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3442U -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3442U
CN209763442U CN201920611029.1U CN201920611029U CN209763442U CN 209763442 U CN209763442 U CN 209763442U CN 201920611029 U CN201920611029 U CN 201920611029U CN 209763442 U CN209763442 U CN 209763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return air
switch doo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10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仕林
李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10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3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3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3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回风组件包括回风框、开关门和驱动装置,回风框限定出回风通道,开关门通过枢转轴与回风框铰接,且开关门设在回风通道的空气入口处,驱动装置驱动开关门绕枢转轴转动以开关回风通道的空气入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

Description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风管机一般安装在天花吊顶内,天花吊顶需要开设通风孔以实现风管机的进风,通风孔处设置回风面板,为保证风管机的正常回风,回风面板通常采用格栅式面板,以满足基本的回风功能。然而,当回风面板安装时,会破坏室内装修的整体感,导致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装修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所述回风组件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回风组件的风管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包括:回风框,所述回风框限定出回风通道;开关门,所述开关门通过枢转轴与所述回风框铰接,且所述开关门设在所述回风通道的空气入口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开关门绕所述枢转轴转动以开关所述回风通道的所述空气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在保证开关门打开空气入口时、回风通道正常回风的前提下,开关门关闭空气入口时可以遮挡回风组件对室内装修的破坏,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同时方便了回风组件的清理、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在所述回风框与所述开关门之间;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推动机构相连以驱动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开关门绕所述枢转轴转动。由此,驱动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杆件,所述推杆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回风框铰接且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开关门滑移配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端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沿所述开关门滑移以推动开关门绕所述枢转轴转动。由此,方便了推动机构的布置,便于合理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杆件为弧形杆,所述弧形杆朝向远离所述枢转轴的方向凸出弯曲,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推杆件的弧长两端,使得推杆件便于布置、受力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齿轮件,所述齿轮件设在所述回风框上且与所述电机相连以由所述电机驱动转动;齿条件,所述齿条件与所述齿轮件啮合,且所述齿条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开关门滑移配合,在所述齿轮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齿条件相对所述回风框平移,所述自由端沿所述开关门滑移以推动开关门绕所述枢转轴转动。由此,方便了推动机构的布置,便于合理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齿条件上具有沿所述齿条件的平移方向延伸的导向插槽,所述回风框上具有导向插条,所述导向插条插配在所述导向插槽内,以使所述齿条件沿所述导向插条平移,从而保证齿条件稳定平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门包括门体和侧边,所述侧边设在所述门体上且朝向所述回风框的方向垂直于所述门体延伸,所述侧边上具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门体的中心平面平行,所述推动机构通过配合在所述滑移槽内的滚动体与所述开关门滑移配合,以减小推动机构的推动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风框上具有避让开口,在所述开关门处于关闭所述空气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滚动体位于所述避让开口内,保证开关门顺利转动至关闭空气入口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门为长方形,所述开关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驱动装置,从而保证了开关门运动平稳、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门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回风框通过所述枢转轴铰接,便于保证空气入口的