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2485U - 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2485U
CN209662485U CN201920108926.0U CN201920108926U CN209662485U CN 209662485 U CN209662485 U CN 209662485U CN 201920108926 U CN201920108926 U CN 201920108926U CN 209662485 U CN209662485 U CN 209662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rope
vertical
safety
turn
la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089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正平
罗文亮
朱宏堂
闫官锋
赵美玲
田黎明
李柱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089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2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2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2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包括与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连接的安全绳、由上至下卡装在挡水墙上的移动支架、对安全绳进行缠绕的安全绳缠绕机构、对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进行限位的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对安全绳进行导向的安全绳导向机构,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移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移动并能牢靠固定于挡水墙上,为挡水墙下方施工人员提供一下灵活、安全带挂设简便且安全可靠的安全带挂设点,确保高处作业过程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背景技术
连续墙(又称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上采用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地下连续墙属于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利用地下空间结构的同护外墙兼作深基坑支护,取消了某些地下工程另做支护墙的施工方法。地铁车站由站台层、站厅层、设备层以及出入口组成。地铁车站基坑为深度大于5米的深基坑,一般用深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支护,具体是采用地下连续墙、连续桩等方法对地铁车站基坑进行支护。采用明挖法对地铁车站基坑进行施工过程中,采用地下连续墙对地铁车站基坑进行支护时,需沿地铁车站基坑的轮廓线施工地下连续墙,并在地下连续墙上施工挡水墙,挡水墙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且其位于地下连续墙上方,地下连续墙与挡水墙均均呈竖直向布设,地下连续墙与挡水墙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且二者组成地铁车站基坑的基坑围护墙。
实际对地铁车站基坑的地下连续墙与挡水墙进行施工时,施工成型的地下连续墙需要进行大量的凿除作业,具体是对地下连续墙的内侧墙面进行凿除作业。地下连续墙上需进行凿除作业的区域为凿除区域,凿除区域通常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由于施工成型的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鼓包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地下连续墙上出现鼓包等问题的区域进行凿除,其中地下连续墙上出现鼓包等问题的区域为凿除区域;第二、地下连续墙与其内部的地铁车站结构之间的连接区域通常也需进行凿毛处理或凿除处理,地下连续墙上需进行凿毛处理或凿除处理的区域也为凿除区域,因而地铁车站基坑的地下连续墙上需进行凿除作业的凿除区域大,相应地凿除作业量非常大。
由于人工凿除作业所产生的震动小,能有效减少地铁车站的渗漏水问题,因而通常均对施工成型的地下连续墙进行人工凿除作业。但人工凿除时,必须采用搭设脚手架等方式进行凿除,施工人员站在脚手架上进行凿除作业。凿除过程中,施工人员所处位置的高度(即施工高度,具体是施工人员所站立脚手架的高度)通常均在2米以上,甚至有些脚手架的高度达到9米以上,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016版》要求,超过2米的高处作业必须挂设安全带(也称为高空作业安全带),但地下连续墙的表面通常均没有安全带的挂设点,施工人员未能正确挂设安全带是导致高处坠落事件的最主要原因,使得很多施工安全劳动保护用品称为一种摆设,真正“三宝”成为一种形式。尤其是当地铁车站基坑的地下连续墙上凿除区域较大时,例如对高度为9.3米且长度为76米的地下连续墙进行人工凿除作业时,由于凿除区域的高度为9.3米且其长度为76米,凿除区域非常大,频繁的高处作业不可避免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移动并能牢靠固定于挡水墙上,为挡水墙下方施工人员提供一下灵活、安全带挂设简便且安全可靠的安全带挂设点,确保高处作业过程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连接的安全绳、由上至下卡装在挡水墙上的移动支架、对安全绳进行缠绕的安全绳缠绕机构、对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进行限位的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对安全绳进行导向的安全绳导向机构,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移动支架上;
所述移动支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挡水墙内外两侧的竖向支架、两个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连接板、多个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顶部之间的顶部连接杆和多个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之间的中间连接杆,两个所述竖向支架均与挡水墙呈平行布设,所述挡水墙卡装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下部之间;多个所述顶部连接杆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组成顶部连接结构,多个所述顶部连接杆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竖向支架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中间连接杆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组成水平支撑于挡水墙上的中部支撑结构,多个所述中间连接杆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竖向支架呈垂直布设,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下方;两个所述竖向支架、所述中部支撑结构和所述顶部连接结构组成支撑框架;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均与竖向支架呈垂直布设且二者均位于挡水墙上方,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呈对称布设,一个所述竖向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前侧之间,另一个所述竖向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后侧之间,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框架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包括供安全绳缠绕的缠绕轴和两个同轴固定安装在缠绕轴上的限位圆盘,所述缠绕轴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圆盘均位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