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1931U - 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41931U CN209741931U CN201920240253.4U CN201920240253U CN209741931U CN 209741931 U CN209741931 U CN 209741931U CN 201920240253 U CN201920240253 U CN 201920240253U CN 209741931 U CN209741931 U CN 2097419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basement
- collecting chamber
- coarse sand
- sand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包括地下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1)的右侧设置有集水室(9),所述集水室(9)的上端面与所述地下室(1)的上端面平齐,所述集水室(9)和地下室(1)的上方铺设有覆土层(2),所述地下室(1)的正下方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垫层(3)、粗砂层(4)、碎石层(5)、碎石层(5)和粗砂层(4),所述粗砂层(4)和碎石层(5)的厚度一致,所述粗砂层(4)的粒径小于所述碎石层(5)的粒径,两所述碎石层(5)之间设置有透水辐射管(6),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右端穿过所述集水室(9)的左侧壁,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透水孔(61),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外侧粘接有滤布(62),下侧所述粗砂层(4)的下端面与所述集水室(9)的下端面平齐,所述集水室(9)右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管(10),所述集水室(9)内底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透水盲沟(7),所述透水盲沟(7)的左侧壁与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右端相连通,下侧所述粗砂层(4)与所述集水室(9)的正下方铺设有回填土层(8)。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设置有透水辐射管,地下室下方的地下水通过粗砂层和碎石层的颗粒间隙,由透水孔进入透水辐射管,最后由透水盲沟流入集水室,在压力作用下从排水管排出,达到降低地下水水位的作用,减少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产生浮力;本实用新型能快速降低地下水水位,大大提高了地下室的抗浮能力,极大的节省了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浮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坡地或者地下水水位较高地区地下室的设计过程中,要求按照坡地或者地形最高点最不利情况考虑地下水的水位,避免承压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产生浮力,这样的设计要求将导致建筑结构设计因需要具备抗浮的要求,采取大量抗浮措施(如:增大承台、固定锚杆等),这样的抗浮措施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延长了工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能快速降低地下水水位,大大提高了地下室的抗浮能力,极大的节省了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
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包括地下室,所述地下室的右侧设置有集水室,所述集水室的上端面与所述地下室的上端面平齐,所述集水室和地下室的上方铺设有覆土层,所述地下室的正下方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垫层、粗砂层、碎石层、碎石层和粗砂层,所述粗砂层和碎石层的厚度一致,所述粗砂层的粒径小于所述碎石层的粒径,两所述碎石层之间设置有透水辐射管,所述透水辐射管的右端穿过所述集水室的左侧壁,所述透水辐射管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辐射管的外侧粘接有滤布,下侧所述粗砂层的下端面与所述集水室的下端面平齐,所述集水室右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管,所述集水室内底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透水盲沟,所述透水盲沟的左侧壁与所述透水辐射管的右端相连通,下侧所述粗砂层与所述集水室的正下方铺设有回填土层。
优选的,所述粗砂层和碎石层的厚度均为150mm。
优选的,所述粗砂层的粒径为10~20mm。
优选的,所述碎石层的粒径为30~50mm。
优选的,所述透水孔的周长数量为8个。
优选的,所述滤布的数量为2道。
优选的,所述滤布为粗尼龙滤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设置有透水辐射管,地下室下方的地下水通过粗砂层和碎石层的颗粒间隙,由透水孔进入透水辐射管,最后由透水盲沟流入集水室,在压力作用下从排水管排出,达到降低地下水水位的作用,减少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产生浮力;本实用新型能快速降低地下水水位,大大提高了地下室的抗浮能力,极大的节省了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水辐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下室;2-覆土层;3-混凝土垫层;4-粗砂层;5-碎石层;6-透水辐射管;61-透水孔;62-滤布;7-透水盲沟;8-回填土层;9-集水室;1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包括地下室1,所述地下室1的右侧设置有集水室9,所述集水室9的上端面与所述地下室1的上端面平齐,所述集水室9和地下室1的上方铺设有覆土层2,所述地下室1的正下方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垫层3、粗砂层4、碎石层5、碎石层5和粗砂层4,所述粗砂层4和碎石层5的厚度一致,所述粗砂层4的粒径小于所述碎石层5的粒径,两所述碎石层5之间设置有透水辐射管6,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右端穿过所述集水室9的左侧壁,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透水孔61,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外侧粘接有滤布62,下侧所述粗砂层4的下端面与所述集水室9的下端面平齐,所述集水室9右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管10,所述集水室9内底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透水盲沟7,所述透水盲沟7的左侧壁与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右端相连通,下侧所述粗砂层4与所述集水室9的正下方铺设有回填土层8。
