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78044U - 新生儿睡袋 - Google Patents

新生儿睡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78044U
CN209678044U CN201920135466.0U CN201920135466U CN209678044U CN 209678044 U CN209678044 U CN 209678044U CN 201920135466 U CN201920135466 U CN 201920135466U CN 209678044 U CN209678044 U CN 209678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ff piece
newborn
sleeping bag
heelpiece
guar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354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姣姣
栾熙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r Baby Suppl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ur Baby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r Baby Suppl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Our Baby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354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78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78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78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生儿睡袋,包括具有底垫与前被的睡袋主体和分别设于底垫两侧具有装饰作用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所述底垫的上部设有用于护住新生儿的护栏;第一护片、第二护片可向睡袋主体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为新生儿身体保暖,且交叉折叠配合连接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与护栏形成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所述第一护片和所述第二护片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向睡袋主体中央内折或外翻后配合连接以调节所述空间大小。本实用新型中指定形状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向睡袋主体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并与护栏相配合为新生儿提供一个具有安抚作用的模拟母体子宫的睡觉空间,不仅保暖且具有装饰作用。

Description

新生儿睡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睡袋。
背景技术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对于新生儿而言,由于新生儿离开母体子宫不是很久,对待在母体子宫内蜷缩的感觉保有习惯和记忆,睡觉时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和舒适感,因此新生儿在睡觉时更不安稳,比较好动。
现有的婴儿睡袋只是单纯的布料或布袋包裹,其结构设置不适用于新生儿,具体表现为:现有婴儿睡袋的宽窄不仅无法根据新生儿的体型进行调整,使新生儿运动过程中睡袋容易脱落导致着凉;而且无法为新生儿提供一个类似母体子宫的具有安抚作用的睡觉空间,进而使新生儿睡觉不安稳,容易从睡眠中惊醒、挣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生儿睡袋,其指定形状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向睡袋主体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并与护栏相配合为新生儿提供一个具有安抚作用的模拟母体子宫的睡觉空间,不仅保暖且具有装饰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生儿睡袋,包括具有底垫与前被的睡袋主体和分别设于底垫两侧具有装饰作用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所述底垫的上部设有用于护住新生儿的护栏;第一护片、第二护片可向睡袋主体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为新生儿身体保暖,且交叉折叠配合连接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与护栏形成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所述第一护片和所述第二护片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向睡袋主体中央内折或外翻后配合连接以调节所述空间大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护片上设有第一配件,所述第二护片上设有第二配件,所述第一护片和所述第二护片通过所述第一配件、所述第二配件的配合固定实现连接;所述第二配件至少两列。
可选的,所述第一护片和所述第二护片的形状为指定形状,所述指定形状包括翅膀形状、云朵形状或动物形状。
可选的,所述护栏为圆柱形,并与所述底垫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垫的上部外围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护栏的套体,所述套体上设有用于取出所述护栏的开口,所述套体上设有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的闭合件。
可选的,所述护栏为3D网布捆卷而成,所述护栏的直径为5~10cm。
