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50758U -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50758U
CN209750758U CN201920391597.5U CN201920391597U CN209750758U CN 209750758 U CN209750758 U CN 209750758U CN 201920391597 U CN201920391597 U CN 201920391597U CN 209750758 U CN209750758 U CN 209750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iquid
shell
temperature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15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向阳
罗金柳生
南春来
刘云祥
刁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15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50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50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50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发热体,装在第一壳体上,发热体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外,并能够伸入到容器内,以加热液体;控制组件,至少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内,与发热体连接,能够控制发热体的工作情况。该方案发热体和控制组件安装成一独立的零件,使得加热装置不需要与特定的容器进行捆绑安装,这样在用户外出时只需随身携带加热装置便可随时进行液体的加热。另外该结构还可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发热体的通电情况、加热功率等工作情况,从而使得加热装置在工作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智能动作,这样便能够在加热完成后实现自动断电,且能够防止加热装置在工作时出现干烧等异常加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烧水、加热饮品时都是通过内置有加热元件的容器来进行液体等的加热,而这种结构容器、加热元件和控制部分设置在一起,加热元件只能够用于加热特定容器内的水,而无法加热其它容器内的水。同时,该种结构使得容器整体比较笨重,因而不方便外出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加热装置的液体加热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发热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并能够伸入到所述容器内,以加热所述液体;控制组件,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与所述发热体连接,能够控制所述发热体的工作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发热体和控制组件,而外壳包括第一壳体,这样便可将控制组件等隐藏安装在第一壳体内,以便能够通过第一壳体对这些控制组件等进行防水防尘保护。而发热体的一端可安装在第一壳体内,也可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底部的端面上,而发热体的另一端凸出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这样在加热时便可将第一壳体安装在容器的液面以上,而将发热体的全部或部分插入到液面以上,以便能够通过发热体对液体进行加热。而控制组件与发热体连接,能够控制发热体的通电情况、工作功率以及工作流程等工作情况。该种结构将发热体和控制组件设置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零件,这样在需要加热时将加热装置的发热体直接插入到容器内便可实现对容器内的液体的加热,同时该种加热装置不需要与特定的容器进行捆绑安装,从而使得加热装置能够独立于容器进行使用,这样在用户外出时,便不用携带笨重的电水壶等,而只需将加热装置携带在身上便可,而在需要烧水或加热饮品等时,可将加热装置直接插入到用户的水杯等内,这样便使得用户出门在外时能够方便地取用热水、加热饮品等。另外,该种结构加热装置不仅包括发热体还包括与发热体进行连接的控制组件,而控制组件能够控制发热体的起停、通电情况、工作功率等工作情况,以使加热装置在工作时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智能动作,比如能够在液体的温度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停止加热或者在判断出没有液体而出现干烧等时,对发热体进行断电保护,这样便可防止加热装置在工作时出现干烧或异常加热等问题,从而便能够确保加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降低加热装置的安全隐患。此外,该种设置发热体直接安装在第一壳体上,而控制组件又至少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内,这样就使得发热体和控制组件能够与第一壳体连成一体,从而能够使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比较小巧,从而更便于随身携带。
其中,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而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安装结构,可通过安装结构来实现加热装置在容器上的安装,这样在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时便能够方便快速地实现加热装置与容器之间的固定。
其中,这里的容器可以是任意地能够装水等液体的容器,也可以是与加热装置配套的专门容器,其中,控制组件能够控制发热体的工作情况包括控制发热体的通电情况、工作功率、工作流程等,即发热体的工作情况可包括发热体的通电情况、发热体的工作功率以及发热体的工作流程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液位检测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壳体,用于检测所述液体的液位,和/或温度检测元件,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能够在加热所述液体时检测所述液体的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发热体、所述液位检测元件和/或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能够在所述液体的液位不满足液位要求时和/或所述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所述发热体断电。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设置一个液位检测元件,这样可通过液位检测元件在产品加热时来检查容器内的液体的多少,同时,可将控制器与液位检测元件连接,这样控制器便能够通过液位检测元件检测出的液位来控制发热体的通电情况,具体地,可在液位检测元件检测出容器内的液位比较低或者在加热装置位于桌面上,并没有插入到液体中时,通过控制器将发热体断电,以使发热体不能通电工作,这样既能够在容器的液体不够时使发热体停止加热,又能够在发热体没有插入到容器内而被误通电时,及时自动断开发热体的电源以避免火灾等的发生,这样便可降低加热装置的安全隐患,确保产品的使用安全。同时,优选地,可设置一个温度检测元件,比如热敏电阻或其它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等,以便能够通过温度检测元件来检测加热装置在加热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同时可将温度检测元件与控制器连接,以使控制器能够根据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发热体的工作,比如控制发热体的通电情况,或者功率大小等。这样一方面使得加热装置在加热时能够根据液体的温度而对发热体的功率、工作时间、加热流程等进行适应性的调节,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液体的温度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停止加热,以便能够合理地控制液好体的温度,以使加热装置能够将液体的温度加热到用户所需的温度。