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开关门在0°~α角度范围内转动,其中,20°≤α≤90°,从而保证了回风组件的回风量,降低了对驱动装置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通过采用上述的回风组件,有效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方便了风管机的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开关门将所述空气入口打开的过程中,使所述空气入口的敞口朝向与所述风管机的出风口的敞口朝向相反,保证开关门打开空气入口时、回风组件仍与室内装修融合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回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门处于打开空气入口的位置;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回风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回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回风组件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回风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门处于关闭空气入口的位置;
图7是图6所示的回风组件的仰视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的回风组件的主视图;
图9是图6中所示的回风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6中所示的回风组件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回风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3中所示的推动机构与回风框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风管机200、出风口101、
回风组件100、预设平面100a、回风框的中心平面100b、
回风框1、回风通道10、空气入口10a、
导向插条11、避让开口12、缺口13、
开关门2、枢转轴20、门体21、侧边22、滑移槽221、
驱动装置3、
推动机构31、滚动体310、电机32、
推杆件311、第一端311a、第二端311b、弧形杆311c、
齿轮件312、齿条件313、自由端313a、导向插槽313b、
检测模块4、电控模块5、滤网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管机200的回风组件100。其中,风管机200即为风管式空调机。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管机200的回风组件100,包括回风框1、开关门2和驱动装置3。
回风框1限定出回风通道10,回风通道10具有空气入口10a,开关门2设在回风通道10的空气入口10a处,且开关门2通过枢转轴20与回风框1铰接,使得开关门2可以绕枢转轴20相对于回风框1转动。
驱动装置3可以安装于回风框1,驱动装置3与开关门2相连以驱动开关门2运动,使得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以开关回风通道10的空气入口10a。当开关门2打开空气入口10a时,回风通道10可以通过空气入口10a与外界环境连通;当开关门2关闭空气入口10a时,开关门2可以遮挡空气入口10a。
当回风组件100应用于风管机200中时,回风组件100可以安装于天花板、或墙壁上等。风管机200运行时,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以打开空气入口10a,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入口10a流入回风通道10内,并最终自风管机200的出风口101吹出,实现风管机200的正常出风;当风管机200停止运行时,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以关闭空气入口10a,此时开关门2可以遮挡空气入口10a,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回风通道10内影响回风组件100的回风,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格栅式结构,格栅间隔之间的灰尘难以清洗,本申请中的回风组件100便于清理、维护,而且开关门2可以至少部分遮挡回风组件100对室内装修例如天花板或墙壁等的破坏,便于实现回风组件100对室内装修破坏的隐藏,避免室内装修产生突兀感而破坏室内的装修整体性,从而使得回风组件100与天花吊顶或墙壁形成一个平整的整体,回风组件100与室内装修风格很好地融合为一体,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进而可以更好地满足较高的装修和审美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回风组件100应用于风管机200时,空气入口10a可以形成为风管机200的进风口,也可以形成在风管机20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开关门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在图1和图13的示例中,开关门2为两个。枢转轴20可以设在回风框1上、也可以设在开关门2上、还可以形成为独立于第一驱动器31和开关门2的单独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管机200的回风组件100,通过在回风通道10的空气入口10a处设置可绕枢转轴20转动的开关门2以开关空气入口10a,从而在保证开关门2打开空气入口10a时、回风通道10正常回风的前提下,开关门2关闭空气入口10a时可以遮挡回风组件100对室内装修的破坏,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同时方便了回风组件100的清理、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12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推动机构31和电机32,推动机构31设在回风框1与开关门2之间,推动机构31可以与回风框1和开关门2分别配合,电机32与推动机构31相连以驱动推动机构31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也就是说,电机32驱动推动机构31运动的过程中,推动机构31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由此,第二驱动器32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推动机构31包括推