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8967U -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8967U
CN209658967U CN201920715633.9U CN201920715633U CN209658967U CN 209658967 U CN209658967 U CN 209658967U CN 201920715633 U CN201920715633 U CN 201920715633U CN 209658967 U CN209658967 U CN 209658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ircuit
output end
amplifying triode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56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辜礼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ongshen General Power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ongshen General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ongshen General Power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ongshen General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56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8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8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8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2Energy efficient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system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harge By Means Of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包括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和电池。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供电电源通路中串联有一个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一电子开关,并设有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导通/截止的第一偏置电路和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的供电通路中设有按钮开关构成手动启动开关;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与延时电路连接对其形成充电。通过上述设置,即可通过按压手动按钮接通电路或当发动机启动时对延时电路充电达到足够的偏置电压接通第一电子开关对ECU供电,达到手动、自动一体,并维持设定的电池供电时间,避免了现有供电系统中由于电池长时间供电,电能过量消耗,导致电池溃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喷发动机供电系统,特别是一种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电喷发动机是采用电子控制装置,通过各种传感器将发动机的温度、空燃比、油门状况、发动机的转速、负荷、曲轴位置状况等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ECU)根据这些信号参数,计算并控制发动机各气缸所需要的喷油量和喷油时刻,将汽油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喷油器喷入到进气管中雾化,并与进入的空气气流混合,进入燃烧室燃烧,燃烧更加彻底、黑烟更少,燃油效率更高,从而确保发动机和催化转化器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因此电子控制装置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系统(如化油器)来控制发动机的供油过程,目前通机也逐步采用电喷技术。通用小型汽油机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各种机具设备配套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农林植保机械、小型农机具、园林机械、发电机组、建筑机械、舷外机械等。但现有常用电喷发动机需要长时间保持ECU和供油泵系统的供电,导致电池电能过量消耗,而引起电池溃电的问题,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按需短时间为ECU和供油泵系统供电的电喷发动机供电控制系统,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和电池,所述电池的正负两端与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输出的正负两端分别连接形成并联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构成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极输出端上串联有一个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一电子开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另一端作为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所述ECU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和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上;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还设有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导通/截止的第一偏置电路和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中还设有控制所述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电平的延时电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由电池供电,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的供电通路中设有按钮开关构成手动启动开关;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与延时电路连接对其形成充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供电电源通路中串联有一个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一电子开关,并设有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导通/截止的第一偏置电路和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 所述第一偏置电路中还设有控制所述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电平的延时电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由电池供电,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的供电通路中设有按钮开关构成手动启动开关;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与延时电路连接对其形成充电,达到通过所述第一偏置电路共同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通过上述设置,即可通过按压手动按钮接通电路或当发动机启动时对延时电路充电达到足够的偏置电压接通第一电子开关对ECU供电,达到手动、自动一体,并维持设定的电池供电时间,避免了现有供电系统中由于电池长时间供电,电能过量消耗,导致电池溃电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降压整流单元和直流稳压单元,所述降压整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线圈、第一整流二极管D1及滤波电容构成的半波整流电路,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由开关电源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构成,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构成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由N沟道MOS开关管Q8构成,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MOS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MOS开关管Q8的漏极构成所述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包括第一放大三极管Q9和第二放大三极管Q10,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为PNP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为NPN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集电极经过第一限流电阻R32和第二限流电阻R31与所述MOS开关管Q8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基极与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上偏置电阻R33,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经过第一下偏置电阻R34与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和直流稳压单元的负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由手动启动按钮S1、第一隔离二极管D6、第二上偏置电阻R35及延时电容C10依次连接而成的串联支路,所述延时电容C10正极端经过第一基极电阻R36与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延时电容C10的两端并联有放电电阻R37构成所述的延时电路;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交流充电电源输出端与第一基极电阻R36和延时电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隔离二极管D7构成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还设有充电过压保护电路,所述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串联在直流稳压单元正极输出端和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通路中的第二电子开关及第二偏置电路,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所述第二偏置电路中包括有控制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导通/截止的第一稳压二极管DZ2,所述第二偏置电路由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源供电,所述第二偏置电路输出控制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Z2的开通电压限定导通电压上限阈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P沟道MOS开关管Q7构成,所述MOS开关管Q7的漏极构成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偏置电路包括第五放大三极管Q3和第六放大三极管Q2,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Q3和第六放大三极管Q2为NPN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过第四限流电阻R24与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P沟道MOS开关管Q7的门极连接,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过第三基极电阻R22与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经过第五分压电阻R20与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构成上偏置,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过第六分压电阻R23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构成下偏置,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上,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基极经过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Z2和第四限流电阻R19与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经过第三隔离二极管D2与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P沟道MOS开关管Q7的源极连接。
