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2559U - 一种挂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挂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2559U
CN209742559U CN201821341981.6U CN201821341981U CN209742559U CN 209742559 U CN209742559 U CN 209742559U CN 201821341981 U CN201821341981 U CN 201821341981U CN 209742559 U CN209742559 U CN 209742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lock
unlocking
lock
groov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419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健
欧阳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keloc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kelo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keloc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kelo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419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2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2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25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锁,该挂锁包括锁体以及设置于锁体中的解锁元件、锁舌、锁梁和第一弹性元件;其中第一弹性元件朝向锁梁推动锁舌而将锁梁锁止;其特征在于,该挂锁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卡入锁舌中以限制锁舌的移动,并且解锁元件经构造以推动第二弹性元件离开锁舌以解除第二弹性元件对锁舌的锁定,并进一步推动锁舌以实现开锁。这种设计可防止挂锁从侧面被敲开,提高了挂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挂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锁,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防止从侧面敲开的挂锁。
背景技术
挂锁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锁具。图1示出了挂锁100的常规结构,挂锁100具有锁体(未示出),以及设置在锁体中的锁舌110、锁梁120、解锁元件130以及弹性元件140(例如弹簧)。在挂锁100中,弹性元件140 在X方向上推动锁舌110朝向锁梁120移动,使得锁舌110的一端进入形成在锁梁120上的锁止部121中而将锁梁120锁止。锁舌110具有形成在锁舌110 的底部的凹槽111。解锁元件130的顶部131延伸进入凹槽111中并可在凹槽111中旋转。当需要将锁梁120进行解锁时,解锁元件130的顶部131在凹槽 111中旋转,随着顶部131的旋转,顶部131与凹槽111的侧壁接触并推动凹槽111的侧壁,使得锁舌110克服弹性元件140的推力而沿着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锁舌110脱离锁梁120的锁止部121,从而实现锁梁120的解锁。
然而,对于常规构造的挂锁,发明人发现,当从挂锁100的侧面(例如图 1中的位置A)处侧向敲击挂锁100时,挂锁100中的锁舌110在轴向方向上收到侧向冲击惯性力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解锁元件130没有作用在锁舌110上,锁舌110在侧向冲击惯性力的作用下克服弹性元件140的推力而沿着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锁梁120非期望地被解锁。这大大降低了挂锁的安全性。
因此,需要一种即使在受到侧向敲击的情况下也能避免被敲开的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挂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施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挂锁容易被侧向敲开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挂锁,所述挂锁包括: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锁体中的解锁元件、锁舌、锁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锁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锁体上,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锁舌;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上具有凸出部;其中所述锁舌具有凹槽,所述凸出部对应所述凹槽设置,并以可脱离的方式卡入所述凹槽,并且所述解锁元件具有顶部,所述顶部可旋转地延伸进入所述凹槽。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锁舌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所述锁梁具有锁止部,所述锁舌的所述第四端活动抵靠在所述锁止部中;并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锁舌的所述第三端。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是弹簧。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是弹性片,并具有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固定在所述锁体上,所述凸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区段上。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弹性片由钢和/或铜制成。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支柱和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支柱连接至壳体,并且所述支柱以可脱离的方式卡入所述凹槽。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解锁元件为机械锁芯。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解锁元件为电机,其中所述电机具有形成在所述电机的顶部的凸轮,并且所述凸轮可旋转地延伸进入所述凹槽。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电机具有数字解锁电路和/或指纹解锁电路。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挂锁,其中所述电机具有用于从远端接收解锁指令的接收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挂锁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锁舌的凹槽处对应设置有以可脱离的方式卡入凹槽的第二弹性元件,使得在解锁元件未作用于锁舌的情况下,锁舌的移动受到了第二弹性元件的限制。因此可有效防止通过侧向的敲击将挂锁侧向敲开,提高了挂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挂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挂锁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挂锁的立体分解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挂锁的局部立体图;
