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1251U - 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1251U
CN209651251U CN201920227025.3U CN201920227025U CN209651251U CN 209651251 U CN209651251 U CN 209651251U CN 201920227025 U CN201920227025 U CN 201920227025U CN 209651251 U CN209651251 U CN 209651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roller
offset
conveying equipment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70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安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up Up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oup Up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oup Up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oup Up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1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1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本实用新型是以输送带运送物品的输送设备,其包含一输送带、四感测组件及两偏移调整组件。四感测组件设于输送带的左右两侧。各偏移调整组件包含一纠偏滚筒,其轴心呈左右延伸且抵靠于输送带;纠偏滚筒的两端能前后移动由此使纠偏滚筒的轴心选择性地倾斜于输送带的运动路径。通过感测组件来侦测左右偏移,且通过纠偏滚筒抵靠于输送带,由此控制系统即可根据感测组件的信号驱动偏移调整组件使纠偏滚筒倾斜,进而利用摩擦力导正输送带。由此即可在运转的同时自动修正输送带至正常的循环轨迹上,达成完全自动化的连续运输,进而可降低成本且增加效率。

Description

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设备,尤指一种以输送带运送物品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以输送带运送物品的输送设备一般具有一输送平台、两滚筒及一输送带。两滚筒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输送平台两端;输送带则套设环绕于两滚筒上并随着滚筒转动而循环移动,由此可将放至于输送带上的物品由其中一端运送至另一端,藉以实现持续自动化运输的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的输送设备在运转时,有可能会因为其运送的物品重心未置中或者是输送带的延展性,而使得输送带会相对于一般正常运转时的循环轨迹产生左右偏移,并且当输送带偏移至一定程度时则必须停止运转并以人工方式重新调整输送带至正常运转时的循环轨迹上,才能重新启动继续输送物品。由于需要定期以人力的调整才能持续运转,导致现有技术的输送设备不仅耗费时间及人力成本并且无法达成完全自动化的连续运输,于是现有技术的输送设备确实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可以感应器侦测输送带的偏移,并且可自动化地在运转的同时调整偏移后的输送带至正常的循环轨迹上。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包含:
一进料端及一出料端,该进料端及该出料端分别为该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的前后两端;
一进料滚筒,其可转动的设于该进料端;
一出料滚筒,其可转动的设于该出料端;
一输送带,其套设环绕于该进料滚筒及该出料滚筒,并且环绕出一内部空间;
一动力滚筒,其抵靠于该输送带并且能带动该输送带循环运动;
一驱动装置,其连接于该动力滚筒并且能带动该动力滚筒转动;
四感测组件,其中两该感测组件设于该进料端且分别位于该输送带的左右两侧,其他两该感测组件设于该出料端且分别位于该输送带的左右两侧;该四感测组件用以侦测该输送带的左右偏移;
两偏移调整组件,其抵靠于该输送带且分别邻近于该进料端及该出料端;各该偏移调整组件包含有一纠偏滚筒,该纠偏滚筒的轴心呈左右延伸且该纠偏滚筒抵靠于该输送带,该纠偏滚筒的两端能相对于彼此前后移动由此使该纠偏滚筒的轴心选择性地倾斜于该输送带的运动路径;
