽侧壁流入所述凹槽内或者经所述凹槽流出所述第二电极层,从而进一步地避免较多的异方性导电胶因溢至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而导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空气不会进入该间隙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稳定连接。
其中,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面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在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所述第一层在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所以溢流至第二部分的异方性导电胶的导电粒子不会因陷入所述第二部分内而使得导电粒子不容易被压头压破,从而保证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电连接稳定性,进而保证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具有较佳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压电层,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相较于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一体成型,再通过刻蚀等工艺形成第二电极层,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再在第一导电层设置第二导电层,可以减少刻蚀等工艺,从而既可以降低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的制备难度,以提高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的制备效率,又可以减少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的投入成本。
其中,所述压电层包括背离所述本体部的第一面,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一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一面,既可以保证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压电层具有较大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所述压电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较佳的灵敏度,又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极层保护所述压电层,避免所述压电层与其他部分因发生触碰而发生损坏。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质为银。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银的价格较低且导电性较佳,所以当将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质设置为银,既可以保证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又可以保证所述超声波指纹的投入成本较低。
其中,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压电层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压电层的表面设置保护层,且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压电层的表面,从而既可以有效地保护所述第二电极层,也即避免所述第二电极层因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发生损坏,又可以避免所述第二电极层发生氧化,从而保证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压电层具有可靠地连接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及上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围设出器件容纳腔,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设于所述器件容纳腔内,且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的连接部的顶面朝向所述显示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上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器件容纳腔内,以当用户的手指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指纹采集区内时,超声波指纹模组能够准确地采集用户的指纹。此外,由于超声波指纹模组具有较佳的电连接可靠性,使得电子设备在采集用户的指纹过程中也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M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超声波指纹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超声波指纹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超声波指纹模组的第二电极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M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M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进站闸机或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显示屏20及超声波指纹模组30。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20用于显示电子图像。显示屏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液晶显示屏或者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此外,显示屏20可以为刚性屏,或者为柔性屏。当然,显示屏20也可以用作触控屏,也即用户能够通过触摸显示屏20来操作显示屏20内的应用软件。
如图1及图2所示,显示屏20安装于壳体10。其中,显示屏20通常为板状结构,壳体10通常为上端开口的容纳结构;显示屏20与壳体10围设出器件容纳腔11,用于容纳手机相关部件。可选的,显示屏20的周侧面抵接于壳体10相应开口位置的内侧,并通过胶水彼此连接。此时,壳体10能够有效保护显示屏20。再者,超声波指纹模组30设于器件容纳腔11内。为了能够更好的示意出超声波指纹模组30在电子设备100中的位置,附图1的虚线大致示意出了超声波指纹模组30。但超声波指纹模组30的大小并不局限于附图1的所给出的大小。例如,超声波指纹模组30能够铺满显示屏20的显示部分或者超声波指纹模组30也可以为显示屏20的一部分。
可选的,超声波指纹模组30粘接于显示屏20的内表面。此时,超声波指纹模组30能够采集显示屏20的显示部分的位置处的指纹。具体的,当用户的手指放置在显示屏20的显示部分的任何一个位置时,超声波指纹模组30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穿过显示屏20,投射至用户的手指上。超声波在用户的指纹处发生反射,返回至超声波指纹模组30,并被超声波指纹模组30所接收。超声波指纹模组30根据所接收超声波转换成电信号以采集用户的指纹。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手指的指纹具有脊与谷的区别,所以被指纹所反射的超声波不同,也即超声波指纹模组30根据所采集的超声波所形成电信号也是不同的。故而,超声波指纹模组30根据所转换的不同电信号采集到用户的指纹。