其中,温度检测元件既可全部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也可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内,而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外。
其中,这里的第一预设温度既可为根据经验或习惯提前设定好的定值,比如95℃或100℃,也可为用户在具体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重新设定的值。比如在具体用于烧开水时,可将第一预设温度设置在85℃-100℃之间,而在用于加热牛奶等时,可将第一预设温度设置在40℃-70℃之间,以防止牛奶等被加热的过烫。
其中,这里的液位要求可具体为容器内的液体能够浸没住液位检测元件,或液位检测元件能够与容器内的液体接触等。
其中,所述液位检测元件为液位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为热敏电阻。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具体通过液位传感器来检测液位的高低,同时,可优选通过热敏电阻来检测液体的具体温度,当然,温度检测元件也可为其它能够检测出液体的温度的零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水质检测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水质检测元件部分伸出到所述第一壳体外,并能够与所述液体接触,以检测所述液体的水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水质检测元件的一端封闭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同时可在第一壳体上对应水质检测元件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孔,以使水质检测元件的另一端能够从第一安装孔伸出到第一壳体外。这样在加热液体时,便能够将水质检测元件伸出第一壳体外的一端与容器内的液体接触,以便能够通过水质检测元件来检测液体的水质,判断水质是否干净,具体地,比如在烧水时,可通过水质检测元件来检测水中的矿物质的离子浓度,以判断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这样便能够方便用户判断水是否干净,是否能够饮用。
其中,具体地,这里的水质检测元件可为TDS检测元件。
其中,优选地,可将温度检测元件与水质检测元件合并成一个零件,即合并成一个温度及水质检测元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显示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水质检测元件连接,能够用于显示所述液体的温度信息、所述液体的液位信息和所述液体的水质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和水质检测元件连接的显示装置,这样便能够通过显示模块将加热装置的温度信息、液位信息、水质信息或工作状态信息等显示出来,从而便于用户能够了解到这些信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温度开关,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感应所述液体的温度,并能够在所述液体的温度满足预设温度要求时使所述发热体断电;和/或干烧保护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发热体接触,能够感应所述发热体的温度,并能够在所述发热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所述发热体断电。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温度开关,可通过温度开关来控制液体的温度,这样在液体加热到温度开关设定的温度时,温度开关便能够自动断开,以使发热体自动断电,这样便使得发热体能够在加热完成后自动断电而停止加热。而这种设置可通过温度开关来自动控制液体的加热温度,从而可通过机械的方式实现对液体的温度控制。具体地,比如可设置一个水开时便能够自动断开电源的开关,这样就使得加热装置能够在水烧开后自动停止加热。当然,在用于加热牛奶等时,也可将温度开关跳断的温度设置成30℃-100℃中的任意温度,这样在温度开关的温度大于跳断温度时,温度开关便能够自动断开,从而便能够将容器中的液体加热到用户需要的温度,并能够在将容器中的液体加热到用户需要的温度后自动停止加热。而干烧保护开关可用于检测发热体的温度,并能够在发热体的温度因干烧等原因而过高时使发热体断电,这样便能够在发热体干烧时停止加热,从可避免加热装置因发热体长期干烧而导致烧坏的情况发生,这样便能够防止干烧、延长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温度开关既可全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也可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内,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外。
干烧保护开关还能够与液位检测元件进行配合使用,这样便能够进行双重防干烧保护,以降低加热装置干涉的概率。
其中,这里的干烧保护开关既可为能够根据感应到的温度进行自动跳断的开关,也可为其它类型的结构。但优选地,干烧保护开关为能够根据温度进行跳断的开关,这样在发热体温度过高时,干烧保护开关便能够自动断开,从而便能够使发热体自动断电。而干烧保护开关能够根据发热体的温度直接进行动作,这样便能够通过机械的方式直接、简单地实现防干烧保护。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通过电动的方式实现防干烧保护,此时可设置一个检测发热体的温度的元件,并将该元件与控制器连接,这样控制器便能够在该元件的温度过高时使发热体断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预设温度要求包括所述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大于等于85℃小于等于95℃,所述预设时长大于等于20s小于等于60s。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通过温度开关进行液体的温度控制时,可合理设置温度开关的结构,以使温度开关能够在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时才进行动作,以断开发热体的电源。具体地,比如可使温度开关动作的温度条件设定为: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85℃-90℃中的某个温度,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20s-60s中的某个值,这样就使得温度开关能够在液体加热到85℃-90℃时,且还继续加热时断开发热体的电源,以使发热体能够停止加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能够控制所述发热体按照设定的程序工作。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在控制组件内设置一些功能模块,这样在加热时控制组件便可按照预设的程序来控制发热体的工作,以便能够实现某种功能,比如烧水或加热牛奶、豆浆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电源插头;和/或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发热体连接,能够为所述发热体供电。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源线,而电源线可通过电源插头使发热体与市电等连接,这样便可通过市电来为发热体供电,以使发热体能够通电工作,此外还可设置电池,这样便可通过电池为发热体供电,而电池优先为充电电池,这样便可直接通过市电等为电池充电,以使电池能够长久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开口,且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壳盖,所述壳盖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的开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发热体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底部,并将第一壳体的顶部开口,这样控制组件等便能够从第一壳体的顶部的开口而安装到第一壳体内。