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0849U - 水路板和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水路板和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0849U
CN209740849U CN201920354637.9U CN201920354637U CN209740849U CN 209740849 U CN209740849 U CN 209740849U CN 201920354637 U CN201920354637 U CN 201920354637U CN 209740849 U CN209740849 U CN 209740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element
straight section
interfac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46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顺祥
何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46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0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0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0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路板和净水器,其中,水路板,用于净水器,所述水路板表面设有:PP棉滤芯接口,前置滤芯接口以及反渗透滤芯接口;所述水路板内部形成有:原水流道,一端用于连通水源,另一端连通所述PP棉滤芯接口;净水流道,一端连通所述PP棉滤芯接口,另一端由所述水路板表面露出,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位于所述净水流道;增压流道,两端由所述水路板的表面露出,其中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净水流道,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的第一端;以及,废水流道,一端由所述水路板的表面露出,另一端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的第二端;所述水路板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水路板防漏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水路板和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路板和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集成水路结构通常采用焊接型水路板,焊接型水路板通过热板焊接将两块含水路结构的板焊接成型,从而形成内部水道,具有焊点多的特点。热板焊接是该水路板的关键所在,若某处设计缺陷,或焊接工艺不合理都会导致焊接不良,出现漏水现象,造成产品失效,若焊接缺陷在产品售后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将产生更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焊接工艺的成本高、操作复杂的特点限制了其在水路板上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水路板,旨在解决水路板漏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路板,用于净水器,所述水路板表面设有:PP棉滤芯接口,前置滤芯接口以及反渗透滤芯接口;所述水路板内部形成有:
原水流道,所述原水流道的一端用于连通水源,另一端连通所述PP棉滤芯接口;
净水流道,所述净水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PP棉滤芯接口,另一端由所述水路板表面露出,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位于所述净水流道;
增压流道,所述增压流道的两端由所述水路板的表面露出,其中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净水流道,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的第一端;以及,
废水流道,所述废水流道的一端由所述水路板的表面露出,另一端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水路板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水路板表面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第三端的后置滤芯接口。
可选地,所述PP棉滤芯接口、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沿所述水路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净水流道和所述增压流道均具有位于所述水路板同一侧边的第一端口,两个所述第一端口分别用于连通进水阀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水路板注塑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废水流道包括:沿所述水路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段和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和所述第二直段均具有位于所述水路板同一侧边的第二端口,两个所述第二端口分别用于连通冲洗阀的两端;所述第一直段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
可选地,所述原水流道为沿所述水路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直道,所述原水流道靠近所述水路板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模口,所述第一出模口处设有第一堵头。
可选地,所述净水流道包括:
第三直段,连通所述PP棉滤芯并与所述原水流道并列设置,所述第三直段靠近所述水路板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模口,所述第二出模口处设有所述第一堵头;
第四直段,连接所述第三直段,并沿所述水路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直段具有第三出模口,所述第三出模口处设有第二堵头;以及,
第五直段,连接所述第四直段,所述第五直段沿所述水路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五直段的两端分别具有第四出模口和阀接口,所述第四出模口设有第三堵头,所述阀接口用于连通所述增压流道。
可选地,所述PP棉滤芯接口、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靠近所述水路板的上边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器,包括:
上述水路板;以及,