可选的,超声波指纹模组30能够将所采集的指纹与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标准指纹进行比对。可以理解的是,标准指纹指的是用户自身预先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正确的指纹。器件容纳腔11中设有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中央处理器。控制器电连接于超声波指纹模组30。此时,超声波指纹模组30能够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比对结果控制显示屏20是否启动,或者控制显示屏20内的应用软件的是否确认支付。例如,当超声波指纹模组30所采集的指纹与标准指纹吻合时,超声波指纹模组30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显示屏20启动。当超声波指纹模组30所采集的指纹与标准指纹不吻合时,超声波指纹模组30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显示屏20关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超声波指纹模组30所采集的指纹为用户指纹的特征信息。此时,通过超声波指纹模组30采集用户指纹的特征信息,并将所采集的指纹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标准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如图3所示,超声波指纹模组30包括第一电极层31、压电层32、第二电极层33、异方性导电胶层34及电路板35。可以理解的是,压电层32由压电材料构成。压电层32是通过压电效应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压电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铁电高分子聚合物。第一电极层31包括薄膜晶体管。第一电极层31能够接收压电层32所传递的电信号,并通过薄膜晶体管对该电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处理。第二电极层33与第一电极层31构成回路,以用于传递电信号。电路板35为柔性电路板。电路板35可用于发射电信号。此外,电路板35还用于接收第一电极层31所处理的电信号,并根据所处理的电信号形成指纹。
具体的,当用户将手指放置于显示屏20上时,电路板35输出电信号。电信号经第一电极层31及第二电极层33传递给压电层32。压电层32在电信号的施加下,产生超声波。超声波穿透显示屏20后,传播至用户的手指上,并被手指的指纹反射回来。此时,压电层32将所接收的超声波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第一电极层31及第二电极层33传递给电路板35。其中,在电信号传递给电路板35的过程中,第一电极层31的薄膜晶体管能够对电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处理。最后,当电路板35接收电信号后,根据所接收的电信号识别用户的指纹。可以理解的是,因为皮肤与空气对于声波阻抗的差异,可以区分指纹脊与指纹谷所在的位置。此时,根据所反射回的超声波差异,可以采集到用户的指纹。
此外,如图4所示,结合附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31包括本体部311及连接于本体部311的连接部312。可选的,本体部311与连接部312为一体成型。连接部312具有顶面313。连接部312的顶面313朝向所述显示屏20。本体部311的顶面(图未示)与连接部312的顶面313共面。换言之,本体部311的顶面(图未示)与连接部312的顶面313处于同一平面。压电层32及第二电极层33依次层叠于本体部311的顶面。换言之,压电层32及第二电极层33与连接部312的顶面313同侧设置。请一并参阅图5,第二电极层33的顶面开设有凹槽331。异方性导电胶层34自连接部312的顶面313,经压电层32的侧面延伸至部分第二电极层33的顶面,且填满凹槽331。附图3示意出了异方性导电胶层34部分设于凹槽331内。电路板35的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层34电连接于第一电极层31,另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层34电连接于第二电极层3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电极层33的顶面开设凹槽331,以在电路板35绑定于第二电极层33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能够流入凹槽331内,从而避免较多的异方性导电胶溢出在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之间,进而避免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空气不会进入该间隙内,使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稳定连接,也即超声指纹模组30具有较佳的电连接可靠性。此时,电子设备100的用户体验性也较佳。
此外,通过在第二电极层33的顶面开设凹槽331,以使电路板35的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绑定在第一电极层31上时,溢流至第二电极层33上的部分异方性导电胶也能够流入凹槽331内,从而使得固化在第二电极层33上的异方性导电胶层34的厚度较薄,进而在将电路板35的另一部分绑定在第二电极层33上时,固化在第二电极层33上的异方性导电胶内的导电粒子容易被压破,进而保证电路板35能够与第二电极层33稳定地电连接,也即超声指纹模组30具有较佳的电连接可靠性。
一种实施例中,电路板35的一部分设有金手指(图未示)。第一电极层31的连接部312的顶面313设有金属引脚。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层34将金手指与金属引脚连接在一起,以将电路板35的一部分绑定在连接部312上。
一种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并结合图3所示,超声波指纹模组30包括保护层36。可以理解的是,保护层3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透明光学胶。保护层36设于第二电极层33背离压电层32的表面,且覆盖第二电极层33背离压电层32的表面。保护层36还可以用于粘接于显示屏20上,以实现稳定固定超声波指纹模组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电极层33背离压电层32的表面设置保护层36,且覆盖第二电极层33背离压电层32的表面,从而既可以有效地保护第二电极层33,也即避免第二电极层33因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发生损坏,又可以避免第二电极层33发生氧化,从而保证第二电极层33与压电层32具有可靠地连接性。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电极层33包括第一部分332及连接于第一部分332的第二部分333。结合附图3及图4所示,第二部分333相对第一部分332朝靠近连接部312的方向伸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333与第一部分332呈台阶状。第一部分332在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第二部分333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第一方向为第一电极层31朝向第二电极层33的方向。凹槽331设于第二部分333。可选的,凹槽331设于第二部分333的顶面3331。第二部分333的顶面3331为第二电极层33的部分顶面。结合附图3所示,电路板35的另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层34电连接于第二部分333。可选的,电路板35的另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层34电连接于第二部分333的顶面33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部分333在第一方向的厚度小于第一部分332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以避免溢流至第二部分333的异方性导电胶的导电粒子因陷入第二部分333内而使得导电粒子不容易被压破,从而保证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的电连接稳定性,也即超声波指纹模组30具有较佳的电学稳定性,进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电连接可靠。
