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5536U - 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5536U
CN209655536U CN201821967724.3U CN201821967724U CN209655536U CN 209655536 U CN209655536 U CN 209655536U CN 201821967724 U CN201821967724 U CN 201821967724U CN 209655536 U CN209655536 U CN 209655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ase
display component
interconnecting piece
lower hous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77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晓锋
孙卫强
吴成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77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5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5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5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安装蒸发器,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体、第二下壳体以及第三下壳体,所述第一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二下壳体连接在第一下壳体和第三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三下壳体上背离第二下壳体的一侧连接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上的两侧均设置第六连接部,所述显示组件的中间设置第七连接部,所述显示组件通过第六连接部和第七连接部与第三下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组件装配过程,不仅装配效率高,而且对显示件以及电路板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气候变化多端的现如今生活中,人们为了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办公、休息或者居住,大多数人都会采用在天花板上安装空调对所处的环境区域进行空调调节,以使得能将自身所处的区域的空气温度等因素调节至自己能感到舒适的程度,以使自身身心都能感受到轻松舒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10476464.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吊挂的装配结构,具体包括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及连接组件,第一装配体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装配体上,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装配体同一侧上的至少一第一连接结构和设置于第二装配体上与第一连接结构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当第一装配体与第二装配体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连接结构;当第一装配体与第二装配体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第一连接结构能够吊挂于第二连接结构,以使第一装配体吊挂于第二装配体。虽然该专利公开的装配结构简单,但是壳体结构较为单一,且连接不牢固,不利于空调器的持久稳定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壳体结构单一、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吸顶机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安装蒸发器,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体、第二下壳体以及第三下壳体,所述第一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二下壳体连接在第一下壳体和第三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三下壳体上背离第二下壳体的一侧连接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上的两侧均设置第六连接部,所述显示组件的中间设置第七连接部,所述显示组件通过第六连接部和第七连接部与第三下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下壳体上设置第一安装部和第六连接孔,所述第六连接孔设置在两个所述的第一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显示组件的第六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六连接孔与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七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组件包括设置在两端的弧状主体部和设置在中间的显示件安装部,所述弧状主体部贴合在所述第三下壳体上,所述显示件安装部设置为向接近第三下壳体中心方向凸起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容纳显示件和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连接部设置在弧状主体部的两端,所述第七连接部设置在显示件安装部上接近第三下壳体边缘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连接部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三下壳体边缘的第二卡板和向远离显示件安装部方向延伸的第三钩挂部,所述第三钩挂部卡合在第一安装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连接部设置为向远离所述第三下壳体中心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七连接部上设置螺钉孔,所述螺钉孔与所述第三下壳体上的第六连接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为通孔结构,所述第二卡板穿过所述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三钩挂部钩挂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