一控制系统,其电连接该四感测组件及该两偏移调整组件,且可根据该四感测组件侦测该输送带是否偏移进而选择性地驱动该两偏移调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输送带位于进料端以及出料端的两侧设置感测组件用以侦测输送带的左右偏移,并且在侦测到偏移时将信号回传至控制系统,由此控制系统即可根据感测组件的信号驱动相对应的偏移调整组件,并使纠偏滚筒的轴心倾斜于输送带的运动路径;并且,由于纠偏滚筒抵靠于输送带,故当纠偏滚筒的轴心倾斜于输送带的运动路径时即可利用摩擦力来导正输送带的偏移。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即可在运转的同时自动修正输送带至正常的循环轨迹上,而不需要停止运转机器再以人力调整,以达成完全自动化的连续运输,进而可降低成本且增加效率。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各该偏移调整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两移动组件,其分别连接于该纠偏滚筒的两端,各该移动组件包含一滑轨;一滑块,其可沿着该滑轨移动地设于该滑轨上;及一连接块,其枢设于该滑块上且连接于该纠偏滚筒的其中一端;以及一驱动器,其连接于其中一该移动组件的该滑块,并且选择性地使该滑块相对于该滑轨移动。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各该移动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固定座,其固定设置;一转动座,其可转动地设于该固定座上;该滑轨设于该转动座上并可随着该转动座的转动而改变延伸方向。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该动力滚筒设于该输送带的该内部空间中并向外推抵该输送带;进一步包含有两动力导引滚筒,其设于该输送带的该内部空间外并向内推抵该输送带;该两动力导引滚筒在该输送带的运动路径上分别位于该动力滚筒的前后,并与该动力滚筒共同使该输送带呈紧绷状态。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各该动力导引滚筒的筒身中央处相对于两端向外弧形凸出。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各该动力导引滚筒的筒身中央处相对于两端向内弧形凹入。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一张力滚筒,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该输送带的该内部空间中,该张力滚筒选择性地向外推抵该输送带;两张力导引滚筒,其设于该输送带的该内部空间外并向内推抵该输送带;该两张力导引滚筒在该输送带的运动路径上分别位于该张力滚筒的前后,并与该张力滚筒共同使该输送带呈紧绷状态。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各该感测组件包含有两感测器;在左右方向上,该输送带的一边缘选择性地位于该两感测器之间。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各该感测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调整座;该调整座包含有两滑槽,该两滑槽左右延伸,且该两感测器分别可移动地设于该调整座的该两滑槽内。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中各该偏移调整组件的该纠偏滚筒的表面为橡胶、硅胶或金属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端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端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端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端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偏移调整组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偏移调整组件的元件分解。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器、滑块及滑轨的结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偏移调整组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导引滚筒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导引滚筒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包含有一进料端11、一出料端12、进料滚筒13、一出料滚筒14、一输送带20、一驱动装置30、一动力滚筒40、四感测组件50、两偏移调整组件60、一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及一张力调整组件70。
进料端11及出料端12分别为可自动修正输送带20偏移的输送设备的前后两端;而进料滚筒13可转动的设于进料端11,出料滚筒14则可转动的设于出料端12。
输送带20套设环绕于进料滚筒13及出料滚筒14,并且环绕出一内部空间21。
请进一步参阅图3及图4所示,驱动装置30连接于动力滚筒40并且能带动动力滚筒40转动;具体来说,驱动装置30是以链条啮合于动力滚筒40并带动其转动,但其传动方式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是以皮带传动。