进一步的,所述粗砂层4和碎石层5的厚度均为150mm,承压效果和透水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粗砂层4的粒径为10~20mm,透水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层5的粒径为30~50mm,透水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孔61的周长数量为8个,透水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滤布62的数量为2道,使泥砂杂质不能进入透水辐射管6内。
进一步的,所述滤布62为粗尼龙滤布,过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地下室1下方的地下水通过粗砂层4和碎石层5颗粒的间隙,由透水孔61经过滤布62的过滤后进入透水辐射管6,最后由透水盲沟7流入集水室9,在压力作用下从排水管10排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包括地下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1)的右侧设置有集水室(9),所述集水室(9)的上端面与所述地下室(1)的上端面平齐,所述集水室(9)和地下室(1)的上方铺设有覆土层(2),所述地下室(1)的正下方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垫层(3)、粗砂层(4)、碎石层(5)、碎石层(5)和粗砂层(4),所述粗砂层(4)和碎石层(5)的厚度一致,所述粗砂层(4)的粒径小于所述碎石层(5)的粒径,两所述碎石层(5)之间设置有透水辐射管(6),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右端穿过所述集水室(9)的左侧壁,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透水孔(61),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外侧粘接有滤布(62),下侧所述粗砂层(4)的下端面与所述集水室(9)的下端面平齐,所述集水室(9)右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管(10),所述集水室(9)内底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透水盲沟(7),所述透水盲沟(7)的左侧壁与所述透水辐射管(6)的右端相连通,下侧所述粗砂层(4)与所述集水室(9)的正下方铺设有回填土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层(4)和碎石层(5)的厚度均为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层(4)的粒径为10~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5)的粒径为3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61)的周长数量为8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62)的数量为2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62)为粗尼龙滤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40253.4U CN209741931U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40253.4U CN209741931U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41931U true CN209741931U (zh) | 2019-12-06 |
Family
ID=68707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40253.4U Active CN209741931U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41931U (zh) |
-
2019
- 2019-02-26 CN CN201920240253.4U patent/CN2097419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25295A (zh) | 基坑地下水回灌系统 | |
CN103046565A (zh) | 超深岩基深基坑降排水方法 | |
CN109723071B (zh) |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内置双层钢桶降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209741931U (zh) | 一种地下室抗浮措施结构 | |
KR101539281B1 (ko) | 저심도 간접취수원 개발 기능성 스크린 장치 및 이의 개선공법 | |
CN211596806U (zh) | 适用于高承压地下水地基的暗排水系统 | |
WO2017193226A1 (zh) | 控制基础底版下静水压装置 | |
CN108166516B (zh) | 基于海绵城市的降水井综合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 |
AU2008286149A1 (en) | Damming method for permeable red mud dam with red mud from sintering process | |
CN105350515A (zh) | 一种加肋的降水井管 | |
CN212772697U (zh) | 一种雨水下水道 | |
CN210263097U (zh) |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 | |
CN206233254U (zh) | 一种地下集水装置 | |
CN210395388U (zh) | 一种止水帷幕的泄压结构 | |
CN213979069U (zh) | 一种适用于淤泥地质的地下室底板抗浮结构 | |
CN212506399U (zh) | 一种具有滤水排水功能的石笼墙 | |
CN212560981U (zh) | 一种排水效果好的pc透水砖 | |
CN221702472U (zh) | 基于弱透水土体基坑肥槽的雨水泄压井结构 | |
CN205323305U (zh) | 用于工地污水过滤池的陶粒二级滤箱装置 | |
KR20150002028U (ko) | 다발관을 이용한 경사면 배수구조 | |
CN220013741U (zh) | 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 | |
CN215253144U (zh) | 一种渗水井预制件 | |
CN219298247U (zh) | 一种盲沟结构 | |
CN104878801B (zh) | 方便清洗的砾卵石渗水层、其建筑方法及其清洗方法 | |
CN220058039U (zh) | 一种用于地下水集中引排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