之间;所述缠绕轴与竖向支架呈平行布设且其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之间,所述缠绕轴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之间,所述缠绕轴的两端与竖向连接板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圆盘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缠绕轴呈垂直布设,所述缠绕轴中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之间的节段为供安全绳缠绕的缠绕段;所述安全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缠绕段上且其另一端为挂接端,所述挂接端经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后与安全带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中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由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进行限位的防倒转限位盘;
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座和对防倒转限位盘进行限位且能上下转动的转动限位件,所述转动限位件位于防倒转限位盘上方;所述转动限位件的外端以铰接方式安装在安装座上且其内端为能卡装于防倒转限位盘上的卡装端,所述防倒转限位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供所述卡装端卡装的卡装槽,多个所述卡装槽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沿防倒转限位盘的外轮廓线布设;
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包括对安全绳进行导向的导向轮和供导向轮安装的导向架,所述导向轮和导向架均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侧;所述导向轮位于缠绕轴的内侧下方,所述导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侧;所述导向轮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与竖向支架呈垂直布设,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上沿圆周方向开有对安全绳进行导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圆环形凹槽且其与导向轮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导向架上。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挡水墙为布设于地下连续墙上的墙体且其与地下连续墙组成所施工基坑围护墙;
所施工基坑围护墙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为地铁车站基坑的围护墙,所施工基坑围护墙包括地下连续墙和,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挡水墙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钢筋混凝土墙且二者的长度相同,所述挡水墙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布设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挡水墙的后端与地下连续墙的后端相平齐。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还包括对安全绳进行限位并防止安全绳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外侧的安全绳限位件,所述安全绳限位件布设于导向架上且其位于导向轮的斜上方。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挂接端上设置有供安全带挂装的挂环,所述安全绳中位于导向轮与挂环之间的节段为挂装段。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安全带为高空作业安全带且其包括穿戴于施工人员身上的安全带本体和与所述安全带本体连接的悬挂带,所述悬挂带的上端设置有能挂装于挂环上的挂装件。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竖向支架为门式支架且其由两根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支撑杆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顶部之间的水平连接杆组成,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呈对称布设,所述水平连接杆与挡水墙呈平行布设;
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分别为前侧支撑杆和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杆正后方的后侧支撑杆,所述顶部连接杆和中间连接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杆均与所述水平连接杆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个所述顶部连接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所述前侧支撑杆之间,另一个所述顶部连接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所述后侧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杆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所述水平连接杆组成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矩形连接框架;
所述竖向支架还包括一个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的中部连接杆,所述中部连接杆呈水平布设且其与所述水平连接杆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杆均与所述中部连接杆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个所述中间连接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所述前侧支撑杆之间,另一个所述中间连接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所述后侧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杆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所述中部连接杆组成一个呈水平布设且支撑于挡水墙上的矩形连接框架。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架呈水平布设且其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导向架为门字形支撑架且其包括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横向支杆和一个连接于两个所述横向支杆内端之间的纵向支杆;所述纵向支杆和两个所述横向支杆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横向支杆均与挡水墙呈垂直布设且二者的外端均固定于一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上,所述纵向支杆与横向支杆呈垂直布设,所述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纵向支杆上;
所述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纵向支杆中部。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还包括带动缠绕轴进行转动的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与缠绕轴的一端连接;
所述防倒转限位盘为锯齿形圆盘,所述卡装槽为所述锯齿形圆盘上的凹槽。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中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防倒转限位盘且另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圆形限位盘,所述防倒转限位盘与缠绕轴中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圆形限位盘与缠绕轴中部之间的间距。