同时可在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壳盖,这样能够通过壳盖实现第一壳体的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二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出液孔,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孔;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密封安装在所述连通孔处,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引线柱,所述发热体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出液孔连通的容纳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外壳还包括设置在发热体外的第二壳体,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二壳体对发热体进行保护,从而可防止发热体裸露在外头。而第二壳体上的进出液孔用于使容器内待加热的液体能够进出第二壳体内的容纳腔,这样第二壳体外部的液体便可通过进出液孔而进入到第二壳体内,从而被第二壳体内的发热体进行加热。而通过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置连通孔,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能够连通。而固定板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用于实现发热体的定位安装,而固定板密封安装在连通孔处可防止第二壳体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孔而进入到第一壳体内,这样便可确保第一壳体的密封。而固定板上的引线柱用于接线,同时,可将引线柱与发热体等连接,这样便可通过引线柱来实现电源线、信号线等与发热体之间的连接,而引线柱的设置能够使发热体等的接线更加方便。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液位检测元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液位检测元件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伸出并插入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能够避让开所述液位检测元件的避让缺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液位检测元件安装在固定板处,同时可将液体检测元件的一端从固定板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及连通孔处伸出,并插入到第二壳体内,这样便可将液位检测元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同时能够将液位检测元件的另一端伸入到第二壳体内,以检测第二壳体内的液体的高度,这样便能够通过液体的高度来判断发热体是否处于液体中,以避免干烧。具体地,可在第二壳体内的液体的高度即液位过低时,通过控制器使发热体断电,这样便可避免加热装置干烧,从而可降低产品的安全隐患。同时可在发热体上设置一个能容纳液位检测元件的避让缺口,这样便可防止液位检测元件与发热体发生干涉,同时,这样可将液位检测元件直接安装在发热体的避让缺口处,从而能够使液位检测元件和发热体在第二壳体内设置的更加紧凑,进而可降低第二壳体的整体高度或宽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出到所述第一壳体外,并能够与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接触,以检测所述液体的温度。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安装孔,以使温度检测元件能够通过第二安装孔伸出到第一壳体外,这样就使得温度检测元件能够直接伸入到液体内以检测液体的温度。而这种结构使得温度检测元件能够与液体直接接触,从而可确保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的准确性,提高控温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与所述发热体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上均设置有多个进出液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发热体的上端直接安装在固定板上,以实现发热体的固定,同时可在发热体的侧壁与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以及发热体的底壁与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均设置间隙,这样就使得容水腔能够从发热体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发热体的最上端,即使得容纳腔的水能够基本浸没发热体,这样便能够确保容纳腔的面积,以使进入到第二壳体内的液体能够与发热体充分接触,从而便可确保加热效率。而优选地,可在第二壳体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置多个进出液孔,这样可确保容器与第二壳体内的液体的流通速度,以确保容器内的温度能够均匀快速加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拆卸地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既可为一体式结构,优先一体制成,这样可减少零件数量,提高加热装置的防水性能。当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也可为两个能够拆卸地连接的零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呈阶梯设置,且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积。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优选同轴且呈阶梯设置,且优选地可将第一壳体设置的较粗较短,而将第二壳体设置的较长较细,这样便能够使发热体的部分比较长,从而使得加热装置能够插入到液体的深度更深,而使控制组件的部分比较短,以便能够减少产品的总体长度,以使加热装置能够更加方便携带以及收纳等。
其中,优选地,所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为空心圆形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由不锈钢或钛合金或玻璃或陶瓷制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优选为能够耐100℃高温的材质,这样能够确保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加热时不会被烫变形。具体地,第一壳体可优选由不锈钢、钛合金、玻璃或陶瓷等材料制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处,用于使液位检测元件与第一安装孔密封;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处,用于使温度检测元件与第二安装孔密封。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等处设置密封件,以确保第一壳体内部的密封,而优选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可为密封胶,即在加热装置的端口或其他连接需要防水的位置处,可优选用密封胶处理或安装密封圈,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这样便可防止第一壳体内进水,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夹持结构或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挂装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安装结构可具体为夹持结构,也可为能够挂装在容器的侧壁上的挂装结构。当然,也可为其它结构,比如吸附结构或卡扣结构等。
