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0439U -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60439U CN209760439U CN201920175125.6U CN201920175125U CN209760439U CN 209760439 U CN209760439 U CN 209760439U CN 201920175125 U CN201920175125 U CN 201920175125U CN 209760439 U CN209760439 U CN 2097604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plate
- flange plate
- longitudinal stress
- concre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工字型钢牛腿以及分别设于工字型钢牛腿上下表面处的两个T形钢连接板,钢筋混凝土梁包括纵向受力筋,两个T形钢连接板处均设有纵向受力筋,每处的纵向受力筋至少有一排;工字型钢牛腿的一侧安装在钢管混凝土柱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通过工字型钢牛腿及T形钢连接板来进行连接,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节点处梁纵筋、环梁箍筋、环形加劲板等交错汇集,钢筋绑扎困难,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等难题,同时避免了在钢管混凝土柱上开孔,而且完美的解决了节点处存在两排钢筋时第二排钢筋连接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方法,目前主流的连接方式有:剪力传递采用环形牛腿或者承重销;弯矩传递采用环梁或者钢筋穿钢管混凝土柱。
当采用环梁-环形牛腿的梁柱连接方式时,环梁的截面高度通常要比梁截面要高,环梁的截面宽度不小于梁截面宽度,对边柱、角柱或者对建筑美观有要求的建筑有一定影响,且此处的钢筋错综复杂,钢筋绑扎及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均不能得到保障。
当采用承重销-钢筋穿梁的梁柱节点时,需在钢管混凝土柱壁上开孔洞,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有一定削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通过工字型钢牛腿及T形钢连接板来进行连接,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通过环形牛腿、纵筋穿孔所带来的缺陷,而且有利于纵筋的绑扎、混凝土浇筑,使得该节点易于施工,且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以及钢管混凝土柱,还包括工字型钢牛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上下表面处的两个T形钢连接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包括纵向受力筋,两个所述T形钢连接板处均设有所述纵向受力筋,每处的所述纵向受力筋至少有一排;所述工字型钢牛腿的一侧安装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上;每一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水平段均垂直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上,且其竖直段均垂直连接在所述工字型钢牛腿上;任一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均平行连接在所述水平段上。
进一步,所述工字型钢牛腿具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的腹板;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所述水平段为钢筋连接板,竖直段为第一竖向加劲板,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垂直焊接在所述钢筋连接板上;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均与所述钢筋连接板平行,所述腹板与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平形。
进一步,位于所述上翼缘板处和所述下翼缘板处的所述纵向受力筋均有两排;位于所述上翼缘板处,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平行连接在靠近所述上翼缘板的所述钢筋连接板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平行连接在所述上翼缘板上;位于所述下翼缘板处,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平行连接在靠近所述下翼缘板的所述钢筋连接板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平行连接在所述下翼缘板上。
进一步,所述工字型钢牛腿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之间以及每一所述T形钢连接板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均为焊接;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T形钢连接板之间以及另外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之间均为焊接。
进一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间隔设置两块第一水平内隔板,各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分别与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位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距离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外侧设置两块第二水平内隔板,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0mm。
进一步,两块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之间以及另外一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竖向加劲板,各所述第二竖向加劲板均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
进一步,所述上翼缘板、所述下翼缘板、各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以及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的厚度均相同。
进一步,所述工字型钢牛腿的长度长度不小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高的1.2倍,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纵向受力筋直径的5倍。
进一步,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上翼缘板的连接部的长度,
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下翼缘板的连接部的长度,
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上翼缘板处的所述钢筋连接板的连接部的长度,
以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上翼缘板处的所述钢筋连接板的连接部的长度均不小于所述纵向受力筋的直径的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工字型牛腿及T形钢连接板来进行连接,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节点处梁纵筋、环梁箍筋、环形加劲板等交错汇集,钢筋绑扎困难,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等难题,同时避免了在钢管混凝土柱上开孔,而且完美的解决了节点处存在两排钢筋时第二排钢筋连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工字型钢牛腿处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钢筋连接板处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端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钢筋混凝土梁;2-钢管混凝土柱;3-工字型钢牛腿;4-钢筋连接板;5-第二竖向加劲板;6-第一竖向加劲板;71-第一水平内隔板;72-第二水平内隔板;8-纵向受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1,钢管混凝土柱2,工字型钢牛腿3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3上下表面处的两个T形钢连接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包括纵向受力筋8,两个所述T形钢连接板处均设有所述纵向受力筋8,每处的所述纵向受力筋8至少有一排;所述工字型钢牛腿3的一侧安装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2上;每一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水平段均垂直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2上,且其竖直段均垂直连接在所述工字型钢牛腿3上;任一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均平行连接在所述水平段上。