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6449U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6449U
CN209766449U CN201920969693.3U CN201920969693U CN209766449U CN 209766449 U CN209766449 U CN 209766449U CN 201920969693 U CN201920969693 U CN 201920969693U CN 209766449 U CN209766449 U CN 209766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conversion layer
solar cell
cell modu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96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9696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6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6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6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4Solar cells from Group III-V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涉及光伏发电设备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太阳能电池无法满足在弱光条件下具有较高转换率的技术问题。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层(11)和第二光电转换层(12),其中,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12)紧贴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背光面设置,并且在弱光条件下,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12)的光电转换率大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光电转换率。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均能够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率,可以适用于弱光条件较长的地区使用,提高了发电效率,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设备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太阳能电池分为晶硅类和非晶硅类,其中,晶硅类电池又分为单晶电池片和多晶电池片。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仅仅采用单晶硅电池的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平均低于17%,最高可达到19%,但是制作成本较高。采用多晶硅电池片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相对更低,制作成本也较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偏低,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为10%左右,且不够稳定。但是其在弱光条件下也能发电,具有较好的弱光效应。因此,为了满足在强光和弱光均较长的地区太阳能电池仍能够有效发电,需提供一种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均具有较高转换率的太阳能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太阳能电池无法满足在弱光条件下具有较高转换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层和第二光电转换层,其中,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紧贴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的背光面设置,并且在弱光条件下,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的光电转换率大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的光电转换率。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强光条件下,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的光电转换率大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的光电转换率。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为由多个单晶硅片构成的光电转换层。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为由多个单晶硅片和多个多晶硅片组合构成的光电转换层。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为由非晶硅薄膜构成的光电转换层。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通过粘贴的方式紧贴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的背光面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温度为25℃,辐照度为100W/m2条件下的光电转换率为1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层的玻璃透光层,所述玻璃透光层的背面与第一光电转换层的正面紧贴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下层,并且,所述保护层的正面与第二光电转换层的背面紧贴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层和第二光电转换层,其中,第二光电转换层紧贴第一光电转换层的背光面设置,并且在弱光条件下,第二光电转换层的光电转换率大于第一光电转换层的光电转换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强光条件下,通过第一光电转换层进行光电转换时可以得到较高的光电转换率,而在弱光条件下,通过第二光电转换层进行光电转换时也可以得到较高的光电转换率,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均能够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率,特别适用于低辐照时间较长的地区使用,实现全天候光能发电,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玻璃透光层;11-第一光电转换层;12-第二光电转换层;1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层11和第二光电转换层12。其中,第二光电转换层12紧贴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背光面设置,并且在弱光条件下,第二光电转换层12的光电转换率大于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光电转换率。如此,即便在弱光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通过第二光电转换层提高光电转换率,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均能够输出较高的电能,保证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效率,使其适用于弱光时间较长的地区,提高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在强光条件下,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光电转换率大于第二光电转换层12的光电转换率。如此,在强光条件下,可以通过第一光电转换层实现较高的光电转化率,保证在强光条件下输出较高的电能。
优选地,第一光电转换层11为由多个单晶硅片构成的光电转换层。由于单晶硅片在强光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率,因此可以保证第一光电转换层在强光条件下的有效的电能输出。或者,优选地,第一光电转换层11为由多个单晶硅片和多个多晶硅片组合构成的光电转换层。通过将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组合构成第一光电转化层,即保证了在强光条件下,第一光电转换层较高的电能输出,同时也能够降低第一光电转换层的制造成本,进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第二光电转换层12为由非晶硅薄膜构成的光电转换层。由于非晶硅薄膜具有较高的弱光效应,因此,在弱光条件,即便第一光电转换层的光电转化率不高,也可以通过第二光电转换层有效的保证在弱光条件下的光电转换率,从而使其适用于弱光时间较长的地区,有效的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在有可见光的情况下全天候的发电。
优选地,第二光电转换层12通过粘贴的方式紧贴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背面设置。保证在强光条件和弱光条件均能够有效发电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成本。优选地,第二光电转换层12可以采用EVA材料使其粘贴在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背面。
优选地,根据申请人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经过国家光伏光电权威机构的测试结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温度为25℃,辐照度为100W/m2条件下的光电转换率为16%。由此可知,即便在弱光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也具有很高的转换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前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还包括设置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层的玻璃透光层10,玻璃透光层10的背面与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正面紧贴设置。优选地,玻璃透光层10可以为钢化玻璃,具有保护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作用。优选地,玻璃透光层的透光率大于91%。优选地,玻璃透光层19的背面与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正面可以采用EVA材料进行粘接。优选地,还包括保护层13。保护层13设置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下层,并且,保护层13的正面与第二光电转换层12的背面紧贴设置。优选地,保护层13为采用TPT或TPE材料的背板,能够对内部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密封、绝缘、防水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层(11)和第二光电转换层(12),其中,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12)紧贴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背光面设置,并且在弱光条件下,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12)的光电转换率大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光电转换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强光条件下,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光电转换率大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12)的光电转换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11)为由多个单晶硅片构成的光电转换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11)为由多个单晶硅片和多个多晶硅片组合构成的光电转换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12)为由非晶硅薄膜构成的光电转换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12)通过粘贴的方式紧贴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背光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温度为25℃,辐照度为100W/m2条件下的光电转换率为16%。
8.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层的玻璃透光层(10),所述玻璃透光层(10)的背面与第一光电转换层(11)的正面紧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13),所述保护层(13)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下层,并且,所述保护层(13)的正面与第二光电转换层(12)的背面紧贴设置。
CN201920969693.3U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Active CN209766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9693.3U CN209766449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9693.3U CN209766449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6449U true CN209766449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45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9693.3U Active CN209766449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6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0064B1 (ko) 이종접합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064216A (zh) 一种新型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83179B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上下式电极结构
KR20120030826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JP201415787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2957275U (zh) 一种光伏-热电一体化组件
Benda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and Module Technology
CN106449850B (zh) 一种高效硅基异质结双面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7938625U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KR20120033026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0723052U (zh) 一种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
CN109920873B (zh) 一种全旁路保护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CN20976644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KR101411996B1 (ko) 고효율 태양전지
JP201602511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1062486B1 (ko) 발열체를 이용한 저열화 실리콘 박막 태양 전지
CN212725330U (zh) 曲面光伏组件
CN210110807U (zh)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10073875U (zh) 太阳能幕墙组件及太阳能幕墙
CN208225885U (zh) 分体式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阵列电池
Energy et al. Solar energy
CN206878022U (zh) 一种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CN207977320U (zh)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组件
KR101145180B1 (ko) 자체 전력으로 후면을 가열하는 저열화 실리콘 박막 태양 전지
CN207968385U (zh)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组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