上述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还包括带动防倒转限位卡进行上下转动的手动操作杆,所述手动操作杆与防倒转限位卡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固定在防倒转限位卡的后部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成本较低。
2、整体性强、安装牢固且方便移动,便于推广使用。
3、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包括与安全带连接的安全绳、由上至下卡装在挡水墙上的移动支架、对安全绳进行缠绕的安全绳缠绕机构、对安全绳缠绕机构进行限位的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对安全绳进行导向的安全绳导向机构,通过安全绳缠绕机构对安全绳挂装段的长度进行简便、快速调整,实际使用时,可随着凿除作业施工人员的凿除动作、移动范围、摆动幅度等调整好安全绳中挂装段的长度,实用性强;调整完成后,通过安全绳防倒转机构进行限位使挂装段的长度保持不变,所采用的安全绳防倒转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防止安全绳倒转,工作性能可靠、稳定。实际过程中,通过导向轮预防安全绳跑偏,并能有效避免安全绳与导向轮轮轴直接摩擦而降低安全绳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绳的使用效率。
4、实用价值高,无需驱动设备,完全手动操作即可,实际操作非常简便,绿色环保,不会对施工环境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并且,移动简便,使用位置灵活并且固定简便、牢靠,同时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安全带挂设过程且安全带挂设牢靠,满足高挂低用的使用目的,为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人工凿除作业提供了一种使用简便、位置灵活且安全可靠的安全带挂设点,并能对安全绳长度进行合理设定,安全绳挂装段长度能简便、快速调整,从而能对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进行有效限定,并能满足正确挂设安全带的实际使用需求,使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的人工凿除作业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尤其能满足地铁车站基坑的地下连续墙上凿除区域较大时的施工过程,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大幅度减少危险因素。
5、安全带挂设简单,采用能简便移动并能牢靠固定的安全带挂设支架提供位置灵活、安全带挂设简便且安全可靠的安全带挂设点,能有效满足地下连续墙大面积人工凿除作业时的安全带挂设需求,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全绳缠绕机构、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安全绳导向机构在移动支架上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挡水墙上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安全带挂设时的方法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挡水墙; 2—安全绳; 3—导向轮;
4—横向支杆; 5—纵向支杆; 6—缠绕轴;
7—防倒转限位卡; 8-1—防倒转限位盘; 8-2—圆形限位盘;
9—竖向支架; 10—顶部连接杆; 11—中间连接杆;
12—手动操作杆; 13—安装座; 14—转动手柄;
15—U型卡扣; 16—安全带; 17—地下连续墙;
18—竖向连接板; 19—导向架; 20—安全绳限位件;
21—竖向脚手架; 22—水平支撑板; 23—挂环;
24—悬挂带; 25—斜向加固杆; 26—横向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与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16连接的安全绳2、由上至下卡装在挡水墙1上的移动支架、对安全绳2进行缠绕的安全绳缠绕机构、对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进行限位的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对安全绳2进行导向的安全绳导向机构,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移动支架上;
所述移动支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挡水墙1内外两侧的竖向支架9、两个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连接板18、多个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顶部之间的顶部连接杆10和多个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之间的中间连接杆11,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均与挡水墙1呈平行布设,所述挡水墙1卡装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下部之间;多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组成顶部连接结构,多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组成水平支撑于挡水墙1上的中部支撑结构,多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下方;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所述中部支撑结构和所述顶部连接结构组成支撑框架;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均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且二者均位于挡水墙1上方,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呈对称布设,一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前侧之间,另一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后侧之间,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与所述支撑框架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包括供安全绳2缠绕的缠绕轴6和两个同轴固定安装在缠绕轴6上的限位圆盘,所述缠绕轴6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圆盘均位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之间;所述缠绕轴6与竖向支架9呈平行布设且其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之间,所述缠绕轴6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之间,所述缠绕轴6的两端与竖向连接板18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圆盘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缠绕轴6呈垂直布设,所述缠绕轴6中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之间的节段为供安全绳2缠绕的缠绕段;所述安全绳2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缠绕段上且其另一端为挂接端,所述挂接端经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后与安全带16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中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由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进行限位的防倒转限位盘8-1;
