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1085U - 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1085U
CN209771085U CN201822110795.8U CN201822110795U CN209771085U CN 209771085 U CN209771085 U CN 209771085U CN 201822110795 U CN201822110795 U CN 201822110795U CN 209771085 U CN209771085 U CN 209771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cervical
degradable biological
composite membran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07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SOFTTER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SOFTTER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SOFTTER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SOFTTER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07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1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1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1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采用羧甲基壳聚糖材料制成的圆形主体和固定连接在圆形主体上表面的圆形凸柱,所述圆形凸柱内部中空,并在圆形主体与圆形凸柱连接处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圆形主体的上表面与圆形凸柱相接处向外凸出,并沿所述圆形凸柱的周向方向设置有截面呈弧形的凸起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凸起结构,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术后创伤面之间接触的面积和紧密度,进而提升了对术后创伤面的修复和抗炎作用,从而有助于缩短对宫颈糜烂的治愈时间,提高其治愈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多为阴道用药和物理方法,传统用药主要有泡腾片、栓剂、软膏剂和洗液等,多为中药或中药与抗生素的混合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活血生肌等作用,且无创伤,用药方便,适用于轻度宫颈糜烂患者(轻度是指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面积小于1/3的情况)。
但是对于中度和重度的宫颈糜烂(中度是指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面积在1/3~2/3之间的情况;而重度是指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面积超过2/3的情况),此时柱状上皮外翻的越严重,患者疑似宫颈病变的机率也越大,此时采用是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手术主要的过程是:医生采用利普刀(LEEP刀)接触宫颈的移动带区(主要病变区域,即宫颈炎的起始部位),在接触上述组织的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电波产生高热,使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来完成各种切割、止血等手术操作,但不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经由上述手术后,再结合常用的物理治疗进行修复,使得宫颈收缩到正常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公告号为CN2012792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用壳聚糖材料制作,包括一圆形主体1、圆形主体1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圆形凸柱2,圆形主体1和圆形凸柱2一体成型并沿轴向设有一通孔3;使用时,圆形凸柱2可插入到宫颈管9内,圆形主体1吸敷在宫颈表面7上,特别适合于用一次性器械将其送入子宫颈的术后创伤面8上,可用于宫颈术后(LEEP、激光、电凝、冷冻等)的创面的修复和抗炎,起到抗菌,消炎、止血、消肿,以及防止宫颈管内柱上皮外翻等功效。
同时,通过利普刀对宫颈的病变区域(即宫颈一侧或两侧的移动带区)进行切割,此时病变的移动带区缺失造成宫颈表面向内凹陷,并形成一个或多个术后创伤面8。根据上述说明书、附图,以及宫颈内移动带区的位置和形状可知,若此时采用上述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上述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与宫颈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见图6),此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不能紧密地贴附在宫颈的术后创伤面8处,此时会影响整个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的给药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通过设置凸起结构,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术后创伤面之间接触的面积和紧密度,进而提升了对术后创伤面的修复和抗炎作用,从而有助于缩短对宫颈糜烂的治愈时间,提高其治愈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包括采用羧甲基壳聚糖材料制成的圆形主体和固定连接在圆形主体上表面的圆形凸柱,所述圆形凸柱内部中空,并在圆形主体与圆形凸柱连接处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圆形主体的上表面与圆形凸柱相接处向外凸出,并沿所述圆形凸柱的周向方向设置有截面呈弧形的凸起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圆形凸柱插入到宫颈管内,圆形主体吸敷在宫颈表面,此时凸起结构直接与宫颈的术后创伤面接触,由此当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粘贴于宫颈表面上后,经3-4小时后遇水形成凝胶状态,即可紧密地粘敷于宫颈表面上,有效的解决了因移行带区上药困难或宫颈糜烂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增大了宫颈的术后创伤面与凸起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两者接触的紧密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对术后创伤面的修复和抗炎作用,进而缩短对宫颈糜烂的治愈时间,提高其治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形主体的外沿朝着所述圆形凸柱的一侧翘起并设置为环形延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翘起的设置,类似于吸盘的作用,使得可降解生物复合膜更加贴合于宫颈表面的形状,由此增大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延伸部与圆形主体一体成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可降解生物复合膜贴敷于术后创伤面后,能够缓慢释放出用于修复和抗炎的药物,此时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缓慢被消耗降解。