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6605U - 送风装置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及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6605U
CN209726605U CN201920083034.XU CN201920083034U CN209726605U CN 209726605 U CN209726605 U CN 209726605U CN 201920083034 U CN201920083034 U CN 201920083034U CN 209726605 U CN209726605 U CN 209726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cclusion part
supply device
refrigerator
supporting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30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松涛
韩晓蕾
王国靖
邱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830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6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6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6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以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冰箱,送风装置(100)包括:壳体(10),其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15)和多个出风口(16、17);风扇(20),其设置在壳体(10)内,能够经由进风口(15)吸入气体,并经由出风口(16、17)排出气体;多个遮挡部(30),其与多个出风口(16、17)分别对应地设置,对出风口(16、17)进行开闭;引导部(40),其固定在壳体(10)内,用于支承并引导遮挡部(30);驱动部(50),其驱动遮挡部(30),使遮挡部(30)沿着引导部(40)移动以对出风口(16、17)进行开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能够适当地调节各送风通道内的送风量。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及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调节输送至各送风通道的送风量的送风装置,以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冰箱中,通过内置的蒸发器产生冷风,并使该冷风通过风道循环流动至冰箱的各个储物间室以实现制冷。但是,如果不对该冷风的风量进行调节而任由冷风在风道中随机流动,特别是许多冰箱的冷冻室是不设置挡板进行风量调节的,则在进行冷藏库的冷却时会同时进行冷冻室的冷却,使得蒸发温度降低,从而降低冰箱的冷却系统的效率。此外,在进行除霜时,还有可能会使热量侵入到间室内,使间室内的温度变高,导致温度波动变大。因此,要求能够调节输送至各风道的送风量的送风装置。
此外,现有的冰箱中,普遍采用的是风扇和挡板分别设置的结构。例如单独设置冷藏室或冷冻室挡板,用于调节送至各间室的送风量。但是,单独设置挡板需要较大的空间,这会影响到冰箱内部的存储空间。
在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风扇和挡板一体化的送风装置,其在风扇的出风侧设置有圆形的旋转挡板,通过旋转该挡板能够调整出风面积。但是,这样的结构中,能够适用的出风面积较小,导致了压损较大,并且因为是旋转结构,旋转部件与外壳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密封性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风扇和挡板结合成一体,并且能够增大各送风通道内的送风量,且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各送风通道的送风量的送风装置,以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能够将气体经由所述进风口吸入到所述壳体内,并经由所述出风口将气体排出;多个遮挡部,其与所述多个出风口分别对应地设置,对所述出风口进行开闭;引导部,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支承并引导所述遮挡部;和驱动部,其驱动所述遮挡部,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壳体内移动以对所述出风口进行开闭。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所述多个遮挡部以围绕所述风扇的出风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风扇的外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对流动至所述出风口的气体进行引导的导风部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多个遮挡部分别形成为可相互独立地移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遮挡部的一端形成有齿条部,所述驱动部是具有输出齿轮的步进电机,通过使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遮挡部的所述齿条部啮合,而驱动所述遮挡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壳体由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一支承体和第二支承体构成,所述驱动部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在所述第一支承体与所述第二支承体之间移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支承体形成有向所述第一支承体突出的突出部,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突出部,所述驱动部通过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向所述突出部一侧移动,而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向所述第一支承体一侧移动,而关闭所述出风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包括轴部,所述轴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的支承面立起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所述遮挡部能够沿着所述轴部移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包括板状物,所述板状物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的支承面立起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且位于所述多个遮挡部的彼此的端部之间,所述遮挡部能够沿着所述板状物的端边移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送风装置;用于冷却气体的冷却单元;和送风通道,其与所述冰箱的间室连通,向所述冰箱的间室供给冷气,所述送风装置的所述进风口连通至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吸入来自所述冷却单元的冷气,所述送风装置的所述出风口连通至所述送风通道。