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座13和对防倒转限位盘8-1进行限位且能上下转动的转动限位件,所述转动限位件位于防倒转限位盘8-1上方;所述转动限位件的外端以铰接方式安装在安装座13上且其内端为能卡装于防倒转限位盘8-1上的卡装端,所述防倒转限位盘8-1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供所述卡装端卡装的卡装槽,多个所述卡装槽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沿防倒转限位盘8-1的外轮廓线布设;
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包括对安全绳2进行导向的导向轮3和供导向轮3安装的导向架19,所述导向轮3和导向架19均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侧;所述导向轮3位于缠绕轴6的内侧下方,所述导向架19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侧;所述导向轮3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所述导向轮3的轮面上沿圆周方向开有对安全绳2进行导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圆环形凹槽且其与导向轮3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导向轮3通过轴承安装在导向架19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墙1为布设于地下连续墙17上的墙体且其与地下连续墙17组成所施工基坑围护墙。
所施工基坑围护墙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为地铁车站基坑的围护墙,所施工基坑围护墙包括地下连续墙17和,所述地下连续墙17和挡水墙1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钢筋混凝土墙且二者的长度相同,所述挡水墙1沿地下连续墙17的长度方向布设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挡水墙1的后端与地下连续墙17的后端相平齐。
如图4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16进行挂设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平台搭设:在所施工基坑围护墙内侧搭设供凿除作业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平台;
所述施工平台位于所施工基坑围护墙的挡水墙1内侧下方且其位于地下连续墙17内侧;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为站立于所述施工平台上且对地下连续墙17上需进行凿除的区域进行凿除的施工人员,地下连续墙17上需进行凿除的区域为凿除区域;所述施工平台包括竖向脚手架21和平铺于竖向脚手架21上且供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站立与行走的水平支撑板22,所述竖向脚手架21与所施工基坑围护墙呈平行布设;
步骤二、安全带挂设支架移动到位: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地下连续墙17上当前所施工的凿除区域上方,并使本实用新型支撑于挡水墙1上,同时使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位于步骤一中所述施工平台上方;
本步骤中,本实用新型支撑于挡水墙1上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分别卡装于挡水墙1内外两侧且所述中部支撑结构水平支撑于挡水墙1上;
步骤三、安全带挂设:将步骤一中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16与安全绳2的所述挂接端连接,完成安全带挂设过程;
将安全带16与安全绳2的所述挂接端连接之前,采用所述转动限位件对防倒转限位盘8-1进行限位,使防倒转限位盘8-1与缠绕轴6均固定不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3为钢轮且其强度和刚度能满足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的承重需求,能满足安全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还包括对安全绳2进行限位并防止安全绳2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外侧的安全绳限位件20,所述安全绳限位件20布设于导向架19上且其位于导向轮3的斜上方。并且,所述安全绳限位件20布设于导向轮3的内侧斜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端上设置有供安全带16挂装的挂环23,所述安全绳2中位于导向轮3与挂环23之间的节段为挂装段。
所述安全带16为高空作业安全带且其包括穿戴于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身上的安全带本体和与所述安全带本体连接的悬挂带24,所述悬挂带24的上端设置有能挂装于挂环23上的挂装件,所述悬挂带24底端与所述安全带本体连接且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悬挂点。实际使用时,所述安全带16为常规的高空作业安全带。
本实施例中,所述挂装件为连接扣或锁扣。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挂装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连接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采用所述转动限位件对防倒转限位盘8-1进行限位前,先对所述挂装段的长度L1进行确定;待所述挂装段的长度L1确定后,再通过旋转缠绕轴6对所述挂装段的长度进行调整,将所述挂装段的长度调整为L1;
对所述挂装段的长度L1进行确定时,先根据公式对所述挂装段的最大工作长度L2进行确定,其中d为有效凿除区域的长度且d≤4m,h1为水平支撑板22顶面与挡水墙1顶面之间的竖向间距,h2为水平支撑板22顶面与所述悬挂点之间的竖向间距;再根据公式L4=L2-L3,对所述挂装段的有效工作长度L4进行确定,其中L3为悬挂带24的长度;最后,根据公式L1=c×L4,对所述挂装段的长度L1进行确定,其中c为常数且其取值范围为1~1.1;
其中,L1、L2、L3、L3、h1、h2和d的单位均为m。
所述挂装段的长度L1为所述安全绳2中位于导向轮3的轮轴下方的节段的长度。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挂装段的长度L1根据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的身高(即水平支撑板22顶面与所述悬挂点之间的竖向间距h2)、有效工作范围(即有效凿除区域的长度,此处为d)、悬挂带24的长度L3等参数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d=2m~4m。
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沿挡水墙1的长度方向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待移动到位后对挂装段的长度L1进行确定,并通过转动旋转缠绕轴6对所述挂装段的长度进行调整,将所述挂装段的长度调整为L1;再通过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对防倒转限位盘8-1进行限位,使所述挂装段的长度保持不变,即所述挂装段的长度始终为L1,达到对安全绳2进行限位的目的。
实际施工时,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能在所述施工平台上进行前后移动,并且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移动移动范围为有效工作范围且其长度为d;同时施工过程中,利用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对安全绳2进行导向,这样既可以避免安全带16过长造成人员二次冲击又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同时导向轮3能在实际施工中防止安全绳2跑偏,杜绝高处坠落事件发生。二次冲击是指所述凿除作业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如果安全绳2的长度过长,人员如有高处坠落会直接从所述施工平台上摔倒造成人员冲击,然后从所述施工平台上掉至地面或者其它物体上,造成对人员的二次冲击。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地下连续墙17上当前所施工的凿除区域上方时,使导向轮3位于当前所施工的凿除区域的正上方。
实际施工时,当前所施工的凿除区域沿地下连续墙17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d。