杆件311,推杆件311包括第一端311a和第二端311b,第一端311a和第二端311b可以沿推杆件31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端311a与回风框1铰接且第一端311a与电机32相连以由电机32驱动转动,使得电机32可以驱动推杆件311绕第一端311a相对于回风框1转动,第二端311b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其中,第一端311a与回风框1的铰接位置可以偏离于枢转轴20设置,使得第一端311a的转动轴线与枢转轴20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在电机32驱动第一端311a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端311b绕第一端311a转动以沿开关门2滑移从而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实现了开关门2的顺利转动,同时由于第二端311b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使得第一端311a与回风框1的铰接位置的设置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从而避免了因推杆件311的转动轴线(即第一端311a的转动轴线)与开关门2的转动轴线(即枢转轴20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导致第二端311b无法推动开关门2转动,进而方便了推动机构31的布置,便于实现回风组件100的合理布局。
其中,第一端311a与电机32相连,可以理解为第一端311a与电机32直接或间接相连,从而电机32可以驱动第一端311a转动;例如,电机32可以与第一端311a直接配合以驱动第一端311a转动,此时驱动装置3采用电机32直驱的方式驱动推杆件311转动;又例如,电机32可以与第一端311a间接配合以驱动第一端311a转动,此时驱动装置3可以采用电机32与传动机构结合的方式驱动推杆件311转动,传动机构可以为齿轮传动结构、或带传动机构等。
可选地,推杆件311为弧形杆311c,弧形杆311c的轴线(或称中心线)为弧线,第一端311a和第二端311b为推杆件311的弧长两端。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第一端311a和第二端311b分别为推杆件311的周向两端,在第二端311b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端311b受到开关门2施加的反作用力F,由于弧形杆311c的轴线为弧线,便于减小该反作用力F的方向与上述弧线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使得弧形杆311c主要承受轴向载荷,从而弧形杆311c受力合理,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保证了推杆件311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弧形杆311c朝向远离枢转轴20的方向凸出弯曲,可以理解为,在弧形杆311c推动开关门2打开空气入口10a的过程中,弧形杆311c为朝向远离枢转轴20的方向凸出弯曲的杆件,从而当开关门2位于关闭空气入口10a的位置时,避免弧形杆311c与开关门2之间发生干涉,保证了开关门2顺利关闭空气入口10a,同时方便了弧形杆311c的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推杆件311的轴线还可以形成为直线、或其他曲线,同样可以实现开关门2的顺利转动,且便于实现推杆件311的多样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推动机构31包括齿轮件312和齿条件313,齿轮件312设在回风框1上,且齿轮件312与电机32相连以由电机32驱动转动,齿条件313与齿轮件312啮合,且齿条件313的自由端313a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则齿条件313不会自开关门2的一侧伸至开关门2的另一侧,使得开关门2可以有效遮挡推动机构31,进一步保证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
在电机32驱动齿轮件312转动的过程中,齿条件313相对回风框1平移,自由端313a平移以沿开关门2滑移从而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实现了开关门2的顺利转动,同时由于齿条件313的自由端313a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使得齿条件313的位置设置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方便了推动机构31的布置,便于实现回风组件100的合理布局。
其中,齿轮件312与电机32相连,可以理解为,齿轮件312与电机32直接或间接相连以由电机32驱动转动;例如,电机32可以与齿轮件312之间相连与驱动齿轮件312转动,此时驱动装置3采用电机32直驱的方式驱动齿轮件312转动;又例如,电机32可以与齿轮件312间接相连以驱动齿轮件312转动,此时驱动装置3可以采用电机32与传动机构结合的方式驱动齿轮件312转动,传动机构可以为齿轮传动机构、或带传动机构等。
可选地,在图14的示例中,当开关门2处于关闭空气入口10a的位置时,开关门2的中心平面为预设平面100a,开关门2的中心平面可以为开关门2厚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齿条件313的延伸方向与预设平面100a垂直,即齿条件313的平移方向与预设平面100a垂直。当然,齿条件313的延伸方向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方向,而不限于此。
具体地,如图13所示,齿条件313上具有沿齿条件313的平移方向延伸的导向插槽313b,回风框1上具有导向插条11,导向插条11插配在导向插槽313b内,导向插条11在导向插槽313b内可以相对于导向插槽313b滑移,以使齿条件313沿导向插条11平移。由此,通过彼此配合的导向插条11和导向插槽313b,便于实现齿条件313的限位,保证齿条件313的平移,同时可以对齿条件313的平移起到导向作用,保证齿条件313平移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开关门2运动平稳。
在图13的示例中,导向插槽313b可以贯穿齿条件313的至少轴向一端,导向插条11自齿条件313的轴向一端插配在导向插槽313b内,使得齿条件313套设于导向插条11外,从而导向插槽313b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插槽313b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导向插槽313b还可以贯穿齿条件313的外周壁,同样可以与导向插条11配合以引导齿条件313的移动。