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冰箱内的不同间室的温度来控制所述驱动部,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移动规定的量,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开闭程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送风装置的所述多个出风口分别连通至所述冰箱中的不同的送风通道,所述多个遮挡部分别形成为可相互独立地移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多个出风口包括:连通至所述冰箱的冷藏室的送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和连通至所述冰箱的冷冻室的送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在进行所述冷藏室的温度控制时,所述控制部将连通至所述冷冻室的送风通道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完全关闭。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在所述冰箱的除霜期间,所述控制部将多个所述出风口完全关闭。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及冰箱,能够将原本分开设置的风扇和挡板即遮挡部结合成一体,从而增大冰箱内部的存储空间,而且与现有技术中的圆形的旋转挡板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各送风通道内的送风量,且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各送风通道的送风量,精准地控制各间室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安装于冰箱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的多个遮挡部均关闭时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的多个遮挡部均打开时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的一侧遮挡部全开时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的一侧遮挡部一部分打开、另一侧遮挡部全开时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送风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给同一或者相当部分附以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该送风装置100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风扇20。壳体10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一支承体11和第二支承体12,且具有以贯穿第一支承体11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承体11的至少一个进风口15、以及形成于第一支承体11与第二支承体12之间,也就是由第一支承体11和第二支承体12等所围成的多个出风口(例如后述的上侧出风口16和下侧出风口17)。
此外,在壳体10内的例如第一支承体11设置有能够将流动到出风口16的气体向例如上方引导并排出的导风部件14。在第二支承体12形成有向第一支承体11突出的突出部13,风扇20固定于该突出部13的靠第一支承体11侧的面上,且配置成与进风口15相对。通过使风扇20运转,能够经由进风口15将气体吸入到壳体10内,并经由多个出风口和导风部件14等将气体向多个不同的方向或送风通道排出。在图1中,壳体10内仅设置了向上方导风的导风部件14,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另外设置多个导风部件,经由该多个导风部件,将壳体10内的气体向例如上方或下方等的多个不同的方向或送风通道引导。
此外,送风装置100还包括:多个遮挡部30,其例如包括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该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分别与多个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对多个出风口进行开闭,从而调节从送风装置100经由该出风口排出的气体的出风量;引导部40,其固定在壳体10内的第一支承体11或第二支承体12上,用于支承并引导多个遮挡部10;驱动部50,其驱动多个遮挡部10,使遮挡部10沿着引导部40在第一支承体11与第二支承体12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对多个出风口进行开闭,调节多个出风口的出风量。遮挡部30具有闭合时能够将出风口完全密封的形状。遮挡部30中的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例如具有圆弧状的曲面,也就是与风扇20的出风面相对应的曲面。但本实用新型的遮挡部30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平板状,只要能够对多个出风口进行开闭即可。
在此,风扇20可以是离心式风扇或轴流式风扇。但是,从小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离心式风扇。在风扇20为离心式风扇的情况下,由于风扇20的出风方向与风扇的转轴垂直,因此,多个遮挡部30优选以围绕风扇20的出风面,也就是风扇20的叶片旋转方向上的面的方式配置在风扇20的外周。由此,能够更好地遮挡从风扇20向出风口去的气流,起到更好的出风量调节作用。此外,风扇20也可以是轴流式风扇,此时,可在风扇20的出风面(也就是与进风面相反侧的面)附近设置导风部件,将气流引导至出风口。
多个遮挡部30优选分别形成为可相互独立地移动,由此,能够经由驱动部50单独地驱动任意的遮挡部30,进而单独地控制与该遮挡部30相对应的出风口的开闭程度,控制该出风口的出风量。
在图2中,引导部40例如由多个轴部(柱状物)构成,包括位于上侧的上侧轴部41、42和位于下侧的下侧轴部43、44这4个轴部,该上侧轴部41、42和下侧轴部43、44以相对于第一支承体11或第二支承体12的支承面立起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支承体11或第二支承体12。其中,上侧轴部41、42以贯穿上侧遮挡部31的左右两端的方式将上侧遮挡部31支承在壳体10内部,并对上侧遮挡部31进行引导。下侧轴部43、44以贯穿下侧遮挡部32的左右两端的方式将下侧遮挡部32支承在壳体10内部,并对下侧遮挡部32进行引导。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1个或3个以上的轴部来支承并引导一个遮挡部30,引导部40也不限于由多个轴部形成,例如也可以由板状部件等其他形状的部件形成。此外,引导部40可以与支承面垂直地设置,也可以相对于支承面倾斜地设置,只要能够将遮挡部30稳定地固定于壳体10内并对其进行引导即可。