接近第二下壳体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下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显示组件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显示组件上的显示件安装部相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下壳体上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为用于支撑显示组件的凸起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不仅装配效率高,而且对显示件以及电路板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显示组件装配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壳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下壳体轴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下壳体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下壳体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下壳体轴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下壳体仰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三下壳体轴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三下壳体另一视角轴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三下壳体仰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组件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组件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组件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组件第四视角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下壳体,2-第二下壳体,3-第三下壳体,4-显示组件,5-第一固定部,6-第一出风口,7-接水盘,8-第一连接部,9-第一凸肋,10-固定块,501-第一连接孔,502-第二连接孔,51-第一安装台,52-第二安装台,12-第二固定部,13-走线部,121-第三连接孔,122-第一安装板,123-第二安装板,14-第一支撑部,141-第一台阶,142-第二台阶,143-第三台阶,15-第一容纳部,16-第二出风口,17-第二凸肋,18-第二连接部,19-第三固定部,191-第四连接孔,192-第五连接孔,20-第三连接部,21-第四连接部,22-第二容纳部,201-第一卡板,202-第一钩挂部,203-第一缺口,211-第二钩挂部,212-第二缺口,213-第一开孔,23-第一安装部,24-凹槽,25-第六连接孔,26-支撑块,41-弧状主体部,42-显示件安装部,421-平板部,422-竖板部,423-前挡板,43-第六连接部,431-第二卡板,432-第三钩挂部,44-第七连接部,45-第三缺口,46-第一卡接部,47-第二卡接部,48-第四缺口,471-第一固定板,472-第二固定板,473-第三固定板,474-防脱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壳体装配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设置于上壳体、下壳体之间的蒸发器,其中上壳体和蒸发器在图中未示出,具体的,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体1、第二下壳体2以及第三下壳体3,所述第一下壳体1与上壳体连接且二者形成容纳蒸发器的容纳腔,在第一下壳体1朝向蒸发器的一侧设置有接水盘7,所述接水盘7用于收集蒸发器翅片表面产生的液滴,并将其排出室外。所述第一下壳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出风口6,所述第一出风口6呈弧形设置,便于将经蒸发器冷却或者升温的气流均匀的吹向室内,提升用户体验。
在第一下壳体1的边缘设置有向远离第一下壳体1中心方向凸起的第一固定部5,所述第一下壳体1通过第一固定部5与上壳体以及墙体固定连接,保证室内机的稳定运行。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5设置为偶数个,且均匀的分布在第一下壳体1的外边缘,使得第一下壳体1与上壳体以及墙体平衡固定,防止在空调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下壳体1的边缘受力不均,进而避免下壳体从天花板上脱落,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5的设置对下壳体的装配起到了一定的定位引导作用,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5包括第一安装台51和第二安装台52,所述第二安装台52包裹在第一安装台51的内部,且在第一安装台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01,在第二安装台5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02,所述第一连接孔501与第三下壳体3以及上壳体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502与第二下壳体2、第三下壳体3以及上壳体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501和第二连接孔502可以设置为螺钉孔,使得各个下壳体之间的固定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售后维修。
所述第一下壳体1的外边缘侧面还设置有第一凸肋9,所述第一凸肋9向远离第一下壳体1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肋9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固定部5的机械强度。在第一凸肋9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8,所述第一连接部8用于实现第一下壳体1与第三下壳体3的进一步装配,增加其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部8包括两个固定块10,所述两个固定块10与两者之间的第一凸肋9形成卡接部,用于与第三下壳体3上的对应卡扣相配合,且第一连接部8对于第三下壳体3的安装具有一定的定位作用。
如图5~7所示,所述第二下壳体2连接在第一下壳体1上远离蒸发器的一侧,在第二下壳体2与第一下壳体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6,所述第二出风口16与第一出风口6相对接,形成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16设置为相互独立的若干段弧状结构,优选的,可以设置为三段,相邻的两段弧状第二出风口16之间设置第一容纳部15,所述第一容纳部15用于连接气流控制器,便于实现对空调器的出风风向进行控制,提升用户体验。