其中,优选地,安装结构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挂装结构,这样能够使加热装置在容器上的安装的更加牢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在所述容器的横向方向上或所述容器的竖向方向上的长度能够调节,这样使得安装结构能够根据容器的不同而调节其长度,以使其能够安装在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容器上。
其中,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能够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安装结构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位置可调。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安装结构与第一壳体能够拆卸地连接,这样就使得安装结构能够单独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和维修。而安装结构在第一壳体上的位置可调,使得安装结构能够根据容器的形状和大小而调节其位置,以使其能够与容器进行更好地安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到所述容器内,以加热所述容器内的液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和加热装置,而加热装置的发热体能够伸入到容器内,以加热容器内的液体。这样便可通过该液体加热容器来进行烧水、饮品加热等。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上,这样就使得加热装置和容器能够拆开而单独使用。而这里的容器既可为用户家里的任意容器,也可为与加热装置配套的专用容器。
其中,优选地,容器上设置有通气孔或容器与加热装置的连接处形成有通气孔,而通气孔的设置使得容器内能够通过通气孔与大气进行连通,这样可避免产品在加热时因容器内的压力过大而爆炸,进而可确保产品在加热时的安全。
其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壶或电热水杯,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电热水壶和电热水杯之外的其它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加热装置,10外壳,102第一壳体,1022第二安装孔,104第二壳体,1042容纳腔,1044进出液孔,106连通孔,108安装结构,109壳盖,11发热体,112避让缺口,12液位检测元件,13温度及水质检测元件,14控制器,15显示装置,16温度开关,17干烧保护开关,18a电源线,18b电池,182供电开关,19固定板,192引线柱,2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及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1包括外壳10,发热体11和控制组件,其中,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02;发热体11安装在第一壳体102上,且发热体1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02外,并能够伸入到容器2内,以加热液体;控制组件至少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与发热体11连接,能够控制发热体11的工作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包括外壳10、发热体11和控制组件,而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02,这样便可将控制组件等隐藏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以便能够通过第一壳体102对这些控制组件等进行防水防尘保护。而发热体11的一端可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也可安装在第一壳体102的底部的端面上,而发热体11的另一端凸出第一壳体102的底部设置,这样在加热时便可将第一壳体102安装在容器2的液面以上,而将发热体11的全部或部分插入到液面以上,以便能够通过发热体11对液体进行加热。而控制组件与发热体11连接,能够为发热体11供电,以及能够控制发热体11的通电情况、工作功率以及工作流程等工作情况。该种结构将发热体11和控制组件设置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零件,这样在需要加热时将加热装置1的发热体11直接插入到容器2内便可实现对容器2内的液体的加热,同时该种加热装置1不需要与特定的容器2进行捆绑安装,从而使得加热装置1能够独立于容器2进行使用,这样在用户外出时,便不用携带笨重的电水壶等,而只需将加热装置1携带在身上便可,而在需要烧水或加热饮品等时,可将加热装置1直接插入到用户的水杯等内,这样便使得用户出门在外时能够方便地取用热水、加热饮品等。另外,该种结构加热装置1不仅包括发热体11还包括与发热体11进行连接的控制组件,而控制组件能够控制发热体11的起停、通电情况、工作功率等工作情况等,以使加热装置1在工作时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智能动作,比如能够在液体的温度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停止加热或者在判断出没有液体而出现干烧等时,对发热体11进行断电保护,这样便可防止加热装置1在工作时出现干烧或异常加热等问题,从而便能够确保加热装置1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降低加热装置1的安全隐患。此外,该种设置发热体11直接安装在第一壳体102上,而控制组件又至少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这样就使得发热体11和控制组件能够与第一壳体102连成一体,从而能够使加热装置1的整体结构比较小巧,从而更便于随身携带。
其中,优选地,外壳10还包括安装结构108,安装结构108安装在第一壳体102上。而通过在第一壳体102上设置安装结构108,可通过安装结构108来实现加热装置1在容器2上的安装,这样在通过加热装置1加热时便能够方便快速地实现加热装置1与容器2之间的固定。
其中,容器2可以是任意地能够装水等液体的容器2,也可以是与加热装置1配套的专门容器,控制组件能够控制发热体11的工作情况包括控制发热体11的通电情况、工作功率和工作流程等,即发热体的工作情况可包括发热体的通电情况、发热体的工作功率以及发热体的工作流程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组件包括:液位检测元件12,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并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02,用于检测液体的液位,和/或温度检测元件,至少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能够在加热液体时检测液体的温度;控制器14,与发热体11、液位检测元件12和/或温度检测元件连接,能够在液体的液位不满足液位要求时和/或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发热体11断电。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控制件设置成包括控制器14、温度检测元件和/或液位检测元件12的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电子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对发热体11的通电控制。而设置液位检测元件12可通过液位检测元件12在产品加热时来检查容器2内的液体的多少,同时,可将控制器14与液位检测元件12连接,这样控制器14便能够通过液位检测元件12检测出的液位来控制发热体11的通电情况,具体地,可在液位检测元件12检测出容器2内的液位比较低或者在加热装置1位于桌面上,并没有插入到液体中时,通过控制器14将发热体11断电,以使发热体11不能通电工作,这样既能够在容器2的液体不够时使发热体11停止加热,又能够在发热体11没有插入到容器2内而被误通电时,及时自动断开发热体11的电源以避免火灾等的发生,这样便可降低加热装置1的安全隐患,确保产品的使用安全。同时,优选地,可设置一个温度检测元件,比如热敏电阻或其它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等,以便能够通过温度检测元件来检测加热装置1在加热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同时可将温度检测元件与控制器14连接,以使控制器14能够根据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发热体11的工作,比如控制发热体11的通电情况,或者功率大小等。这样一方面使得加热装置1在加热时能够根据液体的温度而对发热体11的功率、工作时间、加热流程等进行适应性的调节,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液体的温度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停止加热,以便能够合理地控制液好体的温度,以使加热装置1能够将液体的温度加热到用户所需的温度。
