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7965U -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7965U
CN209707965U CN201920142383.4U CN201920142383U CN209707965U CN 209707965 U CN209707965 U CN 209707965U CN 201920142383 U CN201920142383 U CN 201920142383U CN 209707965 U CN209707965 U CN 209707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tact pin
transistor output
output
contro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23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忠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423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7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7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7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包括基板、晶体管输出电路以及四个插针引脚,晶体管输出电路贴于基板表面,第一插针引脚和第二插针引脚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插针引脚和第四插针引脚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与通用继电器的结构相同,并且本实用新型和电路通过插针引脚焊接连接,其连接方式也与通用继电器相同,因此可实现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与继电器的相互替代,使得PLC控制器具有多种输出方式,便于工业控制,此外,由于将晶体管输出电路贴于基板上,具有很好地散热效果,提高了PLC控制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PLC的输出方式主要包括晶体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两种方式,继电器输出通过插针引脚焊接的方式与电路板连接,而晶体管输出是通过贴片焊接的方式与电路板连接,因此,晶体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的电路板无法做到统一,需要单独区分。因此,现有技术中一块电路板仅可选择为全部为继电器输出或者全部为晶体管输出,无法做到把晶体管输出改成继电器输出或把继电器输出改成晶体管输出,需要单独管控,在实际工业控制中十分不便。并且,贴片式晶体管输出散热效果较差,对影响PLC的性能造成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无法同时包含继电器输出和晶体管输出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包括基板、晶体管输出电路、第一插针引脚、第二插针引脚、第三插针引脚和第四插针引脚,所述晶体管输出电路贴于基板表面,第一插针引脚和第二插针引脚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插针引脚和第四插针引脚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中:所述基板为陶瓷片、硅胶片或塑料片。
进一步地,上述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中:所述晶体管输出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1、驱动三极管Q2、功率三极管Q1、第一输入控制端口、第二输入控制端口、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输入控制端口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相连接,第二输入控制端口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相连接,驱动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驱动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功率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驱动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光电耦合器U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插针引脚、第二插针引脚、第三插针引脚、第四插针引脚分别连接第一输入控制端口、第二输入控制端口、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
进一步地,上述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中:还包括电阻R1、R2、R3,所述驱动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驱动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接光电耦合器U1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输入控制端口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3。
更进一步地,上述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中:还包括二极管D1,所述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之间连接有二极管,第二输出控制端口连接二极管D1阳极,第一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1阴极。
本实用新型突出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与通用继电器的结构相同,并且本实用新型和电路通过插针引脚焊接连接,其连接方式也与通用继电器相同,因此可实现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与继电器的相互替代,使得PLC控制器具有多种输出方式,便于工业控制,此外,由于将晶体管输出电路贴于基板上,具有很好地散热效果,提高了PLC控制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晶体管输出电路图;
图2是晶体管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基板,2—第一插针引脚,3—第二插针引脚,4—第三插针引脚,5—第四插针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包括基板、晶体管输出电路、第一插针引脚3、第二插针引脚4、第三插针引脚5、第四插针引脚6,晶体管输出电路贴于基板表面,第一插针引脚3和第二插针引脚4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插针引脚5和第四插针引脚6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基板采用易散热且绝缘材料制成,优选为陶瓷片、硅胶片或塑料板。
如图2所示,晶体管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1-R3、光电耦合器U1、驱动三极管Q2、功率三极管Q1、二极管D1、第一输入控制端口o2、第二输入控制端口1o、第一输出控制端口o4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3o,第一输入控制端口o2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相连接,第二输入控制端口1o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相连接,驱动三极管Q2是PNP三极管,功率三极管Q1是NPN三极管,驱动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驱动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功率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输出控制端口o4,功率三极管 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3o,驱动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光电耦合器U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3o。第一插针引脚3、第二插针引脚4、第三插针引脚5、第四插针引脚6分别连接第一输入控制端口o2、第二输入控制端口1o、第一输出控制端口o4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3o。