通过由驱动部50来驱动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使它们沿着引导部40移动,能够基于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的移动量,来控制从风扇20的出风面向不同的送风通道去的气体流路上的出风口的开闭程度,从而调节出风量。
驱动部50例如可以为步进电机,设置在多个遮挡部30即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的一端侧,具有未图示的输出齿轮,通过使该输出齿轮与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的该一端侧所具有的齿条部31a、31b啮合,来驱动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在需要分别独立地驱动上侧遮挡部31或下侧遮挡部32的情况下,驱动部50可以具有两个输出齿轮,使它们分别与齿条部31a、31b啮合,来分别独立地驱动上侧遮挡部31或下侧遮挡部32。此外,驱动部50不限于具有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在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的左端和右端侧各设置一个驱动部50,来分别驱动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另外,也可以根据遮挡部30的数量来相应地设置3个以上的驱动部50。驱动部50也不限于上述那样的驱动方式,只要能够使遮挡部10沿着引导部40在第一支承体11与第二支承体12之间往复移动,则也可以为其它的驱动方式,例如皮带式的驱动方式。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100安装于冰箱1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100设置在冷气流路中的蒸发器400与送风通道之间,进风口15连通至蒸发器400,能够将来自蒸发器400的冷气吸入到送风装置100的壳体10内,多个出风口分别连通至冰箱1的各个间室的送风通道。此处,冷气流路是指,以蒸发器400为起点,与蒸发器400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经由送风通道输送至各个间室,之后从各间室的回风口经由回风通道返回至蒸发器400的流路。此外,送风装置100不限于设置在蒸发器400与送风通道之间,也可以位于去往某个间室的送风通道之中。
根据以上结构,由蒸发器400冷却后的冷气,经由送风装置100的进风口15被风扇20吸入到送风装置100的壳体10内部,由送风装置100调节送风量后,经由送风装置100的出风口流入到送风通道中并被送至冰箱1的各个间室。在此,多个出风口例如具有上侧出风口16和下侧出风口17,上侧出风口16连通至冰箱1的冷藏室200的送风通道201,下侧出风口17连通至冰箱1的冷冻室300的送风通道301。这样,通过风扇20被吸引到送风装置100的壳体10内的冷气可经由上侧出风口16及送风通道201被送往冷藏室201,还可经由下侧出风口17及送风通道301被送往冷冻室300。冰箱1的控制部(未图示)根据冰箱1内不同间室的温度来控制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沿着引导部40移动的移动量,进而能够调节出风口的开闭程度即冷气供给量,实现各间室的温度的精准控制。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100的多个遮挡部30均关闭时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驱动部50通过使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均沿着引导部40向第一支承体11一侧移动,从而使得上侧出风口16和下侧出风口17均处于关闭的状态。此时,与蒸发器400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不能够经由送风装置100向冰箱1的各个间室供给。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100的多个遮挡部30均打开时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驱动部50通过使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均沿着引导部40向突出部13一侧移动,也就是向第二支承体12一侧移动,从而使得上侧出风口16和下侧出风口17均处于打开的状态。此时,与蒸发器400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能够经由送风装置100的上侧出风口16和下侧出风口17分别向冰箱1的各个间室供给。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100的一侧遮挡部30全开时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驱动部50分别驱动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使上侧遮挡部31沿着引导部40向第一支承体11一侧移动,使下侧遮挡部32沿着引导部40向突出部13一侧移动,从而使得上侧出风口16处于关闭状态,而下侧出风口17处于打开的状态。此时,与蒸发器400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能够经由送风装置100的下侧出风口17向冰箱1的一部分间室即冷冻室300供给。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100的一侧遮挡部30一部分打开、另一侧遮挡部30全开时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驱动部50使上侧遮挡部31沿着引导部40向突出部13一侧移动规定距离,使上侧出风口16处于部分打开的状态。此时,不仅能够经由送风装置100的下侧出风口17向冰箱1的一部分间室即冷冻室300供给冷气,还能够经由上侧出风口16向其他间室即冷藏室200供给与上侧出风口16的打开程度相应的量的冷气。
根据实施方式1,不仅能够将风扇20和挡板即遮挡部30结合成一体,从而增大冰箱内部的存储空间,而且与现有技术中的圆形的旋转挡板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各送风通道内的送风量,且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各送风通道的送风量,精准地控制各间室的温度。
