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9376U -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9376U
CN209659376U CN201920991691.4U CN201920991691U CN209659376U CN 209659376 U CN209659376 U CN 209659376U CN 201920991691 U CN201920991691 U CN 201920991691U CN 209659376 U CN209659376 U CN 209659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oophole
shell component
transparent cover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16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权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916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9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9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9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壳组件和移动终端,壳组件包括后盖和透明盖板。后盖包括层叠设置的陶瓷板和补强板,陶瓷板设有贯穿陶瓷板的第一透光孔,补强板设有贯穿补强板的第二透光孔,第一透光孔与第二透光孔连通。透明盖板设于第一透光孔且与后盖固定连接,透明盖板的背离补强板的一侧与陶瓷板的背离补强板的一侧平齐,环境光线能够穿过透明盖板和第二透光孔。上述壳组件,可以结合至移动终端的中框,透明盖板可以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模组设置以使环境光线能够入射至摄像头模组内。由于透明盖板的背离补强板的一侧与陶瓷板的背离补强板的一侧平齐,壳组件在背离摄像头模组的一侧具有较高的外观整体性。

Description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一般设有后盖,后盖开设有用于后置摄像头入光的透光孔,透光孔内设有凸出于后盖表面的装饰圈,后置摄像头的保护盖板通过装饰圈固定连接于后盖,装饰圈及保护盖板的设置影响了后盖的外观整体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壳组件,以解决装饰圈及保护盖板的设置影响了后盖的外观整体性问题。
一种壳组件,包括:
后盖,包括层叠设置的陶瓷板和补强板,所述陶瓷板设有贯穿所述陶瓷板的第一透光孔,所述补强板设有贯穿所述补强板的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第二透光孔连通;及
透明盖板,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孔且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所述透明盖板的背离所述补强板的一侧与所述陶瓷板的背离所述补强板的一侧平齐,环境光线能够穿过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二透光孔。
上述壳组件,可以结合至移动终端的中框,透明盖板可以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模组设置以使环境光线能够入射至摄像头模组内。由于透明盖板的背离补强板的一侧与陶瓷板的背离补强板的一侧平齐,壳组件在背离摄像头模组的一侧具有较高的外观整体性,因而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外观特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孔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最大宽度,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组件包括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补强板之间,所述透明盖板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组件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设于所述陶瓷板与所述补强板之间,所述陶瓷板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盖板的厚度大于所述陶瓷板的厚度且所述透明盖板的外周与所述第二粘接层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盖板为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或者塑胶盖板,且所述透明盖板呈圆形,或者圆角矩形,或者跑道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孔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每一所述第一透光孔对应设有所述第二透光孔,且每一所述第一透光孔设有所述透明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为塑胶补强板或者金属补强板,所述补强板的周向边缘与所述陶瓷板的周向边缘平齐。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装饰圈及保护盖板的设置影响了后盖的外观整体性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中框、摄像头模组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壳组件,所述壳组件覆盖所述中框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壳组件与所述中框形成安装空间,且所述陶瓷板位于所述补强板的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所述摄像头模组设于所述安装空间,且环境光线能够穿过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二透光孔并入射至所述摄像头模组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模组,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壳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中框的相背的两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壳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的壳组件的另一爆炸图;