本实施例中,当前所施工的凿除区域沿地下连续墙17长度方向的长度为d。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地下连续墙17上当前所施工的凿除区域上方时,采用两个支架移动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两个所述支架移动人员分别位于本实用新型的前后两侧且二者面对面站立于挡水墙1上。
两个支架移动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时,两个支架移动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水平抬起并移动至当前所施工的凿除区域上方。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移动过程中,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分别卡装于挡水墙1内外两侧。
所述竖向支架9为门式支架且其由两根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支撑杆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顶部之间的水平连接杆组成,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呈对称布设,所述水平连接杆与挡水墙1呈平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分别为前侧支撑杆和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杆正后方的后侧支撑杆,所述顶部连接杆10和中间连接杆1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均与所述水平连接杆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前侧支撑杆之间,另一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后侧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水平连接杆组成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矩形连接框架。所述顶部连接杆10和中间连接杆11均与挡水墙1呈垂直布设。
所述竖向支架9还包括一个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的中部连接杆,所述中部连接杆呈水平布设且其与所述水平连接杆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均与所述中部连接杆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前侧支撑杆之间,另一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后侧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中部连接杆组成一个呈水平布设且支撑于挡水墙1上的矩形连接框架。支撑于挡水墙1上的矩形连接框架为下部框架。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杆、所述水平连接杆、所述中部连接杆、顶部连接杆10和中间连接杆11均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方形钢管。
实际使用时,所述竖向支撑杆、所述水平连接杆、所述中部连接杆、顶部连接杆10和中间连接杆11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型钢杆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所述水平连接杆和所述中部连接杆之间、顶部连接杆10与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以及中间连接杆11与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此时,所述支撑框架为固定框架。
实际使用时,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所述水平连接杆和所述中部连接杆之间、顶部连接杆10与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以及中间连接杆11与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也可以通过连接螺栓等其它类型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此时,所述支撑框架为可拆卸支架,组装简便,并且移动方便。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在当前所施工的凿除区域上方对所述支撑框架进行组装,并相应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使用方式灵活。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架19呈水平布设且其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导向架19为门字形支撑架且其包括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横向支杆4和一个连接于两个所述横向支杆4内端之间的纵向支杆5;所述纵向支杆5和两个所述横向支杆4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横向支杆4均与挡水墙1呈垂直布设且二者的外端均固定于一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上,所述纵向支杆5与横向支杆4呈垂直布设,所述导向轮3通过轴承安装在纵向支杆5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3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之间中部,即导向轮3与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之间的水平间距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绳限位件20布设于纵向支杆5上。并且,所述安全绳限位件20位于导向轮3的斜上方。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导向轮3能有效防止安全绳2跑偏。同时,结合安全绳限位件20,能有效防止脱绳(即安全绳2从所述导向槽内脱出),如发生脱绳,所述导向轮3的轮轴刚度(即纵向支杆5)和导向轮3的刚度能有效满足能承受人员重量。
如图3所示,所述安全绳限位件20包括位于导向轮3斜上方且对安全绳2进行限位的限位板和两个分别布设于所述限位板前后两侧且对所述限位板进行支撑的下支撑件,所述下支撑件固定于纵向支杆5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为平板且其底面与导向轮3轮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安全绳2的半径。
实际使用时,所述导向轮3同轴安装在纵向支杆5上,所述限位板为弧形板且其圆心位于纵向支杆5的中心轴线上,所述限位板底面与导向轮3轮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安全绳2的半径。所述限位板也可以为罩装在导向轮3斜上方的限位罩,所述导向轮3能在所述限位罩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还包括带动缠绕轴6进行转动的转动手柄14,所述转动手柄14与缠绕轴6的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手柄14为Z字形摇把。
实际使用时,所述转动手柄14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手柄,只需能带动缠绕轴6转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手柄14靠近防倒转限位盘8-1一侧布设,因而能更简便、有效带动缠绕轴6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倒转限位盘8-1为锯齿形圆盘,所述卡装槽为所述锯齿形圆盘上的凹槽。所述锯齿形圆盘上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锯齿,多个所述锯齿沿防倒转限位盘8-1的外轮廓线布设。所述卡装槽为相邻两个所述锯齿之间的凹槽。
所述防倒转限位盘8-1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圆盘,只需能满足所述卡装端的卡装需求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3位于防倒转限位盘8-1的正后方,所述转动限位件、安装座13和防倒转限位盘8-1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分别为位于挡水墙1外侧的外侧支架和位于挡水墙1内侧的内侧支架。