此外,在进行冰箱1的冷藏室200的温度控制时,控制部控制驱动部50分别驱动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使上侧遮挡部31沿着引导部40向突出部13一侧移动,使下侧遮挡部32沿着引导部40向第一支承体11一侧移动,从而将上侧出风口16打开,将下侧出风口17关闭。由此,在进行冷藏库的冷却时不会同时对冷冻室进行冷却,使得不会引起蒸发温度的降低,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制冷效率,从而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此外,在冰箱1的除霜期间,控制部控制驱动部50使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均沿着引导部40向第一支承体11一侧移动,将上侧出风口16和下侧出风口17均关闭。由此,能够防止热量经由风道侵入到间室内而使间室内的温度变高,防止温度波动变大,并能够缩短冰箱1的除霜时间,节省冰箱1的能耗。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送风装置100具有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该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以围绕风扇20的出风面的方式配置在风扇20的外周,且驱动部50设置在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的左端侧。
与此不同地,上述实施方式1的一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0也可以具有位于上侧的2个遮挡部30和位于下侧的2个遮挡部30,该4个遮挡部以围绕风扇20的出风面的方式配置在风扇20的外周。该4个遮挡部分别对连通至不同送风通道的出风口进行开闭。此外,本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0还具有2个驱动部50,该2个驱动部50分别设置在风扇20的左侧和右侧,左侧的驱动部50分别驱动左侧的上下2个遮挡部30,右侧的驱动部50分别驱动右侧的上下2个遮挡部30。
根据本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0,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调节更多间室的送风量。
另外,多个遮挡部30的大小尺寸没有限定,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不同,能够根据对应送风通道的截面尺寸或要求的送风量等来适当设置。
(实施方式2)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送风装置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引导部40不是由多个独立的轴部形成,而是由位于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的左右两侧的2个板状部件45、46构成。
2个板状部件45、46以相对于第一支承体11或所述第二支承体12的支承面立起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承体11或第二支承体12,且位于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彼此的端部之间。2个板状部件45、46的上下两个端边与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的两侧端部分别卡合。由此,2个板状部件45、46能够支承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且能够使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沿着2个板状部件45、46的端边移动。
根据实施方式2的送风装置,由于引导部40由位于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的左右两侧的2个板状部件45、46构成,因此能够起到防止侧面漏风的作用,实现优异的密封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不限于仅由板状部件或仅由轴部来构成引导部40,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变形例那样,根据需要适当地组合板状部件45和轴部47、48来构成引导部40。
此外,引导部40不限于由单独的多个部件形成,也可以将2个板状部件45、46、或板状部件45与轴部47、48形成为一体,在与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相对应的部位开设相应的开口,供上侧遮挡部31和下侧遮挡部32移动和支承即可。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漏风,实现优异的密封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不限于在冰箱中使用,也可以应用于具有送风通道且需要调节输送至各送风通道的送风量的装置中。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
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能够将气体经由所述进风口吸入到所述壳体内,并经由所述出风口将气体排出;
多个遮挡部,其与所述多个出风口分别对应地设置,对所述出风口进行开闭;
引导部,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支承并引导所述遮挡部;和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遮挡部,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壳体内移动以对所述出风口进行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所述多个遮挡部以围绕所述风扇的出风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风扇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对流动至所述出风口的气体进行引导的导风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遮挡部分别形成为可相互独立地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挡部的一端形成有齿条部,
所述驱动部是具有输出齿轮的步进电机,通过使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遮挡部的所述齿条部啮合,而驱动所述遮挡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由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一支承体和第二支承体构成,