在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中进一步设置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后,当直流稳压单元的稳压功能失效而导致电压过高超过预设值时,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可及时断开对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避免电池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还设有电池低压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三偏置电路,所述第三偏置电路中包括有控制所述第三偏置电路导通的第二稳压二极管DZ3,所述第三偏置电路与第一偏置电路形成线或的关系共同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Z3的开通电压限定电池电压下限阈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偏置电路包括第三放大三极管Q5和第四放大三极管Q4,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Q5和第四放大三极管Q4为NPN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第一限流电阻R32和第二限流电阻R31的连接点和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上,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过第二基极电阻R29与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上,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第一分压电阻R28,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交流充电电源输出经过第二整流二极管D5及第二分压电阻R27与第二基极电阻R29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第三分压电阻R25和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Z3的串联支路构成的上偏置支路,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基极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之间连接有第四分压电阻R26构成的下偏置支路;所述电池的正负极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上。
在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中进一步设置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后,当电池电压过底超过预设值时,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可及时断开电池对ECU的供电,从而防止电池长时间过放电损坏电池。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电路原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电路原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包括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电池、第一电子开关及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导通/截止的第一偏置电路和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所述电池的正负两端与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输出的正负两端分别连接形成并联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构成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极输出端上串联有一个所述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一电子开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另一端作为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所述ECU(电子控制装置)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和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上。
所述第一偏置电路中还设有控制所述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电平的延时电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由电池供电,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的供电通路中设有按钮开关构成手动启动开关;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偏置电路形成线或的关系共同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的作用是要求当使用者按下手动启动开关后,第一偏置电路输出相应的电平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门极),使得第一电子开关导通达到对所述ECU(电子控制装置)供电,并维持延时电路所设定的时间;当发动机正常工作后,充电线圈有电,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检测到发动机输出电压后,输出相应的电平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门极),维持第一电子开关导通达到对所述ECU(电子控制装置)供电,即使第一偏置电路已超过延时电路所设定的时间。
所述第一偏置电路及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并没有特定限制,可以根据具体设计要求设置,只要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即可。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降压整流单元和直流稳压单元,所述降压整流单元将发动机发出的交流电压降至合适的幅度并整流为直流,然后通过直流稳压单元输出稳定的直流电源。其中,所述降压整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线圈、第一整流二极管D1及滤波电容C1和C2构成的半波整流电路;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由开关电源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构成,具体可采用成熟的现有技术,开关电源芯片U1可选用市售产品,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构成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设有由分压电阻R1和R2组成的分压采样支路,分压电阻R1和R2将直流稳压单元的输出电压分压后的采样信号FB反馈给开关电源芯片U1,当直流稳压单元的输出电压高于设定值(13V)时,开关电源芯片U1输出控制信号SW以减少PWM占空比,从而降低电压;反之,当直流稳压单元的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值(13V)时,开关电源芯片U1输出控制信号SW以增加PWM占空比,从而提高电压,达到稳定电压输出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由N沟道MOS开关管Q8构成,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直流稳压单元)的负极输出端与MOS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MOS开关管Q8的漏极构成所述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包括第一放大三极管Q9和第二放大三极管Q10,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为PNP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为NPN型开关三极管,优选压降小、开关速度快的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集电极经过第一限流电阻R32和第二限流电阻R31与所述MOS开关管Q8的门极(即控制极)连接用以控制所述MOS开关管Q8的门极的电平,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基极与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上偏置电阻R33构成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上偏置,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经过第一下偏置电阻R34与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构成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下偏置,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和直流稳压单元的负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由手动启动按钮S1、第一隔离二极管D6、第二上偏置电阻R35及延时电容C10依次连接而成的串联支路,所述延时电容C10正极端经过第一基极电阻R36与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下偏置,所述延时电容C10的两端并联有放电电阻R37构成所述的延时电路,延时时间由所述延时电容C10及第一基极电阻R36、放电电阻R37的时间常数确定;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交流充电电源输出端与第一基极电阻R36和延时电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隔离二极管D7构成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并与所述第一偏置电路形成线或的关系共同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MOS开关管Q8的门极)。