其中,这里的第一预设温度既可为根据经验或习惯提前设定好的定值,比如95℃或100℃,也可为用户在具体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重新设定的值。比如在具体用于烧开水时,可将第一预设温度设置在85℃-100℃之间,而在用于加热牛奶等时,可将第一预设温度设置在40℃-70℃之间,以防止牛奶等被加热的过烫。
其中,这里的液位要求可具体为容器2内的液体能够浸没住液位检测元件12,或液位检测元件12能够与容器2内的液体接触等。
其中,在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位检测元件12为液位传感器,温度检测元件为热敏电阻。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具体通过液位传感器来检测液位的高低,同时,可优选通过热敏电阻来检测液体的具体温度,当然,温度检测元件也可为其它能够检测出液体的温度的零件。
其中,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02上设置有孔,温度检测元件的一端伸出由第一壳体102上的孔伸出到第一壳体102外,并能够在加热装置1加热液体时,与液体接触,以检测液体的温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水质检测元件,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水质检测元件部分伸出到第一壳体102外,并能够与液体接触,以检测液体的水质。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水质检测元件的一端封闭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同时可在第一壳体102上对应水质检测元件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孔,以使水质检测元件的另一端能够从第一安装孔伸出到第一壳体102外。这样在加热液体时,便能够将水质检测元件伸出第一壳体102外的一端与容器2内的液体接触,以便能够通过水质检测元件来检测液体的水质,判断水质是否干净,具体地,比如在烧水时,可通过水质检测元件来检测水中的矿物质的离子浓度,以判断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这样便能够方便用户判断水是否干净,是否能够饮用。
其中,具体地,这里的水质检测元件可为TDS检测元件。
其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可将温度检测元件与水质检测元件合并成一个零件,即合并成一个温度及水质检测元件13。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显示装置15,安装在第一壳体102上,与控制器14和水质检测元件连接,能够用于显示液体的温度信息、液体的液位信息和液体的水质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该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还包括与控制器14和水质检测元件连接的显示装置15,这样便能够通过显示模块将加热装置1的温度信息、液位信息、水质信息或工作状态信息等显示出来,从而便于用户能够了解到这些信息。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控制组件包括:温度开关16,至少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用于感应液体的温度,并能够在液体的温度满足预设温度要求时使发热体11断电。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不设置控制器、液位检测元件等电子结构,而直接通过温度开关16来控制液体的温度,这样在液体加热到温度开关16设定的温度时,温度开关16便能够自动断开,以使发热体11自动断电,这样便使得发热体11能够在加热完成后自动断电而停止加热。而这种设置可通过温度开关16来自动控制液体的加热温度,从而可通过机械的方式实现对液体的温度控制。具体地,比如可设置一个水开时便能够自动断开电源的开关,这样就使得加热装置1能够在水烧开后自动停止加热。当然,在用于加热牛奶等时,也可将温度开关16跳断的温度设置成30℃-100℃中的任意温度,这样在温度开关16的温度大于跳断温度时,温度开关16便能够自动断开,从而便能够将容器2中的液体加热到用户需要的温度,并能够在将容器2中的液体加热到用户需要的温度后自动停止加热。
其中,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壳体102上设置有孔,温度开关16的一端伸出由第一壳体102上的孔伸出到第一壳体102外,并能够在加热装置1加热液体时,与液体接触,以检测液体的温度。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也可将电子式的温度控制和机械式的温度控制进行结合使用,这样既能够通过热敏电阻等温度检测元件以及水质检测元件等与控制器的配合实现对液体的温度等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发热体的通电控制,又能够通过自动跳断的温度开关来实现对液体的温度控制,从而实现对发热体的通电控制。
其中,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102上没有对应温度检测元件设置孔,温度检测元件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温度检测元件只能够通过第一壳体102的热传递实现对液体的温度的间接检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控制组件还包括干烧保护开关17,安装在第一壳体102上,与发热体11接触,能够感应发热体11的温度,并能够在发热体11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发热体11断电。
在该些实施例中,干烧保护开关17可用于检测发热体11的温度,并能够在发热体11的温度因干烧等原因而过高时使发热体11断电,这样便能够在发热体11干烧时停止加热,从可避免加热装置1因发热体11长期干烧而导致烧坏的情况发生,这样便能够防止干烧、延长加热装置1的使用寿命。
其中,干烧保护开关17还能够与液位检测元件12进行配合使用,这样便能够进行双重防干烧保护,以降低加热装置1干涉的概率。
其中,这里的干烧保护开关17既可为能够根据感应到的温度进行自动跳断的开关,也可为其它类型的结构。但优选地,干烧保护开关17为能够根据温度进行跳断的开关,这样在发热体11温度过高时,干烧保护开关17便能够自动断开,从而便能够使发热体11自动断电。而干烧保护开关17能够根据发热体11的温度直接进行动作,这样便能够通过机械的方式直接、简单地实现防干烧保护。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通过电动的方式实现防干烧保护,此时可设置一个检测发热体11的温度的元件,并将该元件与控制器14连接,这样控制器14便能够在该元件的温度过高时使发热体11断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预设温度要求包括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大于等于85℃小于等于95℃,预设时长大于等于20s小于等于60s。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温度开关16进行液体的温度控制时,可合理设置温度开关16的结构,以使温度开关16能够在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时才进行动作,以断开发热体11的电源。具体地,比如可使温度开关16动作的温度条件设定为: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85℃-90℃中的某个温度,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20s-60s中的某个值,这样就使得温度开关16能够在液体加热到85℃-90℃时,且还继续加热时断开发热体11的电源,以使发热体11能够停止加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组件还包括功能模块,功能模块能够控制发热体11按照设定的程序工作。