可选的,所述前被的下部通过连接件与底垫的下部相连接,使睡袋主体下部通过连接件可形成用于更换尿片或者透气的开放式缺口。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双头拉链,所述底垫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双头拉链中拉链头的限位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护片、所述第一护片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垫的中部两侧,第一护片、第二护片向睡袋主体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时可分别包裹住护栏的两端及前被的前端。
可选的,所述前被的前端向上圆弧过渡,其圆弧过渡段的底部与顶部之间的距离为5~20cm且可覆盖新生儿肩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新生儿睡袋中第一护片、第二护片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向睡袋主体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不仅可为新生儿保暖,而且相互连接后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还与护栏相配合为新生儿提供了一个具有安抚作用的模拟母体子宫的睡觉空间,让新生儿睡觉更踏实;另外,具有指定形状的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与睡袋相结合还可起到装饰作用,增加童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睡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睡袋适用时的状态图;
图3为图2打开套体的开口后A区的细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睡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睡袋中前被未打开时的状态图。
附图标识:100睡袋主体;1底垫;101套体;1011开口;1012闭合件;102限位件;2前被;201连接件;2011拉链头;202前端;3护栏;4第一护片;401第一配件;5第二护片;501第二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上部”、“下部”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新生儿睡袋,包括具有底垫1与前被2的睡袋主体100和分别设于底垫1两侧具有装饰作用的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底垫1的上部设有用于护住新生儿的护栏3;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可向睡袋主体100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为新生儿身体保暖,且交叉折叠配合连接的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与护栏3形成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第一护片4和第二护片5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向睡袋主体100中央内折或外翻后配合连接以调节所述空间大小。其中,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的形状为指定形状,指定形状包括翅膀形状、云朵形状或动物形状等符合儿童童趣的形状,指定形状的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可对新生儿睡袋起到装饰作用,增加童趣,利于引起新生儿的好奇心。
使用时,新生儿经前被2包裹并固定于底垫1上后,再通过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向睡袋主体100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与护栏3形成一个具有安抚作用的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让新生儿感受到温暖及安全感,使新生儿睡得更踏实,减少哭闹和不安。而且,前被2作为为新生儿保暖的第一张被子,向睡袋主体100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后的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则作为新生儿的第二张被子,为新生儿保暖的同时,也安抚了新生儿。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调节所述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的大小,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与前被2的结合有效地包裹了新生儿,避免了新生儿运动过程中睡袋容易脱落的问题。
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可对称设置也可非对称设置。当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对称设置时,可增加睡袋主体100的对称美,并且给予新生儿均匀的负压感;而且某些指定形状的图案,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对称设置时才可起到装饰作用,比如翅膀形状、某些云朵形状等。而对于某些指定形状的图案,并不需要对称设置,例如公鸡形状或唐老鸭形状等,其头部与尾部并不对称,此时从公鸡形状或唐老鸭形状等从身体中部分开分别作为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其中,头部位于第一护片4,尾部位于第二护片5;将第一护片4的头部与底垫1的一侧相连接,第二护片5的尾部与底垫1的另一侧相连接,当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向睡袋主体100中央配合连接时可形成完整的公鸡形状或唐老鸭形状等,既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也可固定新生儿,且此时公鸡形状或母鸡形状的中部(即身体部位)面积较大,可为新生儿身体保暖。
