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59313U -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59313U
CN209759313U CN201920504589.7U CN201920504589U CN209759313U CN 209759313 U CN209759313 U CN 209759313U CN 201920504589 U CN201920504589 U CN 201920504589U CN 209759313 U CN209759313 U CN 209759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fixedly connected
vertical
top surfac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45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45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59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59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59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顶面开有多个通孔,旋转轴底端与第一横杆顶面固定连接,第二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泵,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L形管,L形管穿过第一竖管穿入第一箱体与上空腔相通,套筒内贴合旋转有旋转杆,旋转杆与第三竖管旋转连接,桶体底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侧壁固定连接有阀门,第二竖杆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第一箱体与筒体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本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多样,能够对不行形状大小的超薄玻璃进行夹紧,便于接下来防雾剂的涂抹,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将防雾剂进行均匀涂抹以及回收循环使用,提高了防雾剂的利用率,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防雾剂的研究目前处在积极开发的阶段,各国都展开了对防雾剂的研究,特别是随着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玻璃方面的应用日益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元化的发展使得玻璃防雾剂的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原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传统的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结构复杂,功能单一,不能将不同形状大小的玻璃进行夹紧,从而导致成品功能性下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顶面开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箱体顶面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第一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将第一箱体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横板顶面固定对称连接有两第一竖管,所述第一竖管底端穿出横板与下空腔相通,所述第一竖管内固定连接有电热丝,两第一竖管顶端分别穿出第一箱体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底面嵌入有第二竖管,所述第二竖管底端穿出第二箱体固定连通有多节伸缩管,所述多节伸缩管截面为方形,所述多节伸缩管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底面固定连通有多个喷头,所述第三箱体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第三箱体顶面环形开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贴合滑动有燕尾块,所述第二箱体底面固定连接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管路连接有液压站,所述第二竖管上固定套有两第一密封环,两第一密封环分别位于第二箱体底面两侧且与其贴合,所述第二竖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二箱体与第二竖管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箱体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穿入第二箱体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周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设置在第二箱体内,所述旋转轴底端与第一横杆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泵,所述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L形管,所述L形管穿过第一竖管穿入第一箱体与上空腔相通,所述第一箱体底面固定连接有桶体,所述桶体侧壁固定连接有吸风机,所述第一箱体顶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竖管,所述第三竖管底端穿过横板再穿出第一箱体与桶体相通,所述第三竖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内嵌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底端穿出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第二竖杆顶端穿出第二横杆和第三竖管固定连接凸块,所述第三竖管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竖杆与第二横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竖管内壁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所述第二竖杆上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顶面与第一橡胶圈底面贴合,所述第二竖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第二横杆顶面贴合,所述套筒内贴合旋转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一端穿出套筒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旋转杆另一端穿出套筒和第三竖管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套筒上固定套有两第二密封圈,两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第三竖管两侧且与其侧壁贴合,所述旋转杆与第三竖管旋转连接,所述桶体底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侧壁固定连接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杆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与筒体