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51341U -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 Google Patents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51341U
CN209751341U CN201920068047.XU CN201920068047U CN209751341U CN 209751341 U CN209751341 U CN 209751341U CN 201920068047 U CN201920068047 U CN 201920068047U CN 209751341 U CN209751341 U CN 209751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lth care
snore
mode
working
linea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80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益民
范小中
崔跃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uayiyuan Cre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ayiyuan Cre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ayiyuan Cre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ayiyuan Cre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680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51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51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51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包括柔性项带和集成电路;柔性项带,佩戴在鼾症患者的脖颈处;集成电路包括传感器、线性马达、微处理器、充电电池和控制面板;充电电池用于为线性马达、微处理器和控制面板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控制面板中设有模式切换按键,所述模式切换按键根据用户选择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止鼾模式和保健模式;通过选择止鼾模式进行睡眠时,自动止鼾;通过选择保健模式,进行日常保健;日常用于保健,恢复衰变肌体功能,减缓鼾症;同时,当患者睡眠开始打鼾时,电动器击打或挤压穴位,引发非条件反射,无需将患者刺激醒;提升软腭和舌肌张力使抬升、舌根归位,从而保持睡眠状态下呼吸道畅通,消除打鼾。

Description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背景技术
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包括阻塞性、中枢性、混合性三类,以阻塞性最为常见,多见于40~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肥胖人群。包括舌体肥大、舌根异位、软腭塌陷,呼吸道结构狭窄、年纪大肌肉松弛、扁桃腺增生、下颚短小,或长期吸烟导致呼吸道水肿的人。高达98%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患会打鼾,通常还合并有高血压、心肌梗塞、心肌缺氧、中风等并发症。
目前治疗和控制鼾症方法为手术治疗,药物缓解和机械干预。
人在清醒时气道正常,睡眠时腭肌、舌肌及咽肌的张力不够,在呼吸周期的吸气期,不能保持气道的开放。气道周围肌肉张力减弱,加之仰卧时舌根后坠,软腭塌陷,造成气道狭窄引起打鼾,因此,通过相应的刺激,使患者在睡眠状态或微醒状态下停止打鼾,是目前保守治疗和控制鼾症的解决方法。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呼吸机、止鼾垫、止鼾枕、腕带式止鼾器、耳挂式止鼾器、牙套等止鼾器产品。
呼吸机是依靠正压气流冲破阻塞使空气进入肺部保证呼吸,因需要佩戴呼吸面罩十分不方便;止鼾垫和止鼾枕是通过调整人体体位改变呼吸道阻塞状况停止打鼾,由外力改变体位易扰乱正常睡眠;腕带式止鼾器是通过电刺激的方式使患者微醒而停止打鼾,电刺激易造成人体交感神经紊乱同时微醒影响正常睡眠;耳挂式止鼾器是通过震动和声音使患者微醒停止打鼾,这种方式也是通过叫醒方式止鼾,搅扰正常睡眠;牙套则是通过改变下颌位置,使舌肌张力加强而阻止打鼾,但由于是口腔呼吸,气流未经鼻腔预热和加湿对呼吸道形成刺激,呼吸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
例如,专利号为“201810441289.9”名称为一种止鼾器、止鼾方法和系统的专利文件中,提出的通过导电硅胶片进行电刺激或者震动刺激,来制止打鼾者打鼾,采用电刺激会造成人体交感神经紊乱同时微醒影响正常睡眠;而该专利提供的震动刺激,并没有具体说明实施方案及如何对震动刺激进行控制,且不具备日常保健的功能。鼾症患者不能通过长时间使用达到恢复肌肉群,不能达到减缓鼾症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的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针对部分现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通过使患者微醒而止鼾或佩戴不便的缺陷,利用中医穴位疏通经络,恢复机能及人体非条件反射等原理,在与腭肌、舌肌及咽肌相关的穴位上放置电动器,日常用于保健,恢复衰变肌体功能,减缓鼾症;同时,当患者睡眠开始打鼾时,电动器击打或挤压穴位,引发非条件反射,无需将患者刺激醒;提升软腭和舌肌张力使抬升、舌根归位,从而保持呼吸道畅通,消除打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包括柔性项带和集成电路;所述柔性项带,用于佩戴在鼾症患者的脖颈处;根据人体穴位的位置在所述项带上,设置有多个分散的工作点;工作点上设有线性马达;所述柔性项带中空,所述柔性项带的内部设置集成电路;
所述集成电路包括传感器、线性马达、微处理器、充电电池和控制面板;所述充电电池分别与线性马达微处理器和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用于为线性马达、微处理器和控制面板提供工作电源;所述传感器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线性马达和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面板中设有模式切换按键,包括止鼾模式按键和保健模式按键;所述模式切换按键用于根据用户选择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