在本实施例中,工字型钢牛腿3及T形钢连接板所起的作用是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和钢管混凝土柱2。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工字型钢牛腿3具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的腹板;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所述水平段为钢筋连接板4,竖直段为第一竖向加劲板6,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6垂直焊接在所述钢筋连接板4上;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均与所述钢筋连接板4平行,所述腹板与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6平形。在本实施例中,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平行设置,钢筋连接板4也与它们平行,以便于纵向受力筋8的连接。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仅为区分两个特征,不具有其他意义。优选的,第一竖向加劲板6和腹板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3,位于所述上翼缘板处和所述下翼缘板处的所述纵向受力筋8均有两排;位于所述上翼缘板处,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平行连接在靠近所述上翼缘板的所述钢筋连接板4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平行连接在所述上翼缘板上;位于所述下翼缘板处,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平行连接在靠近所述下翼缘板的所述钢筋连接板4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平行连接在所述下翼缘板上。在本实施例中,当纵向受力筋8有两排时,有两排纵向受力筋8分别与两个钢筋连接板4连接,有两排纵向受力筋8分别与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连接,如此可以完美解决第二排钢筋的连接问题。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4,所述工字型钢牛腿3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2之间以及每一所述T形钢连接板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2之间均为焊接;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与T形钢连接板之间以及另外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3之间均为焊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使连接更为稳固。焊接宜采用双面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2内间隔设置两块第一水平内隔板71,各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分别与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位于同一高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水平内隔板71用于传递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传来的应力。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2内距离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外侧设置两块第二水平内隔板72,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72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0mm。在本实施例中,再设第二水平内隔板72,可以转换钢筋连接板4受拉力引起钢管混凝土柱2的壁上的应力。该第二水平内隔板72与上述的第一水平内隔板71相同,分第一和第二只是为了便于描述。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3,两块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72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之间以及另外一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72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竖向加劲板5,各所述第二竖向加劲板5均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2内。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各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与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7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72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4,两块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72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之间以及另外一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72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竖向加劲板5,各所述第二竖向加劲板5均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2内。在本实施例中,设此第二竖向加劲板5可以使钢筋连接板4更为稳固,各所述第二竖向加劲板5均固定在钢管混凝土柱2上。优选的,所述上翼缘板、所述下翼缘板、各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71以及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72的厚度均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工字型钢牛腿3的长度长度不小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的高度的1.2倍,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纵向受力筋8的直径的5倍。在本实施例中,设这些尺寸可以保证节点的牢固,其中T形钢连接板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一样。优选的,工字型钢牛腿3、T形钢连接板、第一水平内隔板71、第二水平内隔板72、第一竖向加劲板6与钢管混凝土柱2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焊接宜采用双面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与所述上翼缘板的连接部的长度,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与所述下翼缘板的连接部的长度,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与所述上翼缘板处的所述钢筋连接板4的连接部的长度,以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8与所述上翼缘板处的所述钢筋连接板4的连接部的长度均不小于所述纵向受力筋8的直径的5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以及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字型钢牛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上下表面处的两个T形钢连接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包括纵向受力筋,两个所述T形钢连接板处均设有所述纵向受力筋,每处的所述纵向受力筋至少有一排;所述工字型钢牛腿的一侧安装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上;每一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水平段均垂直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上,且其竖直段均垂直连接在所述工字型钢牛腿上;任一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均平行连接在所述水平段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