进一步的,前被2的下部通过连接件201与底垫1的下部相连接,使睡袋主体100的下部通过连接件201可形成用于更换尿片或者透气的开放式缺口。其中,连接件201可为四合扣、绑带、纽扣和双头拉链等,均可使睡袋主体100的下部形成用于更换尿片或者透气的开放式缺口。当连接件201为四合扣时,分别将四合扣的公扣、母扣分别设于底垫1的外围和前被2的外围;当连接件201为绑带时,分别将绑带设于底垫1的外围和前被2的外围。另外,也可将纽扣设于底垫1的外围,而在前被2上设置直眼底垫,将相应纽扣扣入相应直眼底垫使底垫1与前被2相连接。其中,连接件201优选的为双头拉链,通过双头拉链可快速形成用于更换尿片或者透气的开放式缺口,保暖且不易惊动新生儿。
当新生儿睡着需要更换尿片时,若突然打开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由于空间突然发生变化,且新生儿对环境温度感知较强,此时温度变化及空间变化容易使新生儿产生不安心理,进而容易惊醒。对此,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与底垫1的中部两侧分别连接,当需要更换尿片时,只需从底垫1睡袋主体100的下部向上打开双头拉链即可,而不需要打开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既避免了新生儿肚子受凉,也避免了新生儿的不安。其次,新生儿睡着时如果发现闷热,在不打开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的情况下也可直接打开睡袋主体100下部的双头拉链,为新生儿的脚部透气。另外,新生儿的成长很快,当新生儿增高后再使用本实用新型新生儿睡袋时可拉开睡袋主体100下部的双头拉链,便于新生儿脚部的运动,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间。具体的,护栏3设于底垫1的中部往上,而前被2连接于底垫1的中部往下,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分别设于底垫1的中部两侧且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向睡袋主体100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时可分别包裹住护栏3的两端及前被2的前端,避免风从护栏3与前被2之间的间隙进入睡袋内,利于保暖。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当连接件201为双头拉链时,底垫1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双头拉链中拉链头2011的限位件102,便于当拉链拉开睡袋主体100底部后,将两拉链头2011可分别固定在底垫1的两侧,以防止当新生儿脚部运动时触发拉链头2011运动,进而使睡袋主体100下部的开放式缺口增大。
如图5所示,前被2的前端202向上圆弧过渡,其圆弧过渡段的底部与顶部之间的距离为5~20cm且可覆盖新生儿肩部,便于新生儿闷热时将前被2的前端202(即圆弧过渡端)翻开,利于透气,而且不影响护栏3、底垫1、前被2形成的新生儿睡觉空间。而且,圆弧过渡端的高度若低于5cm,则不利于新生儿透气;若高于20cm,当不需要翻开前被的圆弧过渡端时,不利于新生儿呼吸及透气。其中,优选为10cm左右,既更利于新生儿闷热时翻开透气,不需要翻开时为新生儿保暖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新生儿呼吸、透气。
具体的,第一护片4上设有第一配件401,第二护片5上设有第二配件501,第一护片4和第二护片5通过第一配件401、第二配件501的配合固定实现连接。其中,第一配件401可为魔术贴的粘面,第二配件501可为魔术贴的毛面,当毛面或粘面的横向面积较长时,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实现配合连接,即调节新生儿睡袋的宽窄。
另外,第一配件401也可为四合扣的公扣,第二配件501为四合扣的母扣,当公扣在第一护片4上设置为单列或单个、母扣在第二护片5的横向方向上设置为多个或多列(至少为2个或2列以上)时,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将相应公扣和母扣相扣合实现连接。其中,每列的母扣或母扣可为若干个。
除此之外,也可将第一配件401设为纽扣,第二配件501缝于第二护片5上的直眼底垫,当纽扣在第一护片4上缝制单个或单列、直眼底垫在第二护片5的横向方向上缝制多个或多列时,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实现配合连接。另外,第一配件401、第二配件501也可为绑带,当第一护片4上的绑带设置单个或单列、第二护片5上的绑带在第二护片5的横向方向上设置多个或多列(至少为2个或2列以上)时,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将相应绑带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护栏3为圆柱形,并与底垫1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具体的,底垫1的上部外围设有用于放置护栏3的套体101,套体101上设有用于取出护栏3的开口1011,套体101上设有用于打开或闭合开口1011的闭合件1012,便于可将护栏3从套体中拆卸出来换洗,或者更换护栏3。具体的,闭合件1012可为拉链、魔术贴或者四合扣,其中优选为拉链,避免灰尘容易进入护栏3中。
其中,如图3所示,护栏3为3D网布捆卷而成。3D网布俗称特厚三明治网眼布,也称3D材料或者3D间隔织物,是一款透气性,弹性,支撑性都很出色的新型纯织物材料。该由3D网布捆卷而成的圆柱型护栏3,直径为5~10cm,放置于套体101内形成U型,不仅透气性好、支撑性好、弹性好,而且增加了睡袋的立体感的同时也不易变形,便于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固定时与前被2、底垫1形成模拟母体子宫的稳定空间,适用于新生儿睡觉。