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2993U - 电锅炉加热体 - Google Patents

电锅炉加热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2993U
CN209782993U CN201920300451.5U CN201920300451U CN209782993U CN 209782993 U CN209782993 U CN 209782993U CN 201920300451 U CN201920300451 U CN 201920300451U CN 209782993 U CN209782993 U CN 209782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ing
electric heating
shaped
he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004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崇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3004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2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2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29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锅炉加热体,包括第一包覆层以及设置于第一包覆层内的进水管、出水管、受热管以及发热件;受热管为螺旋状且受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通,受热管相邻设置有多个,受热管共同合围成加热腔,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发热件与受热管之间填充有第二包覆层,发热件为若干个独立设置的电加热管,其中,电加热管包括设置于外围的U形电加热管,U形电加热管的内圈贴合设置有M形电加热管,M形电加热管的内圈贴合设置有异形电加热管,此举使得加热体整体形成一个整体部件,结构十分的紧凑,而且实现了水电分离,受热管内不易结垢,相比于传统加热体而言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电锅炉加热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加热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锅炉加热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锅炉是一种通过消耗电能来加热水的设备,常见的电锅炉多采用浸入式的电加热管,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水电不分离,易发生漏电事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具有非浸入式电加热体的电锅炉,但是现有的电锅炉的非浸入式电加热体的结构较为松散,移动和安装过程均比较繁琐,而且现有的非浸入式电加热体的发热元件大多数为整根盘绕的电加热管,一旦损坏就不能继续制热,少数独立设置电加热管的非浸入式电加热体要么管数多、功率大要么管数少、散热面积小,前者耗能很高,后者不利于水流的加热,二者均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锅炉加热体,其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锅炉加热体,包括第一包覆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层内的进水管、出水管、受热管以及发热件;所述受热管为螺旋状且受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受热管相邻设置有多个,受热管共同合围成加热腔,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发热件与所述受热管之间填充有第二包覆层,所述发热件为若干个独立设置的电加热管,其中,电加热管包括设置于外围的U形电加热管,U形电加热管的内圈贴合设置有M形电加热管,M形电加热管的内圈贴合设置有异形电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覆层以及第二包覆层均为铝镁合金层。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和出水管的两端上均设置有螺纹部。
进一步的,所述U形电加热管包括第一U形电加热管和第二U形电加热管,第一U形电加热管贴合设置于第二U形电加热管的内圈。
进一步的,所述M形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三个,最外围的M形电加热管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U形电加热管的内圈,中间的M形电加热管贴合设置于最外围的M形电加热管的内圈,最内侧的M形电加热管贴合设置于中间的M形电加热管的内圈。
进一步的,所述异形电加热管包括两个竖直段以及位于两个竖直段之间的倒“几”字形段。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多个螺旋状的受热管以及设置于受热管内的发热件,受热管被第一包覆层包覆,发热件与受热管之间填充有第二包覆层,此举使得加热体形成一个整体部件,结构十分的紧凑,而且实现了水电分离,受热管内不易结垢,相比于传统加热体而言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发热件包括电加热管,电加热管包括外围的U形电加热管、设置于U形电加热管内圈的M形电加热管以及设置于M形电加热管内圈的异形电加热管,在不增加电加热管数量的情况下保证了电加热管的散热面积,既不增加功率和能耗又有利于水流的加热,一举两得,本申请设计新颖,使用安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第一包覆层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第一包覆层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去除若干受热管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受热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锅炉加热体,包括第一包覆层1以及设置于第一包覆层1内的进水管2、出水管3、受热管4以及发热件5;受热管4为螺旋状且受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2和出水管3相连通,受热管4的圈数为两圈且螺距等于受热管4的外径,受热管4相邻设置有九个且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受热管4共同合围成加热腔,加热腔上下开口,发热件5设置于加热腔内,发热件5与受热管4之间填充有第二包覆层6,第一包覆层1以及第二包覆层6均为铝镁合金层,第一包覆层1和第二包覆层6分别铸造在受热管4外侧以及发热件5和受热管4之间,发热件5为六个独立设置的电加热管,其中,电加热管包括设置于外围的U形电加热管,U形电加热管的内圈贴合设置有M形电加热管7,M形电加热管7的内圈贴合设置有异形电加热管8。
