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0595U -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0595U
CN209660595U CN201821788250.6U CN201821788250U CN209660595U CN 209660595 U CN209660595 U CN 209660595U CN 201821788250 U CN201821788250 U CN 201821788250U CN 209660595 U CN209660595 U CN 209660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pulling
piece
pull head
elastic bum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82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伟利
付秋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882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0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0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0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第一拉头包括第一拉体和第一拉片,第二拉头包括第二拉体和第二拉片,且第一拉体与第一拉片连接,第二拉体与第二拉片连接,第一拉片上设置有凹槽,垂直于凹槽的深度方向设置有自锁孔,且自锁孔与凹槽贯穿;第二拉片上设置有弹性凸起,自锁状态下,第二拉片插入凹槽中,且弹性凸起与自锁孔配合卡接。自锁孔与弹性凸起配合卡接后,可使第一拉片与第二拉片实现自锁,从而避免第一拉体和第二拉体发生滑动打开,防止物品丢失,同时又没有增加零件的数量,因此节省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难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的拉链。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已大量应用于服装、箱包等领域。
拉链应用于行李箱或背包等场合时经常使用双头拉链,现有技术中的双头拉链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行李箱或箱包中所装物品过多、受到外力或使用者自身动作夸张时,容易造成拉头滑动打开的现象,或者在比较拥挤的场合也容易因为相互刮擦而出现拉头滑动的情况,极易造成物品丢失,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
现有行李箱或箱包等物品会额外安装用于锁定拉头的瓷片或者外接锁,使产品整体的零件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用于锁定拉头的结构不与产品直接连接时,还容易造成零件的丢失,同样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综上所述,如何在不额外增加零件的情况下,避免双头拉链中拉头的滑动打开,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在不增加零件的情况下,使拉头实现自锁,防止拉头在非人为的外力作用下滑动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的拉链,提高拉链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所述第一拉头包括第一拉体和第一拉片,所述第二拉头包括第二拉体和第二拉片,且所述第一拉体与所述第一拉片连接,所述第二拉体与所述第二拉片连接;
所述第一拉片上设置有凹槽,且垂直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设置有自锁孔,所述自锁孔与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二拉片上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第二拉片插入所述凹槽时,且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自锁孔配合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拉片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弹性凸起顺利下压和弹起的镂空孔,且所述弹性凸起的外周部与所述镂空孔的边缘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片和/或所述第二拉片为L形结构,且所述自锁孔和/或所述弹性凸起设置于所述L形结构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自锁孔包括第一自锁孔和第二自锁孔,所述弹性凸起包括与所述第一自锁孔配合卡接的第一弹性凸起、与所述第二自锁孔配合卡接的第二弹性凸起,且所述第一自锁孔和所述第一弹性凸起、所述第二自锁孔和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同时实现配合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自锁孔与所述第二自锁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拉片贴合时,所述自锁孔与所述弹性凸起配合卡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凸起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滑的纹路。
优选的,所述弹性凸起的外边缘设置有倒角。
一种拉链,包括拉头,所述拉头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第一拉头包括第一拉体和第一拉片,第二拉头包括第二拉体和第二拉片,且第一拉体与第一拉片连接,第二拉体与第二拉片连接,第一拉片上设置有凹槽,且垂直于凹槽的深度方向设置有自锁孔,自锁孔与凹槽贯穿;第二拉片上设置有弹性凸起,第二拉片插入凹槽时,弹性凸起与自锁孔配合卡接。