若圆形主体和环形延伸部是采用外加的粘合剂固定连接的,则会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若粘合剂为不可降解的材料制成,此时它的存在势必会与术后创伤面接触,从而可能会影响给药效果,提高了术后二次感染的机率。其二,若粘合剂为可降解的绿色材料制成的,此时粘合效果会大打折扣,存在粘合剂先于圆形主体和环形延伸部被降解的可能,由此圆形主体和环形延伸部相互脱离,会造成环形延伸部被截留或掉落在宫颈内的某个位置的可能,从而会影响患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延伸部与圆形主体相接处设置有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凹槽的设置增加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和环形延伸部之间可活动的角度,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在贴敷于术后创伤面时的稳定性和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形主体与圆形凸柱一体成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圆形主体和圆形凸柱是采用外加的粘合剂固定连接的,会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若粘合剂为不可降解的材料制成,此时它的存在势必会与术后创伤面接触,从而可能会影响给药效果,提高了术后二次感染的机率。其二,若粘合剂为可降解的绿色材料制成的,此时粘合效果会大打折扣,存在粘合剂先于可圆形主体和圆形凸柱被降解的可能,由此圆形主体和圆形凸柱相互脱离,会造成圆形凸柱与圆形主体相互脱离,同时圆形凸柱可能会卡接或掉落在宫颈管内的某个位置的可能,从而会影响患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结构的截面为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圆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患者实际被切除病变区域的宫颈表面形状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形状的凸起结构进行给药治疗,从而提高了患者在使用上述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术后创伤面之间的配合度,进而有助于提升患者在使用上述可降解生物复合膜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圆形凸柱的周向方向设置为封闭的圆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结构采用封闭的圆环面,此时可以治疗宫颈表面多面积糜烂的情况,此时术后创伤面较多,且术后创伤面分布不具有规律,由此能够最大程度的与多个术后创伤面进行接触,有助于提升对严重型的宫颈糜烂的术后创伤进行修复和抗菌作用,十分实用且有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圆形凸柱的周向方向设置为二分之一的封闭圆环面。
由于宫颈表面的糜烂可能仅局限于宫颈表面的一侧,此时采用完全封闭的圆环面进行给药,浪费较多,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二分之一的封闭圆环面进行给药,不仅能够在保证修复和抗菌的作用的同时还能节约资源,而且仅有一侧具有术后创伤面时,若采用上述二分之一的封闭圆环面进行给药,进一步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之间的服帖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可降解生物复合膜贴敷于宫颈表面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结构与圆形主体、圆形凸柱均为一体成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服帖度,使得操作者在使用时更加的安全和稳定,且舒适度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圆形主体的厚度沿径向方向向外依次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主体的厚度沿径向方向向外依次减小设置,即圆形主体与圆形凸柱连接处较厚,而圆形主体的外沿处较薄,由此不仅能够提高圆形主体与圆形凸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且还能有效地维持其形状,从而有助于提升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术后创伤面之间接触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凸起结构,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术后创伤面之间接触的面积和紧密度,进而提升了对术后创伤面的修复和抗炎作用,从而有助于缩短对宫颈糜烂的治愈时间,提高其治愈的效果;
2、优化的,通过设置环形延伸部,使得可降解生物复合膜更加符合宫颈表面的形状,有助于增大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还能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优化的,整个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均为一体成型设置,由此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服帖度,使得操作者在使用时更加的安全和稳定,且舒适度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凸起结构、圆形主体、圆形凸柱、环形延伸部、环形凹槽以及通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给药示意图,主要体现圆形主体、圆形凸柱、凸起结构、术后创伤面、宫颈表面以及宫颈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给药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圆形主体、圆形凸柱、术后创伤面、宫颈表面以及宫颈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1、圆形主体;2、圆形凸柱;3、通孔;4、凸起结构;5、环形延伸部;6、环形凹槽;7、宫颈表面;8、术后创伤面;9、宫颈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能够用于宫颈炎、宫颈糜烂以及宫颈癌的辅助治疗,上述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总高度为20±2mm,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圆形主体1和固定连接在圆形主体1上表面的圆形凸柱2,其中圆形凸柱2的高度为整个膜片高度的1/3-1/4;同时圆形凸柱2内部中空,并在圆形主体1与圆形凸柱2连接处开设有一个圆形的通孔3。