进水管2的两端和出水管3的两端上均设置有螺纹部,方便进水管2和出水管3在循环水管路上的安装。
U形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两个,U形电加热管包括第一U形电加热管9和第二U形电加热管10,第一U形电加热管9贴合设置于第二U形电加热管10的内圈,M形电加热管7的数量为三个,最外围的M形电加热管7贴合设置于第一U形电加热管9的内圈,中间的M形电加热管7贴合设置于最外围的M形电加热管7的内圈,最内侧的M形电加热管7贴合设置于中间的M形电加热管7的内圈,异形电加热管8包括两个竖直段11以及位于两个竖直段11之间的倒“几”字形段1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低温水自进水管2进入受热管4内并在受热管4内螺旋流动,延长受热时间,然后进入出水管3内流出,此过程中,发热件5通电发热,热量传导至受热管4并加热受热管4内的水,达到制取热水的目的;第一包覆层1和第二包覆层6的应用使得加热体形成一个整体部件,结构十分的紧凑,移动和安装均十分的方便,而且实现了水电分离,受热管内不易结垢,水流流动阻力小,相比于传统加热体而言大大提高了热转换效率,热转换效率可达98%以上;另外,M形电加热管7以及异形电加热管8相对于传统U形的电加热管而言长度更长,表面积更大,在不增加电加热管数量的情况下保证了电加热管的散热面积,既不增加功率和能耗又有利于水流的加热,一举两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以及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以及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以及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6)

1.电锅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覆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层内的进水管、出水管、受热管以及发热件;所述受热管为螺旋状且受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受热管相邻设置有多个,受热管共同合围成加热腔,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发热件与所述受热管之间填充有第二包覆层,所述发热件为若干个独立设置的电加热管,其中,电加热管包括设置于外围的U形电加热管,U形电加热管的内圈贴合设置有M形电加热管,M形电加热管的内圈贴合设置有异形电加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层以及第二包覆层均为铝镁合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和出水管的两端上均设置有螺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电加热管包括第一U形电加热管和第二U形电加热管,第一U形电加热管贴合设置于第二U形电加热管的内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锅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M形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三个,最外围的M形电加热管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U形电加热管的内圈,中间的M形电加热管贴合设置于最外围的M形电加热管的内圈,最内侧的M形电加热管贴合设置于中间的M形电加热管的内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锅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电加热管包括两个竖直段以及位于两个竖直段之间的倒“几”字形段。
CN201920300451.5U 2019-03-11 2019-03-11 电锅炉加热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82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0451.5U CN209782993U (zh) 2019-03-11 2019-03-11 电锅炉加热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0451.5U CN209782993U (zh) 2019-03-11 2019-03-11 电锅炉加热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2993U true CN209782993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0045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82993U (zh) 2019-03-11 2019-03-11 电锅炉加热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2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2993U (zh) 电锅炉加热体
CN113517583A (zh) 一种超级充电枪用dc+与dc-液冷端子
CN205138286U (zh) 一种紧凑型蓄热器
CN101105333A (zh) 即热式水电分离加热器
CN203116333U (zh) 太阳能或空气能热水器水箱
CN105466000A (zh) 一种即开即热式电热水器
RU96214U1 (ru) Парогенератор
CN206119976U (zh) 覆铝电热锅
CN207262704U (zh) 通水加热器
CN209558306U (zh) 一种直通型高效蒸汽发生器
CN201093688Y (zh) 即热式水电分离加热器
CN207729560U (zh) 电蒸汽发生器
CN207865681U (zh) 一种强化传热电磁加热热水炉
CN2310280Y (zh) 电热水器
CN211744770U (zh) 一种即热式安全节能发热体
CN217636222U (zh) 一种大通道加热器
CN215175962U (zh) 一种节能型加热器
CN219141078U (zh) 一种热水器用的水路管
CN203177481U (zh) 多发热杯并联结构
CN208998328U (zh) 一种双水管道加热体
CN219797183U (zh) 一种过热蒸汽发生器
CN211925732U (zh) 一种节能型蒸汽用过热锅炉
CN213147505U (zh) 一种双壳程相变蓄热换热器
CN214589330U (zh) 一种超级充电枪用dc+与dc-液冷端子
CN211476312U (zh) 一种具有切薄水流功能的加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