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9541U - 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9541U
CN209659541U CN201920662337.7U CN201920662337U CN209659541U CN 209659541 U CN209659541 U CN 209659541U CN 201920662337 U CN201920662337 U CN 201920662337U CN 209659541 U CN209659541 U CN 209659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nation unit
sound
shell
curved tube
ear headpho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23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黎
毛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ishib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ishib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ishib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ishib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23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9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9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95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用于放于耳甲腔的出音壳体、用于抵持耳背的发声组件、以及连接所述出音壳体和所述发声组件的曲管夹,所述曲管夹连接所述出音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发声组件相间隔设置,并用于夹持耳朵的相对两侧;所述发声组件包括主体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控制芯片和发声单元,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所述发声单元信号连通,所述出音壳体围成出音腔,所述出音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连通所述出音腔和外部,所述曲管夹为中空管并连通所述出音腔和所述发声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具有富余的空间设置功能模块。

Description

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入耳式蓝牙耳机的佩戴方式是把耳塞状的出音组件直接塞入耳朵内,因此出音组件的形状大小受到耳朵空间的限制。在耳塞状的壳体内需要高度集成扬声器、防水系统、降噪前馈系统、红外光感应等功能模块。由于集成度高,造成组件装配容易出现一致性差、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入耳式耳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入耳式耳机由于集成度高,造成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包括用于放于耳甲腔的出音壳体、用于抵持耳背的发声组件、以及连接所述出音壳体和所述发声组件的曲管夹,所述曲管夹连接所述出音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发声组件相间隔设置,并用于夹持耳朵的相对两侧;所述发声组件包括主体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控制芯片和发声单元,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发声单元信号连通,所述出音壳体围成出音腔,所述出音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连通所述出音腔和外部,所述曲管夹为中空管并连通所述出音腔和所述发声单元。
优选地,所述曲管夹包括与出音壳体连通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体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弹性弯曲部,所述弹性弯曲部用于从耳垂与耳甲腔连接的一侧绕至耳背。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磁轭、收容于所述磁轭内的主磁钢和振动系统,所述磁轭包括底板、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副磁钢和设于所述副磁钢上的安装环,所述主磁钢和所述副磁钢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所述安装环顶部的振膜和插入所述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元设于所述主体壳体靠近所述曲管夹的一端,所述振膜正对所述曲管夹设置。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发声组件包括高频发声单元、低频发声单元和中频发声单元。
优选地,所述高频发声单元的磁轭、所述低频发声单元的磁轭和所述中频发声单元的磁轭之间具有间隙并分别与主体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盖设于所述主磁钢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主导磁板和盖设于所述副磁钢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副导磁板,所述安装环上开设有配合所述副导磁板插入的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发声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壳体内的降噪组件。
优选地,所述曲管夹为记忆合金曲管夹。
优选地,所述曲管夹为硅胶曲管夹。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发声单元设置于主体壳体中,使得发声单元的多个零部件可以从容的在主体壳体中设置,避免拘泥于出音壳体的尺寸而省去部分功能;通过将曲管夹赋予出音通道的功能,从而实现将发声单元设于主体壳体中;通过将曲管夹连接出音壳体的一端与发声组件相间隔设置,并用于夹持耳朵的相对两侧,从而提高佩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入耳式耳机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入耳式耳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声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实施例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入耳式耳机100包括用于放于耳甲腔的出音壳体1、用于抵持耳背的发声组件3、以及连接出音壳体1和发声组件3的曲管夹5,曲管夹5连接出音壳体1的一端与发声组件3相间隔设置,并用于夹持耳朵的相对两侧;发声组件3包括主体壳体31、以及收容于主体壳体31内的控制芯片(未图示)和发声单元33,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发声单元33信号连通,所述出音壳体1围成出音腔(未图示),所述出音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 12连通所述出音腔和外部,所述曲管夹5为中空管并连通所述出音腔和所述发声单元33。
具体地,用户在使用该入耳式耳机100时,将出音壳体1塞入耳甲腔中,使得出音口12正对用户的外耳道,出音壳体1与耳廓配合,使得入耳式耳机 100可以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在本实施例中曲管夹5设置为与人体耳垂的外形配合,使得用户佩戴时,曲管夹5从耳甲腔绕耳垂至耳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曲管夹5设置为挂耳式,即曲管夹5从耳甲腔绕三角窝至耳背,挂在用户耳朵上。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曲管夹5从耳甲腔绕耳垂至耳背,曲管夹5连接出音壳体1的一端与发声组件3夹持耳朵的相对两侧,从而保证入耳式耳机100佩戴的稳定性。所述发声组件3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壳体31内的降噪组件(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壳体31中还设置有电池、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等,实现多个功能和无线设置,方便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和图2中仅图示一个入耳式耳机 100,在实际使用中,优选两个轴对称的入耳式耳机100配合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发声单元33设置于主体壳体31中,使得发声单元的多个零部件可以从容的在主体壳体31中设置,避免拘泥于出音壳体1 的尺寸而省去部分功能;通过将曲管夹5赋予出音通道的功能,从而实现将发声单元33设于主体壳体中;通过将曲管夹5连接出音壳体1的一端与发声组件3相间隔设置,并用于夹持耳朵的相对两侧,从而提高佩戴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曲管夹5包括与出音壳体11连通的第一连接部51、与主体壳体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3、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3的弹性弯曲部55,弹性弯曲部55用于从耳垂与耳甲腔连接的一侧绕至耳背。佩戴时,扩大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3的距离,方便佩戴至耳朵,然后让弹性弯曲部55恢复形变,使得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3的距离变小,夹持在用户耳朵上。将弹性弯曲部55保证曲管夹5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方便用户佩戴。