自锁孔与弹性凸起配合卡接后,可使第一拉片与第二拉片实现自锁;自锁状态下,弹性凸起位于与其配合卡接的自锁孔中,只有人为按压弹性凸起、并沿弹性凸起插入凹槽的反方向分离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才可以使弹性凸起从自锁孔中脱离,解除自锁。
当因为箱包内物品太多而对拉链产生作用力时,不能够直接对弹性凸起施加压力,也不能够产生使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分离的作用力,因此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不易分离,又因为第一拉片与第一拉体连接,第二拉片与第二拉体连接,因此第一拉体和第二拉体也不会发生滑动,不易使拉链链牙自动打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可以有效避免拉链在使用的过程中因非人为的外力作用而滑动打开,造成物品丢失,同时又没有增加零件的数量,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难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的拉链,可以有效避免非人为的外力作用下拉头滑动打开,造成物品丢失,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自锁状态下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非自锁状态下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中:
1为第一拉片、2为第二拉片、3为自锁孔、4为弹性凸起、5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在不增加零件的情况下,使拉片实现自锁,防止拉头在非人为的外力作用下滑动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的拉链,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自锁状态下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非自锁状态下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第一拉头包括第一拉体和第一拉片1,第二拉头包括第二拉体和第二拉片2,且第一拉体与第一拉片1连接,第二拉体与第二拉片2连接;第一拉片1上设置有凹槽5,且垂直于凹槽5的深度方向设置有自锁孔3,自锁孔3与凹槽5贯穿;第二拉片2上设置有弹性凸起4,第二拉片2插入凹槽5时,弹性凸起4与自锁孔3配合卡接。
弹性凸起4可以通过弹簧与第二拉片2连接,且固定于第二拉片2上,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凹槽5的尺寸根据第二拉片2的形状尺寸确定,需要保证弹性凸起4可以顺利插入,且能够与自锁孔3实现配合卡接。
自锁孔3可以为圆形、方形等任意形状,弹性凸起4为与自锁孔3相配合的形状,且二者能够实现配合卡接。
优选的,可以将第一拉片1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一拉体上,将第二拉片2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二拉体上,且第一拉片1与第二拉片2均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拉体与第二拉体滑动方向的平面内旋转,以便将配合卡接的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旋转至与链带贴合的位置。
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弹性凸起4下压至较低位置,使弹性凸起4的凸起方向朝向凹槽5中具有自锁孔3的一侧,并将弹性凸起4插入凹槽5内,由于自锁孔3与凹槽5完全贯穿,当弹性凸起4插入凹槽5中至自锁孔3位置时,弹性凸起4在弹性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弹起,进入自锁孔3中,与自锁孔3实现配合卡接。
若要将配合卡接后的自锁孔3与弹性凸起4解除自锁,则需要将弹性凸起4向下按压,将其表面下压至凹槽5内,同时沿弹性凸起4插入凹槽5的反方向将弹性凸起4与凹槽5分离,才可以将配合卡接的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分离。
当箱包内物品太多,由于箱包内物品对箱包的作用力不能够直接作用于弹性凸起4上,也不能够产生沿弹性凸起4插入凹槽5的反方向使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分离的力,因此,配合卡接后的第一拉片1与第二拉片2不易分离;且第一拉片1与第一拉体连接,第二拉片2与第二拉体连接,因此,第一拉体和第二拉体也不会发生滑动使拉链链牙打开。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可以有效避免拉链中的拉头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箱包内物品过多、意外刮擦等情况而滑动打开;同时,没有额外增加零件,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难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应用于箱包或服装的口袋时,给拉链增加了一道保险作用,增加了包、袋的私密性;应用于儿童背包时,可以有效防止物品丢失,安全性得到保障。
本实用新型中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加工,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可以一体压铸成型,也可以采用其它加工方式。
