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0502U - 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 Google Patents

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0502U
CN209760502U CN201920447951.1U CN201920447951U CN209760502U CN 209760502 U CN209760502 U CN 209760502U CN 201920447951 U CN201920447951 U CN 201920447951U CN 209760502 U CN209760502 U CN 209760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gypsum
wall body
contact surface
iso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79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479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0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0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0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包括石膏墙体、减震带以及设置于石膏墙体两侧的隔震条,隔震条嵌设于石膏墙体的侧面,减震带设于石膏墙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抗震效果好,隔震条不易发生脱落,能够减轻墙体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碰撞和挤压,避免传统外墙结构由于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空鼓渗水导致脱落的危险。

Description

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最早所采用的墙体材料是粘土制品砖,通俗叫红砖。这种建筑产品材料,现以被国家禁止使用,原因是破坏生态环境,让水土流失。后面政府又推出一款加气混泥土砖,但是墙面抹灰层容易出现空鼓开裂,易渗水。
而近几年,节能建筑使用新型墙材所占比例都在92%以上,市场所用轻质墙材部分有轻质条板、轻质小型砌块,但是这些材料每一块连接过程中出现很多接头与接缝,这种缺陷易出现开裂,严重影响隔音效果。
综上所述,所有的墙体技术都是与建筑主体的梁与柱子紧靠安装结合施工固定。这种方法无法达到墙体隔震减震的相关技术。特别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完全达不到墙体隔震减震的功能。因为钢结构柱子有一定的弹性,如果墙体紧靠在柱子的边缘,因热涨冷缩原理会挤压到钢柱。特别是发生地震时,墙体会把钢柱、钢梁挤压变形导致主体倒塌事件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能够减轻墙体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碰撞和挤压,避免传统外墙结构由于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空鼓渗水导致脱落的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包括石膏墙体、减震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石膏墙体两侧的隔震条,所述隔震条嵌设于所述石膏墙体的侧面,所述减震带设于所述石膏墙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条包括隔震本体以及与所述隔震本体连接的多个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石膏墙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具有均与所述石膏墙体接触的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以及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三接触面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三接触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隔震本体的高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在所述隔震本体上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本体背离所述石膏墙体的一侧为接触平面,所述接触平面用于与主体结构的柱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本体与多个所述凸筋具有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石膏墙体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龙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时,石膏墙体不会直接紧靠在柱子的边缘,石膏墙体两侧的隔震条以及石膏墙体顶部的减震带能够起到隔震减震的作用,减轻墙体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碰撞和挤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并且隔震条嵌设于石膏墙体的侧面,不易发生脱落,避免了传统外墙结构由于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空鼓渗水导致脱落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膏墙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与主体结构的柱子相抵时的横向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施工后的纵向截面图。
图标:1-石膏墙体;2-减震带;3-隔震条;31-隔震本体;311-接触平面;32-凸筋;321-第一接触面;322-第二接触面;323-第三接触面;4-柱子;5-龙骨;6-结构梁;7-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膏墙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与主体结构的柱子相抵时的横向截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施工后的纵向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如图1和所示,包括石膏墙体1、减震带2以及设置于石膏墙体1两侧的隔震条3,隔震条3嵌设于石膏墙体1的侧面,减震带2设于石膏墙体1的顶部。
在使用上述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时,石膏墙体不会直接紧靠在柱子的边缘,石膏墙体两侧的隔震条以及石膏墙体顶部的减震带能够起到隔震减震的作用,减轻墙体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碰撞和挤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并且隔震条嵌设于石膏墙体的侧面,不易发生脱落,避免了传统外墙结构由于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空鼓渗水导致脱落的危险。
减震带2的材料可以采用橡胶或聚氨酯,其中聚氨酯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其耐磨性能好、弹性好、耐候性好,具有优良的复原性,使用寿命长,广泛应用于密封胶、粘合剂、屋顶防水保温层、冷库保温等建筑领域,使得减震带2不仅具有减震效果还具有保温、防火、防潮的功能。
隔震条3可以采用橡胶板或聚苯板,其中聚苯板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强度抗压性能和优越的抗水、防潮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保温、防水层的保护层,使得隔震条3不仅具有减震效果还具有保温、防火、防潮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隔震条3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隔震条3包括隔震本体31以及与隔震本体31连接的多个凸筋32,凸筋32与石膏墙体1连接。
具体地,在使用时,凸筋32嵌设于石膏墙体1的侧面并与石膏墙体1的侧面卡接。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预先将两个隔震条3安装在主体结构的柱子4上,随后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隔震条已经与石膏墙体完全吻合,此时凸筋32自然嵌入石膏墙体1内,与石膏墙体1一体化设置,不易发生脱落,浇筑完毕后,如图3所示,石膏墙体1底部与楼板7连接,顶部与结构梁6之间会留下一定的缝隙,可以将减震带填充至该缝隙中。使用时,隔震本体31能够有效缓解石膏墙体1在左右震动过程中与主体结构的柱子4刚性接触,起到隔震减震的目的,减震带能够缓冲石膏墙体1与结构梁6之间的碰撞和挤压。
需要说明的是,凸筋32横截面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凡是能够使得凸筋32卡入所述石膏墙体1侧面的结构都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凸筋32,例如凸筋32的横截面可以呈燕尾形、圆形、正多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凸筋32具有均与石膏墙体1接触的第一接触面321、第二接触面322以及第三接触面323,其中,第一接触面321、第二接触面322以及第三接触面323依次连接。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凸筋32除了具有均与石膏墙体1接触的第一接触面321、第二接触面322以及第三接触面323,还可以具有与石膏墙体1接触的其他接触面。
以接触面仅具有第一接触面321、第二接触面322以及第三接触面323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在使用时,第一接触面321、第二接触面322以及第三接触面323均与石膏墙体1接触,第一接触面321、第二接触面322以及第三接触面323所组成的结构与石膏墙体1卡接、扣合。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凸筋32能够有效的抓牢石膏墙体1,如图1所示,第一接触面321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三接触面323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第一接触面321、第二接触面322以及第三接触面323所围成的形状为燕尾形。