为进一步加强斜向加固杆25的加固效果,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对纵向支杆5进行加固的斜向加固杆25,所述斜向加固杆25位于纵向支杆5的外侧上方且其为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杆;
每个所述斜向加固杆25均为所述内侧支架的一个所述竖向支撑杆的正后方;每个所述斜向加固杆25的外端均固定于所述内侧支架的一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上且其内端均固定于纵向支杆5上。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斜向加固杆25对称布设于导向轮3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斜向加固杆25均与纵向支杆5均呈垂直布设。
为进一步提高斜向加固杆25的加固效果,同时为提高所述支撑框架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两个横向连接杆26,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杆26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杆26均与中间连接杆11呈平行布设,每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的正上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横向连接杆26,所述横向连接杆26位于所述水平连接杆与中间连接杆11之间,所述缠绕轴6位于横向连接杆26与所述水平连接杆之间。一个所述横向连接杆26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前侧支撑杆之间,另一个所述横向连接杆26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后侧支撑杆之间。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杆26与两个所述斜向加固杆25的上端布设于同一水面上,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杆26与两个所述斜向加固杆25形成一个倾斜向加固框架,以便进一步提高纵向支杆5的牢靠性和稳固性。同时,纵向支杆5通过与其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所述下部框架进行进一步加固。
实际安装时,所述安装座13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外侧上方,所述转动限位件为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且能进行上下转动的防倒转限位卡7。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3安装在所述外侧支架上部。
所述安装座13为焊接固定在所述外侧支架的所述水平连接杆上,并且安装座13位于所述外侧支架的所述水平连接杆中部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倒转限位卡7为平直限位板。
实际使用时,所述防倒转限位卡7也可以为平直限位件,如平直限位杆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3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门字形安装座,所述门字形安装座与竖向支架9呈平行布设且其包括水平支杆和两个分别支撑于所述水平支杆两端下方的下支撑件,所述水平支杆与竖向支架9呈平行布设;所述防倒转限位卡7后端以铰接方式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杆上。
所述水平支杆后端设置有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杆上的铰接套,所述铰接套为将所述平直限位板进行弯曲后形成的圆形套且其套装于所述水平支杆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件的底部焊接固定在所述外侧支架的所述水平连接杆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3为由一根槽钢经切割后形成的支座。实际加工简便,并且拆装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中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防倒转限位盘8-1且另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圆形限位盘8-2,所述防倒转限位盘8-1与缠绕轴6中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圆形限位盘8-2与缠绕轴6中部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倒转限位盘8-1与缠绕轴6中部之间的间距其中L为缠绕轴6的长度。所述圆形限位盘8-2与缠绕轴6中部之间的间距
实际使用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d1和d2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这样,不仅能有效增大防倒转限位盘8-1与圆形限位盘8-2之间的间距,增大安全绳2在缠绕轴6上的缠绕空间;并且,圆形限位盘8-2靠近竖向连接板18布设,能进一步增大竖向连接板18的刚度和工作可靠性;而防倒转限位盘8-1相比圆形限位盘8-2而言,更靠近缠绕轴6中部一侧布设,但仍是靠竖向连接板18一侧布设,不仅能有效增大防倒转限位盘8-1的刚度和工作可靠性,并且也使防倒转限位盘8-1与缠绕轴6之间的联动性更强,使得通过对防倒转限位盘8-1进行限位,便能更加有效地对缠绕轴6进行限位,使得对防倒转限位盘8-1进行限位前后,缠绕轴6均处于稳定状态,确保工作工程安全、可靠。由上述内容可知,通过对两个所述限位圆盘的位置分别进行限定,在增大安全绳2在缠绕轴6上的缠绕空间的同时,能有效确保两个所述限位圆盘的刚度和使用效果,并且能有效确保防倒转限位盘8-1的限位效果。另外,也使得防倒转限位盘8-1与圆形限位盘8-2的直径和厚度均能得到控制,无需制作大直径且厚度较大的限位圆盘便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不仅节约材料成本,并且能有效减轻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的自重,实际操作使用及移动均非常简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还包括带动防倒转限位卡7进行上下转动的手动操作杆12,所述手动操作杆12与防倒转限位卡7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固定在防倒转限位卡7的后部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操作杆12为直杆。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手动操作杆12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操作杆,如弧形杆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操作杆12为钢杆,所述防倒转限位卡7为钢板,所述手动操作杆12与防倒转限位卡7之间以及防倒转限位卡7与安装座13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的顶部均固定在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上且其底部均固定在横向连接杆26上。
并且,所述竖向连接板18为长方形钢板。
实际使用时,所述竖向连接板18为加劲肋板,通过所述竖向连接板18能有效满足缠绕轴6的平稳、可靠固定需求,并且能有效增强缠绕轴6与其上所安装轴承的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缠绕轴6位于挡水墙1的正上方。
所述挂接端为将安全绳2的底部节段向上弯折并采用多组由上至下布设的U型卡扣15固定后形成的用于挂装挂环23的挂装环,所述安全绳2中与所述底部节段连接的节段为固定节段,所述底部节段向上弯折后与所述固定节段之间通过多组由上至下布设的U型卡扣15紧固连接为一体。所采用的U型卡扣15能有效减少所述底部节段与所述固定节段之间的直接摩擦,从而提高安全绳2的安全系数。每组所述U型卡扣15均包括两个对扣连接为一体的U型卡扣15,所述U型卡扣15为U字形卡扣。
实际使用时,所述挂接端也可以为布设于固定轴底部的套环,所述挂环23挂装于所述套环上,此时安全绳2的底部节段与所述固定轴呈平行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组由上至下布设的U型卡扣15紧固连接为一体,通过所述U型卡扣15能减少安全绳2与所述固定轴之间的直接摩擦,从而提高安全绳2的安全系数。