本实施例PLC晶体管输出电路工作时,CPU控制光电耦合器U1导通,光电耦合器输出再驱动三极管Q2,先进行一级增大驱动,Q2的再去驱动功率三极管Q1,保证功率三极管Q1有足够的基极驱动电流,从而可以驱动更大的电流。
作为优选地,驱动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3o,驱动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接光电耦合器U1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输入控制端口1o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3。第一输出控制端口o4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3o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1,第二输出控制端口3o连接二极管D1阳极,第一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1阴极。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制造方法如下:(1)切割基板,将基板切割至与继电器大小相适,(2)将导电金属采用厚膜工艺印刷在基板上制成电路连接线,并预留各电路元器件的位置,(3)将各个电路元器件与所形成的电路连接线焊接,(4)将各插针引脚与所形成电路的输入、输出端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为钯银或铜。
现有技术中所通用的继电器,其结构也如图2所示,而采用上述方案本案中的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结构与继电器相同,因此,可将继电器和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的各个插针引脚插入与电路板对应的插接孔内,然后将晶体管输出模块各个引脚与电路板相焊接即可。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与通用继电器的结构相同,并且本实用新型和电路通过插针引脚焊接连接,其连接方式也与通用继电器相同,因此可实现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与继电器的相互替代,使得PLC控制器具有多种输出方式,便于工业控制,此外,由于将晶体管输出电路贴于基板上,具有很好地散热效果,提高了PLC控制器的稳定性。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晶体管输出电路、第一插针引脚、第二插针引脚、第三插针引脚和第四插针引脚,所述晶体管输出电路贴于基板表面,第一插针引脚和第二插针引脚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插针引脚和第四插针引脚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陶瓷片、硅胶片或塑料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输出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1、驱动三极管Q2、功率三极管Q1、第一输入控制端口、第二输入控制端口、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输入控制端口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相连接,第二输入控制端口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相连接,驱动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驱动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功率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驱动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光电耦合器U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插针引脚、第二插针引脚、第三插针引脚、第四插针引脚分别连接第一输入控制端口、第二输入控制端口、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1、R2、R3,所述驱动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接第二输出控制端口,驱动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接光电耦合器U1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输入控制端口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D1,所述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之间连接有二极管,第二输出控制端口连接二极管D1阳极,第一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1阴极。
CN201920142383.4U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 Active CN209707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383.4U CN2097079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383.4U CN2097079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7965U true CN209707965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2383.4U Active CN2097079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79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2686A (zh) * 2019-01-28 2019-05-21 周忠清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2686A (zh) * 2019-01-28 2019-05-21 周忠清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32297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構造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104465549B (zh)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
CN209707965U (zh)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
CN201508835U (zh) 新型直接敷铜基板布局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
CN109782686A (zh) 一种plc控制器晶体管输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
CN201860094U (zh) 开关电源短路保护电路
CN204835208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CN103050557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的封装电路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4361988U (zh) 太阳能发电组件用接线盒
CN207474464U (zh) 一种快速拆卸的半导体三极管
CN104658984A (zh) 塑封式智能功率模块
CN204886715U (zh) 一种直插单相三相兼容整流桥堆
CN207796945U (zh) Led灯丝封装结构
CN103532490B (zh) 光伏电源管理模块
CN107069651A (zh) 过流保护电路、过流保护器及过流保护电路成型方法
JP3741935B2 (ja) 光結合素子
CN104900620A (zh) 一种塑封式ipm的pcb板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CN203277225U (zh) 便于整机安装的继电器的引出脚结构
CN207868992U (zh) 一种重合闸直流式驱动电源
CN206658043U (zh) 过流保护电路及过流保护器
CN202586798U (zh) 一种igbt逆变器
CN201732811U (zh) 一种无焊金线的led封装结构
CN2935544Y (zh) 免焊接发光二极管装置
CN207217518U (zh) 一种薄型长寿命的三极管
CN104882426A (zh) 一种塑封式ipm模块堆叠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