当然,导向插槽313b还可以形成在回风框1上,导向插条11可以设在齿条件313上,导向插条11插配在导向插槽313b内,同样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齿条件313沿导向插槽313b平移,保证齿条件313在平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开关门2包括门体21和侧边22,侧边22设在门体21上且侧边22朝向回风框1的方向垂直于门体21延伸,侧边22上具有滑移槽221,滑移槽221的延伸方向与门体21的中心平面平行,推动机构31通过配合在滑移槽221内的滚动体3210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例如,如图2、图4和图12所示,门体21可以大致形成为板状结构,侧边22可以设在门体21的靠近回风框的中心平面100b的一侧且侧边22朝向靠近回风框的中心平面100b的方向延伸,侧边22的延伸方向与门体21垂直,且侧边22大致形成为板状结构;滚动体3210配合在滑移槽221内且滚动体3210在滑移槽221内可相对于滑移槽221滑移、也可以绕滚动体3210的中心轴线转动,实现了滚动体3210与侧边22的滚动接触,当推动机构31推动开关门2转动时,减小了推动机构31与开关门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推动机构31的推动阻力,进一步保证了开关门2的顺利转动,节省了电机32的能耗,降低了回风组件100的使用成本。
其中,回风框的中心平面100b可以经过回风框1的中心且回风框的中心平面100b与预设平面100a平行。“滑移槽221的延伸方向与门体21的中心平面平行”可以作广义理解,则滑移槽221的延伸方向与门体21的中心平面平行,可以包括滑移槽221的延伸方向与门体21的中心平面大致平行。
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推动机构31包括推杆件311,推杆件311包括第一端311a和第二端311b,第一端311a与回风框1铰接且第一端311a与电机32相连以由电机32驱动转动,第二端311b通过配合在滑移槽221内的滚动体3210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电机32驱动第一端311a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端311b绕第一端311a转动以沿开关门2滑移从而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
又例如,在图12的示例中,推动机构31包括齿轮件322和齿条件313,齿轮件312设在回风框1上,且齿轮件312与电机32相连以由电机32驱动转动,齿条件313与齿轮件312啮合,且齿条件313的自由端313a通过配合在滑移槽221内的滚动体3210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在电机32驱动齿轮件312转动的过程中,齿条件313相对回风框1平移,自由端313a平移以沿开关门2滑移从而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
进一步地,回风框1上具有避让开口12,在开关门2处于关闭空气入口10a的位置时,滚动体3210位于避让开口12内,从而避免滚动体3210与回风框1发生干涉,保证开关门2顺利关闭空气入口10a以遮挡空气入口10a,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回风通道10内影响回风组件100的回风。例如,在图2和图12的示例中,侧边22可以邻近门体21的端部设置,避让开口12可以形成在回风框1的侧壁上,且避让开口12可以朝向远离开关门2的方向凹入,滚动体3210可以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配合在滑移槽221内,第二段伸出滑移槽221;当开关门2关闭空气入口10a时,第二段可以收纳于避让开口12内,避免第二段与回风框1之间发生干涉,保证开关门2顺利转动至关闭空气入口10a的位置。
可选地,避让开口12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滑移槽221的延伸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开关门2为长方形,开关门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装置3。例如,如图1所示,空气入口10a可以形成为长方形以与开关门2的形状相匹配,开关门2的长度一端设有驱动装置3,开关门2的长度另一端也设有驱动装置3,则开关门2长度两端的驱动装置3可以同步运行以驱动开关门2转动,从而保证了开关门2转动的稳定性,使得开关门2运动平稳、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门2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梯形等。驱动装置3布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当开关门2形成为长方形时,驱动装置3为多个,多个驱动装置3非位于开关门2的端部,且多个驱动装置3沿开关门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在图4和图12的示例中,开关门2宽度方向的一端与回风框1通过枢转轴20铰接,也就是说,开关门2的转动轴线设在开关门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使得开关门2转动过程中、在转动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关门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转动距离较小,或者在开关门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转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开关门2的转动角度较大以保证空气入口10a的风量。
可选地,如图14所示,驱动装置3驱动开关门2在0°~α角度范围内(包括端点值)转动,具体而言,开关门2可以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开关门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开关空气入口10a;当开关门2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关门2关闭空气入口10a,此时开关门2的转动角度为0°,当开关门2处于第二位置时,则开关门2处于打开空气入口10a的极限位置,此时开关门2的转动角度为α,则α可以理解为开关门2的最大转动角度。