配合卡接后的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不可以随意晃动,使拉链使用过程中的外观整洁度提高。并且,第一拉片1上设置自锁孔3和凹槽5之后,可以有效减轻产品重量,有利于实现轻量化。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主要应用于O型拉链中,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拉链,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拉体包括第一拉体和第二拉体,拉片包括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拉头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实现产品的轻量化,可以在第二拉片2上设置用于使弹性凸起4能够顺利下压和弹起的镂空孔,并且弹性凸起4的外周部与镂空孔的边缘弹性连接。
优选的,可以将弹性凸起4与第二拉片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弹性凸起4与第二拉片2之间具有间隙,且弹性凸起4的边缘与第二拉片2弹性连接;从而使生产制造的过程更加简单,且节省生产成本。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镂空孔的形状可以与弹性凸起4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保证弹性凸起4可以被下压至能够插入凹槽5的合适位置,并能够顺利弹起。
为了使第一拉片1与第二拉片2配合卡接后,第一拉体与第二拉体能够贴合,可以将第一拉片1和/或第二拉片2设置为L型结构,并且将自锁孔3和/或弹性凸起4设置于L形结构的端部。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所提到的L型结构的边缘并不一定是直线结构,只是外形轮廓可以近似为L形,可以存在圆弧或小面积的凹凸。
另外,自锁孔3或弹性凸起4在L形结构的端部的具体位置以及L形结构的具体尺寸,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需确保第一拉片1与第二拉片2在配合卡接状态下,第一拉体和第二拉体能够贴合,避免因两拉头之间留有缝隙,而使物品丢失。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到的L形结构是指:第一拉片1在垂直于自锁孔3轴线方向的平面内的形状近似为L形和/或第二拉片2在垂直于弹性凸起4凸起方向的平面内的形状近似为L形;当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中一者为L形结构时,L形结构的端部朝向使拉链闭合时其所在拉体的运动方向;当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均为L形结构时,优选的,配合卡接状态下,两L形结构的端部相对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第一拉片1与第二拉片2配合卡接的安全性,可以将自锁孔3设置为第一自锁孔和第二自锁孔,弹性凸起4包括与第一自锁孔配合卡接的第一弹性凸起、与第二自锁孔配合卡接的第二弹性凸起,且第一自锁孔和第一弹性凸起、第二自锁孔和第二弹性凸起同时实现配合卡接。
其中,第一自锁孔和第二自锁孔可以位于凹槽5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凹槽5的两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按压第一弹性凸起和第二弹性凸起,将两者插入凹槽5中,当插入至合适位置时,第一弹性凸起和第一自锁孔、第二弹性凸起和第二自锁孔同时实现配合卡接,相比于只有一组自锁孔3和弹性凸起4实现配合卡接,可以进一步提高拉链的安全性,使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的配合卡接更加牢固。
优选的,可以将第一自锁孔和第二自锁孔分别设置于凹槽5相对的两侧,且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使用过程中只需用两手指按压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凸起和第二弹性凸起,从而使第一弹性凸起和第二弹性凸起的按压过程更加方便,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为了使生产过程中加工第一自锁孔和第二自锁孔的过程更加方便,可以将第一自锁孔和第二自锁孔设置为相同的形状尺寸;加工过程中可以从第一拉片1的一侧进行打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自锁孔3和弹性凸起4能够顺利的实现配合卡接,可以使第二拉片2与凹槽5的底面贴合时,自锁孔3与弹性凸起4刚好实现配合卡接。
具体的,可以通过使凹槽5的底面与自锁孔3中心轴线的距离、第二拉片2插入凹槽5中的端面与弹性凸起4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同,且凹槽5的底面与第二拉片2插入凹槽5中的端面的倾斜方向和长度相同,且弹性凸起4插入凹槽5的过程中,第二拉片2中存在一个侧面与凹槽5的侧面贴合,需要注意的是,此侧面不可以是垂直于弹性凸起4凸起方向的平面;从而实现当凹槽5的底面与第二拉片2插入凹槽5中的端面贴合时,自锁孔3和弹性凸起4实现配合卡接。
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定位方式实现当第二拉片2与凹槽5的底面贴合时,自锁孔3与弹性凸起4刚好实现配合卡接,例如可以在凹槽5的底面设置定位孔,第二拉片2上设置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凸起等,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防止按压弹性凸起4的表面时发生打滑的现象,可以在弹性凸起4的表面设置防滑纹路。
防滑纹路可以是条状凸起、十字压纹,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纹路,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弹性凸起4能够顺利卡接进自锁孔3内,可以在弹性凸起4的外边缘设置倒角。