多个插接头,分别对应插接于所述PP棉滤芯接口、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水路板一体成型,使得水路板形成的原水流道、净水流道、增压流道和废水流道的管壁无拼接缝隙,而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PP棉滤芯接口与原水流道之间无连接缝隙、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与净水流道之间无连接缝隙,所述废水流道与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之间无连接缝隙,因此所述水路板具有完整性好、防漏性能好的优点,而且水路板一体成型有利于减少管壁上的薄弱点,从而有利于增强水路板的耐压性能,增强水路板运行的稳定性;与传统的焊接型水路板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价格更低、防漏性能更好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路板、插接头、进水阀以及冲洗阀的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为图1中水路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水路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水路板、插接头、进水阀以及冲洗阀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净水器的水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水路板,用于净水器,所述水路板表面设有:PP棉滤芯接口100,前置滤芯接口200以及反渗透滤芯接口300;所述水路板内部形成有:原水流道500,所述原水流道500的一端用于连通水源,另一端连通所述PP棉滤芯接口100;净水流道600,所述净水流道600的一端连通所述PP棉滤芯接口100,另一端由所述水路板表面露出,所述前置滤芯接口200位于所述净水流道600;增压流道800,所述增压流道800的两端由所述水路板的表面露出,其中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净水流道600,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的第一端;以及,废水流道700,所述废水流道700的一端由所述水路板的表面露出,另一端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的第二端;其中,所述水路板一体成型。所述水路板在使用时,在所述PP棉滤芯接口100处连接PP棉滤芯,在所述前置滤芯接口200处连接前置滤芯,在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处连接反渗透滤芯,水源中的水流入所述原水流道500,然后经过PP棉滤芯过滤进入净水流道600,净水流道600中的水经前置滤芯过滤,流向增压流道800,增压流道800中的水被外部泵增压后,流向反渗透滤芯,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的废水从所述废水流道700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水路板一体成型,使得水路板形成的原水流道500、净水流道600、增压流道800和废水流道700的管壁无拼接缝隙,而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PP棉滤芯接口100与原水流道500之间无连接缝隙、所述前置滤芯接口200与净水流道600之间无连接缝隙,所述废水流道700与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之间无连接缝隙,因此所述水路板具有完整性好、防漏性能好的优点,而且水路板一体成型有利于减少管壁上的薄弱点,从而有利于增强水路板的耐压性能,增强水路板运行的稳定性;与传统的焊接型水路板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价格更低、防漏性能更好的优势。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水路板表面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第三端的后置滤芯接口400,所述第三端为反渗透滤芯接口300的出水端。所述水路板在使用时,在所述后置滤芯接口400上连接后置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和所述后置滤芯接口400通过外部管道连通,以使经所述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的水流经后置滤芯过滤去除异味,所述后置滤芯接口400的出水口为纯水出口,纯水出口流出的水具有杂质少,口感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PP棉滤芯接口100、所述前置滤芯接口200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沿所述水路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利于使得PP棉滤芯、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在安装更加的规整,从而减小净水器整机的体积,而且有利于使得水路管壁规整排布,使得管路更加清晰,便于修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净水流道600和所述增压流道800均具有位于所述水路板同一侧边的第一端口,两个所述第一端口分别用于连通进水阀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水路板的同一侧边方便安装所述进水阀。所述进水阀用于连通所述净水流道600和所述增压流道800,所述进水阀打开时,所述净水流道600的水流能够流入所述增压流道800,所述进水阀闭合时,所述净水流道600的水流被阻断而无法进入增压流道80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板注塑一体成型,注塑一体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的优点;所述水路板具有防漏效果好,机械性能稳定的优点。本实施例所述水路板不仅限于上述一体成型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水路板通过切削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废水流道700包括:沿所述水路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段710和第二直段720,所述第一直段710和所述第二直段720均具有位于所述水路板同一侧边的第二端口,两个所述第二端口分别用于连通冲洗阀的两端;所述第一直段710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所述水路板在注塑加工时,需要使用模具使得水路板形成需要的形状,且水路板固化后,需要将原水流道500中的模具取出。所述水路板成型后,所述第一直段710中的模具能够从所述第一直段710的第二端口取出,所述第二直段720中的模具能够从所述第二直段720的第二端口取出,具有出模便捷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原水流道500为沿所述水路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直道,所述原水流道500靠近所述水路板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模口510,所述第一出模口510处设有第一堵头620。本实施例所述原水流道500为直道,且具有第一出模口510,便于水路板成型后,原水流道500中的模具从所述第一出模口510中取出,然后再采用所述第一堵头620封堵所述第一出模口510,防止水流从所述第一出模口510中流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净水流道600包括:第三直段610,连通所述PP棉滤芯并与所述原水流道500并列设置,所述第三直段610靠近所述水路板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模口611,所述第二出模口611处设有所述第一堵头620;第四直段630,连接所述第三直段610,并沿所述水路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直段630具有第三出模口631,所述第三出模口631处设有第二堵头640;以及,第五直段650,连接所述第四直段630,所述第五直段650沿所述水路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五直段650的两端分别具有第四出模口651和阀接口,所述第四出模口651设有第三堵头660,所述阀接口用于连通所述增压流道800。所述水路板成型后,所述第三直段610中的模具能够从所述第一出模口510取出,所述第四直段630中的模具能够从所述第三出模口631取出,所述第五直段650能够从所述第四出模口651取出,然后再采用所述第一堵头620封堵所述第二出模口611,采用所述第二堵头640封堵所述第三出模口631,采用第三堵头660封堵所述第四出模口651,避免所述净水流道600在所述第二出模口611、第三出模口631或第四出模口651处发生漏水。所述净水流道600具有出模方便的优点,有利于提升注塑成型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流道800呈直道,便于所述水路板成型时,所述增压流道800中的模具从所述增压流道800的两端取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PP棉滤芯接口100、所述前置滤芯接口200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靠近所述水路板的上边缘设置。所述水路板在使用时,需要在所述前置滤芯接口200的出水端安装净水出水接头,反渗透滤芯接口300处需要安装水泵接头和单向阀接头;所述PP棉滤芯接口100、所述前置滤芯接口200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靠近所述水路板的上边缘设置方便于接头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多个插接头900和水路板,该水路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多个插接头900,分别对应插接于所述PP棉滤芯接口100、所述前置滤芯接口200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300。所述插接头900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与传统的焊接接头相比,具有拆装便捷的优点,能够避免水路板上的焊接点虚焊发生的泄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路板,用于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表面设有:PP棉滤芯接口,前置滤芯接口以及反渗透滤芯接口;所述水路板内部形成有:
原水流道,所述原水流道的一端用于连通水源,另一端连通所述PP棉滤芯接口;
净水流道,所述净水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PP棉滤芯接口,另一端由所述水路板表面露出,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位于所述净水流道;
增压流道,所述增压流道的两端由所述水路板的表面露出,其中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净水流道,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的第一端;以及,
废水流道,所述废水流道的一端由所述水路板的表面露出,另一端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水路板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表面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第三端的后置滤芯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P棉滤芯接口、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沿所述水路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流道和所述增压流道均具有位于所述水路板同一侧边的第一端口,两个所述第一端口分别用于连通进水阀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注塑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流道包括:沿所述水路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段和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和所述第二直段均具有位于所述水路板同一侧边的第二端口,两个所述第二端口分别用于连通冲洗阀的两端;所述第一直段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道为沿所述水路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直道,所述原水流道靠近所述水路板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模口,所述第一出模口处设有第一堵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流道包括:
第三直段,连通所述PP棉滤芯并与所述原水流道并列设置,所述第三直段靠近所述水路板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模口,所述第二出模口处设有所述第一堵头;
第四直段,连接所述第三直段,并沿所述水路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直段具有第三出模口,所述第三出模口处设有第二堵头;以及,
第五直段,连接所述第四直段,所述第五直段沿所述水路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五直段的两端分别具有第四出模口和阀接口,所述第四出模口设有第三堵头,所述阀接口用于连通所述增压流道。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P棉滤芯接口、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靠近所述水路板的上边缘设置。
10.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路板;以及,
多个插接头,分别对应插接于所述PP棉滤芯接口、所述前置滤芯接口以及所述反渗透滤芯接口。
CN201920354637.9U 2019-03-19 2019-03-19 水路板和净水器 Active CN209740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4637.9U CN209740849U (zh) 2019-03-19 2019-03-19 水路板和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4637.9U CN209740849U (zh) 2019-03-19 2019-03-19 水路板和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0849U true CN209740849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1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4637.9U Active CN209740849U (zh) 2019-03-19 2019-03-19 水路板和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0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23969U (zh) 串联式水路结构和串联式净水装置
CN209740849U (zh) 水路板和净水器
CN105858937A (zh) 一种家用净水器集成滤芯固定座
CN203483955U (zh) 过滤器及其滤芯连接装置
CN207142952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CN110526430A (zh) 一种水系统
CN107902707B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CN206051706U (zh) 带水路集成板的纯水机净水系统
CN205298156U (zh) 一种液压系统用叠加式过滤器
CN207079091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CN204918017U (zh) 净水机储水组件及净水机
CN207091149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CN107915265B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CN107902706A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CN207064930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CN207827882U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CN208389545U (zh) 一种复合滤芯
CN207827880U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CN207091150U (zh) 净水机
CN207713462U (zh) 带冲洗功能的滤芯
CN207483394U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CN206375748U (zh) 一种可变换水量的纯水水路系统
CN215627125U (zh) 一体式水路板结构
CN207091144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CN214763720U (zh) 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及带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