所述竖向支撑杆的高度为800mm~1200mm,所述顶部连接杆10与中间连接杆11之间的竖向间距为400mm~450mm,所述缠绕轴6与顶部连接杆10之间的竖向间距为280mm~320mm,所述横向支杆4的长度为550mm~650mm。所述顶部连接杆10与中间连接杆11的长度均与挡水墙取得厚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杆的高度为1000mm,所述顶部连接杆10与中间连接杆11之间的竖向间距为425mm,所述缠绕轴6与顶部连接杆10之间的竖向间距为300mm,所述横向支杆4的长度为600mm。
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竖向支撑杆的高度、所述顶部连接杆10与中间连接杆11之间的竖向间距、所述缠绕轴6与顶部连接杆10之间的竖向间距以及横向支杆4的长度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缠绕轴6为圆钢且其直径为Φ45mm~Φ50mm,两个所述限位圆盘的厚度相同且二者的厚度均为5mm~15mm。所述安全绳2的直径为Φ3mm~Φ7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缠绕轴6的直径为Φ48mm,所述限位圆盘的厚度为10mm。实际使用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缠绕轴6的直径和所述限位圆盘的厚度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绳2的直径为Φ5mm。
所述安全绳2为钢丝绳,并且所述钢丝绳为带胶皮安全绳,能有效防止钢丝绳生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16)连接的安全绳(2)、由上至下卡装在挡水墙(1)上的移动支架、对安全绳(2)进行缠绕的安全绳缠绕机构、对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进行限位的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对安全绳(2)进行导向的安全绳导向机构,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和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移动支架上;
所述移动支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挡水墙(1)内外两侧的竖向支架(9)、两个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连接板(18)、多个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顶部之间的顶部连接杆(10)和多个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之间的中间连接杆(11),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均与挡水墙(1)呈平行布设,所述挡水墙(1)卡装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下部之间;多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组成顶部连接结构,多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组成水平支撑于挡水墙(1)上的中部支撑结构,多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下方;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所述中部支撑结构和所述顶部连接结构组成支撑框架;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均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且二者均位于挡水墙(1)上方,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呈对称布设,一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前侧之间,另一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后侧之间,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与所述支撑框架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包括供安全绳(2)缠绕的缠绕轴(6)和两个同轴固定安装在缠绕轴(6)上的限位圆盘,所述缠绕轴(6)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圆盘均位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与所述顶部连接结构之间;所述缠绕轴(6)与竖向支架(9)呈平行布设且其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之间,所述缠绕轴(6)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连接板(18)之间,所述缠绕轴(6)的两端与竖向连接板(18)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圆盘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缠绕轴(6)呈垂直布设,所述缠绕轴(6)中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之间的节段为供安全绳(2)缠绕的缠绕段;所述安全绳(2)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缠绕段上且其另一端为挂接端,所述挂接端经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后与安全带(16)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中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由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进行限位的防倒转限位盘(8-1);
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座(13)和对防倒转限位盘(8-1)进行限位且能上下转动的转动限位件,所述转动限位件位于防倒转限位盘(8-1)上方;所述转动限位件的外端以铰接方式安装在安装座(13)上且其内端为能卡装于防倒转限位盘(8-1)上的卡装端,所述防倒转限位盘(8-1)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供所述卡装端卡装的卡装槽,多个所述卡装槽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沿防倒转限位盘(8-1)的外轮廓线布设;
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包括对安全绳(2)进行导向的导向轮(3)和供导向轮(3)安装的导向架(19),所述导向轮(3)和导向架(19)均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侧;所述导向轮(3)位于缠绕轴(6)的内侧下方,所述导向架(19)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侧;所述导向轮(3)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与竖向支架(9)呈垂直布设,所述导向轮(3)的轮面上沿圆周方向开有对安全绳(2)进行导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圆环形凹槽且其与导向轮(3)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导向轮(3)通过轴承安装在导向架(19)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1)为布设于地下连续墙(17)上的墙体且其与地下连续墙(17)组成所施工基坑围护墙;