需要进一步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第一拉片1、第二拉片2、第一拉体、第二拉体、第一拉头、第二拉头、第一自锁孔、第二自锁孔、第一弹性凸起和第二弹性凸起只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且第一拉片1与第二拉片2可以是拉片中的任一拉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可以应用于箱包领域,例如行李箱、背包、包袋和手提包等,可以有效避免因物体体积过大而使拉链链牙自动打开,同时也增加了箱包的私密性,使用户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可以应用于服装领域,例如大衣、裤子和开衫等,可以有效防止拉链链牙自动打开,造成物品丢失;同时,也增加了服装口袋的私密性,给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还可以应用于其它产品领域,在此不做赘述。
除了上述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的拉链,拉链包括链带和拉头,且拉头为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拉链上使用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之后,可以提高拉链的安全性,避免在非人为的外力作用下或盛放物品体积过多时而使拉头滑动打开。该拉链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所述第一拉头包括第一拉体和第一拉片(1),所述第二拉头包括第二拉体和第二拉片(2),且所述第一拉体与所述第一拉片(1)连接,所述第二拉体与所述第二拉片(2)连接;
所述第一拉片(1)上设置有凹槽(5),且垂直于所述凹槽(5)的深度方向设置有自锁孔(3),所述自锁孔(3)与所述凹槽(5)贯穿;所述第二拉片(2)上设置有弹性凸起(4),所述第二拉片(2)插入所述凹槽(5)时,所述弹性凸起(4)与所述自锁孔(3)配合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片(2)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弹性凸起(4)顺利下压和弹起的镂空孔,且所述弹性凸起(4)的外周部与所述镂空孔的边缘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片(1)和/或所述第二拉片(2)为L形结构,且所述自锁孔(3)和/或所述弹性凸起(4)设置于所述L形结构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孔(3)包括第一自锁孔和第二自锁孔,所述弹性凸起(4)包括与所述第一自锁孔配合卡接的第一弹性凸起、与所述第二自锁孔配合卡接的第二弹性凸起,且所述第一自锁孔和所述第一弹性凸起、所述第二自锁孔和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同时实现配合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孔与所述第二自锁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拉片(2)贴合时,所述自锁孔(3)与所述弹性凸起(4)配合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4)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滑的纹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4)的外边缘设置有倒角。
9.一种拉链,包括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
CN201821788250.6U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Active CN209660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8250.6U CN209660595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8250.6U CN209660595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0595U true CN209660595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8250.6U Active CN209660595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0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4395U (zh) 简易型扣具
CN211065274U (zh) 一种拉链及其按压解锁式拉头
CN209660595U (zh) 一种带有自锁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N204207204U (zh) 拉链头
CN111972785A (zh) 一种上止拉链装置和一种服饰
CN209677546U (zh) 一种带有扣合结构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N212787687U (zh) 一种便于扣合的磁力扣
CN212574366U (zh) 一种上止拉链装置和一种服饰
CN105686226B (zh) 一种带扣
CN218527900U (zh) 一种双边使用拉头、拉链及服装
CN203314242U (zh) 一种带状钥匙圈挂圈
CN208550215U (zh) 一种拉链头
JP3145274U (ja) 挟み具
CN203182156U (zh) 简易皮带扣
CN201557589U (zh) 双层皮带
WO2018094957A1 (zh) 一种服装及其拉链
CN214072101U (zh) 新型扣合与穿戴的扣具
CN206714252U (zh) 一种拉链
CN203314241U (zh) 一种带状钥匙圈挂圈
CN212520830U (zh) 一种防止忘记拉上拉链的裤子
CN218682477U (zh) 一种高领童装拉链头顶端限位扣
CN218682471U (zh) 一种防起拱拉链及服饰
CN220654937U (zh) 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拉链结构
CN104095353B (zh) 具有上下牙点的拉链带
CN214072104U (zh) 双向调节双面可用磁力扣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