本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手动启动
当按下手动启动按钮S1时,电流通过第一隔离二极管D6、第二上偏置电阻R35对延时电容C10充电,约1s后延时电容C10两端电压充至与放电电阻R37两端电压相等,当延时电容C10两端电压高于0.7V后,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导通,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导通使得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基极有电流流过,则第一放大三极管Q9导通,因而构成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导通,电池通过MOS开关管Q8对ECU供电。
当松开手动启动按钮S1后,延时电容C10通过放电电阻R37、第一基极电阻R36和三极管Q10放电,当延时电容C10两端电压低于0.7V并且发动机没有电压输出(即充电线圈无电)时,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截止,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基极无电流流过,第一放大三极管Q9截止,因而构成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截止关闭,供电电路被断开,停止对ECU供电,延时电容C10放电至0.7V设定为约需要16s。
2、自动启动
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有电压输出(即充电线圈有电)时,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直流稳压单元)输出稳压直流电压,直流电通过第二隔离二极管D7、第三限流电阻R38和第二限流电阻R31使MOS开关管Q8持续导通,电池通过MOS开关管Q8对ECU供电。
当发动机无转速(即充电线圈无电)时,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直流稳压单元)无稳压直流电压输出,延时电容C10通过放电电阻R37、第一基极电阻R36和三极管Q10放电,当延时电容C10两端电压低于0.7V并且发动机没有电压输出(即充电线圈无电)时,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Q10截止,第一放大三极管Q9的基极无电流流过,第一放大三极管Q9截止,因而构成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截止关闭,供电电路被断开,停止对ECU供电,延时电容C10放电至0.7V设定为约需要16s。
为了防止充电电压过高,导致对电池造成损害,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优选还设有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如图2所示,进一步设置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串联在直流稳压单元正极输出端和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通路中的第二电子开关及第二偏置电路,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所述第二偏置电路中包括有控制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导通/截止的第一稳压二极管DZ2,所述第二偏置电路由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源供电,所述第二偏置电路输出控制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Z2的开通电压限定导通电压上限阈值。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P沟道MOS开关管Q7构成,所述MOS开关管Q7的漏极构成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偏置电路包括第五放大三极管Q3和第六放大三极管Q2,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Q3和第六放大三极管Q2为NPN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过第四限流电阻R24与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P沟道MOS开关管Q7的门极连接以控制MOS开关管Q7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过第三基极电阻R22与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经过第五分压电阻R20与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构成上偏置,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过第六分压电阻R23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构成下偏置,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上,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的基极经过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Z2和第四限流电阻R19与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经过第三隔离二极管D2与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P沟道MOS开关管Q7的源极连接。
本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降压电路失效,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直流稳压单元)的输出电压高于设定值(如15V,通过选择不同稳压值的第一稳压二极管DZ2,可以调整该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Z2通过电流,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Q2导通,因而第五放大三极管Q3截止,构成第二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7截止关闭,从而保证电压过高时不对电池充电。当电压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Z2不通过电流,第六放大三极管Q2截止,而第五放大三极管Q3导通,构成第二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7导通,从而正常给电池充电。
为了防止电池电压过低时仍对ECU供电,导致对电池造成损害,在上述任一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还设有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有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可以构成具有电池低压保护功能的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设有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可以构成同时具有电池低压保护和充电过压保护功能的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所述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三偏置电路,所述第三偏置电路中包括有控制所述第三偏置电路导通的第二稳压二极管DZ3,所述第三偏置电路与第一偏置电路形成线或的关系共同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Z3的开通电压限定电池电压下限阈值。
如图3、4所示,作为进一步设置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偏置电路包括第三放大三极管Q5和第四放大三极管Q4,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Q5和第四放大三极管Q4为NPN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第一限流电阻R32和第二限流电阻R31的连接点和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上,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过第二基极电阻R29与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上,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第一分压电阻R28,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交流充电电源输出经过第二整流二极管D5及第二分压电阻R27与第二基极电阻R29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第三分压电阻R25和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Z3的串联支路构成的上偏置支路,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的基极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之间连接有第四分压电阻R26构成的下偏置支路;所述电池的正负极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的源极上。
本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值(如7v)时,第二稳压二极管DZ3不能导通而无电流,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截止,对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Q5无影响。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有电压输出(即充电线圈有电)时,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直流稳压单元)输出稳压直流电压,直流电通过第二整流二极管D5、第二分压电阻R27及第二基极电阻R29,第三放大三极管Q5基极有电流流入,第三放大三极管Q5导通,因而构成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截止关闭,供电电路被断开,电池不能对ECU供电,从而防止电池长时间过放电损坏电池;当电池电压高于7V时,第二稳压二极管DZ3有电流,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Q4导通,第三放大三极管Q5截止,此时,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有电压输出(即充电线圈有电)时,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直流稳压单元)输出稳压直流电压,构成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Q8导通,电池正常对ECU供电。