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2341U - 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2341U
CN209732341U CN201821967996.3U CN201821967996U CN209732341U CN 209732341 U CN209732341 U CN 209732341U CN 201821967996 U CN201821967996 U CN 201821967996U CN 209732341 U CN209732341 U CN 209732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hook
fish
mounting panel
hole
connec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79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竹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9679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2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2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2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包括安装板、多个鱼钩,所述安装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多个所述鱼钩均通过丝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多个所述鱼钩沿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向外散射状,多个所述鱼钩的钩尖均向上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组合式鱼钩,多个鱼钩的钩尖均向上设置,使用时,鱼钩上并不用装设鱼饵,饵料固定于该组合式鱼钩的下方,在鱼吃饵料时,通过鱼钩钩挂住鱼身体上的某个部位,实现将鱼钓起,该组合式鱼钩舍弃在鱼钩上装设鱼饵的传统方式,利用多个鱼钩钩挂住鱼,该设计中鱼率高,而且鱼在挣扎的过程中会被其他的鱼钩钩挂住,鱼越挣扎挂钩的越紧,鱼不易挣脱。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背景技术
钓鱼是现代社会人们最喜爱的户外运动之一,钓鱼运动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而且还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是一种健康的运动。在人们钓鱼的过程中,现有的鱼钩的设计上鱼率低,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鱼钩设计上鱼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包括安装板、多个鱼钩,所述安装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多个所述鱼钩均通过丝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多个所述鱼钩沿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向外散射状,多个所述鱼钩的钩尖均向上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鱼钩的数量为六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上对应所述鱼钩的分布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丝线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丝线另一端与所述鱼钩的钩尾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重力坠、固定条、连接线和定位球,所述重力坠中间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条的中部,所述固定条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定位球设置于所述连接线上,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止所述定位球穿过的限位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条中间部位间隔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固定条与所述连接线的连接处位于两个所述凸起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线为双线结构,所述定位球设置于双线结构的所述连接线的其中一根单线上,所述限位结将所述连接线的两根单线缠结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组合式鱼钩,多个鱼钩的钩尖均向上设置,使用时,鱼钩上并不用装设鱼饵,饵料固定于该组合式鱼钩的下方,在鱼吃饵料时,就会碰到鱼钩,通过鱼钩钩挂住鱼身体上的某个部位,实现将鱼钓起,该组合式鱼钩舍弃在鱼钩上装设鱼饵的传统方式,利用多个鱼钩钩挂住鱼,该设计中鱼率高,而且鱼在挣扎的过程中会被其他的鱼钩钩挂住,鱼越挣扎挂钩的越紧,鱼不易挣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鱼钩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鱼钩使用状态安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用安装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包括安装板1、多个鱼钩2,所述安装板1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1,多个所述鱼钩2均通过丝线3与所述安装板1连接,具体的,所述安装板1上对应所述鱼钩2的分布位置设置有连接孔12,所述丝线3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12并与所述安装板1连接,所述丝线3另一端与所述鱼钩2的钩尾连接;多个所述鱼钩2沿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向外散射状,多个所述鱼钩2的钩尖均向上设置,为确保鱼钩2的钩尖向上,丝线3可选用硬质丝线。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重力坠5、固定条6、连接线7和定位球8,所述重力坠5中间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孔51,所述连接线7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条6的中部,所述固定条6可穿过所述第一通11和所述第二通孔51,所述定位球8设置于所述连接线7上,定位球8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51的内径,所述连接线7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止所述定位球8穿过的限位结9。