图5A至图5C示出了图2中的挂锁的局部示意图;
图6A至图6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挂锁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注意,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是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而被提供的,且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2和图3,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挂锁200 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挂锁200的立体分解图。
挂锁200由锁体210和锁梁220构成。锁体210构成为挂锁200的壳体,其中设置有各种锁定/解锁元件,用于将锁梁220的末端锁定于锁体200中,或对锁梁220进行解锁使得锁梁220的末端可从锁体210中弹出。锁体210 中设置有解锁元件230,解锁元件230的一端通过设置在锁体210底部的开口而从锁体露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解锁元件230可为机械锁芯,使用者将对应的钥匙插入机械锁芯的露出部分(即,锁孔)并转动即可执行对锁梁220的解锁操作。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解锁元件230也可为电机,电机接收解锁指令后可进行旋转以执行对锁梁220的解锁操作。在解锁元件230为电机的实施方式中,锁体210的还可设置有解锁模块270。解锁模块270的一个示例是解锁键盘,操作者通过将解锁码输入至解锁键盘以执行对锁梁220的解锁操作。解锁模块270的另一个示例是指纹识别电路,操作者将匹配的手指按压在指纹识别电路的识别区域中以执行对锁梁220的解锁操作。解锁模块270的又一个示例还可以是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经构造以接收来自远端的解锁指令以执行对锁梁220的解锁操作。
参照图3对设置在锁体210中的何种元件进行说明。锁体210中设置有支撑件211和护板212。锁舌240、解锁元件230以及弹性元件250、260容纳在支撑件211和护板212之间的空间中。其中支撑件212界定有多个区域以分别容纳锁舌240、解锁元件230、弹簧250和弹性片260,并将这些元件的每一个限制在各自对应的区域中使得每个元件仅可在各自对应的区域中活动。锁体中还设置有弹性元件(如图3所示的弹簧251),弹簧251的一端固定至锁体210的内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当需要锁定挂锁200时,锁梁220的臂部 222的末端223移动进入锁体210中并与弹簧251的自由端接触,同时压缩弹簧,接着,锁舌240的一端延伸进入形成在末端223附近的锁止部221中以限制锁梁220的臂部,从而将锁梁220锁止于锁体210中,此时弹簧251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接触对挂锁200的锁定时,锁舌240离开锁止部221,此时,末端223受到弹簧251从压缩状态返回至初始状态时施加至末端222的推力而将末端223推出锁体210以实现解锁。
图4是挂锁200的局部示意立体图,将结合图3和图4进一步说明锁梁 220、解锁元件230、锁舌240以及弹性元件250、260的配合关系。弹簧250 的一端固定在锁体210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至锁舌240的第一端242。通常,弹簧250处于压缩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50在锁舌240的第一端242 处沿着X方向将推力施加至锁舌240,使得锁舌240也沿着X方向朝向锁梁220 的臂部222移动,直到锁舌240的第二端243移动进入锁止部221中以实现对锁梁220的锁定。在锁舌240的第一端242和第二端243之间形成有凹槽241。解锁元件230的顶部(例如图3所示的凸轮231)延伸进入凹槽241中以执行锁梁220的解锁操作,凸轮231在凹槽241中可围绕轴线232选旋转。弹性片 260的一部分也卡入凹槽241中。
在未设置有弹性片260的情况中(即现有技术),当需要对锁梁220进行解锁时,凸轮231受控旋转,使得凸轮231的侧部接触凹槽241的侧壁242 并接着推动锁舌240克服弹簧250的推力而沿着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锁舌240的第二端243脱离锁梁220的锁止部221,从而弹簧251推动锁梁 220的末端223以将锁梁220的臂部222推出锁体210以实现解锁。通常,当凹槽241中的凸轮231处于未与侧壁242接触的位置时,弹簧250推动锁舌 240移动进入锁止部221中以将锁梁220锁止。然而,当沿着箭头A侧向敲击挂锁200时,由于挂锁200受到了侧向冲击,锁舌240会在侧向冲击的作用下克服弹簧250的推力而沿着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锁梁220会被不期望地解锁。在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弹性片260的一部分卡入凹槽241中以限制锁舌240的移动,由于锁舌240受到了弹性片260的限制,因此即使挂锁 220受到侧向敲击,锁舌240也不会在侧向冲击的作用下沿着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使得锁梁220被不期望地解锁。因此,弹性片260的使用避免了挂锁200被侧向敲开,从而改善了挂锁200的安全性。
参考图5A至图5C。弹性片260具有第一区段261、第二区段262、连接第一区段261和第二区段262的弯折部263以及形成在第二区段262上的突出部264。第一区段261固定至锁体261中,例如,第一区段261可固定至支撑件211的背面。第一区段261和第二区段262受到弯折部263的弹力而张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260可以是由诸如钢或铜的金属制成的弹性金属片。在挂锁200处于锁止状态时,凸轮231的侧部234靠近弹性片260的第二区段264并且凸轮231的侧部233远离弹性片260的第二区段264。由于凸轮 231的侧部234在径向方向上内缩,使得弹性片260的第二区段264处于图5A 和5B所示的S1状态。在S1状态下,弹性片260的突出部264卡入锁舌240 的凹槽241中以限制锁舌240的移动。当执行开锁操作时,凸轮231受控旋转,使得凸轮231的侧部233逐渐靠近弹性片260的第二区段264且凸轮231的侧部234逐渐远离弹性片260的第二区段264。由于凸轮231的侧部233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凸出,当凸轮231的侧部233接触第二区段264时,侧部233会推动第二区段264以克服弯折部263的弹力以将第二区段264压向第一区段261,使得第二区段264从状态S1转变至状态S2(如图5A的虚线部分和图5C所示)。在状态S2下,形成在第二区段262的突出部264也向后朝向第一区段261缩回,使得突出264离开锁舌240的凹槽241以解除对锁舌240的限制,此时,随着凸轮231的继续转动,凸轮231的侧部233继而接触凹槽241的内壁241 (图3)以推动锁舌240实现解锁。
参考图6A至图6B,图6A至图6B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挂锁300的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挂锁300的锁梁320、解锁元件330、锁舌340、弹簧250、251以及弹性元件360,其它部件与挂锁2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挂锁300与挂锁200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元件360由支柱361和弹簧 362构成,弹簧362的一端固定至挂锁300的壳体(例如,支撑件),另一端与支柱361相连。当挂锁处于锁定状态时,弹簧362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支柱 361卡入锁舌340的凹槽341中以限制锁舌340的移动。当执行开锁操作时,凸轮331受控旋转。当凸轮331旋转时,凸轮331首先与柱体361接触并随着凸轮331的旋转以克服弹簧362的弹力将支柱361顶出凹槽341。接着,随着凸轮331的旋转,凸轮331与凹槽341的侧壁接触并克服弹簧350的弹力将锁舌340推出锁止部321以实现解锁。