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在控制组件内设置一些功能模块,这样在加热时控制组件便可按照预设的程序来控制发热体11的工作,以便能够实现某种功能,比如烧水或加热牛奶、豆浆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4和图6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电源线18a,电源线18a的一端与发热体11连接,电源线18a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电源插头;和/或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电池18b,电池18b与发热体11连接,能够为发热体11供电。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还包括电源线18a,而电源线18a可通过电源插头使发热体11与市电等连接,这样便可通过市电来为发热体11供电,以使发热体11能够通电工作。而此时,可如图1、图4和图6所示,在第一壳体102的顶部或侧部设置一个过线孔,以使电源线18a能够通过该过线孔而伸出到第一壳体102外。此外还可如图5所示,在加热装置1上设置电池18b,这样便可通过电池18b为发热体11供电,而电池18b优先为充电电池,这样便可直接通过市电等为电池18b充电,以使电池18b能够长久使用。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供电开关182,供电开关182与电池和发热体连接,用于控制发热体的通电情况。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通过电池为加热装置供电时,可额外设置一个供电开关182,以控制发热体11的通电情况,这样便能够在不需要使用加热装置1时,通过供电开关182使电池18b与发热体11之间断开。当然,也可不设置供电开关182,而直接设置一个控制加热装置1是否工作的总开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4至图6所示,发热体11安装在第一壳体102的底部,第一壳体102的顶部开口,且第一壳体102的顶部设置有壳盖109,壳盖109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壳体102的顶部的开口。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发热体11安装在第一壳体102的底部,并将第一壳体102的顶部开口,这样控制组件等便能够从第一壳体102的顶部的开口而安装到第一壳体102内。同时可在第一壳体102的顶部设置壳盖109,这样能够通过壳盖109实现第一壳体102的打开和关闭。
其中,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将壳盖109设置成透光结构,此时可将显示屏等显示装置15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这样用户便可通过透光结构观看到显示装置15上显示的信息。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也可只在第一壳体102的顶部设置壳盖109,而不设置显示装置15。当然,也可如图1所示,将显示装置15设置在第一壳体102的顶部,而此时,不用设置壳盖109。当然,也可在第一壳体102的顶部设置壳盖109的同时,在外壳10的其它部位设置显示装置,以实现温度等信息的显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4至图6所示,外壳10还包括:第二壳体104,安装在第一壳体102上,第二壳体104上设置有进出液孔1044,且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孔106;其中,加热装置1还包括固定板19,固定板19位于第一壳体102内,并密封安装在连通孔106处,且固定板19上设置有引线柱192,发热体11安装在固定板19上,并位于第二壳体104内,且发热体11与第二壳体104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进出液孔1044连通的容纳腔1042。
在该些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设置在发热体11外的第二壳体104,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二壳体104对发热体11进行保护,从而可防止发热体11裸露在外头。而第二壳体104上的进出液孔1044用于使容器2内待加热的液体能够进出第二壳体104内的容纳腔1042,这样第二壳体104外部的液体便可通过进出液孔1044而进入到第二壳体104内,从而被第二壳体104内的发热体11进行加热。而通过在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的连接处设置连通孔106,使得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之间能够连通。而固定板19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用于实现发热体11的定位安装,而固定板19密封安装在连通孔106处可防止第二壳体104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孔106而进入到第一壳体102内,这样便可确保第一壳体102的密封。而固定板19上的引线柱192用于接线,同时,可将引线柱192与发热体11等连接,这样便可通过引线柱192来实现电源线18a、信号线等与发热体11之间的连接,而引线柱192的设置能够使发热体11等的接线更加方便。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壳体10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液位检测元件12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液位检测元件12的另一端从第一安装孔内伸出并插入到容纳腔1042内,发热体11靠近第一壳体102的一端上设置有能够避让开液位检测元件12的避让缺口11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液位检测元件12安装在固定板19处,同时可将液体检测元件的一端从固定板19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及连通孔106处伸出,并插入到第二壳体104内,这样便可将液位检测元件1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同时能够将液位检测元件12的另一端伸入到第二壳体104内,以检测第二壳体104内的液体的高度,这样便能够通过液体的高度来判断发热体11是否处于液体中,以避免干烧。具体地,可在第二壳体104内的液体的高度即液位过低时,通过控制器14使发热体11断电,这样便可避免加热装置1干烧,从而可降低产品的安全隐患。同时可在发热体11上设置一个能容纳液位检测元件12的避让缺口112,这样便可防止液位检测元件12与发热体11发生干涉,同时,这样可将液位检测元件12直接安装在发热体11的避让缺口112处,从而能够使液位检测元件12和发热体11在第二壳体104内设置的更加紧凑,进而可降低第二壳体104的整体高度或宽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0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022,温度检测元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102内,温度检测元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安装孔1022伸出到第一壳体102外,并能够与容器2内的液体接触,以检测液体的温度。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二壳体104上设置第二安装孔1022,以使温度检测元件能够通过第二安装孔1022伸出到第一壳体102外,这样就使得温度检测元件能够直接伸入到液体内以检测液体的温度。而这种结构使得温度检测元件能够与液体直接接触,从而可确保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的准确性,提高控温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二壳体104的侧壁和第二壳体104的底壁与发热体11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第二壳体104的侧壁和第二壳体104的底壁上均设置有多个进出液孔1044。