动力滚筒40抵靠于输送带20并且能带动输送带20循环运动;具体来说,动力滚筒40是以摩擦力带动输送带20,但不以此为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有两动力导引滚筒41,其设于输送带20的内部空间21外并向内推抵输送带20,而动力滚筒40则是设于输送带20的内部空间21中并向外推抵输送带20,并且两动力导引滚筒41在输送带20的运动路径上分别位于动力滚筒40的前后,并与动力滚筒40共同使输送带20呈紧绷状态。由此即可增加动力滚筒40与输送带2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升传动效率。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仅有一个动力导引滚筒41或是没有动力导引滚筒41,仅需以其他方式使输送带20具有足够的张力且稳定地贴靠于动力滚筒40也能达到摩擦传动的效果;并且,动力滚筒40与也可以不是设于输送带20的内部空间21中,而是在外向内推,如此动力导引滚筒41则设于输送带20的内部空间21中并向外推。此外,动力导引滚筒41可以是筒身中央处相对于两端向外弧形凸出,如图9中的动力导引滚筒41A所示;或者,也可以是筒身中央处相对于两端向内弧形凹入,如图10中的动力导引滚筒41B所示;但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一般的直筒身。
请进一步参阅图2及图4所示,四感测组件50皆用以侦测输送带20的左右偏移,且其中两感测组件50设于进料端11且分别位于输送带20的左右两侧,而另两感测组件50设于出料端12且分别位于输送带20的左右两侧。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各感测组件50包含有一调整座51及两感测器52。调整座51固定于机台支架或壁面上并且包含有两滑槽511,两滑槽511左右延伸。两感测器52则分别可移动地设于调整座51的两滑槽511内;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输送带20的一边缘选择性地位于两感测器52之间。其中,所谓“输送带20的边缘位于两感测器52之间”是指由俯视视之,两感测器5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输送带20的边缘的相对两侧(也就是其中一感测器52被遮蔽而另一感测器52则无)。
具体来说,在左右方向上其中一感测器52位于左方而另一感测器52位于右方,并且两感测器52同时朝向同一方向感测(例如同时向上或同时向下);而输送带20在正常轨迹上时,其边缘在左右方向上会位于两感测器52之间,进而使得输送带20常态地通过其中一感测器52的感测区内。也就是说,在输送带20未偏移的状态下其中一感测器52常态地感测到有物体位于其感测区内,而另一感测器52则常态地未感测到有物体位于其感测区内。由此,当输送带20偏移时,在左右方向上两感测器52会位于输送带20的边缘的同一侧,也就是输送带20同时通过两感测器52的感测区,或是输送带20同时脱离两感测器52的感测区(也就是两感测器52皆感测到物体,或者是两感测器52皆未感测到物体),如此一来即可以两感测器52来感测输送带20在左右方向上是否偏移。
进一步而言,两感测器52可以同时位于输送带20的上方、内部空间21中或者是下方,并且也可以是一感测器52在上而另一感测器52在下,仅要在上下方向上同时朝向输送带20与各感测器52的相对方向感测即可。但上述感测组件50的数量以及其结构皆不以此为限。例如,调整座51的两滑槽511是用以调整两感测器52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距离越小则可容许输送带20偏移的程度即越小;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没有两滑槽511或是没有调整座51,而是感测器52直接固定设置。并且,感测组件50可以仅有一个,或者是仅两个感测组件50分别设于输送带20两侧且各感测组件50仅有一个感测器52,皆同样也可以达到感测输送带20偏移的效果。
请进一步参阅图1、图3及图5所示,两偏移调整组件60抵靠于输送带20且分别邻近于进料端11及出料端12,且在本实施例中各偏移调整组件60包含有一纠偏滚筒61、两移动组件62及一驱动器63。
纠偏滚筒61的轴心呈左右延伸且纠偏滚筒61抵靠于输送带20,且纠偏滚筒61的两端能相对于彼此前后移动由此使纠偏滚筒61的轴心选择性地倾斜于输送带20的运动路径。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纠偏滚筒61设于输送带20的内部空间21中并向外推抵输送带20,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由外向内推抵输送带2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纠偏滚筒61的表面材料为硅胶、橡胶或金属,但同样不以此为限。
请进一步参阅图5、图6及图7所示,两移动组件62分别连接于纠偏滚筒61的两端,且各移动组件62包含一固定座621、一转动座622、一滑轨623、一滑块624及一连接块625。固定座621固定设置于机台的支架或平台上。转动座622可转动地设于固定座621上;具体来说转动座622具有两弧形长孔及两固定栓,两固定栓分别贯穿两长孔并且固定于固定座621,且固定栓可于长孔内滑动,由此转动座622即可相对于固定座621转动,并且以长孔及固定栓来限制其转动的范围。滑轨623直线延伸,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弯曲延伸,并且滑轨623设于转动座622上并可随着转动座622的转动而改变延伸方向。滑块624可沿着滑轨623移动地设于滑轨623上。连接块625枢设于滑块624上且连接于纠偏滚筒61的其中一端。