所述驱动部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在所述第一支承体与所述第二支承体之间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支承体形成有向所述第一支承体突出的突出部,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驱动部通过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向所述突出部一侧移动,而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向所述第一支承体一侧移动,而关闭所述出风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包括轴部,所述轴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的支承面立起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所述遮挡部能够沿着所述轴部移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包括板状物,所述板状物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的支承面立起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且位于所述多个遮挡部的彼此的端部之间,所述遮挡部能够沿着所述板状物的端边移动。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用于冷却气体的冷却单元;和
送风通道,其与所述冰箱的间室连通,向所述冰箱的间室供给冷气,
所述送风装置的所述进风口连通至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吸入来自所述冷却单元的冷气,所述送风装置的所述出风口连通至所述送风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冰箱内的不同间室的温度来控制所述驱动部,使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引导部移动规定的量,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开闭程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的所述多个出风口分别连通至所述冰箱中的不同的送风通道,所述多个遮挡部分别形成为可相互独立地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出风口包括:
连通至所述冰箱的冷藏室的送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和
连通至所述冰箱的冷冻室的送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冷藏室的温度控制时,所述控制部将连通至所述冷冻室的送风通道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完全关闭。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冰箱的除霜期间,所述控制部将多个所述出风口完全关闭。
CN201920083034.XU 2019-01-18 2019-01-18 送风装置及冰箱 Active CN209726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3034.XU CN209726605U (zh) 2019-01-18 2019-01-18 送风装置及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3034.XU CN209726605U (zh) 2019-01-18 2019-01-18 送风装置及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6605U true CN209726605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0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3034.XU Active CN209726605U (zh) 2019-01-18 2019-01-18 送风装置及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66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1383A (zh) * 2019-12-30 2020-05-0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单系统冰箱的化霜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及冰箱
CN111457654A (zh) * 2019-01-18 2020-07-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冰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7654A (zh) * 2019-01-18 2020-07-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11457654B (zh) * 2019-01-18 2021-11-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11121383A (zh) * 2019-12-30 2020-05-0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单系统冰箱的化霜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及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6838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US8196427B2 (en) Apparatus for storing foo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174666A2 (en) Electric refrigerator
CN106369913A (zh) 冰箱
CN104896828B (zh) 冰箱
CN102734867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6338171B (zh) 冰箱
CN102889738B (zh) 冰箱
CN104879984A (zh) 冰箱
CN209726605U (zh) 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01571337A (zh) 间冷式三门三温区电冰箱的变温室
CN209672683U (zh)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结构
CN105890264A (zh) 一种具有风冷双系统的冰箱
CN110887303A (zh) 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
JP2013127345A (ja) 冷蔵庫
EP1637822A1 (en) Cooling device
CN211041530U (zh) 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
KR20180069678A (ko) 냉장고
CN100520244C (zh) 冰箱
CN101258371A (zh) 使用热电元件的冷藏存储器
CN211233526U (zh)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CN108759239A (zh) 冰箱
CN111457654B (zh) 送风装置及冰箱
KR20170132632A (ko) 덕트 어셈블리
CN110887297A (zh)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