结合图2和图3所示,此时医护人员通过阴道窥镜(图中未示出)在直视下把安装在夹持器(图中未示出)一端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对准在宫颈管8口,在采用大拇指按着夹持器的另一端,轻轻一推,使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圆形凸柱2插入到宫颈管9内,同时将圆形主体1吸敷在宫颈表面7;完成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7可靠吸附后,通过阴道窥镜夹持器在直视下缓慢退出,即可完成对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贴敷操作。
上述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主要是由壳碘聚乙烯醇层、聚乙烯醇层、壳聚糖聚乙烯醇泡沫层和亲水性聚谷氨酸网状凝胶层复合而成(根据专利名称为壳碘复合生物医用膜及其制备方法中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而成)。同时,将上述壳聚糖聚乙烯醇泡沫层复合于聚乙烯醇层和亲水性聚谷氨酸网状凝胶层之间,由此采用上述成分不仅能够保护宫颈粘膜不受外界的病毒及微生物的侵害,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了产品的抗菌消炎、止血吸液、保护粘膜、愈合伤口的功效。同时,药物能够粘敷在宫颈病变部位持续作用而不易流失,并自动降解吸收,可在宫颈病变面持续168小时,成为宫颈的特殊创口贴。
为了提高对术后创伤面8的修复和抗炎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在圆形主体1的上表面与圆形凸柱2相接处向外凸出,并沿圆形凸柱2的周向方向设有截面呈弧形的凸起结构4。同时,圆形主体1与圆形凸柱2一体成型设置。此时圆形主体1吸敷在宫颈表面7后,凸起结构4直接与宫颈的术后创伤面8接触,当可降解生物复合膜贴敷于宫颈表面7上后,经3-4小时后遇水形成凝胶状态,并紧密地粘敷于宫颈表面7上,有效的解决了因移行带区上药困难或移行带区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增大了宫颈的术后创伤面8与凸起结构4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两者接触的紧密度,从而提高了对创伤面的修复和抗炎作用,进而缩短对宫颈糜烂的治愈时间,提高其治愈的效果。
为了提高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7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2所示,在圆形主体1的外沿朝着圆形凸柱2的一侧翘起并设为环形延伸部5。由此翘起的设置,类似于吸盘的作用,使得可降解生物复合膜更加符合宫颈表面7的形状,有助于增大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7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还能提高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粘敷的稳定性。
在可降解生物复合膜贴敷于术后创伤面8后,能够缓慢释放出用于修复和抗炎的药物,此时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缓慢被消耗降解,若圆形主体1和环形延伸部5是采用外加的粘合剂固定连接的,会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若粘合剂为不可降解的材料制成,此时它的存在势必会与术后创伤面8接触,从而可能会影响给药效果,提高了术后二次感染的机率。其二,若粘合剂为可降解的绿色材料制成的,此时粘合效果会大打折扣,存在粘合剂先于圆形主体1和环形延伸部5被降解的可能,由此圆形主体1和环形延伸部5相互脱离,会造成环形延伸部5被截留或掉落在宫颈内的某个位置的可能,从而会影响患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如图2所示,因此将环形延伸部5与圆形主体1一体成型设置,此时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服帖度,操作者在使用时更加的安全和稳定,且舒适度更佳。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在贴敷于术后创伤面8时的稳定性,在环形延伸部5与圆形主体1相接处设置有环形凹槽6,此时圆弧形设置的环形凹槽,有效增加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和环形延伸部5之间可活动的角度,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在贴敷于术后创伤面8时的稳定性和牢固度。
为了提高上述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适用范围,凸起结构4的竖向截面为四分之一(参见图2);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凸起结构4的竖向截面设有二分之一的圆,甚至也可以是四分之三圆。由此提高了患者在使用上述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术后创伤面8之间的配合度,有助于提升患者在使用上述可降解生物复合膜时的舒适度。
由于多面积宫颈糜烂的术后创伤面8较多,且术后创伤面8分布不具有规律,为了提高对宫颈表面7多面积宫颈糜烂的治疗,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凸起结构4沿圆形凸柱2的周向方向设置为封闭的圆环面,同时封闭的圆环面与圆形主体1、圆形凸柱2均一体成型设置。由此能够最大程度的与多个术后创伤面8进行接触,有助于提升对严重型的宫颈糜烂的术后创伤进行修复和抗菌作用,十分实用且有效。