其中,α满足20°≤α≤90°,使得开关门2的最大转动角度合理,保证了空气入口10a处的风量,避免了开关门2的最大转动角度过小影响回风组件100的回风量,且避免了开关门2的最大转动角度过大导致对驱动装置3的要求较高,从而方便了驱动装置3的设置,降低成本。可选地,α可以为20°、或30°、或45°、或65°、或90°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通过采用上述的回风组件,有效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方便了风管机200的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驱动开关门2将空气入口10a打开的过程中,使空气入口10a的敞口朝向与风管机200的出风口101的敞口朝向相反。例如,在图14的示例中,风管机200可以安装于天花板,出风口101可以间隔设在空气入口10a的左侧,开关门2的转动轴线可以设在空气入口10a的邻近出风口101的一侧;开关门2打开空气入口10a的过程中,开关门2可以顺时针转动,此时空气入口10a的敞口朝向可以大致向右,风管机200的出风口101的敞口朝向可以大致向左,而用户的活动区域为风管机200的出风侧,则用户的活动区域可以为出风口101的左下方,此时即使用户抬头查看回风组件100,由于开关门2的遮挡,用于仍无法直接看到回风框1,进一步保证了回风组件100与室内装修融合为一体,从而有效保证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相反”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相反,而是指空气入口10a的敞口的大致朝向与出风口101的敞口的大致朝向相反;而且,图14中所示的风管机200的结构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附图以两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管机200的回风组件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回风组件100包括回风框1、开关门2和驱动装置3、检测模块4、电控模块5和滤网6。
回风框1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结构,且回风框1限定出回风通道10,回风通道10具有空气入口10a,检测模块4和开关门2均设在空气入口10a处,检测模块4可以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用户位置等,电控模块5安装于回风框1,滤网6设在回风通道10内以过滤流入回风通道10的气流。
开关门2为两个,两个开关门2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每个开关门2分别形成为长方形;每个开关门2包括门体21和侧边22,侧边22设在门体21上且侧边22朝向回风框1的方向垂直于门体21延伸,侧边22上具有滑移槽221,滑移槽221的延伸方向与门体21的中心平面平行,滑移槽211内设有滚动体310。回风框1上形成有缺口13,回风框1的侧壁上形成有避让开口12,避让开口12与缺口13连通,在开关门2处于关闭空气入口10a的位置时,滚动体310通过缺口13收纳于避让开口12内。
驱动装置3安装于回风框1,每个开关门2分别通过枢转轴20与回风框1铰接,驱动装置3驱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以开关空气入口10a。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推动机构31和电机32,推动机构31设在回风框1与开关门2之间,推动机构31与回风框1和开关门2分别配合,电机32与推动机构31相连以驱动推动机构31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也就是说,电机32驱动推动机构31运动的过程中,推动机构31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且驱动装置3驱动开关门2在0°~α角度范围内(包括端点值)转动,α满足20°≤α≤90°。其中,电机32为步进电机。
推动机构31包括推杆件311,推杆件311为弧形杆311c,弧形杆311c朝向远离枢转轴20的方向凸出弯曲,且推杆件311的弧长两端分别为第一端311a和第二端311b,第一端311a偏离于枢转轴20设置且第一端311a与回风框1铰接,第一端311a与电机32相连以由电机32驱动转动,使得电机32可以驱动推杆件311绕第一端311a相对于回风框1转动,第二端311b通过滚动体310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在电机32驱动第一端311a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端311b绕第一端311a转动以沿开关门2滑移从而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风组件100,实现了回风组件100的正常回风,且开关门2可以遮挡回风组件100对室内装修的破坏,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美感,同时方便了回风组件100的清理、维护。
如图14所示,风管机200包括回风组件100,回风组件100为图1所示的回风组件100,其中,空气入口10a形成为风管机200的进风口,用户可以通过空气入口10a对风管机200进行维修、维护,第二驱动器32驱动开关门2将空气入口10a打开的过程中,使空气入口10a的敞口朝向与风管机200的出风口101的敞口朝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200,通过采用上述的回风组件100,有效提升了室内装修的整体感,方便了风管机200的维护。
实施例二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推动机构31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推动机构31包括齿轮件312和齿条件313,齿轮件312设在回风框1上,且齿轮件312与电机32相连以由电机32驱动转动,齿条件313与齿轮件312啮合,且齿条件313的自由端313a通过滚动体310与开关门2滑移配合。在电机32驱动齿轮件312转动的过程中,齿条件313相对回风框1平移,自由端313a沿开关门2滑移从而推动开关门2绕枢转轴20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风框,所述回风框限定出回风通道;
开关门,所述开关门通过枢转轴与所述回风框铰接,且所述开关门设在所述回风通道的空气入口处;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开关门绕所述枢转轴转动以开关所述回风通道的所述空气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在所述回风框与所述开关门之间;
