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4910U -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4910U
CN209734910U CN201920245314.6U CN201920245314U CN209734910U CN 209734910 U CN209734910 U CN 209734910U CN 201920245314 U CN201920245314 U CN 201920245314U CN 209734910 U CN209734910 U CN 209734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mmer
arc
base
shaped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53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希诺
刘娜娜
刘晓屹
于亚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2453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4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4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49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能够进行舞龙专项力量、敏捷、配合训练,包括用于模拟龙身重量的锤状件,用于限定锤状件移动方向的轨道机构,以及底座,所述轨道机构具有多个延伸方向不同的轨道,所述锤状件能够在多个轨道中运动,所述轨道固定于底座;所述轨道机构的轨道呈弧形;所述锤状件至少包括互相连接的锤头部和杆状部。

Description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舞龙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体育形式,舞龙者通过握持杆子进行挥舞从而实现舞龙的目的。舞龙在当代的民俗表演活动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舞龙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舞龙者决定的,因此对舞龙者的训练时必要的。
在传统的舞龙者训练过程中,通常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是舞龙者的力量问题,由于舞龙所使用的龙本身具备一定的重量,而且在舞龙的过程中风阻也会成为需要舞龙者克服的重要问题,再者舞龙的过程中需要做出一定的花样动作,因此舞龙对于力量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这种力量需要达到具有肌肉记忆的程度;第二是舞龙者的敏捷问题,舞龙对动摇的要求比较多,众多舞龙者中,每个人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对于舞龙的动作预判要求比较高,需要在各个方向上具有较高的敏捷度,这种敏捷度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第三是配合问题,尤其是两人之间的配合问题,两个舞龙者通常会有踩肩动作,这个动作的练习通常需要共同练习。目前,以上训练需要在教练指导下多人共同完成。
实用新型人认为,目前缺少一种能够同时满足舞龙力量专项训练、舞龙敏捷度专项训练、舞龙动作配合训练的装置和方法,现有文献中,对此种装置也没有任何记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舞龙训练没有提供便利的训练专职和方法的缺点,提供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及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包括用于模拟龙身重量的锤状件,用于限定锤状件移动方向的轨道机构,以及底座,所述轨道机构具有多个延伸方向不同的轨道,所述锤状件能够在多个轨道中运动,所述轨道固定于底座;所述轨道机构的轨道呈弧形;所述锤状件至少包括互相连接的锤头部和杆状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能够开启闭合的凹槽盖。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之舞龙训练装置和方法,使锤状件在轨道内运行以模拟舞龙运动,在使锤状件运动的过程中,相关的肌肉组织、韧带组织等得到训练;轨道机构的多个方向不同的轨道则模拟舞龙过程中不同方向的舞龙动作;底座可用于提升训练难度,底座的加入可以模拟在一定高度上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多方位舞龙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单独的舞龙者进行训练时,舞龙者从底座进入凹槽盖上方,保持凹槽盖不动,握持杆状部;当两个的舞龙者进行配合训练时,打开凹槽盖,位于下方的舞龙者从底座进入凹槽盖,位于上方的舞龙者站立于位于下方的舞龙者肩上,并握持杆状部;当单独的舞龙者使用辅助设备时,首先将辅助设备设于凹槽中,打开凹槽盖,舞龙者从底座进入凹槽盖上方,并使用辅助训练设备;
握持杆状部,使杆状部的穿过轨道,并在轨道中运动;
当锤头部下降至底座顶部时,使锤状件向上移动;