请进一步参阅图5、图6及图8所示,驱动器63连接于其中一移动组件62的滑块624,并且选择性地使滑块624相对于滑轨623移动。具体来说驱动器63是以马达带动推拉杆伸缩,并用以推拉滑块624,但不以此为限。
通过上述结构,驱动器63即可通过推拉滑块624沿着滑轨623移动,并经由连接块625的枢转来带动纠偏滚筒61的端部前后移动,进而可使纠偏滚筒61的轴心倾斜于输送带20的运动路径,藉以达到导正偏移的输送带的目的。但上述移动组件62以及其细部各元件的结构与配合关系皆不以此为限,并且偏移调整组件60也可以没有移动组件62与驱动器63,仅要以其他结构支撑纠偏滚筒61的两端,并使其可以倾斜于输送带20的运动路径即可。并且,偏移调整组件60也可以只有一个,如此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控制系统电连接四感测组件50及两偏移调整组件60,且可根据四感测组件50侦测输送带20是否偏移进而选择性地驱动两偏移调整组件60;驱动时控制系统使驱动器63推拉滑块624藉以使纠偏滚筒61的轴心倾斜。并且,控制系统在运行时,可以仅驱动一偏移调整组件60,也可以同时驱动两偏移调整组件60。
请进一步参阅图1及图2所示,张力调整组件70用以调整输送带20的张力且包含一张力滚筒71及两张力导引滚筒72。张力滚筒71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输送带20的内部空间21中,且张力滚筒71选择性地向外推抵输送带20。两张力导引滚筒72,其设于输送带20的内部空间21外并向内推抵输送带20,且两张力导引滚筒72在输送带20的运动路径上分别位于张力滚筒71的前后,并与张力滚筒71共同使输送带20呈紧绷状态。但不以此为限,张力滚筒71也可以设于内部空间21外向内推抵输送带20,而张力导引滚筒72则设于内部空间21中向外推抵输送带20;并且,可以仅有一个张力导引滚筒72或没有张力导引滚筒72,如此则单纯以张力滚筒71上下移动来调整输送带20的张力;甚至,也可以没有张力调整组件70,如此则可以其他结构来调整输送带20的张力,例如是进料滚筒13或出料滚筒14之间距离可以增加等等的方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张力导引滚筒72与动力导引滚筒41的结构完全相同,故同理张力导引滚筒72可以是筒身中央处相对于两端向外弧形凸出,或者可以是筒身中央处相对于两端向内弧形凹入,但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一般的直筒身,且其结构也可与动力导引滚筒41完全不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进料端及一出料端,该进料端及该出料端分别为该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的前后两端;
一进料滚筒,其能转动的设于该进料端;
一出料滚筒,其能转动的设于该出料端;
一输送带,其套设环绕于该进料滚筒及该出料滚筒,并且环绕出一内部空间;
一动力滚筒,其抵靠于该输送带并且能带动该输送带循环运动;
一驱动装置,其连接于该动力滚筒并且能带动该动力滚筒转动;
四用以侦测该输送带的左右偏移的感测组件,其中两该感测组件设于该进料端且分别位于该输送带的左右两侧,其他两该感测组件设于该出料端且分别位于该输送带的左右两侧;
两偏移调整组件,其抵靠于该输送带且分别邻近于该进料端及该出料端;各该偏移调整组件包含有一纠偏滚筒,该纠偏滚筒的轴心呈左右延伸且该纠偏滚筒抵靠于该输送带,该纠偏滚筒的两端能相对于彼此前后移动由此使该纠偏滚筒的轴心选择性地倾斜于该输送带的运动路径;
一控制系统,其电连接该四感测组件及该两偏移调整组件,且能根据该四感测组件侦测该输送带是否偏移进而选择性地驱动该两偏移调整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偏移调整组件进一步包含有
两移动组件,其分别连接于该纠偏滚筒的两端,各该移动组件包含
一滑轨;
一滑块,其能沿着该滑轨移动地设于该滑轨上;及
一连接块,其枢设于该滑块上且连接于该纠偏滚筒的其中一端;以及
一驱动器,其连接于其中一该移动组件的该滑块,并且选择性地使该滑块相对于该滑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移动组件进一步包含有
一固定座,其固定设置;
一转动座,其能转动地设于该固定座上;该滑轨设于该转动座上并能随着该转动座的转动而改变延伸方向。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动力滚筒设于该输送带的该内部空间中并向外推抵该输送带;
进一步包含有两动力导引滚筒,其设于该输送带的该内部空间外并向内推抵该输送带;该两动力导引滚筒在该输送带的运动路径上分别位于该动力滚筒的前后,并与该动力滚筒共同使该输送带呈紧绷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动力导引滚筒的筒身中央处相对于两端向外弧形凸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动力导引滚筒的筒身中央处相对于两端向内弧形凹入。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
