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3614U - 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3614U
CN209643614U CN201920101118.1U CN201920101118U CN209643614U CN 209643614 U CN209643614 U CN 209643614U CN 201920101118 U CN201920101118 U CN 201920101118U CN 209643614 U CN209643614 U CN 209643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frame
oxygen cathete
cathete
shrimp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011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为
林黑着
黄小林
李涛
杨育凯
黄忠
周传朋
刘岩
杨长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hai Institute Of Fisheries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ies Sciences
Proving Ground Nanhai Aquatic Inst Chinese Aqu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 Shenzhen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Nanhai Institute Of Fisheries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ies Sciences
Proving Ground Nanhai Aquatic Inst Chinese Aqu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hai Institute Of Fisheries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ies Sciences, Proving Ground Nanhai Aquatic Inst Chinese Aqu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Nanhai Institute Of Fisheries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ies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01011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3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3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3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包括一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上设有输气管;一纵向增氧管网,所述纵向增氧管网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纵向增氧管网包括第一框架和多条纵向延伸的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内,且所述第一输氧管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腔相通;一横向增氧管网,所述横向增氧管网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横向增氧管网包括第二框架和多条纵横延伸的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位于所述第二框架内,且所述第二输氧管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内腔相通。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整个水体提供全方位立体供氧。

Description

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自凡纳滨对虾引进我国以来,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产量的追求,放养密度不断增加,养殖环境恶化,对虾白斑综合症、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等恶性病害频频出现。由于对虾单品种养殖池塘生物群落结构单一,饲料利用率较低,大量代谢产物在池塘中积累,这是导致养殖水环境恶化、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虾鱼混养模式是解决对虾养殖业所面临上述难题的新模式。虾池中混养肉食性鱼类可以摄食病虾和死虾,能有效阻止健康虾摄食病虾和死虾,从而阻断病害的传播途径;虾池中混养杂食性鱼类可以摄食过量的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由于营养过剩对水质的污染;虾池中混养滤食性鱼类可以滤食水体中大量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而提高对初级生产力和残饵的利用率,使得虾池生态系中的物质循环通畅。
溶解氧是水产动物赖以生存和维持生命代谢活动的主要因子之一。充足的溶解氧水平能够平衡藻相和菌相,调控和稳定养殖水体生物因子和理化因子,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使养殖虾鱼摄食旺盛,消化吸收率高,生长快,抗逆性强。溶氧不足甚至缺氧条件下,将会导致养殖水环境中有害因子增多,生态失衡,养殖虾鱼摄食和代谢水平降低,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在虾鱼混养池塘中,系统生物量相对较大,对水体溶解氧的要求更高。其中传统的机械增氧设备如水车式、叶轮式、涌浪式增氧机存在增氧不充分、能耗大等缺点,仅在养殖池塘水体上层形成横向循环水流,池底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容易导致池塘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富集,对营底栖生活的南美白对虾产生威胁。而单一的底部增氧虽然可以保证池塘底部水体的氧气充足,但是中上层水体的氧气含量相对不足,这对于混养的中上层鱼类生长不利。因此,亟待设计一种能够适合虾鱼混养池塘的增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包括一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上设有输气管;一纵向增氧管网,所述纵向增氧管网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纵向增氧管网包括第一框架和多条纵向延伸的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内,且所述第一输氧管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腔相通;一横向增氧管网,所述横向增氧管网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横向增氧管网包括第二框架和多条纵横延伸的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位于所述第二框架内,且所述第二输氧管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内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上皆设有多个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孔的直径在0.05~0.07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氧管与所述第二输氧管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上设有多个三通阀,所述第一输氧管的两端各与一个三通阀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架上设有多个三通阀,所述第二输氧管的两端各与一个三通阀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为功率7.5kW 的罗茨鼓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氧管相互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一输氧管间隔的距离在8~12m之间,所述第二输氧管相互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二输氧管间隔的距离在8~12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的材料简便,制作简单,可以为整个水体提供全方位立体供氧,使池塘底部水体、中层水体和上层水体都得到相对充足的氧气,能有效消除水体的温跃层和氧跃层,有利于养殖虾和鱼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成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输氧管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包括鼓风机1、纵向增氧管网2和横向增氧管网3。