当锤头部上升至轨道顶端时,训练者可以改变锤状件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向其他方向的轨道移动;或者不改变锤状件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继续沿相对方向的轨道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锤状件在轨道内运行以模拟舞龙运动,在使锤状件运动的过程中,相关的肌肉组织、韧带组织等得到训练;轨道机构的多个方向不同的轨道则模拟舞龙过程中不同方向的舞龙动作;底座可用于提升训练难度,底座的加入可以模拟在一定高度上的动作。整个装置针对舞龙模拟进行设计,能够对舞龙者的素质进行专项提升。
2、使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装置进行舞龙训练,既可以模拟单人舞龙所需的力量、敏捷专项训练,也可以模拟双人配合舞龙动作,而且对于不同方向舞龙动作的模拟到位,可以有效增强舞龙训练的效率,达到单人、双人也能训练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了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实施例1立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去除了底座的立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相邻的弧形部以及立板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单个弧形部连接立板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底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凹槽盖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凹槽管道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中锤状部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轨道示意图。
图中,1、弧形部,11、第一弧形部,12、第二弧形部,13、第一杆状件,14、立板,15、轨道上方出口,16、轨道下方出口,2、锤状部,21、管状件,22、哑铃,23、杆状件,3、底座,31、环形部,32、第一层底座,33、第二层底座,34、凹槽盖,341、凹槽盖主体,342、把手,41、凹槽盖拼接位,42、宽沿,43、管道主体,61、第一轨道,62、第二轨道,63、第三轨道,64、第四轨道,65、第五轨道,66、第六轨道,67、第七轨道, 68、第八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包括用于模拟龙身重量的锤状件,用于限定锤状件移动方向的轨道机构,以及底座,所述轨道机构具有多个延伸方向不同的轨道,所述锤状件能够在多个轨道中运动,所述轨道固定于底座;
所述轨道机构的轨道呈弧形;
所述锤状件至少包括互相连接的锤头部和杆状部;所述底座设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轨道机构包括多个弧形部,弧形部包括2个弧形件,分别为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2个弧形件的弧度和长度相同,2个弧形件的两端均互相连接;多个弧形部圆周阵列,多个弧形部之间形成轨道;多个弧形部均固定于底座。
进一步,所述弧形部的弧形件在端部向弧形部的中轴线方向收窄。
进一步,所述弧形部设有连接2个弧形件的第一杆状件和第二杆状件,所述第一杆状件和第二杆状件连接立板,所述多个弧形部均通过立板连接底座。
进一步,所述凹槽顶部设有凹槽盖,所述凹槽内能够用于放置训练辅助设备。
进一步,所述凹槽中设有管道主体,管道主体完全覆盖于凹槽的侧面,管道主体的顶端设有垂直于管道主体的宽沿,宽沿由管道主体的端部向管道外侧径向延伸,宽沿与管道主体的端部之间设有凹槽盖拼接位。
进一步,所述锤状件的锤头部包括管状件和哑铃,所述哑铃套接于管状件中,所述杆状部穿过所述管状件连接所述哑铃。
进一步,所述底座呈柱状,所述底座包括多层,位于顶层的底座面积小于位于底层的底座面积。
多方位舞龙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单独的舞龙者进行训练时,舞龙者从底座进入凹槽盖上方,保持凹槽盖不动,握持杆状部;当两个的舞龙者进行配合训练时,打开凹槽盖,位于下方的舞龙者从底座进入凹槽盖,位于上方的舞龙者站立于位于下方的舞龙者肩上,并握持杆状部;当单独的舞龙者使用辅助设备时,首先将辅助设备设于凹槽中,打开凹槽盖,舞龙者从底座进入凹槽盖上方,并使用辅助训练设备;
握持杆状部,使杆状部的穿过轨道,并在轨道中运动;
当锤头部下降至底座顶部时,使锤状件向上移动;
当锤头部上升至轨道顶端时,训练者可以改变锤状件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向多个方向的轨道移动;或者不改变锤状件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继续沿相对方向的轨道移动。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固定一个弧形部中的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的相对位置,使第一弧形件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弧形件所在的平面垂直,将第一弧形件的两端与第二弧形件的两端焊接;