具体地,第一接触面321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接触面323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夹角过大会减弱凸筋32与石膏墙体1的牢固度,夹角过小会减弱凸筋32与石膏墙体1之间的牢固度,因此第一接触面321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接触面323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为65°-50°。
具体地,第一接触面321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65°、60°、55°、50°,第三接触面323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65°、60°、55°、50°。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321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为60°,第三接触面323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也为6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触面321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可以相同可以不相同。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接触面321与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相同,即第一接触面321和第三接触面323对称设置于第二接触面322的两端。上述设置方便隔震条3的安装,并且凸筋32的上下两侧具有更好的抓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筋3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隔震本体31的高度方向。以图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面向图1的方向,自下而上为隔震本体31的高度方向,图1中为凸筋32的横截面,凸筋3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隔震本体31的高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隔震条3能够均匀的抓牢石膏墙体1,凸筋32在隔震本体31上均匀间隔设置。
当凸筋3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隔震本体31的高度方向时,以图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沿着隔震本体31的高度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凸筋32之间的距离相等。当凸筋32的长度方向不垂直于隔震本体31的高度方向时,沿着垂直于凸筋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凸筋32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震本体31背离石膏墙体1的一侧为接触平面311,接触平面311用于与主体结构的柱子4相抵,接触平面311采用平面结构,使得隔震本体31更好的与主体结构的柱子4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隔震本体31与凸筋32的制造,隔震本体31与多个凸筋32具有一体式结构,即隔震本体31与多个凸筋32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石膏墙体1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龙骨5,龙骨5对石膏墙体1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使得石膏墙体1的结构更加的稳定。
具体地,如图2所示,龙骨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石膏墙体1的高度方向,且多个龙骨5在石膏墙体1内均匀的分布,即沿着垂直于石膏墙体1的高度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龙骨5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石膏墙体1的稳定性更好。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不仅仅可以减轻墙体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碰撞和挤压,当减震带2的材料采用聚氨酯、隔震条3采用聚苯板时,还能够实现建筑物保暖,与此同时,隔震条3嵌设于石膏墙体1的侧面,能够避免了传统外墙结构由于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空鼓渗水导致脱落的危险,使用寿命更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石膏墙体(1)、减震带(2)以及设置于所述石膏墙体(1)两侧的隔震条(3),所述隔震条(3)嵌设于所述石膏墙体(1)的侧面,所述减震带(2)设于所述石膏墙体(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条(3)包括隔震本体(31)以及与所述隔震本体(31)连接的多个凸筋(32),所述凸筋(32)与所述石膏墙体(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32)具有均与所述石膏墙体(1)接触的第一接触面(321)、第二接触面(322)以及第三接触面(323),所述第一接触面(321)、所述第二接触面(322)以及所述第三接触面(323)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32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三接触面(323)与所述第二接触面(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321)和所述第三接触面(323)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面(322)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3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隔震本体(31)的高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32)在所述隔震本体(31)上均匀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本体(31)背离所述石膏墙体(1)的一侧为接触平面(311),所述接触平面(311)用于与主体结构的柱子(4)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本体(31)与多个所述凸筋(32)具有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墙体(1)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龙骨(5)。
CN201920447951.1U 2019-04-03 2019-04-03 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Active CN209760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7951.1U CN209760502U (zh) 2019-04-03 2019-04-03 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7951.1U CN209760502U (zh) 2019-04-03 2019-04-03 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0502U true CN209760502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7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7951.1U Active CN209760502U (zh) 2019-04-03 2019-04-03 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0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4201274A1 (en) Prefabricated insulated building panel with at least one cured cementitious layer bonded to insulation
AU2016236738B2 (en) Thermal break for use in construction
RU54982U1 (ru) Блок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CN210239001U (zh) 一种岩棉板复合装饰构件
US8516775B2 (en) Masonry construction using single-component polyurethane foam and foam-core blocks
US8196370B2 (en) Masonry construction using single-component polyurethane foam
KR100898309B1 (ko) 공동주택의 층간단열차음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바닥시공방법
CN209760502U (zh) 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JP2006037503A (ja) 浮き床用防振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床構造
CN216517080U (zh) 圆弧墙面保温层安装结构
CN100368649C (zh) 隔气式保温防水复合屋面及施工方法
CN203808383U (zh) 呼吸式屋面保温结构
CN214785062U (zh) 一种轻钢建筑外墙结构
CN214302696U (zh) 一种装饰地面减震结构
CN111236497B (zh) 一种隔墙与内保温外墙连接结构
JPH1193195A (ja) 地下壁用打込式コンクリート型枠
CN210105005U (zh) 一种超低能耗钢结构保温建筑体系
KR102099728B1 (ko) 방수 타일
CA3036302C (en) Thermal break for use in construction
CN213682640U (zh) 一种防震砌墙
CN217896853U (zh) 一种连接紧密的外墙保温结构
CN210104962U (zh) 一种窗梁与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结构
CN220035865U (zh) 复合多孔砖
CN212453442U (zh) 一种点粘法瓷板干挂安装结构
RU209621U1 (ru) 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панел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