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多样,通过设置吸风机、第三竖管、第二横杆、第二竖杆、套筒、凸块、第一橡胶圈、橡胶块和弹簧能够对不行形状大小的超薄玻璃进行夹紧,便于接下来防雾剂的涂抹,提高工作效率,且设置了第二箱体、第二竖管、多节伸缩管、第三箱体、喷头、刮板、燕尾块、液压缸、第一密封环、第一横杆、电机、旋转轴、搅拌杆和泵能够将防雾剂进行均匀涂抹以及回收循环使用,提高了防雾剂的利用率,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第一箱体1、筒体2、横板3、第一竖管4、电热丝5、第二箱体6、第二竖管7、多节伸缩管8、第三箱体9、喷头10、刮板11、燕尾块12、液压缸13、第一密封环14、第一横杆15、电机16、旋转轴17、搅拌杆18、泵19、L形管20、桶体21、吸风机22、第三竖管23、第二横杆24、第二竖杆25、套筒26、凸块27、第一橡胶圈28、橡胶块29、弹簧30、旋转杆31、叶轮32、风扇33、第二密封圈34、排气管35、阀门36、第二橡胶圈37、上空腔1-1、下空腔1-2、排气孔4-1、燕尾槽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所述第一箱体1顶面开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箱体1顶面固定连接有筒体2,所述第一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横板3,所述横板3将第一箱体1分为上空腔1-1和下空腔1-2,所述横板3顶面固定对称连接有两第一竖管4,所述第一竖管4底端穿出横板3与下空腔1-2相通,所述第一竖管4内固定连接有电热丝5,两第一竖管4顶端分别穿出第一箱体1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6,所述第二箱体6底面嵌入有第二竖管7,所述第二竖管7底端穿出第二箱体6固定连通有多节伸缩管8,所述多节伸缩管8截面为方形,所述多节伸缩管8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箱体9,所述第三箱体9底面固定连通有多个喷头10,所述第三箱体9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刮板11,所述第三箱体9顶面环形开有燕尾槽9-1,所述燕尾槽9-1内贴合滑动有燕尾块12,所述第二箱体6底面固定连接液压缸13,所述液压缸13通过管路连接有液压站,所述第二竖管7上固定套有两第一密封环14,两第一密封环14分别位于第二箱体6底面两侧且与其贴合,所述第二竖管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15,所述第二箱体6与第二竖管7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箱体6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输出端穿入第二箱体6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7,所述旋转轴17周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18,所述搅拌杆18设置在第二箱体6内,所述旋转轴17底端与第一横杆15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6内固定连接有泵19,所述泵19输入端固定连接有L形管20,所述L形管20穿过第一竖管4穿入第一箱体1与上空腔1-1相通,所述第一箱体1底面固定连接有桶体21,所述桶体21侧壁固定连接有吸风机22,所述第一箱体1顶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竖管23,所述第三竖管23底端穿过横板3再穿出第一箱体1与桶体21相通,所述第三竖管23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24,所述第二横杆24内嵌入有第二竖杆25,所述第二竖杆25底端穿出第二横杆24固定连接有套筒26,所述第二竖杆25顶端穿出第二横杆24和第三竖管23固定连接凸块27,所述第三竖管23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圈37,所述第二竖杆25与第二横杆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竖管23内壁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28,所述第二竖杆25上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橡胶块29,所述橡胶块29顶面与第一橡胶圈28底面贴合,所述第二竖杆25上套有弹簧30,所述弹簧30一端与第二横杆24顶面贴合,所述套筒26内贴合旋转有旋转杆31,所述旋转杆31一端穿出套筒26固定连接有叶轮32,所述旋转杆31另一端穿出套筒26和第三竖管23固定连接有风扇33,所述套筒26上固定套有两第二密封圈34,两第二密封圈34分别位于第三竖管23两侧且与其侧壁贴合,所述旋转杆31与第三竖管23旋转连接,所述桶体21底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35,所述排气管35侧壁固定连接有阀门36。
所述第二竖杆25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
所述第一箱体1与筒体2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
工作原理:防雾超薄玻璃制备时,将本装置与电源接通,然后将需要涂抹防雾剂的玻璃放置在筒体2中的多个凸块27上,玻璃由于重力原因向下压凸块27,凸块27带动第二竖杆25滑动,第二竖杆25带动橡胶块29滑动,橡胶块29与第一橡胶圈28分离,与此同时,吸风机22开始工作,吸风机22进行吸风,将压在凸块27上的玻璃进行吸紧达到固定的目的,便于接下来的涂抹,多个凸块27的设置,便于固定不同形状以及大小的玻璃,从而间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生产需求,玻璃夹紧完毕后,操作液压站,使得液压缸13开始工作,液压缸13输出端带动燕尾块12移动,燕尾块12带动第三箱体9向下移动,第三箱体9带动喷头10向下移动,当喷头10下降到适当位置时,操作液压站使得液压缸13停止下降,然后操作控制器使得电机16开始工作,电机16带动旋转轴17旋转,旋转轴17带动搅拌杆18旋转,便于第二箱体6内的防雾剂输送,旋转轴17带动第一横杆15旋转,第一横杆15带动第二竖管7旋转,第二竖管7带动多节伸缩管8旋转,多节伸缩管8带动第三箱体9旋转,第三箱体9带动喷头10旋转,第二箱体6内的防雾剂经过第二竖管7流入到多节伸缩管8中,再进入到第三箱体9中,继而从喷头10喷到超薄玻璃表面,第三箱体9带动刮板11对喷到超薄玻璃表面的防雾剂进行涂抹均匀,在涂抹太小的玻璃时,有时防雾剂会产生浪费,掉落的防雾剂落到第一箱体1顶面,再通过表面的通孔流入到上空腔1-1中,再通过泵19将流入上空腔1-1内的防雾剂再通过L形管20运输到第二箱体6中,实现防雾剂的循环利用,超薄玻璃下压凸块27时,风从第三竖管23顶部进入,风带动叶轮32旋转,叶轮32带动旋转杆31旋转,旋转杆31带动风扇33,风扇33产生风从第一竖管4吹出,电热丝5发热,热风从排气孔4-1排出,对玻璃表面进行清理,防止杂质影响成品质量,当玻璃底面与第二橡胶圈37顶面贴合时,风不能进入,从而得到玻璃的固定,当玻璃表面涂抹完毕后,操作控制器使得吸风机22停止工作,然后操作控制器使得电机16停止工作,然后操作液压站使得液压缸13上升,液压缸13带动燕尾块12向上移动,燕尾块12带动第三箱体9向上移动,第三箱体9带动喷头10向上移动,当喷头10移动当适当位置时,操作液压站,使得液压缸13停止上升,然后拧开阀门36,进行排气,然后取下涂抹完毕的超薄玻璃,再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再次玻璃防雾剂涂抹,玻璃防雾剂涂抹完毕后,将本装置与电源分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顶面开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箱体(1)顶面固定连接有筒体(2),所述第一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横板(3),所述横板(3)将第一箱体(1)分为上空腔(1-1)和下空腔(1-2),所述横板(3)顶面固定对称连接有两第一竖管(4),所述第一竖管(4)底