在第二下壳体2的外边缘设置有向远离第二下壳体2中心方向凸起的第二固定部12,所述第二下壳体2通过第二固定部12与第一下壳体1以及第三下壳体3固定连接,且在第二固定部12上设有第三连接孔121,所述第二固定部12与第一固定部5上的第二安装台52相对应配合,增加第二下壳体2的装配稳定性。所述第二固定部1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122和第二安装板123,所述第一安装板122的长度大于第二安装板123,所述第二安装板123通过第一安装板122与第二下壳体2的本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孔121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23上,通过第三连接孔121将第一下壳体1和第二下壳体2装配到一起时,所述第一安装板122卡接在第一下壳体1和第二下壳体2边缘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第二安装板123卡接在第一固定部5上的第二安装台52上,形成多层次的稳定连接结构。
另外,在第二下壳体2的外边缘侧面设置有第二凸肋17,所述第二凸肋17向远离第二出风口16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凸肋17设置为分段式弧状结构,在相邻的两段弧状第二凸肋17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8,所述第二连接部18用于与第三下壳体3卡合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8设置为向外凸起的结构,且第二连接部18的外边缘与第二凸肋17的外边缘处于以第二下壳体2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18与相邻的第二凸肋17之间设置有间隙,便于第三下壳体3上对应部位的卡合连接,由此使得第二下壳体2与第三下壳体3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装配,在保证稳定连接的同时又能便于售后拆卸维修以及零部件的更换。
在所述第二下壳体2上接近外边缘且背离第一下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4,所述第一支撑部14设置为台阶状结构,具体包括第一台阶141、第二台阶142以及第三台阶143,所述的第一台阶141、第二台阶142以及第三台阶143的高度依次升高,且分别与第三下壳体3上的不同槽状凹陷和环状凸起相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部14用于支撑第三下壳体3,防止在安装时损坏第三下壳体3,提高装配稳定性。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下壳体2上还设置有走线部13,所述走线部13用于固定从气流控制器以及电控盒之间的连接线,使各层壳体之间走线整齐,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8~10所示,第三下壳体3设置在第二下壳体2背离第一下壳体1的一侧,所述第三下壳体3的外边缘还设置有向远离第三下壳体3中心方向凸起的第三固定部19,所述第三下壳体3通过第三固定部19与第一下壳体1和第二下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19的形状与第一下壳体1上的第一固定部5相配合。具体的,所述第三固定部19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191和第五连接孔192,所述第四连接孔191设置在接近第三下壳体3中心的方向,所述第五连接孔192设置在外侧远离第三下壳体3中心的方向,所述第四连接孔191与第二下壳体2上的第三连接孔121以及第一下壳体1上的第二连接孔502配合,所述第五连接孔192与第一下壳体1上的第一连接孔501配合,由此实现第三下壳体3与第一下壳体1和第二下壳体2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下壳体3的外边缘还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0,所述第三连接部20与第一下壳体1卡合连接。具体的,在第三连接部20的位置上设置第一缺口203,在第一缺口203的下部设置垂直于第三下壳体3外边缘且向第二下壳体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板201,所述第一缺口203的设置能够增强第三连接部20的弹性,方便与第一下壳体1卡合连接。在第一卡板201上接近第三下壳体3中心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钩挂部202,第一钩挂部202包括垂直于第一卡板201的平台、以及用于固定平台的固定板。当将第三下壳体3与第一下壳体1以及第二下壳体2装配时,所述第一钩挂部202钩挂在第一下壳体1的第一连接部8上,增加其连接稳定性,并且第三连接部20的设置对第三下壳体3的安装起到一定的限位引导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还设置有第四连接部21,所述第四连接部21距离第三下壳体3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三连接部20距离第三下壳体3中心的距离。具体的,所述第四连接部2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缺口212,所述第二缺口212的设置能够增加第四连接部21的弹性,方便第三下壳体3与第二下壳体2的卡合连接。所述第二缺口212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钩挂部211,第二钩挂部211与第二下壳体2上的第二连接部18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钩挂部211垂直于第三下壳体3外边缘且向第二下壳体2的方向延伸,在第二钩挂部211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开孔213,所述第一开孔213用于容纳第二下壳体2上的第二连接部18,使得第二连接部18与第二钩挂部211形成稳定的卡合连接结构,同时对于第三下壳体3的装配起到进一步的限位引导作用。
进一步的,在第三下壳体3接近第二下壳体2的边缘设置第二容纳部22,所述第二容纳部22用于安装气流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背离第二下壳体2的一侧连接显示组件4。具体的,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3和第六连接孔25,所述第一安装部23和第六连接孔25用于连接显示组件4,所述第一安装部23设置为两个,且第一安装部23为通孔结构,实现显示组件4与第三下壳体3的定位固定,所述第六连接孔25设置在两个所述的第一安装部23之间,所述第六连接孔25设置为螺钉孔,通过第六连接孔25实现显示组件4与第三下壳体3的进一步固定连接,增加显示组件4与第三下壳体3的连接稳定性。在第三下壳体3上还设置有与显示组件4配合的凹槽24,所述凹槽24与显示组件4的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的,在第三下壳体3上还设置有支撑块26,所述支撑块26设置为凸起结构,对显示组件4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