焊接第一杆状件,使第一杆状件连接第一弧形件的中点位置与第二弧形件的中点位置,焊接第二杆状件,使第二杆状件连接第一弧形件的靠近一侧端部位置,形成第一弧形部;重复此步骤,多个弧形部制造完成;
将立板的上底边或上底边内测连接第一杆状件,将将第二杆状件连接立板的斜腰或斜腰内侧;
将立板的直角腰连接于底座的环状件,并使多个弧形部圆周阵列;将环状件安装于底座顶面,并确保环状件与凹槽同心;
在底座的凹槽中安装管道主体,并确保管道主体的宽沿位于底座的顶端;在管道主体顶部安装凹槽盖。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方位用词是根据附图和实际使用习惯进行描述的。
实施例1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包括用于模拟龙身重量的锤状件2,用于限定锤状件2移动方向的轨道机构,以及底座3,所述轨道机构具有多个延伸方向不同的轨道,所述锤状件2能够在多个轨道中运动,所述轨道固定于底座3;
所述轨道机构包括多个弧形部1,弧形部1包括2个弧形件,2个弧形件的弧度和长度相同,2个弧形件的两端均互相连接;多个弧形部1圆周阵列,多个弧形部1之间形成轨道;所述轨道机构的轨道呈弧形;多个弧形部1均固定于底座3。
所述弧形部1的弧形件在端部向弧形部1的中轴线方向收窄,以便于形成轨道两端宽于轨道主体的轨道上方出口15和轨道下方出口16。
所述弧形部1设有连接2个弧形件的第一杆状件2313和第二杆状件23,所述第一杆状件2313和第二杆状件23连接立板14,所述多个弧形部1均通过立板14连接底座3。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所述弧形部1,所述弧形部1共设有8个,8个弧形部1 呈十字状分布于底座3之上,8个弧形部1之间形成8个轨道;由于弧形件在端部向弧形部1的中轴线方向收窄,因此轨道的两端实际宽度大于轨道主体的宽度,以便于锤状件2 在进出的时候便于进出。所述弧形件的弦长应超过所述锤头部的长度,以便于训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件为金属杆弯曲而成的弧形件,所述弧形件的两个端部均向同侧弯曲;当两个弧形件焊接的时候,第一弧形件11的两个端部向第一方向弯曲,第二弧形件12的两个端部向第二方向弯曲,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1规格相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固定第一弧形件11和第二弧形件12的相对位置,使第一弧形件11 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弧形件12所在的平面垂直,将第一弧形件11的两端与第二弧形件12 的两端焊接,并焊接一杆状件23连接第一弧形件11的中点位置与第二弧形件12的中点位置,形成第一弧形部1;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弧形部采用相同的方法制造。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件11和第二弧形件12的弧度为钝角。
所述第一弧形件11和第二弧形件12由于所在平面呈45°,可以假设有一球面完全与第一弧形件11和第二弧形件12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弧形部1与底座3之间的连接,采用立板14进行连接,请参考图3,所述立板14呈直角梯形,其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杆状件23与所述底座3。所述立板14采用强度足够的材质制造。
进一步,所述立板14的斜腰呈弧形,且其紧贴于重合第一弧形件11和第二弧形件12 的球面。
所述锤状件2至少包括互相连接的锤头部和杆状部。所述杆状部的长度应与舞龙时握持的杆状件23长度相近,本实施例中所述杆状部可采用木棒制作。
进一步,所述杆状部的端部套接金属管,以焊接所述锤头部。
所述锤状件2的锤头部包括管状件21和哑铃22,所述哑铃22套接于管状件21中,所述杆状部穿过所述管状件21连接所述哑铃22。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哑铃22可以便于主动改变所述锤头部的重量,便于制定训练计划。哑铃22与杆状部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
进一步,所述哑铃22的中轴直接焊接所述杆状部端部的金属管,或者,所述哑铃22的中轴使用金属三通接头与所述杆状部连接。
所述底座3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设有凹槽盖34,所述凹槽内能够用于放置训练辅助设备。所述底座3呈柱状,所述底座3包括多层,位于顶层的底座3面积小于位于底层的底座3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设有2层,2层底座3呈阶梯状,所述底座3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训练者快速到达所述底座3的顶面。所述底座3内的凹槽呈圆柱形,所述凹槽内设有管道,所述凹槽内能够用于放置训练辅助设备外,所述凹槽也可以用于双人训练时容纳人站在凹槽中。所述底座3内的凹槽在本实施例中为圆柱形,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中,所述凹槽还可以为其他具有一定容积的空间形状。