此外,相较于将电路板35的另一部分电连接于第一部分332背离压电层32的表面,本实施例通过将电路板35的另一部分电连接于第二部分333的顶面3331,一方面能够使得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在超声波指纹模组3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从而减小超声波指纹模组30的厚度,有利于超声波模组实现薄形化设置;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电路板35与压电层32的重叠面积,进而减小电路板35干扰压电层32发出或者接收超声波的概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33也可以呈平板结构。
进一步的,请再次参考图3,并结合附图4所示,异方性导电胶层34包括位于第二部分333的顶面3331的第一层341。第一层341在第一方向的厚度a大于或等于第二部分333在第一方向的厚度b。此时,因为第一层341在第一方向的厚度a大于或等于第二部分333在第一方向的厚度b,所以溢流至第二部分333的异方性导电胶的导电粒子不会因陷入第二部分333内而使得导电粒子不容易被压破,从而保证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的电连接稳定性,进而保证超声波指纹模组30具有较佳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的,第二部分333在第一方向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异方性导电胶层34的导电粒子的直径。
一种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第一部分33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3321及第二导电层3322。第一导电层3321设于压电层32,且连接于第二部分333。第一导电层3321与第二部分333一体成型。具体的,通过在压电层32上先印刷一层电极层。该电极层包括第一导电层3321及第二部分333。此时,第一导电层3321与第二部分333为一体成型。再在第一导电层3321上印刷一层第二导电层3322。此时,第一导电层3321与第二导电层3322形成第一部分332。第二部分333连接在第一部分332上。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将第一部分332与第二部分333一体成型,再通过刻蚀等工艺形成第二电极层33,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导电层3321与第二部分333一体成型,再在第一导电层3321设置第二导电层3322,可以减少刻蚀等工艺,从而既可以降低超声波指纹模组30的制备难度,以提高超声波指纹模组30的制备效率,又可以减少超声波指纹模组30的投入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32与第二部分333也可以一体成型。此时,可通过刻蚀等工艺形成具有台阶状的第二电极层33。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33的材质均为银。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银的价格较低且导电性较佳,所以当将第二电极层33的材质设置为银,既可以保证第二电极层33与电路板35的连接稳定性,又可以保证超声波指纹的投入成本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33的材质也可以为纳米银线、氧化铟锡、纳米碳管以及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此时,第二电极层33具有较好的韧性和透光性。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31的设置具有多种形式:
实施方式一,请再次参阅图5,并结合附图3及图4,第二部分333包括背离第一部分332的侧面3332。侧面3332连接于第二部分333的顶面3331。凹槽331贯穿侧面333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凹槽331贯穿侧面3332,可以较大化增大凹槽331的体积,以在电路板35绑定于第二电极层33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能够大部分流入凹槽331内或者经凹槽331流出第二电极层33,从而进一步地避免因较多的异方性导电胶溢出在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之间而导致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空气不会进入该间隙内,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请再次参阅图5,并结合附图3及图4,凹槽3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331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凹槽331设置为多个,可以较大化地增大凹槽331的体积,以在电路板35绑定于第二电极层33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能够大部分流入凹槽331内或者经凹槽331流出第二电极层33,从而进一步地避免因较多的异方性导电胶溢出在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之间而导致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空气不会进入该间隙内,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稳定连接;另一方面,因为凹槽331间隔设置,既可以保证第二部分333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电路板35电连接,又可以保证在利用压头将电路板35绑定在第二电极层33上时,第二电极层33具有足够的硬度支撑压头的压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33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凹槽331在第二部分333的顶面3331的所在平面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第一方向递减。可以理解的是,凹槽331包括侧壁3311,侧壁3311呈倾斜设置。附图6给出了侧壁3311与凹槽331的底壁呈钝角设置。此时,侧壁3311为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侧壁3311也可以为曲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凹槽331在第二部分333的顶面3331的所在平面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第一方向递减,以在电路板35绑定于第二电极层33的过程中,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能够较容易且较快地沿着倾斜设置的凹槽331侧壁流入凹槽331内或者经凹槽331流出第二电极层33,从而进一步地避免较多的异方性导电胶因溢至在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之间而导致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空气不会进入该间隙内,电路板35与第二电极层33稳定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压电层32包括背离本体部311的第一面321。