请参阅图3,发声单元33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磁轭331、收容于磁轭331 内的主磁钢333和振动系统(未图示),磁轭331包括底板3311、贴设于底板3311上的副磁钢3313和设于副磁钢3313上的安装环3315,主磁钢333和副磁钢3313之间形成磁间隙332,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安装环3315顶部的振膜337和插入磁间隙332并驱动振膜337振动的音圈335。
电连通音圈335,在主磁钢333和副磁钢3313磁场的作用下,音圈335 通电后在磁间隙332内运动,从而推动振膜337振动发声。
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发声组件包括高频发声单元、低频发声单元和中频发声单元。在本实施例中高频发声单元、低频发声单元、中频发声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构成,不同之处在于音圈335厚度、磁间隙332磁场力大小、振膜337硬度、振膜337厚度等,以适配高频、低频和中频音源的播放。通过设置独立的高频发声单元、低频发声单元和中频发声单元,从而可对音源中的高频、低频和中频部分分别发声,避免振膜337 干涉,导致音效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控制芯片用于根据音源曲线分别控制高频发声单元、低频发声单元和中频发声单元发出高频音、低频音和中频音,在本实用新型中,高频发声单元、低频发声单元和中频发声单元中的高频、低频和中频仅仅是三者之间对应频段范围比较得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划分高频、低频和中频具体对应的频段。可以设置音源中的对应20Hz~150Hz的部分由低频发声单元发出,设置音源中的对应150Hz~2kHz的部分由中频发声单元发出,设置音源中的对应2kHz~20kHz的部分由高频发声单元发出。
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单元33设于所述主体壳体31靠近所述曲管夹5的一端,所述振膜337正对所述曲管夹设置。振膜337振动发声,依次通过曲管夹5、出音腔和出音口12进入外耳道。
发声单元33的磁轭331、低频发声单元的磁轭331和中频发声单元的磁轭331之间具有间隙并分别与出音壳体11连接,以减小各个发声单元之间的干涉,提高音质。
进一步地,发声单元33还包括支撑音圈335的弹波339,发声单元33的弹波339、低频发声单元的弹波339和中频发声单元的弹波339的厚度不一致。弹波339用于维持音圈335在磁间隙332中沿轴向运动,设置不同厚度的弹波339,保证音圈335运动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发声单元33还包括盖设于主磁钢333朝向振膜337一侧的主导磁板334 和盖设于副磁钢3313朝向振膜337一侧的副导磁板336,安装环3315上开设有配合副导磁板336插入的安装槽3312。通过将导磁板插入安装槽3312,以保证导磁板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振膜337包括主体部和折弯部,折弯部一端与音圈335连接,另一端与安装环3315连接。
进一步地,曲管夹5为记忆合金曲管夹5,曲管夹5还可以为硅胶曲管夹 5。记忆合金可以是镍-钛记忆合金、金镉合金等通过热弹性与马氏体相变及其逆变而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于耳甲腔的出音壳体、用于抵持耳背的发声组件、以及连接所述出音壳体和所述发声组件的曲管夹,所述曲管夹连接所述出音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发声组件相间隔设置,并用于夹持耳朵的相对两侧;所述发声组件包括主体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控制芯片和发声单元,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发声单元信号连通,所述出音壳体围成出音腔,所述出音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连通所述出音腔和外部,所述曲管夹为中空管并连通所述出音腔和所述发声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管夹包括与出音壳体连通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体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弹性弯曲部,所述弹性弯曲部用于从耳垂与耳甲腔连接的一侧绕至耳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磁轭、收容于所述磁轭内的主磁钢和振动系统,所述磁轭包括底板、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副磁钢和设于所述副磁钢上的安装环,所述主磁钢和所述副磁钢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所述安装环顶部的振膜和插入所述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设于所述主体壳体靠近所述曲管夹的一端,所述振膜正对所述曲管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发声组件包括高频发声单元、低频发声单元和中频发声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发声单元的磁轭、所述低频发声单元的磁轭和所述中频发声单元的磁轭之间具有间隙并分别与主体壳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盖设于所述主磁钢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主导磁板和盖设于所述副磁钢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副导磁板,所述安装环上开设有配合所述副导磁板插入的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壳体内的降噪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管夹为记忆合金曲管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管夹为硅胶曲管夹。
CN201920662337.7U 2019-05-09 2019-05-09 入耳式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9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2337.7U CN209659541U (zh) 2019-05-09 2019-05-09 入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2337.7U CN209659541U (zh) 2019-05-09 2019-05-09 入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9541U true CN209659541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3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233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9541U (zh) 2019-05-09 2019-05-09 入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9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4988B2 (en) Audio apparatus
CN101766036B (zh) 音频设备
JP3556151B2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送受話装置
JP5918660B2 (ja) 音声伝達装置
CN108886645A (zh) 声音再现装置
KR100934273B1 (ko) 진동형 이어폰
US20140301591A1 (en) Earphone
JPS6113440B2 (zh)
JP2007505540A6 (ja) オーディオ装置
JP2008177705A (ja) 音出力装置
JP2012525721A (ja) 骨伝導ヘッドホン
WO2021063111A1 (zh) 耳机
WO2019146138A1 (ja) 聴音装置
CN216357249U (zh) 一种tws骨声传导耳机
JPS5821267Y2 (ja) 受話器
TW202236866A (zh) 聽力輔助裝置
CN104811832A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及应用该扬声器的智能腕带装置
CN209659541U (zh) 入耳式耳机
JPS6251040B2 (zh)
WO2022226792A1 (zh) 声学输入输出设备
JP3476764B2 (ja) 聴覚補助器
RU2800623C1 (ru) Слуховой аппарат
CN204616005U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及应用该扬声器的智能腕带装置
CN212992552U (zh) 扬声装置
JP3247130U (ja) 骨伝導を利用した聴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