进一步,为了便于提高制造效率,所述底座3还包括一环状件21,环状件21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立板14,以便于立板14可以首先固定连接于环状件21,然后环状件21连接于底座3。
进一步,为了提高凹槽的使用体验,凹槽中设有管道主体43,管道主体43完全覆盖于凹槽的侧面,管道主体43的顶端设有垂直于管道主体43的宽沿42,宽沿42由管道主体43的端部向管道外侧径向延伸,宽沿42与管道主体43的端部之间设有凹槽盖拼接位 41,以便于凹槽盖34的拼接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到数值,所述底座3高1.5m-2.0m,以便于训练者进入所述凹陷内。所述弧形件的弦长为1.5m-2,0m,以便于进行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盖34的顶部固定连接把手342,以便于通过把手342提升所述凹槽盖34,进而暴露出凹槽。
为了进一步固定所述弧形部1,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弧形部1的下半部分设有第二杆状件23,第二杆状件23连接所述立板14。
实施本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本实施例中锤状件2在轨道内运行以模拟舞龙运动,在使锤状件2运动的过程中,相关的肌肉组织、韧带组织等得到训练;轨道机构的多个方向不同的轨道则模拟舞龙过程中不同方向的舞龙动作;底座3可用于提升训练难度,底座3的加入可以模拟在一定高度上的动作。整个装置针对舞龙模拟进行设计,能够对舞龙者的素质进行专项提升。
2、本实施例中弧形部1的顶端和底端形成宽度较宽的出口,以便于在训练的过程中锤状件2的出入,有利于加快训练速度,提升训练水平。
实施例2
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方法,以单独的舞龙者进行训练为例,舞龙者从底座3进入凹槽盖34上方,保持凹槽盖34不动,握持杆状部;
握持杆状部,使杆状部的穿过轨道,并在轨道中运动;
当锤头部下降至底座3顶部时,使锤状件2向上移动;
当锤头部上升至轨道顶端时,训练者可以改变锤状件2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2向其他方向的轨道移动;或者不改变锤状件2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2继续沿相对方向的轨道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单独的舞龙者使用所述锤状件2进行锻炼,所述锤状件2的运行轨迹被舞龙者的握持部位和轨道限制,按照轨道的形状运行。由于轨道具有八个,而且每个轨道实际上间隔45°,因此在实际运行的时候,锤状体每从一个轨道的上方滑出,都会有至少7个方向的路径可以选择,可以尽量模拟在真实的舞龙情况下的运动环境。在真实的舞龙中,由于队伍的行进变化多样,一般来说S形路线比较多,而在行进的过程中,每个舞龙者又需要使舞龙摆动,而且面临着风速、地形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舞龙时面临的方向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有必要设置多种方向的轨道。
实施例3
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方法,以两个的舞龙者进行配合训练为例,打开凹槽盖34,位于下方的舞龙者从底座3进入凹槽盖34,位于上方的舞龙者站立于位于下方的舞龙者肩上,并握持杆状部;
握持杆状部,使杆状部的穿过轨道,并在轨道中运动;
当锤头部下降至底座3顶部时,使锤状件2向上移动;
当锤头部上升至轨道顶端时,训练者可以改变锤状件2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2向其他方向的轨道移动;或者不改变锤状件2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2继续沿相对方向的轨道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舞龙者使用所述锤状件2进行锻炼,本实施例所模拟的训练情况是舞龙动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动作,具体的,这种动作的表演首先需要第一个舞龙者腾空,同时第二个舞龙者做好让第一个舞龙者踩肩膀的准备,第一个舞龙者猜到第二个舞龙者的肩膀上,同时第二个舞龙者双臂抱紧第一个舞龙者的双腿,尽量固定第一个舞龙者的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锤状件2的运行状态与实施例3相类似。在真实的舞龙中,由于队伍的行进变化多样,一般来说S形路线比较多,而在行进的过程中,每个舞龙者又需要使舞龙摆动,而且面临着风速、地形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舞龙时面临的方向选择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设计充足转向空间的。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下方的舞龙者需要在舞龙的时候双臂抱紧第一个舞龙者的双腿,尽量固定位于上方的舞龙者的位置。
实施例4
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方法,以单个的舞龙者进行配合训练为例,首先在凹槽内设有跑步机,并且可以使用垫块垫起跑步机,使跑步机具有一定的高度,以便于人能够使用跑步机;
打开凹槽盖34,舞龙者站立于跑步机之上,并握持杆状部;