如图11~14所示,显示组件4包括弧状主体部41和显示件安装部42,所述弧状主体部41设置在显示件安装部42的两侧,且弧状主体部41的弧度与第三下壳体3的弧度相同,使得弧状主体部41贴合在第三下壳体3上。所述显示件安装部42设置为向第三下壳体3中心方向凸起的空腔结构,空腔内用于安装显示件以及控制显示件的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弧状主体部41的两端侧设置有第六连接部43,所述第六连接部43与第三下壳体3上的第一安装部23固定连接,且第六连接部43的设置有助于实现显示组件4的快速定位。所述第六连接部43包括垂直于第三下壳体3的边缘且向第二下壳体2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板431和向远离显示件安装部42方向延伸的第三钩挂部432,所述第三钩挂部432卡合在第一安装部23上,方便显示组件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在显示件安装部42上接近第三下壳体3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第七连接部44,所述第七连接部44设置为向远离所述第三下壳体3中心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七连接部44上设置有螺钉孔,所述显示组件4通过第七连接部44实现与第三下壳体3上的第六连接孔2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件安装部42包括平行于第三下壳体3所在最大圆周面的平板部421、垂直于平板部421两侧的两个竖板部422以及设置在两个竖板部422之间且远离弧状主体部41的前挡板423,所述竖板部422与弧状主体部41连接,且竖板部422向第二下壳体2的方向延伸,所述前挡板423与平板部421以及两个竖板部422连接,由此,使得平板部421、两个竖板部422以及前挡板423围成的区域形成容纳显示件以及电路板的容纳腔,便于显示件和电路板的安装,同时对显示件和电路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在平板部421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三缺口45,所述第三缺口45用于容纳显示件,便于用户直观的观察到空调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前挡板423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46,所述第一卡接部46设置为向远离第三下壳体3中心方向弯曲的结构,实现对电路板的支撑。在前挡板423上还设置有第四缺口48,所述第四缺口48设置在远离平板部421的方向,用于方便电路板的连接线出入,保证显示件的工作能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平板部421上接近第二下壳体2的一面还设置有支撑电路板的第二卡接部47,所述第二卡接部47包括垂直于平板部421的第一固定板471、第二固定板472以及第三固定板473,所述第一固定板471垂直于竖板部422,所述第二固定板472和第三固定板473相互平行且平行于竖板部422,所述第二固定板472的高度大于第三固定板473的高度,在第一固定板471和第二固定板472远离平板部421的一端连接防脱板474,所述防脱板474向远离平板部421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得第三固定板473与防脱板474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由此用于支撑电路板,电路板的边缘卡合在第三固定板473与防脱板474之间的间隙内,有效防止电路板从显示件安装部42中脱离,保证电路板的持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装配结构,将下壳体设置为多层结构,提升下壳体的机械强度,通过各层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下壳体装配牢固稳定,便于对下壳体内部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更换,同时对显示件以及显示件的电路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空调器的持久稳定使用,并且装配结构简单,提高装配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第三下壳体的装配过程。首先将第二下壳体2的第二固定部12与第一下壳体1的第一固定部1相对应,通过按压将第二下壳体2装配到第一下壳体1的内部。
其次,将第三下壳体3的第三固定部19与第一下壳体1的第一固定部1相对应、第三下壳体3的第三连接部20与第一下壳体1的第一连接部8相对应、第三下壳体3的第四连接部21与第二下壳体2的第二连接部18相对应,通过按压操作将第三固定部19包裹在第一固定部1上、将第三连接部20卡接在第一连接部8上、将第四连接部21卡接在第二连接部18上。
最后,使用螺钉穿过第四连接孔191、第三连接孔121和第二连接孔502实现第三下壳体3和第一下壳体1和第二下壳体2的进一步固定连接。使用螺钉穿过第五连接孔192和第一连接孔501实现第一下壳体1和第三下壳体3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下壳体装配过程,在弹性卡接连接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螺钉固定实现第三下壳体的安全固定连接,提升空调器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装配操作简单,仅通过定位、按压操作实现第三下壳体与第一下壳体和第二下壳体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与第三下壳体的装配过程。
首先,通过第三下壳体3的支撑块26和显示组件4上的第七连接部44定位显示组件的安装位置,所述的第七连接部44与第三下壳体3上的第六连接孔25相对应,显示组件4上的第六连接部43与第三下壳体3上的第一安装部23相对应,通过按压操作将显示组件4安装到第三下壳体3上,此时所述第二卡板431穿过所述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三钩挂部432钩挂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3上接近第二下壳体2的一侧。