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和电池,所述电池的正负两端与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输出的正负两端分别连接形成并联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构成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极输出端上串联有一个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一电子开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另一端作为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ECU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和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上;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还设有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导通/截止的第一偏置电路和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中还设有控制所述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电平的延时电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由电池供电,所述第一偏置电路的供电通路中设有按钮开关构成手动启动开关;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与延时电路连接对其形成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降压整流单元和直流稳压单元,所述降压整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线圈、第一整流二极管及滤波电容构成的半波整流电路,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由开关电源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构成,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构成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由N沟道MOS开关管构成,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MOS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MOS开关管的漏极构成所述供电电源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偏置电路包括第一放大三极管和第二放大三极管,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为PNP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为NPN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与所述MOS开关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三极管的基极与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上偏置电阻,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一下偏置电阻与第一放大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和直流稳压单元的负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由手动启动按钮、第一隔离二极管、第二上偏置电阻及延时电容依次连接而成的串联支路,所述延时电容正极端经过第一基极电阻与所述第二放大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延时电容的两端并联有放电电阻构成所述的延时电路;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交流充电电源输出端与第一基极电阻和延时电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隔离二极管构成所述发动机输出检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还设有充电过压保护电路,所述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串联在直流稳压单元正极输出端和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通路中的第二电子开关及第二偏置电路,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所述第二偏置电路中包括有控制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导通/截止的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偏置电路由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源供电,所述第二偏置电路输出控制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开通电压限定导通电压上限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由P沟道MOS开关管构成,所述MOS开关管的漏极构成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偏置电路包括第五放大三极管和第六放大三极管,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和第六放大三极管为NPN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四限流电阻与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P沟道MOS开关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三基极电阻与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经过第五分压电阻与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构成上偏置,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六分压电阻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构成下偏置,所述第五放大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六放大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的源极上,所述第六放大三极管的基极经过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四限流电阻与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稳压单元的正极输出端经过第三隔离二极管与构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P沟道MOS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自一体供电系统还设有电池低压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三偏置电路,所述第三偏置电路中包括有控制所述第三偏置电路导通的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三偏置电路与第一偏置电路形成线或的关系共同控制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开关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开通电压限定电池电压下限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置电路包括第三放大三极管和第四放大三极管,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和第四放大三极管为NPN型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的连接点和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的源极上,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二基极电阻与所述第三放大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的源极上,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第一分压电阻,所述发电机充电电源电路的交流充电电源输出经过第二整流二极管及第二分压电阻与第二基极电阻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第三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串联支路构成的上偏置支路,所述第四放大三极管的基极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的源极之间连接有第四分压电阻构成的下偏置支路;所述电池的正负极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正极输出端与构成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MOS开关管的源极上。
CN201920715633.9U 2019-05-16 2019-05-16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Active CN209658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5633.9U CN209658967U (zh) 2019-05-16 2019-05-16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5633.9U CN209658967U (zh) 2019-05-16 2019-05-16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8967U true CN209658967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30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5633.9U Active CN209658967U (zh) 2019-05-16 2019-05-16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8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38590U (zh) 电压输出电路及电子烟
CN203504819U (zh) 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
CN107294058A (zh) 一种应用于太阳能蓄电电源的过压欠压检测电路
CN107426853A (zh) 一种太阳能led灯具电路
CN201336746Y (zh) 一种交流电源led稳流稳压驱动电路
CN209658966U (zh)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动供电系统
CN106604481A (zh) 一种led线性恒流软启动驱动电路
CN203481855U (zh) 一种移动电源装置
CN106170163B (zh) 一种led闪光灯电源
CN209658967U (zh)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手自一体供电系统
CN209658984U (zh) 电喷发动机手拉启动低能耗自动供电系统
CN208638066U (zh) 一种充电器系统
CN206743602U (zh) 一种太阳能led灯具电路
WO2023130668A1 (zh) 一种正反向升降压充放电路及电动工具
CN207184879U (zh) 一种全自动应急led驱动电源
CN106255278B (zh) 一种带实时保护功能的应急led照明电路
CN109980954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05587420B (zh) 柴油机启动及保护控制器
CN110994723B (zh) 一种基于sepic结构的充电电路
CN207218294U (zh) 一种燃气阀电池供电的控制电路及燃烧器
CN208754020U (zh) 充电继电器的压差调节电路
CN209627755U (zh) 一种基于mppt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CN103117584A (zh) 便携式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03135502U (zh) 便携式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09046556U (zh) 一种直流电子调速开关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