握持杆状部,使杆状部的穿过轨道,并在轨道中运动;
开启跑步机,舞龙者同时开始跑步;
当锤头部下降至底座3顶部时,使锤状件2向上移动;
当锤头部上升至轨道顶端时,训练者可以改变锤状件2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2向其他方向的轨道移动;或者不改变锤状件2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2继续沿相对方向的轨道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锤状件2的运行状态与实施例3相类似。在真实的舞龙中,由于队伍的行进变化多样,一般来说S形路线比较多,本实施例通过使用跑步机模拟而在行进的过程中,舞龙者向前跑步的状态,以便于训练敏捷性。
使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进行训练时,可以按照以下规则进行锻炼,请参考图9,锤状体每从第一轨道61的上方滑出;进入第一轨道61对面的第二轨道62,从第二轨道 62上方滑出;进入第一轨道51旁侧的第三轨道63,从第三轨道63上方滑出;进入第三轨道63对面的第四轨道64,从第四轨道64上方滑出;进入第三轨道63旁侧的第五轨道 65,从第五轨道65上方滑出;进入第五轨道65对面的第六轨道66,从第六轨道66上方滑出,进入第六轨道66对面的第七轨道67;从第七轨道67上方滑出,进入第六轨道66 旁侧的第八轨道66;从第八轨道68上方滑出,进入第一轨道61;依此循环。
实施例5
实施例5公开了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方法,以单个的舞龙者进行配合训练为例,首先在凹槽内设有用于模拟人体肩膀的长条凳,并且可以使用垫块垫起长条凳,使长条凳具有一定的高度,以便于人能够站里与长条凳;其步骤如下:
打开凹槽盖34,舞龙者站立于长条凳之上,并握持杆状部;
握持杆状部,使杆状部的穿过轨道,并在轨道中运动;
当锤头部下降至底座3顶部时,使锤状件2向上移动;
当锤头部上升至轨道顶端时,训练者可以改变锤状件2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2向其他方向的轨道移动;或者不改变锤状件2的运动方向,使锤状件2继续沿相对方向的轨道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锤状件2的运行状态与实施例3相类似。在真实的舞龙中,是具有踩肩膀动作的,本实施例中采用长条凳模拟人的肩膀,也可以使用其他类似之装置模拟人类肩膀。
实施例6
实施例6公开了一种多方位舞龙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固定一个弧形部1中的第一弧形件11和第二弧形件12的相对位置,使第一弧形件11 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弧形件12所在的平面垂直,将第一弧形件11的两端与第二弧形件12的两端焊接;
焊接一杆状件23连接第一弧形件11的中点位置与第二弧形件12的中点位置,形成第一弧形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弧形部采用相同的方法制造;
将立板14的上底边通过焊接连接杆状件23,也可以使第一杆状件2313直接穿过立板 14的上侧部分,将将第二杆状件23通过焊接连接立板14的斜腰,也可以使第二杆状件23直接穿过立板14的斜腰内侧部分;
将立板14的直角腰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于底座3的环状件31,并使第一~第八弧形部 1圆周阵列;将环状件31安装于底座3顶端,并确保环状件31与凹槽同心。
在底座3的凹槽中安装管道主体43,并确保管道主体43的宽沿42位于底座3的顶端;在管道主体43顶部安装凹槽盖3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模拟龙身重量的锤状件,用于限定锤状件移动方向的轨道机构,以及底座,所述轨道机构具有多个延伸方向不同的轨道,所述锤状件能够在多个轨道中运动,所述轨道固定于底座;
所述轨道机构的轨道呈弧形;
所述锤状件至少包括互相连接的锤头部和杆状部;所述底座设有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机构包括多个弧形部,弧形部包括2个弧形件,分别为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2个弧形件的弧度和长度相同,2个弧形件的两端均互相连接;多个弧形部圆周阵列,多个弧形部之间形成轨道;多个弧形部均固定于底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的弧形件在端部向弧形部的中轴线方向收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设有连接2个弧形件的第一杆状件和第二杆状件,所述第一杆状件和第二杆状件连接立板,所述多个弧形部均通过立板连接底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顶部设有凹槽盖,所述凹槽内能够用于放置训练辅助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设有管道主体,管道主体完全覆盖于凹槽的侧面,管道主体的顶端设有垂直于管道主体的宽沿,宽沿由管道主体的端部向管道外侧径向延伸,宽沿与管道主体的端部之间设有凹槽盖拼接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锤状件的锤头部包括管状件和哑铃,所述哑铃套接于管状件中,所述杆状部穿过所述管状件连接所述哑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柱状,所述底座包括多层,位于顶层的底座面积小于位于底层的底座面积。