为了提升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术后创伤面8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将圆形主体1的厚度沿径向方向向外依次减小设置,即圆形主体1与圆形凸柱2连接处较厚,而圆形主体1的外沿处较薄,由此不仅能够提高圆形主体1与圆形凸柱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且还能有效地维持其形状,从而有助于提升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术后创伤面8之间接触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2: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宫颈表面7的糜烂可能仅局限于宫颈表面7的一侧,此时采用完全封闭的圆环面进行给药,浪费较多,因此为了提高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7之间的服帖度,如图4所示,将上述凸起结构4沿圆形凸柱2的周向方向设置为二分之一的封闭圆环面。此时二分之一的封闭圆环面与术后创伤面8进行贴合,不仅能够在保证修复和抗菌的作用的同时还能节约资源,而且仅有一侧具有术后创伤面8时,若采用二分之一的封闭圆环面进行给药,进一步提高了可降解生物复合膜与宫颈表面7之间的服帖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可降解生物复合膜贴敷于宫颈表面7时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包括采用羧甲基壳聚糖材料制成的圆形主体(1)和固定连接在圆形主体(1)上表面的圆形凸柱(2),所述圆形凸柱(2)内部中空,并在圆形主体(1)与圆形凸柱(2)连接处开设有一通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主体(1)的上表面与圆形凸柱(2)相接处向外凸出,并沿所述圆形凸柱(2)的周向方向设置有截面呈弧形的凸起结构(4);所述圆形主体(1)与圆形凸柱(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凸起结构(4)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所述凸起结构(4)沿所述圆形凸柱(2)的周向方向设置为封闭的圆环面;
可降解生物复合膜的主要是由壳碘聚乙烯醇层、聚乙烯醇层、壳聚糖聚乙烯醇泡沫层和亲水性聚谷氨酸网状凝胶层复合而成,同时,壳聚糖聚乙烯醇泡沫层复合于聚乙烯醇层和亲水性聚谷氨酸网状凝胶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主体(1)的外沿朝着所述圆形凸柱(2)的一侧翘起并设置为环形延伸部(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延伸部(5)与圆形主体(1)一体成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延伸部(5)与圆形主体(1)相接处设置有环形凹槽(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4)与圆形主体(1)、圆形凸柱(2)均为一体成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主体(1)的厚度沿径向方向向外依次减小。
CN201822110795.8U 2018-12-15 2018-12-15 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Active CN209771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0795.8U CN209771085U (zh) 2018-12-15 2018-12-15 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0795.8U CN209771085U (zh) 2018-12-15 2018-12-15 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1085U true CN209771085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0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0795.8U Active CN209771085U (zh) 2018-12-15 2018-12-15 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1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82226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и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рецидивов внутриматочных синехий
CN106692307B (zh) 治疗女性宫颈糜烂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209771085U (zh) 一种用于宫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复合膜
US20180333308A1 (en) Sponge for Gynecological Disease Treatment and Menstrual Sanitation
Moscona et al. In favor of healing by secondary intention after excision of medial canthal basal cell carcinoma
CN111991691A (zh) 一种用于瘢痕疙瘩治疗的微针辅助给药系统
CN217430094U (zh) 一种多用途可调节阴道填塞及固定装置
CN215131544U (zh) 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
Vellingiri et 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with flap reconstruction for extensive soft tissue loss in the foot: A case report
CN201279218Y (zh)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
CN101254277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膏剂
CN212261909U (zh) 一种用于治疗鸡眼的贴片
CN211023323U (zh) 一种可完全吸收的鼻泪管支架及其输送系统
KR200311182Y1 (ko) 치질환자용 삽입형 패드
CN207821889U (zh) 宫腔粘连治疗器
CN218529531U (zh) 腔道内检查治疗给药器
CN213642220U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颈膜
CN210250870U (zh) 一种骶髂关节脂肪疝治疗包及其治疗带
CN209864557U (zh) 一种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装置
CN110327357B (zh) 一种用于治疗hpv感染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12662450U (zh) 一种用于造口病人的扩张排便器
CN112914828B (zh) 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
CN211485185U (zh) 一种新颖的用于宫颈治疗的子宫托
CN215385166U (zh) 一种一次性肛门手术敷料贴
CN219271305U (zh) 一种宫颈锥切术后冷敷止血球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