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发热体11的上端直接安装在固定板19上,以实现发热体11的固定,同时可在发热体11的侧壁与第二壳体104的内壁之间以及发热体11的底壁与第二壳体104的内壁之间均设置间隙,这样就使得容水腔能够从发热体11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发热体11的最上端,即使得容纳腔1042的水能够基本浸没发热体11,这样便能够确保容纳腔1042的面积,以使进入到第二壳体104内的液体能够与发热体11充分接触,从而便可确保加热效率。而优选地,可在第二壳体104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置多个进出液孔1044,这样可确保容器2与第二壳体104内的液体的流通速度,以确保容器2内的温度能够均匀快速加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为一体式结构,或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能够拆卸地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既可为一体式结构,优先一体制成,这样可减少零件数量,提高加热装置1的防水性能。当然,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也可为两个能够拆卸地连接的零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呈阶梯设置,且第一壳体102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壳体104的横截面积。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4优选同轴且呈阶梯设置,且优选地可将第一壳体102设置的较粗较短,而将第二壳体104设置的较长较细,这样便能够使发热体11的部分比较长,从而使得加热装置1能够插入到液体的深度更深,而使控制组件的部分比较短,以便能够减少产品的总体长度,以使加热装置1能够更加方便携带以及收纳等。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所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4均为空心圆形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壳体102和/或第二壳体104由不锈钢或钛合金或玻璃或陶瓷制成。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2和/或第二壳体104优选为能够耐100℃高温的材质,这样能够确保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4在加热时不会被烫变形。具体地,第一壳体102可优选由不锈钢、钛合金、玻璃或陶瓷等材料制成。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1还包括: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处,用于使液位检测元件12与第一安装孔密封;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第二安装孔1022处,用于使温度检测元件与第二安装孔1022密封。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壳体102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1022等处设置密封件,以确保第一壳体102内部的密封,而优选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可为密封胶,即在加热装置1的端口或其他连接需要防水的位置处,可优选用密封胶处理或安装密封圈,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这样便可防止第一壳体102内进水,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优选地,安装结构108为安装在第一壳体102上的夹持结构或如图1至图4所示,安装结构108为安装在第一壳体102上的挂装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108可具体为夹持结构,也可为能够挂装在容器2的侧壁上的挂装结构。当然,也可为其它结构,比如吸附结构或卡扣结构等。
其中,优选地,安装结构108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挂装结构,这样能够使加热装置1在容器2上的安装的更加牢靠。
进一步优选地,安装结构108在容器2的横向方向上或容器2的竖向方向上的长度能够调节,这样使得安装结构108能够根据容器2的不同而调节其长度,以使其能够安装在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容器2上。
其中,优选地,安装结构108与第一壳体102能够拆卸地连接,和/或安装结构108在第一壳体102上的位置可调。
在该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108与第一壳体102能够拆卸地连接,这样就使得安装结构108能够单独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和维修。而安装结构108在第一壳体102上的位置可调,使得安装结构108能够根据容器2的形状和大小而调节其位置,以使其能够与容器2进行更好地安装。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2;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1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到容器2内,以加热容器2内的液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2和加热装置1,而加热装置1的发热体11能够伸入到容器2内,以加热容器2内的液体。这样便可通过该液体加热容器来进行烧水、饮品加热等。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1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2上,这样就使得加热装置1和容器2能够拆开而单独使用。而这里的容器2既可为用户家里的任意容器2,也可为与加热装置1配套的专用容器。
其中,优选地,容器2上设置有通气孔或容器与加热装置的连接处形成有通气孔,而通气孔的设置使得容器内能够通过通气孔与大气进行连通,这样可避免产品在加热时因容器内的压力过大而爆炸,进而可确保产品在加热时的安全。
其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壶或电热水杯,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电热水壶和电热水杯之外的其它产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容器中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
发热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并能够伸入到所述容器内,以加热所述液体;
控制组件,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与所述发热体连接,能够控制所述发热体的工作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液位检测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壳体,用于检测所述液体的液位,和/或