优选的,所述项带上还设有位于两侧的定位耳带,两个所述定位耳带用于固定柔性项带的工作点贴合覆盖于穴位,防止移位。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工作点包括供血穴:风池穴下1.5寸,平下口唇处,颈后2至3颈椎之间;作用于腭肌;
吞咽穴: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处;作用于咽缩肌;
金津穴和玉液穴:位于颌下部,甲状软骨凹陷上1.5寸之点两侧平开0.3寸处,左为外金津,右为外玉液,作用于舌肌;
治呛穴: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之间;作用于舌肌。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微处理器包括前置放大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CPU芯片和驱动电路;
所述前置放大滤波电路与传感器连接,所述前置放大滤波电路用于对传感器采集的震动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模拟信号发送至AD转换电路;
所述AD转换电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发送至CPU芯片;
所述CPU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按照设定参数控制线性马达启动或停止。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上,位于模式切换按键下方还分别设有两个指示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指示灯包括工作状态指示灯和电量与充电指示灯;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通过切换显示颜色指示当前工作模式;所述电量与充电指示灯通过切换显示颜色,显示当前电池的电量状态或充电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柔性项带,符合人体曲线,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符合人们平时穿衣、戴围巾的习惯,避免产生佩戴不适感,结合两侧的定位耳带形成三角定位法可以更准确地将工作点固定在穴位上;利用中医穴位疏通经络,恢复机能及人体非条件反射等原理,在与腭肌、舌肌及咽肌相关的穴位上放置线性马达,实现日常保健,恢复衰变肌体功能,减缓鼾症的功能。
2、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线性马达,以机械击打引起非条件反射符合人体生理机能,避免了电刺激可能引发的人体交感神经紊乱;穴位刺激属于非条件反射,由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避免通过微醒状态止鼾,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3、通过位于脖颈处的吞咽穴、外金津穴、玉液穴、治呛穴以及位于颈后的供血穴,实现对呼吸道肌肉群的全面刺激。通过穴位按摩刺激通过非条件反射矫正鼾症,可以促进呼吸道相关器官肌体逐步恢复相应机能,减缓肌体功能退化,有效的减缓鼾症。
4、通过设置止鼾模式和保健模式,进行切换不仅能用于睡觉时止鼾还能在日常佩戴用于日常保健,根据人为控制,拍打等级,实现个性化按摩保健;在进行止鼾时,可以根据佩戴者的打鼾情况,进行调节,鼾声停止时,能够立即停止,当鼾声复起时,能够智能启动,并按照记忆的拍打等级进行自动切换拍打等级,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患者针对性、个性化的拍打刺激。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的保健模式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的止鼾模式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的止鼾模式的另一种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的工作点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的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的佩戴示意图;
图中:
1、柔性项带;2、定位耳带;301、保健模式按键;302、止鼾模式按键;401、工作状态指示灯;402、电量与充电指示灯;5、传感器;6前置放大滤波电路;7、AD转换电路;8、CPU芯片;9、驱动电路;10、线性马达;11、充电电池;12、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包括柔性项带1和集成电路;所述柔性项带1,用于佩戴在鼾症患者的脖颈处;根据人体穴位的位置在所述项带上,设置有多个分散的工作点;进一步,所述项带上还设有位于两侧的定位耳带2,两个所述定位耳带2用于固定柔性项带1的工作点贴合颈部。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工作点包括
两个供血穴:风池穴下1.5寸,平下口唇处,2至3颈椎之间;作用于腭肌;供血穴位于颈后,在颈后左右两侧。
两个吞咽穴: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处;作用于咽缩肌;
外金津玉液穴:位于颌下部,当甲状软骨凹陷上1.5寸之点两侧平开0.3寸处,左为外金津,右为外玉液,作用于舌肌。
治呛穴: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之间;作用于舌肌。
通过对上述穴位的拍打或挤压刺激可实现对所有腭肌、舌肌及咽肌等呼吸道肌肉群的刺激,恢复衰变肌体功能,减缓鼾症。
所述柔性项带1中空,所述柔性项带1的内部设置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传感器5、线性马达10、微处理器、充电电池11和控制面板12;所述充电电池11用于为线性马达10、微处理器和控制面板12提供工作电源;在本申请中充电电池11,采用聚合物锂电池,与聚合物锂电池连接的还有充电保护电路和防过充保护电路。其中,在柔性项带1中线性马达10进行分布时,按照图5所示的工作点,对应分布,其中一个穴位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线性马达10,保证,每个穴位处有线性马达10覆盖。
普通非线性马达10是转动的,通过电刷切换磁场,从而维持马达一个方向转动,而线性马达10是左右震动的,震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是可控的。
所述控制面板12中设有模式切换按键和开关机键,开关机键用于手动控制开机和关机;所述模式切换按键根据用户选择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按键包括止鼾模式按键301和保健模式按键302;模式切换按键的下方分别设置指示灯,指示灯包括工作状态指示灯401和电量与充电指示灯402;电量与充电指示灯402用于指示充电电池11的当前电池电量或者充电状态。