第二电极层33覆盖第一面32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333背离第一部分332的侧面3332与压电层32的侧面平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电极层33覆盖压电层32的背离本体部311的表面321,既可以保证第二电极层33与压电层32具有较大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压电层32与第二电极层33具有较佳的灵敏度,又可以通过第二电极层33保护压电层32,避免压电层32与其他部分因发生触碰而发生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压电层、第二电极层、异方性导电胶层及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本体部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部,所述本体部的顶面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共面,所述压电层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层叠于所述本体部的顶面,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自所述连接部的顶面,经所述压电层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顶面,且填满所述凹槽,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部分朝靠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方向,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侧面,所述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面,所述凹槽贯穿所述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凹槽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面的所在平面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面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压电层,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层包括背离所述本体部的第一面,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一面。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压电层的表面。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围设出器件容纳腔,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设于所述器件容纳腔内,且所述超声波指纹模组的连接部的顶面朝向所述显示屏。
CN201920729198.5U 2019-05-21 2019-05-21 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85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9198.5U CN209785024U (zh) 2019-05-21 2019-05-21 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9198.5U CN209785024U (zh) 2019-05-21 2019-05-21 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5024U true CN209785024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805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919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85024U (zh) 2019-05-21 2019-05-21 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50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2458A (zh) * 2021-08-12 2021-11-1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感测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2458A (zh) * 2021-08-12 2021-11-1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感测器
CN113642458B (zh) * 2021-08-12 2023-07-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感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19787U (zh) 柔性电路板、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119615B2 (en) Fingerprint sensor and button combina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10445548B2 (en) Fingerprint sensin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05404880B (zh) 一种具有指纹传感器组件的电子装置
TWI644083B (zh) 超聲波感測器及具有該超聲波感測器之電子裝置
US20180005002A1 (en) Ultrasonic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90062143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초음파 센서 사이에 광흡수 부재가 배치된 전자 장치
KR101938739B1 (ko) 이미지 스캐닝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CN209785024U (zh) 超声波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989638A (zh) 包括用于将生物传感器固定到显示器的多个固定构件的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92474A (zh)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6202278A1 (zh) 指纹识别装置、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CN207690101U (zh)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EP4044566B1 (en) Terminal having stiffener
CN107818284B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终端
CN217690134U (zh) 超声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324234U (zh) 超声波指纹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466422U (zh) 超声波指纹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4055165A1 (zh) 超声指纹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236930U (zh)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596357B (zh) 感應裝置
CN210428480U (zh)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
CN210323940U (zh)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216210948U (zh)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230867A1 (zh) 超声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00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29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Zone,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BIO-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