而且,由于此时新生儿的头部位于U型护栏3内,可护住新生儿,也可防止新生儿蹬脚滑移出睡袋以免受凉;另外,与父母同床睡时,由于护栏3不易变形,因此当父母翻身时可起到提醒作用,以防止压到新生儿,有效地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对于护栏3,若其直径低于5cm,当新生儿与父母同睡时,其直径过小起不到提醒父母的作用,也无法提供一个稳定的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而若其直径大于10cm,则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其中,优选为8cm左右,既更好地与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相配合提供一个稳定的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与父母同睡时也可起到提醒父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护片4、第二护片5结合前被2可根据新生儿体型有效地包裹并固定新生儿,使新生儿稳定于第一护片、第二护片、护栏3形成的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内,为新生儿提供了一个稳定、保暖的睡觉空间,给予新生儿安全感以减少哭闹和不安,适用于新生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底垫与前被的睡袋主体和分别设于底垫两侧具有装饰作用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所述底垫的上部设有用于护住新生儿的护栏;第一护片、第二护片可向睡袋主体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为新生儿身体保暖,且交叉折叠配合连接的第一护片、第二护片与护栏形成模拟母体子宫的空间;所述第一护片和所述第二护片可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向睡袋主体中央内折或外翻后配合连接以调节所述空间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片上设有第一配件,所述第二护片上设有第二配件,所述第一护片和所述第二护片通过所述第一配件、所述第二配件的配合固定实现连接;所述第二配件至少两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片和所述第二护片的形状为指定形状,所述指定形状包括翅膀形状、云朵形状或动物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为圆柱形,并与所述底垫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的上部外围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护栏的套体,所述套体上设有用于取出所述护栏的开口,所述套体上设有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的闭合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为3D网布捆卷而成,所述护栏的直径为5~10cm。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被的下部通过连接件与底垫的下部相连接,使睡袋主体下部通过连接件可形成用于更换尿片或者透气的开放式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双头拉链,所述底垫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双头拉链中拉链头的限位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片、所述第一护片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垫的中部两侧,第一护片、第二护片向睡袋主体的中央交叉折叠配合连接时可分别包裹住护栏的两端及前被的前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被的前端向上圆弧过渡,其圆弧过渡段的底部与顶部之间的距离为5~20cm且可覆盖新生儿肩部。
CN201920135466.0U 2019-01-26 2019-01-26 新生儿睡袋 Active CN209678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5466.0U CN209678044U (zh) 2019-01-26 2019-01-26 新生儿睡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5466.0U CN209678044U (zh) 2019-01-26 2019-01-26 新生儿睡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78044U true CN209678044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600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35466.0U Active CN209678044U (zh) 2019-01-26 2019-01-26 新生儿睡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78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3751B1 (en) Multifunction infant bed
KR101597215B1 (ko) 신생아용 침구
CN209678044U (zh) 新生儿睡袋
CN107205559B (zh) 幼儿睡眠辅助用功能性睡垫
CN211065131U (zh) 一种早产儿袋鼠衣
CN204764561U (zh) 一种婴幼儿袋鼠式安全约束带
CN203369657U (zh) 一种新型透气多功能婴儿背带
CN210330158U (zh) 恒温分腿睡袋
CN211631820U (zh) 鸟巢式婴儿包被
CN202051363U (zh) 御风被子
CN209473609U (zh) 婴童用口水肩
CN216220221U (zh) 新生儿多功能抱被
CN205696848U (zh) 便携式婴儿睡床
CN216364594U (zh) 一种双棒枕头
CN204015792U (zh) 设有透气孔、倒t形开口和脚套的睡袋
CN213030400U (zh) 一种多层填充式草本能量枕
CN209186238U (zh) 一种婴儿用的床笠
CN209595361U (zh) 一种安全感成长睡袋
CN210520662U (zh) 可拆式护肩防踢被
CN209284803U (zh) 一种可分体式睡袋
CN209528705U (zh) 一种襁褓睡袋
CN210158408U (zh) 适用于婴幼儿的可穿脱防踢被
CN209563878U (zh) 重症婴儿半卧位防滑垫
CN209883696U (zh) 一种3d多功能婴幼儿用立体枕
CN209284804U (zh) 一种睡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