端穿出横板(3)与下空腔(1-2)相通,所述第一竖管(4)内固定连接有电热丝(5),两第一竖管(4)顶端分别穿出第一箱体(1)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6),所述第二箱体(6)底面嵌入有第二竖管(7),所述第二竖管(7)底端穿出第二箱体(6)固定连通有多节伸缩管(8),所述多节伸缩管(8)截面为方形,所述多节伸缩管(8)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箱体(9),所述第三箱体(9)底面固定连通有多个喷头(10),所述第三箱体(9)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刮板(11),所述第三箱体(9)顶面环形开有燕尾槽(9-1),所述燕尾槽(9-1)内贴合滑动有燕尾块(12),所述第二箱体(6)底面固定连接液压缸(13),所述液压缸(13)通过管路连接有液压站,所述第二竖管(7)上固定套有两第一密封环(14),两第一密封环(14)分别位于第二箱体(6)底面两侧且与其贴合,所述第二竖管(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15),所述第二箱体(6)与第二竖管(7)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箱体(6)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输出端穿入第二箱体(6)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7),所述旋转轴(17)周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18),所述搅拌杆(18)设置在第二箱体(6)内,所述旋转轴(17)底端与第一横杆(15)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6)内固定连接有泵(19),所述泵(19)输入端固定连接有L形管(20),所述L形管(20)穿过第一竖管(4)穿入第一箱体(1)与上空腔(1-1)相通,所述第一箱体(1)底面固定连接有桶体(21),所述桶体(21)侧壁固定连接有吸风机(22),所述第一箱体(1)顶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竖管(23),所述第三竖管(23)底端穿过横板(3)再穿出第一箱体(1)与桶体(21)相通,所述第三竖管(23)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24),所述第二横杆(24)内嵌入有第二竖杆(25),所述第二竖杆(25)底端穿出第二横杆(24)固定连接有套筒(26),所述第二竖杆(25)顶端穿出第二横杆(24)和第三竖管(23)固定连接凸块(27),所述第三竖管(23)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圈(37),所述第二竖杆(25)与第二横杆(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竖管(23)内壁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28),所述第二竖杆(25)上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橡胶块(29),所述橡胶块(29)顶面与第一橡胶圈(28)底面贴合,所述第二竖杆(25)上套有弹簧(30),所述弹簧(30)一端与第二横杆(24)顶面贴合,所述套筒(26)内贴合旋转有旋转杆(31),所述旋转杆(31)一端穿出套筒(26)固定连接有叶轮(32),所述旋转杆(31)另一端穿出套筒(26)和第三竖管(23)固定连接有风扇(33),所述套筒(26)上固定套有两第二密封圈(34),两第二密封圈(34)分别位于第三竖管(23)两侧且与其侧壁贴合,所述旋转杆(31)与第三竖管(23)旋转连接,所述桶体(21)底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35),所述排气管(35)侧壁固定连接有阀门(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杆(25)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与筒体(2)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
CN201920504589.7U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Active CN209759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4589.7U CN209759313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4589.7U CN209759313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59313U true CN209759313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4589.7U Active CN209759313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593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0257A (zh) * 2021-02-23 2021-06-15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汽配用便捷式汽车电池放置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0257A (zh) * 2021-02-23 2021-06-15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汽配用便捷式汽车电池放置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25141U (zh) 转盘式全自动喷油机
CN206296722U (zh) 一种可自动拆卸及下料的夹具清洗烘干机
CN204933796U (zh) 一种升降钢管喷漆机
CN107442348A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外壳喷涂印刷设备
CN107051786A (zh) 一种喷涂装置
CN109513547A (zh) 一种全自动喷涂流水线
CN113606909B (zh) 一种用于丁晴手套生产涂层烘干装置
CN209759313U (zh) 一种玻璃超薄防雾涂层制备装置
CN201960114U (zh) 蓄电池极群铸焊机
CN210230397U (zh) 一种金属件自动化喷漆装置
CN205570626U (zh) 一种陶瓷加工用夹持旋转装置
CN109622273B (zh) 配件喷漆处理设备
CN207238323U (zh) 一种卡托治具
CN204911890U (zh) 一种可调整喷漆角度的钢管喷漆机
CN2422062Y (zh) 管壁自动涂胶装置
CN204247435U (zh) 一种高尔夫球头机器人喷涂机构
CN215429874U (zh) 一种可防污染的机械零件加工用喷漆装置
CN206404961U (zh) 一种汽车制备用流水线恒压喷漆装置
CN207343124U (zh) 能够加热烘干的涂装设备
CN206104185U (zh) 转塔式涂装机
CN214025140U (zh) 一种搪瓷贴花纸加工用抛光装置
CN214224702U (zh) 一种水泥检测养护装置
CN213359282U (zh) 一种家居装修用油漆粉刷装置
CN104179337A (zh) 一种新型抹墙机
CN104275280A (zh) 一种便于搬运的新型腻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device for preparing ultra-thin anti fog coating on glas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Pledgee: Guanlan Sub Branch of Shenzhe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754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