其次,通过螺钉将显示组件4的第七连接部44和第三下壳体3上的第六连接孔25固定连接,由此实现显示组件与第三下壳体的牢固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装配过程,不仅装配效率高,而且不会对显示件以及电路板造成损坏,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壳体装配结构,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壳体装配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安装蒸发器,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体(1)、第二下壳体(2)以及第三下壳体(3),所述第一下壳体(1)与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二下壳体(2)连接在第一下壳体(1)和第三下壳体(3)之间,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背离第二下壳体(2)的一侧连接显示组件(4),所述显示组件(4)的两端均设置第六连接部(43),所述显示组件(4)中间设置第七连接部(44),所述显示组件(4)通过第六连接部(43)和第七连接部(44)与第三下壳体(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设置第一安装部(23)和第六连接孔(25),所述第六连接孔(25)设置在两个所述的第一安装部(23)之间,所述第一安装部(23)与所述显示组件(4)的第六连接部(43)连接,所述第六连接孔(25)与所述显示组件(4)的第七连接部(4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4)包括设置在两端的弧状主体部(41)和设置在中间的显示件安装部(42),所述弧状主体部(41)贴合在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所述显示件安装部(42)设置为向接近第三下壳体(3)中心方向凸起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容纳显示件和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接部(43)设置在弧状主体部(41)的两端,所述第七连接部(44)设置在显示件安装部(42)上接近第三下壳体(3)边缘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接部(43)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三下壳体(3)边缘的第二卡板(431)和向远离显示件安装部(42)方向延伸的第三钩挂部(432),所述第三钩挂部(432)卡合在第一安装部(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连接部(44)设置为向远离所述第三下壳体(3)中心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七连接部(44)上设置螺钉孔,所述螺钉孔与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的第六连接孔(2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3)设置为通孔结构,所述第二卡板(431)穿过所述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三钩挂部(432)钩挂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3)上接近第二下壳体(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还设置有与显示组件(4)配合的凹槽(24),所述凹槽(24)与所述显示组件(4)上的显示件安装部(42)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下壳体(3)上还设置有支撑块(26),所述支撑块(26)设置为用于支撑显示组件(4)的凸起结构。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组件装配结构。
CN201821967724.3U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Active CN209655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7724.3U CN20965553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7724.3U CN20965553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5536U true CN209655536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17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7724.3U Active CN20965553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5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1163U (zh) 空调器
CN209623061U (zh) 一种壳体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JP7026137B2 (ja) 壁掛け式エアコン室内機及びエアコン
CN105588189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020788B (zh) 一种隔板组件可拆卸的风管机
CN209655536U (zh) 一种显示组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09655535U (zh) 一种壳体及空调器
CN106705235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639029U (zh)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05037535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372785U (zh) 底盘和空调器
CN209639226U (zh)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CN204853859U (zh)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106440039A (zh) 一种易清洗的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31625U (zh) 风扇灯
CN208012017U (zh) 空调器的基座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326050U (zh)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655537U (zh) 一种壳体的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05641446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541114U (zh) 一种室内机走线结构及空调器
CN208238040U (zh)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9541119U (zh) 一种导流圈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07920974U (zh) 导风圈及空调设备
CN208832590U (zh) 一种取暖器风道的装配结构
CN206754982U (zh) 新型灯具挂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