图7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的后盖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移动终端沿A-A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参考图1、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为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可以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掌上游戏机等。参考图4,移动终端10包括中框100、显示屏模组200、电路板400、摄像头模组500和壳组件600,中框100可以为铝合金、镁合金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材质,中框100也可以为陶瓷、塑胶等非金属材质,中框100可以为显示屏模组200、电路板400、摄像头模组500和壳组件600起到定位支撑及保护作用。显示屏模组200和壳组件600分别设于中框100的相背的两侧且分别与中框100固定连接。例如,显示屏模组200和壳组件600可以分别采用点胶工艺与中框100固定连接,以提升连接的可靠性。壳组件600覆盖中框100并与中框100固定连接以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用于安装移动终端10的电池、电路板400、摄像头模组500等电子元器件。其中,电池可以为电路板400、摄像头模组500、显示屏模组200供电。显示屏模组200可以包括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显示屏或者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显示屏模组200可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显示屏模组200、摄像头模组500分别和电路板400连接,且电路板400可以集成有移动终端10的处理器、存储单元、基带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处理器可以对显示屏模组200的显示及摄像头模组500的拍摄进行控制。
参考图5,壳组件600包括后盖610和透明盖板620,进一步,参考图6,后盖610包括层叠设置的陶瓷板611和补强板613,在壳组件600与中框100固定形成安装空间时,陶瓷板611位于补强板613的背离安装空间的一侧。换言之,壳组件600与中框100固定连接后,陶瓷板611外露以使用户可以直接观察到陶瓷板611的外观,且陶瓷板611外露的表面可以呈现外观效果,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外观特性。结合图7,陶瓷板611设有贯穿陶瓷板611的第一透光孔601,补强板613设有贯穿补强板613的第二透光孔603,第一透光孔601与第二透光孔603连通。结合图8和图9,透明盖板620设于第一透光孔601且与后盖610固定连接,也即透明盖板620靠近陶瓷板611的外侧设置。透明盖板620的背离补强板613的一侧与陶瓷板611的背离补强板613的一侧平齐,环境光线能够穿过透明盖板620和第二透光孔603。
陶瓷板611的材质为陶瓷,其具有硬度高、耐磨等特性,且陶瓷板611的外观面可以形成较为光滑的表面,以使后盖610具有较好的外观特性。并且,通过制陶工艺还可以在陶瓷板611形成装饰效果较好的纹理,例如,陶瓷板611可以形成装饰纹理,或者通过涂釉等方式形成装饰图案,进而获得更好的外观效果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外观特性。补强板613可以为塑胶补强板613或者金属补强板613,补强板613可以强化壳组件600的结构稳定性,以提升壳组件600的抗摔性能,防止壳组件600在意外跌落时被轻易摔碎。进一步,补强板613的周向边缘可以与陶瓷板611的周向边缘平齐,也即在陶瓷板611的朝向中框100的一侧,补强板613可以覆盖全部的陶瓷板611,这种设置可以使得整个壳组件60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当然,这种设置不是必须的,也即补强板613在陶瓷板611的朝向中框100的一侧无需覆盖全部的陶瓷板611。
透明盖板620可以为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或者塑胶盖板。透明盖板620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以利于摄像头模组的入光,例如,透明盖板620的透光率可以在85%以上。透明盖板620的外形可以呈圆形,或者圆角矩形,或者跑道形,或者五边形,或者六边形,或者其他形状。透明盖板620可以具有较高的抗刮性能,以防止透明盖板620被轻易刮花。当然,透明盖板620的表面可以涂覆光学膜层或者其他强化性能的膜层,光学膜层可以包括红外线过滤层、紫外线过滤层、增透膜、强化层中的一种或多种。参考图9,壳组件600与中框100固定连接后,环境光线能够穿过透明盖板620和第二透光孔603并入射至摄像头模组500内。
上述壳组件600,可以结合至移动终端10的中框100,透明盖板620可以对应移动终端10的摄像头模组500设置以使环境光线能够入射至摄像头模组500内。由于透明盖板620的背离补强板613的一侧与陶瓷板611的背离补强板613的一侧平齐,壳组件600在背离摄像头模组500的一侧具有较高的外观整体性,因而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10的外观特性。陶瓷板611可以形成较好的外观效果,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外观特性。
参考图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光孔603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透光孔601的最大宽度以使第一透光孔601呈沉孔状,透明盖板620与补强板613固定连接。这种设置,可以利用补强板613对透明盖板620予以支撑,以使透明盖板620与后盖610形成可靠的连接,并且通过在透明盖板620的周向边缘设置补强板613,补强板613可以对透明盖板620的周向边缘起到加固的效果,以提升透明盖板620的结构强度,防止透明盖板620在意外跌落时被轻易摔碎。
进一步,参考图5、图6和图10,壳组件600包括第一粘接层630,第一粘接层630设于透明盖板620与补强板613之间,透明盖板620通过第一粘接层630与补强板613固定连接。第一粘接层630可以为光学胶层,或者黏胶层,或者双面胶层,第一粘接层630可以使得透明盖板620可靠地固定于后壳,且第一粘接层630还可以在移动终端10意外跌落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当然,第一粘接层630不是必须的,例如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透明盖板620与补强板613之间的牢固连接。
进一步,参考图6、图7和图10,壳组件600包括第二粘接层640,第二粘接层640设于陶瓷板611与补强板613之间,且陶瓷板611通过第二粘接层640与补强板613固定连接。第二粘接层640可以为黏胶层或者双面胶层,第二粘接层640可以使得陶瓷板611牢固地固定于补强板613,且第二粘接层640还可以在移动终端10意外跌落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当然,第二粘接层640不是必须的,例如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陶瓷板611与补强板613之间的牢固连接。参考图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620的厚度约等于陶瓷板611的厚度。参考图1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620的厚度可以大于陶瓷板611的厚度且透明盖板620的外周与第二粘接层640固定连接。这种设置使得透明盖板620的朝向补强板613的一侧与第一粘接层630固定连接,透明盖板620的周向与第二粘接层640固定连接,因而可以提升透明盖板620与后盖610连接的可靠性,并提升透明盖板620与后盖610的密封性能,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防水防尘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620的厚度可以小于陶瓷板611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孔601的数量为1个,摄像头模组500的数量为1个。当然,第一透光孔601的孔径可以设置得较大,以使透明盖板620能够覆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摄像头模组50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孔60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每一第一透光孔601对应设有第二透光孔603,且每一第一透光孔601设有透明盖板620。每一透明盖板620可以对应设置一个摄像头模组500,以适用于多摄像头的方案。例如,摄像头模组500可以包括常规摄像头、广角摄像头、超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黑白摄像头、深度摄像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盖,包括层叠设置的陶瓷板和补强板,所述陶瓷板设有贯穿所述陶瓷板的第一透光孔,所述补强板设有贯穿所述补强板的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第二透光孔连通;及