如上所述,当锁梁锁止于锁体中时,通过设置弹性片260或弹性元件360 并使形成在弹性片260上的突出部264或弹性元件360的柱体361卡入锁舌的凹槽,避免了由于锁舌受到侧向冲击而导致的锁梁的不期望的解锁。在需要解除被锁止的锁梁时,延伸进入凹槽的凸轮231受控转动而先将突出部264或柱体361推出凹槽并接着推动锁舌进行解锁。因此根据本文所述实施方式的挂锁可有效防止由于侧向的敲击而被不期望地侧向敲开,从而提高了挂锁的安全性。
前述内容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保护范围的情况下,修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和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且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

Claims (10)

1.一种挂锁,所述挂锁包括: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锁体中的解锁元件、锁舌、锁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锁进一步包括
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锁体上,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锁舌;和
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上具有凸出部;其中
所述锁舌具有凹槽,所述凸出部对应所述凹槽设置,并以可脱离的方式卡入所述凹槽,并且所述解锁元件具有顶部,所述顶部可旋转地延伸进入所述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舌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
所述锁梁具有锁止部,所述锁舌的所述第四端活动抵靠在所述锁止部中;并且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锁舌的所述第三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是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是弹性片,并具有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固定在所述锁体上,所述凸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区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由钢和/或铜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支柱和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支柱连接至壳体,并且所述支柱以可脱离的方式卡入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元件为机械锁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元件为电机,其中所述电机具有形成在所述电机的顶部的凸轮,并且所述凸轮可旋转地延伸进入所述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数字解锁电路和/或指纹解锁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用于从远端接收解锁指令的接收电路。
CN201821341981.6U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挂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42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1981.6U CN209742559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挂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1981.6U CN209742559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挂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2559U true CN209742559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699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4198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42559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挂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25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2671A (zh) * 2019-12-17 2020-04-2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一种智能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2671A (zh) * 2019-12-17 2020-04-2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一种智能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6640B2 (en) Card connector apparatus with locking mechanism for locking a card to mounting position
US8961207B2 (en) Card connector
US20070048599A1 (en) Battery lock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534102B2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device
US20040266237A1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an eject lever with a swingable locking member mounted thereto
CN209742559U (zh) 一种挂锁
JP5059771B2 (ja) シリンダ錠
US6272889B1 (en) Pushbutton lock
CN114458104A (zh) 锁具
TW417331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card
KR0127306Y1 (ko) 해정위치 구속형 래치장치
CN108825002B (zh) 一种扁平型密码扣锁
CN108915420B (zh) 一种扣锁
CN211448183U (zh) 可防止意外解锁的挂锁
EP3600977A1 (en) Smart cylinder lock device
KR0131801Y1 (ko) 해정위치 구속형 래치장치
CN210685644U (zh) 一种电磁柜锁
EP0662553A2 (en) Door lever assembly
WO2006136851A1 (en) Electronic securing device
CN110714660A (zh) 一种电子锁的双开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锁
JP4859586B2 (ja)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CN110836052A (zh) 可防止意外解锁的挂锁
JP2520692B2 (ja) サイドバ―ロック装置
CN217501358U (zh) 全罩式按压上锁锁具
KR102470773B1 (ko) 핀 커버가 개선된 자물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