一张力滚筒,其能上下移动地设于该输送带的该内部空间中,该张力滚筒选择性地向外推抵该输送带;
两张力导引滚筒,其设于该输送带的该内部空间外并向内推抵该输送带;该两张力导引滚筒在该输送带的运动路径上分别位于该张力滚筒的前后,并与该张力滚筒共同使该输送带呈紧绷状态。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感测组件包含有两感测器;在左右方向上,该输送带的一边缘选择性地位于该两感测器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感测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调整座;该调整座包含有两滑槽,该两滑槽左右延伸,且该两感测器分别能移动地设于该调整座的该两滑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偏移调整组件的该纠偏滚筒的表面为橡胶、硅胶或金属材料。
CN201920227025.3U 2019-02-18 2019-02-20 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 Active CN2096512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2058U TWM580566U (zh) 2019-02-18 2019-02-18 Conveyor device that automatically corrects conveyor belt offset
TW108202058 2019-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1251U true CN209651251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050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7025.3U Active CN209651251U (zh) 2019-02-18 2019-02-20 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1251U (zh)
TW (1) TWM58056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7461B (zh) * 2019-02-18 2019-11-21 群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動修正輸送帶偏移的輸送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566U (zh)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0837B1 (ko) 벨트컨베이어용 장력 조절장치
CN100528713C (zh) 具有交叉分类器的分类输送机
CN209651251U (zh) 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
CN108946094B (zh) 输送装置
CN102324154A (zh) 一种钞票偏斜校正装置及自动柜员机
CN111302590A (zh) 一种污泥压滤机滤带用纠偏方法
KR20130042298A (ko) 지관 적재 장치 및 방법
US20160114369A1 (en) Belt replacement device
CN114408534A (zh) 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防静电聚氨酯输送带
KR101301383B1 (ko) 소둔로 내 스트립 사행보정장치
US11779960B2 (en) Sorting system
CN205442003U (zh) 玻璃基板划线机的皮带传送系统
CN210047108U (zh) 一种轮胎部件供料装置
FI118992B (fi) Menetelmä hihnakuljettimen kuljetinhihnan ajamiseksi, hihnakuljetin sekä kuljetinhihnan ohjain
KR100982930B1 (ko) 원단 이송용 보정기구
CN111573195A (zh) 能自动修正输送带偏移的输送设备
KR20120110321A (ko) 벨트 컨베이어용 슈트
JP2005162477A (ja) 物品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搬送システム
CN215247528U (zh) 一种输送皮带的纠偏装置
CN210048052U (zh) 车辆输送装置和车辆辐射扫描检测系统
CN111842171A (zh) 分拣小车及具有该分拣小车的分拣系统
KR102133112B1 (ko) 벨트컨베이어의 사행 조정장치
KR101295744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용 슈트
KR101344334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용 사행 방지장치
CN203143511U (zh) 煤矿井下传送皮带转弯导向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