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式房。
背景技术
在很多野外作业需要有适合办公和居住用的“房子”。目前,人们通常将普通的集装箱进行简单的改造——如开设门、窗,然后就直接将改造过的集装箱运输到野外作为房子使用。现有的箱式房在沙漠等气候恶劣的地区使用时,只能单独使用,无法满足大空间的使用需求。
因此,需要一种箱式房,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箱式房,所述箱式房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的侧方设置有顶板侧梁和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顶板侧梁的顶板连接部;
底板,所述底板的侧方设置有底板侧梁和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板侧梁的底板连接部,所述底板连接部与所述顶板连接部相对;以及
侧板,所述侧板的顶端与所述顶板连接部铰接,以通过所述顶板连接部与所述顶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侧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部铰接,以通过所述底板连接部与所述底板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房,侧板可以通过顶板连接部与顶板可拆卸地连接,侧板可以通过底板连接部与底板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当侧板被拆卸时箱式房的内部的空间可以扩大,不局限于一个箱式房的内部空间,还可以被扩展为大空间结构;当侧板不被拆卸时可以作为单独的箱式房使用,便于运输和组装。
可选地,所述侧板还包括铰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顶板连接部铰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部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凸起部,当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第二凸起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凹陷部中。
可选地,所述顶板侧梁包括顶板侧梁折弯部,所述顶板侧梁折弯部用于连接顶板,所述顶板连接部包括连接折弯部,所述顶板侧梁折弯部的截面形状为倒L型,所述连接折弯部的截面形状为倒L型,所述顶板侧梁折弯部的沿所述箱式房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折弯部之内。
可选地,所述底板连接部与所述底板侧梁可拆卸地铰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顶连接件和底连接件,所述第一顶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已拆卸所述侧板的所述箱式房的顶板侧梁,所述底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已拆卸所述侧板的所述箱式房的底板侧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包括第一顶本体部和与所述第一顶本体部相连的第一卡合部,所述顶板侧梁包括顶板侧梁折弯部,所述顶板侧梁折弯部的截面形状为倒L型,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顶板侧梁折弯部卡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顶连接件,所述第二顶连接件包括第二顶本体部和与所述第二顶本体部相连的第二卡合部,所述顶板侧梁还包括卡槽,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卡槽卡接。
可选地,所述底连接件包括底本体部和与所述底本体部相连的底卡合部,所述底本体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得所述底卡合部与所述底板侧梁的下表面相抵。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箱式房的端视剖视图;
图2为多个图1所示的箱式房连接在一起的端视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O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P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Q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的R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的S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a至图8h为拆卸侧板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图8c中的T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10为图8g中的U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箱式房 110:顶板
111:顶板侧梁 112:顶板连接部
115:顶板侧梁的顶板侧梁本体部 116:顶板侧梁的顶板侧梁折弯部
117:顶板侧梁的第一连接部 118:顶板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
119:连接板 120:第一螺栓
121:第二螺栓 122:顶板连接部的连接折弯部
123:遮挡板 124:卡槽
130:底板 131:底板侧梁
132:底板连接部 133:底板侧梁本体部
134:凸出部 135:框架部
136:铰接部 140:侧板
141:第一侧板 142:第二侧板
143:第一上包边 144:第一下包边
145:第一板 146:第一密封胶条
147:第二上包边 148:第二下包边
149:第二板 150:第一铰接端
151:第二铰接端 152:第一凹陷部
153:第二凸起部 154:第二密封胶条
155:第一铰链 156:第二铰链
160:第一顶连接件 161:第一顶本体部
162:第一卡合部 163:第二顶连接件
164:第二顶本体部 165:第二卡合部
166:底连接件 167:底本体部
168:底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箱式房100,其形状大致为六面体。箱式房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30、两个端板(未图示)和两个侧板140。顶板110与底板130平行,顶板110和底板13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箱式房100的长度方向平行。顶板110和底板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连接,两个端板之间相互平行。端板可以与箱式房100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箱式房100的宽度方向与箱式房10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两个端板均垂直于箱式房100的长度方向。顶板110的侧方与侧板140可拆卸地连接,底板130的侧方与侧板140可拆卸地连接,两个侧板140之间相互平行。两个侧板140的延伸方向与箱式房100的长度方向平行。