具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的腹板;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所述水平段为钢筋连接板,竖直段为第一竖向加劲板,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垂直焊接在所述钢筋连接板上;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均与所述钢筋连接板平行,所述腹板与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平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翼缘板处和所述下翼缘板处的所述纵向受力筋均有两排;位于所述上翼缘板处,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平行连接在靠近所述上翼缘板的所述钢筋连接板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平行连接在所述上翼缘板上;位于所述下翼缘板处,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平行连接在靠近所述下翼缘板的所述钢筋连接板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平行连接在所述下翼缘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之间以及每一所述T形钢连接板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均为焊接;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T形钢连接板之间以及另外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之间均为焊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间隔设置两块第一水平内隔板,各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分别与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位于同一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距离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外侧设置两块第二水平内隔板,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之间以及另外一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与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竖向加劲板,各所述第二竖向加劲板均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板、所述下翼缘板、各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以及各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的厚度均相同。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钢牛腿的长度长度不小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高的1.2倍,所述T形钢连接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纵向受力筋直径的5倍。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上翼缘板的连接部的长度,
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下翼缘板的连接部的长度,
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上翼缘板处的所述钢筋连接板的连接部的长度,
以及另一排所述纵向受力筋与所述上翼缘板处的所述钢筋连接板的连接部的长度均不小于所述纵向受力筋的直径的5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75125.6U CN209760439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75125.6U CN209760439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60439U true CN209760439U (zh) | 2019-12-10 |
Family
ID=6875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75125.6U Active CN209760439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6043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9012A (zh) * | 2019-01-31 | 2019-05-21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CN113843541A (zh) * | 2021-07-23 | 2021-12-28 | 杭萧钢构(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钢管柱补强方法 |
-
2019
- 2019-01-31 CN CN201920175125.6U patent/CN2097604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9012A (zh) * | 2019-01-31 | 2019-05-21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CN113843541A (zh) * | 2021-07-23 | 2021-12-28 | 杭萧钢构(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钢管柱补强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38989B (zh) | 钢管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加梁的转换节点及含有其的建筑 | |
CN106522419B (zh) | 一种相邻跨设置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梁托柱转换梁 | |
CN209637112U (zh) | 一种带拉筋钢管混凝土浇筑体 | |
CN209760439U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112681568B (zh) | 一种全预制排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及建筑结构体系 | |
CN113832907A (zh) | 一种高桩码头桩顶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279501A (zh) | 带撑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
CN113136943A (zh) |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 |
CN112112276A (zh) | 一种钢筋直穿式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113585466A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1576641A (zh) | 一种新型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 |
CN210067020U (zh) | 一种子结构拼装装配式框架结构 | |
CN113513089B (zh) | Frp外包交叉型钢骨混凝土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及安装方法 | |
CN111705928B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柱的拼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212358646U (zh) | 一种叠合梁与薄壁钢管砼柱刚铰接联结节点 | |
CN217379282U (zh) | 一种变截面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210976064U (zh) | 主梁与次梁连接组件及框架结构体系 | |
CN109707069B (zh) | 一种基于型钢连接可拆卸预制模数化剪力墙及其装配方法 | |
CN208815673U (zh) | 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 |
CN215925847U (zh) | 一种高桩码头桩顶连接构造 | |
CN217000315U (zh) | 带撑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
CN215759633U (zh) | 一种混凝土梁与墙、柱连接节点 | |
CN212534551U (zh) | 一种刚接节点的混合框架结构体系 | |
CN115370008B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 |
CN113202212A (zh) | 带撑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