温度检测元件,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能够在加热所述液体时检测所述液体的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发热体、所述液位检测元件和/或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能够在所述液体的液位不满足液位要求时和/或所述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所述发热体断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位检测元件为液位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为热敏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质检测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水质检测元件部分伸出到所述第一壳体外,并能够与所述液体接触,以检测所述液体的水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水质检测元件连接,能够用于显示所述液体的温度信息、所述液体的液位信息和所述液体的水质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温度开关,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感应所述液体的温度,并能够在所述液体的温度满足预设温度要求时使所述发热体断电;和/或
干烧保护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发热体接触,能够感应所述发热体的温度,并能够在所述发热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所述发热体断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温度要求包括所述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液体的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大于等于85℃小于等于95℃,所述预设时长大于等于20s小于等于60s。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能够控制所述发热体按照设定的程序工作;和/或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电源插头;和/或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发热体连接,能够为所述发热体供电;和/或
所述发热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开口,且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壳盖,所述壳盖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
第二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出液孔,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孔;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密封安装在所述连通孔处,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引线柱,所述发热体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出液孔连通的容纳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液位检测元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液位检测元件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伸出并插入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能够避让开所述液位检测元件的避让缺口;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出到所述第一壳体外,并能够与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接触,以检测所述液体的温度;和/或
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与所述发热体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上均设置有多个进出液孔;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拆卸地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呈阶梯设置,且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积;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为空心圆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由不锈钢或钛合金或玻璃或陶瓷制成。
1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和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到所述容器内,以加热所述容器内的液体。
CN201920391597.5U 2019-03-26 2019-03-26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09750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1597.5U CN209750758U (zh) 2019-03-26 2019-03-26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1597.5U CN209750758U (zh) 2019-03-26 2019-03-26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50758U true CN209750758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1597.5U Active CN209750758U (zh) 2019-03-26 2019-03-26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507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4554A (zh) * 2019-12-30 2020-05-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4554A (zh) * 2019-12-30 2020-05-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1629U (zh) 一种电水壶
CN102657474B (zh) 一种电水壶
CN209750758U (zh)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CN103271635A (zh) 包含有控温装置的智能炒菜机
CN111743414A (zh) 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CN111743398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984690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1582720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14127966U (zh) 电热水杯
CN216317074U (zh) 烹饪装置
CN214284496U (zh) 电热杯
CN111466790B (zh) 防溢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12261170U (zh) 一种便携电热水杯
CN204760673U (zh) 一种定时报警自动断电插线板
CN213757905U (zh) 一种新型奶泡机
CN210611859U (zh) 连接器组件、电加热器具及电加热装置
CN103829800B (zh) 智能咖啡壶
JP2012235813A (ja) 電気加熱器具
CN204049374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109044122B (zh) 一种精确控温式可拆洗煎烤机
CN219763006U (zh) 一种多用途消毒餐具
CN219088359U (zh) 宠物食物烹饪设备
CN216601934U (zh) 一种组合式加热饭盒
CN214180098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3657099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