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推动机构相连以驱动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开关门绕所述枢转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推杆件,所述推杆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回风框铰接且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开关门滑移配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端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沿所述开关门滑移以推动开关门绕所述枢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件为弧形杆,所述弧形杆朝向远离所述枢转轴的方向凸出弯曲,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推杆件的弧长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齿轮件,所述齿轮件设在所述回风框上且与所述电机相连以由所述电机驱动转动;
齿条件,所述齿条件与所述齿轮件啮合,且所述齿条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开关门滑移配合,在所述齿轮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齿条件相对所述回风框平移,所述自由端沿所述开关门滑移以推动开关门绕所述枢转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件上具有沿所述齿条件的平移方向延伸的导向插槽,所述回风框上具有导向插条,所述导向插条插配在所述导向插槽内,以使所述齿条件沿所述导向插条平移。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包括门体和侧边,所述侧边设在所述门体上且朝向所述回风框的方向垂直于所述门体延伸,所述侧边上具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门体的中心平面平行,所述推动机构通过配合在所述滑移槽内的滚动体与所述开关门滑移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框上具有避让开口,在所述开关门处于关闭所述空气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滚动体位于所述避让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为长方形,所述开关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驱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回风框通过所述枢转轴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开关门在0°~α角度范围内转动,其中,20°≤α≤90°。
12.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开关门将所述空气入口打开的过程中,使所述空气入口的敞口朝向与所述风管机的出风口的敞口朝向相反。
CN201920611029.1U 2019-04-29 2019-04-29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Active CN209763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1029.1U CN209763442U (zh) 2019-04-29 2019-04-29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1029.1U CN209763442U (zh) 2019-04-29 2019-04-29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3442U true CN209763442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61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1029.1U Active CN209763442U (zh) 2019-04-29 2019-04-29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3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5488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08998298U (zh) 导风板组件、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EP2746690B1 (en) Indoor air-conditioner
KR101598310B1 (ko) 에어 컨디셔너
EP2813767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4848508A (zh) 空调器
CN209763442U (zh)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US6739100B1 (en) Retractable in house open stairwell cover
CN105202625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1084240U (zh) 一种空调用出风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
CN209944698U (zh)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CN209763443U (zh)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KR101511144B1 (ko) 창호용 자연환기장치
CN11087336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763446U (zh)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KR100863310B1 (ko) 에어컨의 프론트 패널 개폐 장치
WO2023142604A1 (zh) 用于空调的面板组件和空调
CN205939400U (zh) 封闭式空调器
CN206094494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15951724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66479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面板驱动机构和空调室内机
CN214791469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235797U (zh) 空调
CN215951727U (zh) 用于双导风板的运动组件和空调器
CN217952642U (zh) 滑动门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