CN201920245314.6U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34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5314.6U CN209734910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5314.6U CN209734910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4910U true CN209734910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8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531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34910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4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8748A (zh) * 2019-02-26 2019-05-17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8748A (zh) * 2019-02-26 2019-05-17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及方法
CN109758748B (zh) * 2019-02-26 2023-07-18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8748B (zh)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及方法
CN209734910U (zh) 一种多方位舞龙训练装置
CN108854015A (zh) 一种武术训练用旋转木桩
US20050239603A1 (en) Gym equipment for the training of pole vault movements
CN109758751A (zh) 一种自由泳泳姿训练器及其泳姿训练方法
CN204170377U (zh) 乒乓球徒手动作练习架
CN104069631A (zh) 乒乓球徒手动作练习架
CN209734835U (zh) 一种单轨道舞龙训练架
CN202052297U (zh) 一种球篮装置
CN209828176U (zh) 一种踩肩动作训练器及舞龙训练专用凳子
CN202223856U (zh) 网球技术动作训练器
CN202096675U (zh) 一种篮球多球篮装置
CN206138701U (zh) 一种武术推手功力训练器
CN109771899A (zh) 一种体育运动员用臂力锻炼装置
CN107213611A (zh) 一种有斜面角度板的训练器械
CN203971307U (zh) 一种仰卧起坐和俯卧撑锻炼装置
CN208319799U (zh) 用于强化力量的训练装备
US20210178225A1 (en) Method of exercising the human body preferabl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use of at least one piece of gym or sport equi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a predetermined training program comprising carrying out of a sequence of steps with each step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leg movements on a floor mat wherein at least one leg movement in each step causes a rotational body and/or hip movement in unison with the leg movement during the training program
Rudolph et al. Strength training for the windmill softball pitcher
CN202410086U (zh) 多人网球教学挥拍练习器
Abdol Aziz Saleh et al. The effect of Qualitative Drills In terms of Bio-Dynamic Analysis on Technical performance level to Front Somersault Tuck in gymnastics
RU190072U1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игровых перемещений спортсмена
CN210873909U (zh) 一种智能呼啦圈
KR102052906B1 (ko) 손 운동용 놀이 기구
Zeng From command to discovery: The steps of becoming a skillfu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