具体地,顶板110的侧方设置有顶板侧梁111和顶板连接部112,顶板连接部112可拆卸地连接至顶板侧梁111。下面对于顶板侧梁111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顶板侧梁111可以包括顶板侧梁本体部115,顶板侧梁本体部115用于支撑顶板110。顶板侧梁111还可以包括顶板侧梁折弯部116,顶板侧梁折弯部116可以与顶板侧梁本体部115的顶部相连。顶板侧梁折弯部116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倒L型。顶板11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折弯边,顶板110的折弯边可以与顶板侧梁折弯部116通过紧固件连接,以使得顶板侧梁折弯部116与顶板110连接在一起。
顶板侧梁111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17,第一连接部117与顶板侧梁本体部115相连,并且第一连接部117可以与顶板连接部112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顶板连接部112包括第二连接部118,第二连接部118与第一连接部117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紧固件可以包括连接板119、第一螺栓120和第二螺栓121,第一螺栓120可以将连接板119和顶板侧梁111的第一连接部117连接在一起,第二螺栓121可以将顶板连接部112的第二连接部118与连接板119连接在一起,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17和第二连接部118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使得顶板侧梁111和顶板连接部112可拆卸地连接。
顶板连接部112还包括连接折弯部122,连接折弯部122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18的顶部相连。连接折弯部12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倒L型。顶板侧梁折弯部116的沿箱式房100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位于连接折弯部122之内,可选地,顶板侧梁折弯部116沿箱式房100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连接折弯部122之内。这样,连接折弯部122可以覆盖顶板侧梁折弯部116,可以避免雨水和杂物落入顶板侧梁折弯部116和连接折弯部122之间的缝隙中。
下面对底板130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5所示,底板130的侧方设置有底板侧梁131和可拆卸地连接至底板侧梁131的底板连接部132,底板130的侧方可以沿箱式房100的高度方向与顶板110的侧方相对布置,底板连接部132与顶板连接部112相对。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的第一侧设置有顶板侧梁和顶板连接部,底板的第一侧设置有底板侧梁和底板连接部,但可以理解的是,顶板的两侧可均设置有顶板侧梁和顶板连接部,底板的两侧可均设置有底板侧梁和底板连接部,以使得箱式房两侧的侧板均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顶板和底板。
下面对于底板侧梁131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5和图7所示,底板侧梁131包括底板侧梁本体部133,底板侧梁本体部133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的C字型,底板侧梁本体部133可以包裹底板130的侧方并且与底板130的侧方通过紧固件连接。底板侧梁131还包括凸出部134,凸出部134自底板侧梁本体部133的外表面朝向箱式房100的外部凸出。凸出部134包括铰接槽,铰链槽可以具有开口,并且铰链槽的开口方向向上,以使得底板连接部132的与铰链槽铰接的结构能够从铰链槽的开口中移出,从而使得铰接槽与底板连接部132可拆卸地连接。
底板连接部132可以包括框架部135和铰接部136,在底板连接部132处于图5所示的直立状态时,铰接部136自框架部135的底部向外延伸。底板连接部132可以绕铰链槽旋转,从而使得铰接部136可以沿箱式房10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以通过铰链槽的开口,从而脱离铰链槽。由此,铰接部136可以与铰接槽可拆卸地铰接,从而可以使得底板连接部132与底板侧梁131可拆卸地铰接。
如图3和图5所示,侧板140的顶端可以与顶板连接部112铰接,以通过顶板连接部112与顶板110可拆卸地连接。侧板140的底端可以与底板连接部132铰接,以通过底板连接部132与底板130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房100,侧板140可以通过顶板连接部112与顶板110可拆卸地连接,侧板140可以通过底板连接部132与底板130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当侧板140被拆卸时箱式房100的内部的空间可以扩大,不局限于一个箱式房100的内部空间,还可以被扩展为大空间结构;当侧板140不被拆卸时可以作为单独的箱式房100使用,便于运输和组装。
下面对于侧板140进行具体地描述。
如图1和图4所示,侧板140还包括铰接的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如图3所示,第一侧板141的顶部可以与顶板连接部112通过第一铰链155铰接,如图5所示,第二侧板142的底部可以与底板连接部132通过第二铰链156铰接。这样,顶板连接部112可以与第一侧板141铰接,第一侧板141可以与第二侧板142铰接,第二侧板142可以与底板连接部132铰接,底板连接部132还可以与底板侧梁131铰接,可以使得箱式房100被折叠,从而便于运输。
为了进一步地便于运输,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还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之间可拆卸的铰接结构与底板侧梁131和底板连接部132之间可拆卸的铰接结构类似,此处将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于第一侧板141的结构进行具体地描述。
第一侧板141可以包括第一上包边143、第一下包边144和第一板145。第一上包边143可以包裹第一板145的顶部边缘,第一下包边144可以包裹第一板145的底部边缘。第一上包边143可以与顶板连接部112的第二连接部118的底部铰接,第一上包边143和第二连接部118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146,以避免杂物进入到第一上包边143和第二连接部118之间的缝隙中。顶板连接部112还可以包括自第二连接部118的下表面向外延伸的遮挡板123,遮挡板123可以覆盖第一上包边143和第二连接部118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避免杂物进入到第一上包边143和第二连接部118之间的缝隙中。第一下包边144可以与第二侧板142铰接。第一板145可以由发泡板形成。
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于第二侧板142的结构进行描述。