如图2所示,当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为保健模式时,处理器根据用户进一步在控制面板选择的档位,控制线性马达按照选择的档位进行工作,对工作点进行拍打刺激。其中档位可以设置为6个,按照由弱到强;依次设为1-6档,用户可以根据佩戴后的体感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当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为止鼾模式时,传感器采集鼾症患者甲状软骨处的震动信号,并将采集的震动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震动信号,按照设定参数自动触发线性马达工作或停止,所述线性马达对应设置在柔性项带的每个工作点上,覆盖相应穴位;所述线性马达对工作点上对应的穴位进行拍打或者挤压刺激;
如图3所示,当鼾声开始时,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震动信号次数,判断是否处于窗口期,其中,判断是否处于窗口期,包括以下两方面判断条件,
一方面,当传感器在20秒内检测到的震动信号有规律间隔次数达到3次时,判断为处于窗口期;
另一方面,当鼾声振幅达到设定值时,判断为处于窗口期时,微处理器自动触发线性马达工作;并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震动信号的频率,控制线性马达的击打等级由弱渐强;直至打鼾停止,此时,微处理器记录鼾声停止时的拍打等级;并控制线性马达停止击打。
如图4所示,在止鼾模式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本次打鼾停止,间隔一段时间后,鼾声复起时;
当鼾声复起时,所述微处理器按照记录的前次记录的鼾声停止时的拍打等级,重新触发线性马达按照记录的拍打等级,降低一个等级,重新控制线性马达开始拍打刺激;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振动的频率,控制线性马达的拍打幅度线性增强。
具体为,如果前次佩戴者打鼾,微处理器控制线性马达进行击打刺激时,线性增强至6档,佩戴者才能停止打鼾,当间隔一短时间后,鼾声复起时,判断为窗口期后,根据前次记忆,微处理器直接控制线性马达按照5档启动,进行拍打止鼾。
如图6所示,所述微处理器包括前置放大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CPU芯片和驱动电路;所述前置放大滤波电路与传感器连接,所述前置放大滤波电路用于对传感器采集的震动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模拟信号发送至AD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采用AD1380JD的AD转换芯片。前置放大滤波电路采用LC滤波电路。传感器的型号为ANT-801S;驱动电路采用惠灵顿驱动器驱动线性马达。
所述AD转换电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发送至CPU芯片,其中CPU芯片可以采用STM32F103;所述CPU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按照设定参数控制线性马达启动或停止。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上,位于模式切换按键下方还分别设有两个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包括工作状态指示灯401和电量与充电指示灯402;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401通过切换显示颜色指示当前工作模式是止鼾模式还是保健模式;所述电量与充电指示灯通过切换显示颜色,显示当前电池的电量状态或者充电状态。具体为在使用时,长按止鼾模式键,启动或关闭设备;设备开启,设备进入止鼾模式;此时工作指示灯亮,颜色为蓝色;设备处于实时监测状态,正确佩戴即可;如果长按保健模式键,设备进入保健模式;此时工作指示颜色为绿色;单击保健模式键可选择不同强度的保健工作等级;
而电电量与充电指示灯402则通过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切换显示当前电池的电量:满电状态为绿色,随着电量降低,颜色渐变为黄色,直至低电量变为红色;充电状态为红色,随着电量升高,颜色渐变为黄色,直至满电变为绿色;低电量预警时为红色。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鼾症患者为肥胖人群,本方案提供的柔性项带可以根据用户所需,进行柔性项带的长度调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包括柔性项带和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项带,用于佩戴在鼾症患者的脖颈处;根据人体穴位的位置在所述项带上,设置有多个分散的工作点;工作点上设有线性马达;所述柔性项带中空,所述柔性项带的内部设置集成电路;
所述集成电路包括传感器、线性马达、微处理器、充电电池和控制面板;所述充电电池分别与线性马达微处理器和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用于为线性马达、微处理器和控制面板提供工作电源;所述传感器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线性马达和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面板中设有模式切换按键,包括止鼾模式按键和保健模式按键;所述模式切换按键用于根据用户选择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项带上还设有位于两侧的定位耳带,两个所述定位耳带用于固定柔性项带的工作点贴合覆盖于穴位,防止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点包括
供血穴:风池穴下1.5寸,平下口唇处,颈后2至3颈椎之间;作用于腭肌;
吞咽穴: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处;作用于咽缩肌;
金津穴和玉液穴:位于颌下部,甲状软骨凹陷上1.5寸之点两侧平开0.3寸处,左为外金津,右为外玉液,作用于舌肌;
治呛穴: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之间;作用于舌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包括前置放大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CPU芯片和驱动电路;
所述前置放大滤波电路与传感器连接,所述前置放大滤波电路用于对传感器采集的震动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模拟信号发送至AD转换电路;
所述AD转换电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发送至CPU芯片;