透明盖板,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孔且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所述透明盖板的背离所述补强板的一侧与所述陶瓷板的背离所述补强板的一侧平齐,环境光线能够穿过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二透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孔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最大宽度,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包括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补强板之间,所述透明盖板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设于所述陶瓷板与所述补强板之间,所述陶瓷板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板的厚度大于所述陶瓷板的厚度且所述透明盖板的外周与所述第二粘接层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板为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或者塑胶盖板,且所述透明盖板呈圆形,或者圆角矩形,或者跑道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每一所述第一透光孔对应设有所述第二透光孔,且每一所述第一透光孔设有所述透明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为塑胶补强板或者金属补强板,所述补强板的周向边缘与所述陶瓷板的周向边缘平齐。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摄像头模组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壳组件,所述壳组件覆盖所述中框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壳组件与所述中框形成安装空间,且所述陶瓷板位于所述补强板的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所述摄像头模组设于所述安装空间,且环境光线能够穿过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二透光孔并入射至所述摄像头模组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模组,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壳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中框的相背的两侧。
CN201920991691.4U 2019-06-27 2019-06-27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209659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1691.4U CN209659376U (zh) 2019-06-27 2019-06-27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1691.4U CN209659376U (zh) 2019-06-27 2019-06-27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9376U true CN209659376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30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1691.4U Active CN209659376U (zh) 2019-06-27 2019-06-27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9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0665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917506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7853957U (zh) 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US10890940B2 (en) Display screen, terminal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848213A (zh) 电子设备
CN111131570B (zh) 一种用于折叠屏的显示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207853958U (zh) 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322574A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9327570B (zh) 用于电子装置显示屏的触屏组件、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208956102U (zh) 移动终端
CN110120990A (zh) 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8401913U (zh) 电子设备
WO2022100294A1 (zh)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镜头模组和摄像头镜片
CN111405089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7995335A (zh) 移动终端
CN209659416U (zh)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9659376U (zh)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2346164A (zh)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滤光片
CN110120991A (zh) 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632409A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8386632U (zh) 电子设备
CN208820827U (zh) 电子设备
CN208401899U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494910B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CN208158647U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