所施工基坑围护墙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为地铁车站基坑的围护墙,所施工基坑围护墙包括地下连续墙(17)和,所述地下连续墙(17)和挡水墙(1)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钢筋混凝土墙且二者的长度相同,所述挡水墙(1)沿地下连续墙(17)的长度方向布设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挡水墙(1)的后端与地下连续墙(17)的后端相平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绳导向机构还包括对安全绳(2)进行限位并防止安全绳(2)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外侧的安全绳限位件(20),所述安全绳限位件(20)布设于导向架(19)上且其位于导向轮(3)的斜上方。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端上设置有供安全带(16)挂装的挂环(23),所述安全绳(2)中位于导向轮(3)与挂环(23)之间的节段为挂装段。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16)为高空作业安全带且其包括穿戴于施工人员身上的安全带本体和与所述安全带本体连接的悬挂带(24),所述悬挂带(24)的上端设置有能挂装于挂环(23)上的挂装件。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架(9)为门式支架且其由两根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支撑杆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顶部之间的水平连接杆组成,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呈对称布设,所述水平连接杆与挡水墙(1)呈平行布设;
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分别为前侧支撑杆和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杆正后方的后侧支撑杆,所述顶部连接杆(10)和中间连接杆(1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均与所述水平连接杆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前侧支撑杆之间,另一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后侧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杆(10)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水平连接杆组成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矩形连接框架;
所述竖向支架(9)还包括一个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的中部连接杆,所述中部连接杆呈水平布设且其与所述水平连接杆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均与所述中部连接杆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前侧支撑杆之间,另一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后侧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杆(11)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9)的所述中部连接杆组成一个呈水平布设且支撑于挡水墙(1)上的矩形连接框架。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19)呈水平布设且其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导向架(19)为门字形支撑架且其包括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横向支杆(4)和一个连接于两个所述横向支杆(4)内端之间的纵向支杆(5);所述纵向支杆(5)和两个所述横向支杆(4)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横向支杆(4)均与挡水墙(1)呈垂直布设且二者的外端均固定于一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上,所述纵向支杆(5)与横向支杆(4)呈垂直布设,所述导向轮(3)通过轴承安装在纵向支杆(5)上;
所述导向轮(3)通过轴承安装在纵向支杆(5)中部。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绳缠绕机构还包括带动缠绕轴(6)进行转动的转动手柄(14),所述转动手柄(14)与缠绕轴(6)的一端连接;
所述防倒转限位盘(8-1)为锯齿形圆盘,所述卡装槽为所述锯齿形圆盘上的凹槽。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圆盘中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防倒转限位盘(8-1)且另一个所述限位圆盘为圆形限位盘(8-2),所述防倒转限位盘(8-1)与缠绕轴(6)中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圆形限位盘(8-2)与缠绕轴(6)中部之间的间距。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绳防倒转机构还包括带动防倒转限位卡(7)进行上下转动的手动操作杆(12),所述手动操作杆(12)与防倒转限位卡(7)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固定在防倒转限位卡(7)的后部上方。
CN201920108926.0U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Active CN209662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8926.0U CN209662485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8926.0U CN209662485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2485U true CN209662485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8926.0U Active CN209662485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24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1774A (zh) * 2021-04-06 2021-06-04 郑艳红 一种空调安装用辅助安全绳悬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1774A (zh) * 2021-04-06 2021-06-04 郑艳红 一种空调安装用辅助安全绳悬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62485U (zh) 一种防倒转的安全带挂设支架
CN106988768B (zh) 隧道初期支护拱架立设施工的新型机械装置与操作方法
CN109236012A (zh) 一种输电线路干字型拉线塔吊装方法
CN110173282A (zh) 一种小断面隧道立钢拱架装置
CN102121247B (zh) 地下超长支撑钢立柱定位架
CN109706916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用安全带挂设方法
CN206521939U (zh) 一种悬挑下撑式脚手架
CN209227564U (zh) 一种坡面预制块安放装置
CN21612924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墙板辅助起吊机
CN108901459A (zh) 植生墙绿化布和悬挂升降式垂直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466937A (zh) 一种多功能集装箱搬运机
CN213867369U (zh) 一种用于涉水拼宽桥梁t梁横隔板加固的吊篮
CN209618759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移动起吊装置
CN209482687U (zh) 一种超高层外框柱施工操作平台
CN201952803U (zh) 地下超长支撑钢立柱定位架
CN208940347U (zh) 一种轨道式客土喷播站位装置
CN210289065U (zh) 一种便于运送物料悬挑脚手架
CN208691828U (zh) 植生墙绿化布和悬挂升降式垂直绿化装置
CN206624570U (zh) 安装于动臂塔吊中的辅助吊装装置
CN207597886U (zh) 加气混凝土条板安装设备
CN205916931U (zh) 独脚拔杆起吊装置
CN213563388U (zh) 一种爬升式布料机组件
CN108342990A (zh) 一种盖梁支架安装升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4733884U (zh) 一种化工设备用稳定起吊装置
CN205328493U (zh) 四轮简易吊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