第二侧板142可以包括第二上包边147、第二下包边148和第二板149。第二上包边147可以包裹第二板149的顶部边缘,第二下包边148可以包裹第二板149的底部边缘。第二上包边147可以与第一下包边144可拆卸地铰接。为了与底板连接部132和底板侧梁131的铰接位置加以区分,下述对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的铰接位置称为第一铰接端150,对底板连接部132与底板侧梁131的铰接位置称为第二铰接端151。第二板149可以由发泡板形成。
为了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第一侧板141还包括第一凹陷部152,第二侧板142还包括第二凸起部153。当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处于直立状态时,第二凸起部153能够插入第一凹陷部152中。由此,可以提高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在连接位置处的强度,避免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折断。第一下包边144和第二上包边147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154,以避免杂物进入到第一下包边144和第二上包边147之间的缝隙中。
如图5所示,第二下包边148和底板连接部132的框架部135铰接。第二下包边148的截面形状可以为h型,第二下包边148可以覆盖第二下包边148和框架部135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避免杂物进入到第二下包边148和框架部135之间的缝隙中。
下面结合图8a至图8h对于拆卸侧板140的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8a所示,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均处于直立状态,顶板连接部112与顶板侧梁111连接,底板连接部132与底板侧梁131连接。
如图8b所示,顶板连接部112与顶板侧梁111分离,第一侧板141绕第一铰接端150旋转。
如图8c所示,第一侧板141沿箱式房100的宽度方向与第二侧板142相贴合。
如图8d和图9所示,第一侧板141与第二侧板142贴合后,操作人员可以将第一侧板141沿箱式房100的高度方向向上抬起,从而使得第一侧板141与第二侧板142相分离。操作人员再将第一侧板141沿箱式房1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侧板141远离第二侧板142。图9中的箭头表示了第一侧板141的移动方向。
如图8e所示,第一侧板141已与第二侧板142分离,第二侧板142和底板连接部132均处于直立状态。
如图8f所示,第二侧板142和底板连接部132绕第二铰接端151旋转。
如图8g所示,第二侧板142和底板连接部132旋转至与底板130大致平行的位置。
如图8h和图10所示,第二侧板142和底板连接部132旋转至与底板130大致平行的位置后,操作人员可以将第二侧板142和底板连接部132沿箱式房100的高度方向向上抬起,从而使得底板连接部132与底板侧梁131相分离。操作人员再将第二侧板142和底板连接部132沿箱式房1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侧板142和底板连接部132远离底板130。图10中的箭头表示了第二侧板142和底板连接部132的移动方向。
这样,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2可以从箱式房100上拆卸下来。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比如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可以被连接在一起。
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或者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200和箱式房300)可以通过第一顶连接件160和底连接件166连接。当然,图2示意性的使出了3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人员应当知晓,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还可以为其他数量,比如两个、四个或者多个。
正如图6所示的,第一顶连接件160可以连接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的各自的顶板侧梁111。
具体地,第一顶连接件160包括第一顶本体部161和与第一顶本体部161相连的第一卡合部162,第一卡合部162能够与顶板侧梁折弯部116卡接。第一顶连接件16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大致的C型,第一顶本体部161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62,第一卡合部162包括第一突起部,两个第一卡合部162的第一突起部的朝向相对,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卡合部162分别与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的各自的顶板侧梁折弯部116卡接。由此,第一顶连接件160可以覆盖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的之间的顶部缝隙,避免雨水和杂物落入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之间的缝隙中。
更进一步地,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还可以通过第二顶连接件163连接。第二顶连接件163包括第二顶本体部164和与第二顶本体部164相连的第二卡合部165,顶板侧梁111还包括卡槽124,卡槽124的开口方向朝向箱式房的内侧。第二卡合部165可以与卡槽124卡接。第二顶连接件16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大致的C型,第二顶本体部164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第二卡合部165,第二卡合部165包括第二突起部,两个第二卡合部165的第二突起部的朝向相对,从而使得两个第二卡合部165分别与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的各自的卡槽124卡接。
如图7所示,底连接件166可以连接两个已拆卸侧板的箱式房100和箱式房200的各自的底板侧梁131。底板侧梁131沿箱式房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可以位于底连接件166之内,以使得底连接件166能够覆盖底板侧梁131,从而保护底板侧梁131,并且能够保证底板的平整。
底连接件166包括底本体部167和与底本体部167相连的底卡合部168。可选地,底连接件166可以包括两个底卡合部168,两个底卡合部168均可以靠近底本体部167的中间位置。底卡合部168可以包括延伸板和设置在延伸板的外端的半圆板,延伸板用于与底本体部167相连,两个底卡合部168的半圆板的开口方向可以相对。底本体部167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两个底卡合部168可以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半圆板与底板侧梁131的下表面相抵。
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房,可以扩展使用,组合成大空间的结构,满足不同空间的使用需求。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