所述鼓风机1为功率7.5kW 的罗茨鼓风机1,所述鼓风机1上设有输气管11,所述纵向增氧管网2通过输气管11与所述鼓风机1相连接,所述横向增氧管网3通过输气管11与所述鼓风机1相连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述纵向增氧管网2一般铺设在池塘的侧壁上,而所述横向增氧管网3铺设在池塘的底部。所述纵向增氧管网2包括第一框架和多条纵向延伸的第一输氧管21,所述第一输氧管21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内,且所述第一输氧管21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输氧管21表面钻通有多个气孔211,所述气孔211的直径在0.05~0.07mm之间,所述第一输氧管21内的氧气可以通过所述气孔211进入水体,所述横向增氧管网3包括第二框架和多条纵横延伸的第二输氧管31,所述第二输氧管31位于所述第二框架内,且所述第二输氧管31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输氧管31表面同样钻通有多个气孔211,所述气孔211的直径在0.05~0.07mm之间,所述第二输氧管31内的氧气可以通过所述气孔211进入水体。所述第一输氧管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输氧管3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输氧管2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为水体供氧,而所述第二输氧管31位于水体的底部,可以在水体底部为水体供氧,确保可以为整个水体提供全方位立体供氧,避免出现水体氧气含量不足的情况。
如图1-2中所示,所述第一框架包括两根第一长管22、四个第一转向接头23、多个三通阀24和多段第一短管25。所述三通阀24相对的两个接口各连接一段第一短管25,剩下一个接口与所述第一输氧管21的一端相连接。处于边缘的第一短管25再通过第一转向接头23与第一长管22相连接。所述第一输氧管21相互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一输氧管21间隔的距离在8~12m之间。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两根第二长管32、四个第二转向接头33、多个三通阀24和多段第二短管34。所述三通阀24相对的两个接口各连接一段第二短管34,剩下一个接口与所述第二输氧管31的一端相连接。处于边缘的第二短管34再通过第二转向接头33与第二长管32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氧管31相互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二输氧管31间隔的距离在8~12m之间。其中第一长管22、第一短管25、第二长管32和第二短管34的材质皆为PVC,直径同为8cm左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上设有输气管;
一纵向增氧管网,所述纵向增氧管网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纵向增氧管网包括第一框架和多条纵向延伸的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内,且所述第一输氧管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腔相通;
一横向增氧管网,所述横向增氧管网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横向增氧管网包括第二框架和多条纵横延伸的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位于所述第二框架内,且所述第二输氧管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内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上皆设有多个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直径在0.05~0.07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氧管与所述第二输氧管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上设有多个三通阀,所述第一输氧管的两端各与一个三通阀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上设有多个三通阀,所述第二输氧管的两端各与一个三通阀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为功率7.5kW 的罗茨鼓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氧管相互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一输氧管间隔的距离在8~12m之间,所述第二输氧管相互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二输氧管间隔的距离在8~12m之间。
CN201920101118.1U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Active CN209643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1118.1U CN209643614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1118.1U CN209643614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3614U true CN209643614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1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1118.1U Active CN209643614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3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8411C (zh) 一种兼具节水和安全功能的池塘养殖复合系统
CN101664003A (zh) 一种虾苗工厂化繁育养殖模式
CN103202260A (zh) 一种生态观赏鱼缸
CN205233182U (zh) 蟹虾鱼循环养殖系统
CN206674828U (zh) 用于河蟹、青虾混养的生态水循环系统
CN204443674U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
CN203934507U (zh) 生态型河蟹小龙虾混养水循环调控设施
CN209643614U (zh) 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
CN105557612B (zh) 蟹虾鱼循环养殖系统
CN110651747A (zh) 一种埋栖型贝类的高效立体生态养殖系统
CN206453014U (zh) 一种可用于单筐养殖螃蟹的养殖过滤装置
CN201640208U (zh) 一种双套式排水管
CN205196729U (zh) 观赏鱼养殖装置
CN204837568U (zh) 一种推流式环形催产池
CN103168737A (zh) 一种管道式流水养殖池
CN210168755U (zh) 一种河道绿色渔业活水养殖大棚结构
CN204244905U (zh) 水产品养殖网箱鱼粪捕集装置
CN209403312U (zh) 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CN202635355U (zh) 穴居类水产动物养殖池
CN204682221U (zh) 一种新型生态养殖池塘围隔结构
CN208924990U (zh) 一种水平流循环养殖系统
CN204949153U (zh) 一种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用养殖装置
CN104957074A (zh) 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用养殖装置
CN111449015A (zh) 水循环生态养殖系统
CN212464558U (zh) 一种红鳌螯虾虾巢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