所述CPU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按照设定参数控制线性马达启动或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上,位于模式切换按键下方还分别设有两个指示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包括工作状态指示灯和电量与充电指示灯;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通过切换显示颜色指示当前工作模式;所述电量与充电指示灯通过切换显示颜色,显示当前电池的电量状态或充电状态。
CN201920068047.XU 2019-01-16 2019-01-16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Active CN209751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8047.XU CN209751341U (zh) 2019-01-16 2019-01-16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8047.XU CN209751341U (zh) 2019-01-16 2019-01-16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51341U true CN209751341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49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8047.XU Active CN209751341U (zh) 2019-01-16 2019-01-16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513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515A (zh) * 2019-01-16 2019-04-16 天津市华碘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CN113081424A (zh) * 2021-03-04 2021-07-09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一种吞咽训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515A (zh) * 2019-01-16 2019-04-16 天津市华碘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CN113081424A (zh) * 2021-03-04 2021-07-09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一种吞咽训练器
CN113081424B (zh) * 2021-03-04 2022-08-26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一种吞咽训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92067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sleep and other disorders through electromuscular stimulation
US11819186B2 (en) Compression device and pressure sensor for treatment of abnormal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functionality
US619897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oropharyngeal respiratory and oral motor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6618627B2 (en) Intraoral electromuscular stimula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07010200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noring management
US20130112210A1 (en) Oral Sleep Apnea Device
US2008002150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electrical treatment of sleep apnea and snoring
US200801198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ti-sleep apnea
US20100204747A1 (en) Intra-oral electronic therapy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sleep-breathing disorders, bruxing disorders, and tmj disorde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20100185254A1 (en) Electronic continuous or periodic airway therapy (ecat) for sleep -breathing disorders
CN209751341U (zh)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CN212650977U (zh) 可穿戴式侧卧闭口止鼾助眠装置
CN106422063A (zh) 一种简易电激止鼾方法及装置
CN113350018A (zh) 一种可调式下颌前移侧卧止鼾装置
CN103055417B (zh) 一种无创经皮电刺激仪
CN109602534A (zh) 一种带有智能化自动调节的下颌前移阻鼾器
CN209827186U (zh) 一种带有智能化自动调节的下颌前移阻鼾器
KR101996181B1 (ko) 코골이 방지용 마우스피스
CN213641439U (zh) 一种用于磨牙症治疗的自馈式软弹性合垫
CN212650976U (zh) 一种可调式下颌前移侧卧止鼾装置
CN109620515A (zh) 具有保健功能的止鼾带
CN106669031B (zh) 一种鼾症睡眠窒息预防系统
CN107157639A (zh) 一种经皮电刺激止鼾装置
CN209332026U (zh) 生物反馈疗法机制和基于该机制的智能睡眠诊疗系统
US20100200158A1 (en) Methods for making intra-oral electronic therapy devices for treating sleep-breathing disorders, bruxing disorders, and tmj disord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