优选的,所述固定条6中间部位间隔设置有两个凸起61,所述固定条6与所述连接线7的连接处位于两个所述凸起61之间。两个凸起61的设置可防止连接线7与固定条6脱落,确保使用的稳定性。所述连接线7为双线结构,所述定位球8设置于双线结构的所述连接线7的其中一根单线上,所述限位结9将所述连接线7的两根单线缠结在一起。双线结构的连接线7使用时,其中一根单线穿过定位球8中间的穿孔,而限位结9将两根单线缠结在一起,使得定位球8无法通过该限位结9,限位效果更好,更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鱼钩2的数量优选为六个。鱼钩2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鱼钩2太多,容易使鱼钩2之间相互缠结,使用时也易扎到手,使用起来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鱼钩2过多也会导致鱼的警觉,不利于上鱼。鱼钩2的数量过少也不好,会减小鱼钩2钩挂住鱼的概率,导致上鱼率低。发明人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试验验证,总结得出鱼钩2的数量为六个时,使用方便,上鱼率也最高。
原理说明:如图2、图3所示,使用时,将饵料饼4中间打孔,用固定条6依次穿过重力坠5的第二通孔51、饵料饼4中间的孔41、安装板1的第一通孔11,然后将固定条6横置于安装板1的上表面,移动定位球8靠近重力坠5,使组装稳定。组装完成后将其扔入河中,在重力坠5的作用下下沉,因为重力坠5较重,故在下沉过程中,重力坠5在下,鱼钩2在上,沉入河底后,多个鱼钩2都是方向向上的,具体实施时,丝线3选用硬质丝线,可确保丝线3不会因为水的浸泡变软使鱼钩2的钩尖不能竖直向上。当鱼在吃饵料饼4时,会触碰到鱼钩2的钩尖使之有疼痛感或被钩挂住,此时鱼会挣扎,挣扎过程中会被其他的鱼钩2钩挂住,使钩挂的更加牢固,提高上鱼率。在扔出鱼钩的过程中,重力坠5会反向移动,推动定位球8移动,最后限位结9会限制重力坠5和定位球8的移动,这样也会使得上部的鱼钩在上鱼后有一定的自由移动的距离,便于将鱼钩挂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多个鱼钩,所述安装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多个所述鱼钩均通过丝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多个所述鱼钩沿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向外散射状,多个所述鱼钩的钩尖均向上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钩的数量为六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对应所述鱼钩的分布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丝线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丝线另一端与所述鱼钩的钩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组合式鱼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力坠、固定条、连接线和定位球,所述重力坠中间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条的中部,所述固定条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定位球设置于所述连接线上,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止所述定位球穿过的限位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组合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中间部位间隔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固定条与所述连接线的连接处位于两个所述凸起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组合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双线结构,所述定位球设置于双线结构的所述连接线的其中一根单线上,所述限位结将所述连接线的两根单线缠结在一起。
CN201821967996.3U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Active CN209732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7996.3U CN209732341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7996.3U CN209732341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2341U true CN209732341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0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7996.3U Active CN209732341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2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289663A (en) Fishing hook float
KR200476223Y1 (ko) 낚싯줄에 관통되어 낚싯줄을 타고 상하 유동하는, 부력구, 밑밥 부착구 및 무게 추 일체형 유동식 집어 봉돌
CN209732341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鱼钩
CN205922566U (zh) 一种防挂底钓具
CN210248050U (zh) 一种不会跑鱼的防脱鱼钩
CN106560032A (zh) 四爪多功能全自动钓鱼永不脱钩鱼钩
CN206061900U (zh) 鱼钩
CN208657720U (zh) 一种钓鱼用诱饵笼
KR20050067119A (ko) 삼본 낚시 편대 채비
CN203555054U (zh) 一种钓鱼装置
CN209047262U (zh) 带防护套的铅皮坠
CN207836558U (zh) 全自动钓鱼器
CN109105346A (zh) 一种自动钓鱼器
CN206851802U (zh) 一种组合鱼钩
CN205409211U (zh) 双叉弹钩
CN208462761U (zh) 一种钓鱼用多功能远投浮漂
CN204697776U (zh) 一种儿童钓鱼保护装置
CN106070104B (zh) 一种无饵自动提示爆炸钩
CN218278362U (zh) 一种鲢鳙弹簧单钩钓组及鲢鳙钓具
CN207854848U (zh) 一种鲢鳙钓组鱼钩
CN210610763U (zh) 一种防脱钩的自动弹簧鱼钩
CN216701375U (zh) 一种软体假饵
CN209898039U (zh) 一种防缠绕鱼线
TWI827276B (zh) 龍蝦釣具
CN201418325Y (zh) 钓具的针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